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妇科影像(9):宫颈区病变MRI

 pppsss 2024-02-01 发布于北京

宫颈区病变的MRI影像

宫颈分3层解剖结构,MRI显示外层为低信号肌层,中间为更低信号基质层,内层为高信号黏膜层。

宫颈纳氏囊肿 :也称为宫颈滞留囊肿,是发生在子宫颈的非肿瘤性囊性病变。

MRI显示宫颈间质内边界清楚的单个或多个囊性病变,T1呈相对于肌肉的等信号至低信号,非常罕见的粘液蛋白囊肿显示高信号,T2呈相对于肌肉呈高信号,T1 增强不强化。        

图片

宫颈息肉:是突出到宫颈管中的息肉样生长物。大部分患者出现时处于围绝经期,是最常见的宫颈肿块,据报道发病率为1.5-10%。

临床表现超过一半的病例没有症状。症状包括月经过多、绝经后出血、接触性出血和阴道分泌物。诊断主要通过宫腔镜进行。

病例 女 40岁,MRI表现宫颈区见不规则T2抑脂序列稍高信号。             

图片

囊性宫颈炎:是最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可能由多种微生物引起,与引起阴道炎的微生物相似。症状可能有疼痛或黄色果冻状阴道分泌物。

MRI表现:囊性宫颈炎通常表现为圆形多囊性病变,位于宫颈中央,可见高T2信号。由于出血和受感染影响,T1加权图像可信号不均,增强后没有实性增强成分。

病例 女 30岁,超声提示宫颈区多发囊性病变    

图片

图片

宫颈区平滑肌瘤:宫颈黏膜下病变,宫颈黏膜正常。罕见。

MRI表现T1呈低信号,T2呈稍低信号,合并坏死液化信号不均匀,DWI呈稍高信号或等信号,鉴别与淋巴瘤的特点。增强后渐近线强化,延迟期与子宫肌层信号基本一致。下图是一例子宫粘膜下平滑肌瘤脱垂到子宫颈区。             

图片

子宫颈息肉临床不多见,MRI表现为T2呈稍高信号,T1呈低信号,DWI无受限,增强后延迟明显强化。

图片

子宫内膜息肉脱垂:MRI表现T2呈稍高信号,T1呈等低信号,DWI无明显受限,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         

图片

图片

图片

宫颈恶性腺瘤:也称为微小偏位癌/微小偏位腺癌,被认为是宫颈粘液腺癌的一种罕见变体。占所有宫颈腺癌的1-3%。可出现在(约25-70岁),峰值约为42岁。

临床表现常见的症状是月经过多、阴道分泌物(通常是水样)、绝经后出血和腹部肿胀。

MRI显示多囊病变,从宫颈内腺延伸到宫颈深基质的大小不等的固体部分。T1:相对于子宫的等信号至轻微高信号;T2:相对于子宫明显高信号;T1 C+(Gd):实性成分强化

病例 女 40岁,大量阴道分泌物就诊 。从宫颈内腺延伸到宫颈深部间质的多囊病变,其成分为固体成分,形成环状肿块         

图片

图片

宫颈癌:最常见的宫颈恶性肿瘤,侵袭性生长,由黏膜面生长侵袭黏膜下层及肌层。

MRI显示宫颈增粗,呈软组织肿块,T1呈低信号,T2呈稍高信号,可伴有坏死,DWI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增强后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延迟期病灶呈低信号(廓清),宫颈黏膜线消失,鉴别与淋巴瘤的特点,淋巴瘤的宫颈黏膜线正常存在。

病例 女 50岁,绝经后出血,宫颈腺癌

图片

图片

宫颈淋巴瘤   女性生殖道淋巴瘤非常罕见,占妇科恶性肿瘤的不到0.5%,宫颈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 临床表现阴道出血。

病理提示宫颈淋巴瘤起源于宫颈基质,瘤细胞不侵犯黏膜,宫颈黏膜鳞状上皮保持完整。

 MRI表现:体积常较大,结节状或分叶状,T1呈低信号,T2呈等或稍高信号,信号较均匀,较大者可合并坏死,DWI明显扩散受限,ADC呈低信号,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动脉期强化不明显,延迟期较正常子宫强化幅度减低。宫颈黏膜受压移位表现,宫颈黏膜线完整是诊断淋巴瘤的重要征象。

女 65岁,MRI显示宫颈增粗,呈稍高信号软组织肿块,宫颈黏膜线显示不清,DWI明显受限,ADC呈低信号,增强后病灶低于子宫信号,黏膜线强化连续性完整。         

图片

小结

临床工作中常见的子宫颈病变有宫颈纳氏囊肿,宫颈癌,其它的相对少一些。

注意宫颈癌和淋巴瘤的鉴别,淋巴瘤一般不侵犯粘膜线,尤其是增强可看到连续的强化粘膜线,而宫颈癌沿粘膜线生长,看不到正常的粘膜线。

宫颈息肉与宫颈癌的鉴别,息肉DWI无受限,增强后延迟强化,T1呈高信号,宫颈癌DWI受限,延迟期强化幅度减低,T1呈低信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