今晚来说“久”字。 “久”字,在《说文解字》里,许慎言:“以后灸之,象人两胫后有距也。《周礼》曰:'久诸牆以观其桡(náo)。’凡久之属皆从久。”“久”字的小篆字形如下所示: ![]() 许慎说的“以后灸之”这句话,清代学者段玉裁改为了“从后灸之”,并补了一个语气词“也”字,即为“从后灸之也”。段玉裁并指出了许慎用“灸”来训释“久”的原因,其原话如下:
从段玉裁的这话里,我们能知道,“久”也好,“灸”也好,二者属于同义词。因而,《周礼》说:“久诸牆以观其桡(náo)”,而在《考工记》一书里,则言:“灸诸牆以眡(shì)其桡之均。”后来郑玄就说:“灸犹柱也,以柱两牆之间。”同样地,在清代孙诒让那里,他进一步说“柱,今之拄字”。从郑玄和孙诒让二人的解释之语来看,“久”、“柱”以及“拄”为同义词,且均表示“支撑”的意思,所谓“柱两牆之间”即是言“支撑在两牆之间”。段玉裁还进一步指出:
段玉裁这话即是说,许慎所用的“久”字与礼经用字相同,大概是因为许慎根据经学文章之义来推测的造字之意,然后再用造字之意来推经义,这没有不相合的。 讲到这里,段玉裁所改许慎的“以(从)后灸之也”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说,从后面支撑它。 在“以(从)后灸之也”之后,许慎马上又打了个比方,说“象人两胫后有距也”。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距”字不是“距离”之意。在段玉裁那里,他则说:“象人两胫后有岠(jù)也”。很明显,段玉裁是用“岠”字代替了许慎笔下的“距”字。与此同时,段玉裁并解释说:
这个“山”之旁的“岠”字意为“止”义,而后引申出“据守”的涵义;而“足”字旁的“距”字,本义表示鸡脚后突出的像脚趾的部分,因为这个突出的部分在鸡站立起到了支撑的作用,所以“距”字后来便引申出了“支撑”之义,这就是段玉裁改“距”为“岠”的一个基本依据。因此,“象人两胫后有岠(距)也”,翻译过来就是,“像人的两腿后有支撑”。 进一步说,这个“久”字,不见于甲骨文,始见于战国文字,字形为 回过头来,我们就会发现许慎他解释的“久”字含义并不是本义;同样,在段玉裁那里,他也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故而他就说:
正如段玉裁所言的,“久”字由于长时期表示“迟久”、“长久”之义,其本来含义便逐渐被废弃了。也正是这样的缘故,才有了后起的“灸”字。 关于“久”字的就讲到这,感谢阅读。晚安,朋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