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底层人为什么想不通能伤害你的只有君子,也就是好人,而不是小人

 紫薇院 2024-02-01 发布于甘肃

有这样一段振聋发聩的话,真正厉害的人都是极度讨厌君子的,你对君子有多厌恶,就说明你对世界有多清醒。真君子不可怕,因为他是君子,所以他迂腐,固执,不会变通,但好处是不需要堤防,真小人也不可怕,因为你都知道对方是小人了,那在你眼皮子底下的小人,又能翻得起什么浪花呢?而唯独伪君子最可怕,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表面是君子,内心却是小人。表面是善人,但是暗底里是恶人。千防万防,暗箭难防。高级的猎人往往都是以猎物的身份出现的。但是人都是有两面性的,因此严格意义上说,世上就没有纯粹的君子,而即便有真君子,但是他们往往因为脑子缺根筋,因此会被伪君子所利用,你要堤防那些让你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人,因为教你但行好事本没有错,错的是他们却在背地里可劲使坏。

所有的底层都是被所谓的心目中的君子给害惨了的,因为自古深情留不住,总是套路得人心。你想想,高级的猎人何止是以猎物的身份出现?他们还以朋友的身份出现,闺蜜的身份出现,长辈的身份出现,知己的身份出现,红颜的身份出现,等等,可以说,你觉得对方对你有多好,那你未来就有可能被对方坑的有多惨。不要意外,你仔细想想,那些能坑到你的人 ,哪个不是在一开始就打着为你好的旗号,要么拍你马屁,要么和你感同身受的同病相怜,要么哥要带你飞,结果就是只带着从你这里捞到的好处,从你这里骗来的钞票,自己远走高飞了,只留下你一个人在风中,思绪凌乱,欲哭无泪。

为什么说:真正厉害的人都是极度讨厌君子的,你对君子有多厌误,就说明你对世界有多清醒。因为历史上还真有一个厉害的飞起的人,他就极度厌误君子,正是由于他的高瞻远瞩,才让其从一个平民出身,短短六年就登上皇帝的宝座。这个人就是刘邦,一说起刘邦,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就认为刘邦称帝,纯属运气成分多于能力,但是大家又不否定,刘邦在用人这方面绝对属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比如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但是在这三位之外,刘邦还启用了一个争议比较大的人物,那就是陈平。后世对陈平的评价多具有两面性,其中一面就是此人深通人性,足智多谋,但是另一面确实也是十足的真小人。

底层人为什么想不通能伤害你的只有君子,也就是好人,而不是小人

一面是足智多谋,另一面却是十足的攻心为上的小人,但是刘邦却大胆启用,且说陈平才是真正可以放心启用的人,这令后世很多的历史学家都解释不通,刘邦这是什么用人之道?不拘一格用人才,也不至于去用一个小人吧。而且陈平后来的表现,也没有辜负刘邦对他的器重。后世多把刘邦的成功也归咎于他善于启用人才,对于刘邦的用人之道也是各种的学习,认为刘邦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人家懂得人尽其才,但是你要让这些专家教授说明一下其中的原理,结果就是无一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既然你都不知道刘邦用人的原理,你怎么好意思说刘邦的成功是源于他用的都是比自己厉害的人呢?

所以后世对于陈平作为小人,而却被刘邦重用,有很多牵强的解释,什么用人要多看人的长处,而不要只看人的短处,如果紧盯着一个人的短处,与道德瑕疵 ,那么天下将无一人可用,还有为陈平洗白的,说陈平其实就是君子,只不过过于贪财了,本属人之常情,难道大家不都是贪财之人吗?还有说刘邦的队伍都是沛县人马,急需其他阵营的人过来换换风气,以免这些沛县元老沆瀣一气,将来不好管理。其实这些我并不全盘否定,但绝对不是主要原因。

如果你也知道了为什么刘邦明知道陈平是小人,但是还要委以重任的原因,那么你以后在面对人际关系时,一定会超越大部分人的水平。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大部分人之所以人生失败,就在于不懂识人以及用人,而一个人想要在这个世上做出一凡大事业,靠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因此无论是结交朋友,还是发展事业,一定要学会刘邦的用人之道,你既然相信人才都是不拘一格的,那么用人之道也必定需要不拘一格的方法。

汉王刘邦东征,攻下殷地,项羽迁怒于陈平为首的守卫殷地的将士官吏,打算把他们全杀了。 陈平听到了风声,害怕被杀,就挂印封金、偷偷的溜走了。

陈平到了汉营,经汉将魏无知推荐,面见刘邦。两人纵论天下大事,十分投机。刘邦破例任陈平为督尉,留在身边做餐乘,也就是陪他出行,为他驾驭马车的官员,并命他监护三军将校。没过几日引起了将领们的不满,纷纷说他品型不端,贪图贿赂,认为这种人不能信任重用。

刘邦经不住众人再三告状,心生疑团, 召陈平来质问道:听说你原来是帮助魏王的,后来离开魏王去帮助楚霸王,现在又来帮助我,这怎么不让别人怀疑你的信义呢?

陈平不紧不慢地回答道:同样一件有用的东西,在不同的人手里作用就不同了。我侍奉魏王,魏王不能用我,我离开他去帮助楚霸王,霸王也不信任我,所以我才来归附大王。我虽然孩是我,但用我的人可不一样了。我久慕大王善于用人,所以才不远千里来投奔大王。我什么也没带,来到这儿,所以什么都没有,才接受了人家的礼物。没有钱,我就生活不了,也就办不聊事。如果大王听信谗言,不起用我,那么,我收下的那些礼物都还没有动用,我可以全部交出来,请大王给我一条生路,让我辞职回家,老死故乡。

陈平的话语可谓是拍马屁在先,然后实话实说在后,可谓是深通人性,因为不拍马屁不行啊,虽然自己是主动投奔刘邦的不假,但是却不是因为刘邦真的是善于用人,而是因为殷地失守,项羽要砍他的头。但是自己也确实是小人,擅自收受贿赂是真,这个不说显然也不行,都有人告状了,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但是你要是以为刘邦不知道陈平是在拍马屁,你就太小看刘邦了,陈平属于项羽集团的高官,来投奔刘邦,如果因为贪污受贿砍了他,那天下的壮士一定不会这么认为,肯定会以为贪污受贿是借口,屠戮投奔来的义士才是真实的情况,因此杀一人而失信于天下,得不偿失,因此这是刘邦在知道陈平确实贪污受贿后,而没有法办陈平的第一个原因。

然而刘邦非但没有怪罪陈平的收受贿赂,反而重重的赏赐一番,提升他为护军中尉,专门监督诸将。贪污了,不但没有受到处罚,反而还赏赐大笔钱财,外加加官进爵,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行为,则是源于第二个很重要原因。

其实道理可能和很多普通人想像的正好相反,真正的人才,刘邦有刘邦的判断标准,这个标准来自于张良教刘邦的《太公兵法》,《太公兵法》对于什么是奸臣,有着很深刻的书写:真正的奸臣是那种内在贪婪却外表廉洁,凭借欺骗沽名钓玉,盗取公家的官爵俸禄推型个人恩惠,让全军上下都不辨真相;将自己伪装成内在谦恭,外表正直的模样,凭此获取高官,这就是窃国的开始。

往深了解释就是:真正要堤防的人,根本不是真小人,比如陈平这种人,虽然贪财,当然也有好色的,后世对于陈平的评价是收受贿赂,外加和自己的嫂子不清不楚,可谓是两者全占了,但是这些真小人反而不是对汉军危害最大的。因为至少陈平是那种真小人,即承认自己是小人,又不对自己的小人之举有所隐瞒。也就是说,陈平是站在明处的小人,而且自己也不伪装。更主要的是,真小人对于众将领来说属于人人喊打的角色,都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了,不得人心,何以窃取刘邦的权利?因而用陈平反而是刘邦最放心的举动。

底层人为什么想不通能伤害你的只有君子,也就是好人,而不是小人

而《太公兵法》要将领堤防的是伪君子,这类人打着君子的旗号,外壳也伪装成君子,甚至你从他明面上的举动去推测他内心,得出的结论也是谦恭。也就是说,外在廉洁,内在谦恭,外表正直,内在大义凛然,但是背后的真实目的却是假公济私。也就是彻头彻尾的伪君子,且这种君子现实之中你根本无法从他的外在,与他的行为判断出他为人的性质。因为那些都是假象,而真相都是在暗地里进行的,用现在的话就叫反侦察能力非常强,欺世盗名甚至几十年也未必会有人发现。

自古大奸似忠,大伪似真,高级的猎人都是以猎物的身份出现,高级的猎人都是以朋友的身份出现,高级的猎人都是以知己的身份出现,高级的猎人都是以忠臣的身份出现,高级的猎人都是以良将的身份出现,高级的猎人都是以为你好的身份出现,等等,真正的害人精从来都是以敦厚,善良,助人为勒,高风亮节,大公无私,大义凛然的身份出现,等。

因此刘邦看出陈平贪财,那么满足陈平的要求,重重的赏赐,既然你的目的达到了,那么你的才能就要给我老老实实的使用出来。尤其是手底下的将领已经对陈平的人品怨声载道,那么上下不能一气,不正好保证了手底下的将领不能和陈平结党营私了,这反而让陈平没了使坏的根基,陈平想要在汉军站稳,就只能依附刘邦,而不能仰仗所谓的个人威望。后来的陈平也没有辜负刘邦对他的器重,出的计策那叫一个以小人伎俩,瞒天过海,也就是反间计,气死项羽的重要谋士范增,为项羽的失败埋下伏笔。而刘邦在面对君子时,则就没有对陈平如此客气了。而这个所谓的君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

汉三年,刘邦与项羽两军在京索之间对峙,刘邦多次派遣使者到关中去慰劳萧何。萧何的一位姓鲍的门生对萧何说:“大王在外,风餐露宿,却屡屡派人来慰劳您,您不觉得反常吗?”

萧何不解,问,这是何意?我可是兢兢业业,外加本本分分,坐镇后方毫无私心。

姓鲍的书生说:世上只有困难的人被不困难的人慰问,从来没有见过明明处境困难的人,却隔三差五的慰问处境不困难的人的道理,按理在外困难的大王理应被慰问,但是现在却是在外困苦的大王,屡次慰问在后方过得舒坦的您,如此反常的操作,这是起了怀疑您的心思了。属下为您着想,您不如把自己子孙兄弟中能够作战的都派到前线军队中去,作为人质,这样大王一定会更信任您。”

于是萧何恍然大悟,这是大王怀疑他权利太大,有可能叛汉自立,于是萧何听从了书生的计策,把自己的子孙与兄弟符合招兵条件的人都派去前线,刘邦见到萧家的这些人后,大为高兴,顿时打消了对萧何的疑虑。

汉高帝十二年秋天,英布起兵反叛,刘邦亲自领军前去讨伐,在军中多次派遣使者来问萧何在做些什么,并暗中打探萧何的各种消息。萧何因为刘邦在前线,就努力安抚勉励百姓,把所有的东西都送去供应军需,兢兢业业,丝毫不敢懈怠。

有个门客对萧何说:“您要不聊多久就会遭受灭族的惨祸了。您位居相国,功劳第一,地位难道还能更高吗?而您从刚进关中时起,就深得民心,到现在已有十多年了,百姓们都亲附您,您总是勤勉办事,得到百姓的欢心。”

萧何不解,问:那这不正好说明我尽职尽责吗?为何要危言耸听的说我大祸临头?

门客说:深得民心意味着什么?得民心者得天下,不是吗?要不您安抚百姓干嘛?知道的都认为您是在为陛下安抚百姓,但是陛下未必这么想啊,您还有一步就可以取而代之陛下,您认为您深得民心,陛下会怎么看待您?陛下之所以屡次派人来问您的情况,是怕您利用自己的威望动摇关中。

萧何于是赶忙问:如之奈何?我该怎么办?

门客说:如今您何不低价强型购买百姓手中的田第,收受商人官员的贿赂来玷污自己,这样的话您就会失去民心,失去民心的相国是翻不起什么浪花的,尤其是动摇关中,那就更是笑话,这样陛下就会对您就放心了。

于是萧何恍然大悟,听从了门客的计策。

底层人为什么想不通能伤害你的只有君子,也就是好人,而不是小人

刘邦平定了英布的叛乱,撤军返回长安。百姓们拦路上书告状,控告萧何用低价强行购买民间的土地房屋,价值数千万之多。刘邦回到宫中,萧何前来拜见。刘邦笑着说:“当相国的竟然侵夺民众的财产,为自己谋利!”把百姓们的控告信全部交给萧何,并命令侍卫给萧何带上刑具,关押进大牢,过了几天又把萧何放了出来,像是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从萧何和陈平的待遇来看,你就能看出,并非是刘邦对贪污受贿不反感,只是在江山社稷面前,贪污受贿又算得了什么?刘邦最怕的就是被窃国。而能够窃国的人,萧何已经证明了,只有深得民心的君子,才有这样的能力。当年韩信侥幸打通蜀地前往关中的要道,陈仓,正是依托当年进入咸阳后,刘邦自己的与民秋毫无犯,才换来的关中抵抗不激烈。正所谓民心所向,因此这是刘邦所忌惮的。

君子,尤其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绝对是窃国的不二人选,所以《太公兵法》并没有误导刘邦,果然,如果无法分清楚谁是真君子,谁是假君子,那么你最好就只相信人性,正是由于刘邦的一次次敲打萧何,毕竟萧何确实有君子的作风,但是刘邦却深刻明白,画虎画皮难画骨,之人知面不知心,宁相信君子也有私心,也不会轻易的相信一个人的人品。

比如去赵国夺了韩信的兵符,当时韩信还在呼呼大睡,垓下之战结束后,又一次如法炮制,夺了韩信齐王的兵符,然后把韩信封为了楚王。如果刘邦是个光明磊落的人,则刘邦不可能能这么干,如果刘邦相信韩信是光明磊落的人,那刘邦也不会这么干,而刘邦选择的道路是相信人性,而从来就没有相信过人品。

那么古人一直告诫我们要:远小人,而亲君子,为何刘邦是反其道而行之呢?不是说小人当道,则危险了吗?但是刘邦启用陈平,而对于对他忠心耿耿的萧何与韩信,刘邦却是百般疑虑,这又是为何呢?

如果以我们今天上帝视角的眼光来看,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远小人,亲君子,本没有错,错就错在这是书面上的知识,书面上的知识普遍具有黑白分明,正邪不两立的特色,但是现实中却是,谁是小人?谁是君子?请问都写在人的脸上吗?显然没有,那么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所谓的远小人,亲君子,如果不解决如何判断谁是小人,谁是君子的问题,那么就是一件,理论上非常正确,但是现实中却无法实施的一句正确的废话?

有句话叫: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现实中的小人他就是一个隐秘的群体,比如陌生人,朋友,亲戚,亲人,知己,红颜,老师,徒弟,等等,这些名称可以区分谁是小人,谁是君子吗?显然也不能。因为这些人,既可以是对你好的人,也可以是陷害你的人。比如朋友,就分为真朋友,与假朋友。再比如:对你坏的人,就是小人吗,对你好的人,难道就是君子吗?显然也未必,因此靠远小人,亲君子这句话来行事,属于理论无法指导实际。

第二:人都是会伪装的,也就是自古大奸似忠,大伪似真,往往你觉得对你坏的人,其实他是君子,你觉得对你好的人,他有可能才是大恶之人。别意外,忠言逆耳利于行,说的就是往往你觉得对你坏的人,他才是实打实为你好的人,只是很多人往往不辩忠奸,不是他们内心不知道远小人,亲君子,而是压根现实中,谁会告诉你他们是忠还是奸?尤其是什么是城府?不就是隐藏的深,伪装的巧妙,喜怒哀乐不行于色吗?

比如有人说话很直,发现你做事有问题,于是就直奔主题,对你进行了批评,结果你可想而知,暴跳如雷,怒不可遏,但是真正害你的人,却从来都不会去说你的不好,他们只会看你在错误的路线上,越走越远,越陷越深,而背地里偷着乐。你却以为这样的人才是真朋友,从来都是勉励你,激励你,但是你不知道的是,他们实际等于是怂恿你越陷越深,最后在沼泽地里无法自拔。

所以面具这种东西,现实中不是指看得见的面具,而是真正的面具根本就是皇帝的新装,真正做到了我什么都没有戴,但是你就是看不穿。因此想要用人,就要先从识人开始,如果都无法真正认识眼前的人,又何来的人尽其才?比如都告诫人们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于是有人告诉你选择配偶一定不要去看相貌,而要选择人品,这又是一句正确的废话,长的美的难道就都是蛇蝎妇人或者蛇蝎美男?长的丑的就都是心灵美的天使?丑人就都是大善人?所以现实会让很多人即尴尬又绝望,到底要怎么选,才能符合理论?

第三:人都是亦正亦邪的,甚至是事都是亦正亦邪的。先说人,无所谓忠诚,只是诱惑不够大!无所谓背叛,只是筹码不够高。即便你有判断一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的能力,请问君子就真的靠得住吗?比如筹码和诱惑加大,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又有几个人还能保持君子风范?即便君子靠得住,但是君子的智商到底靠不靠得住?会不会被人利用?君子虽然没有害人之心,但是好心办了坏事的情况,请问有没有可能?

再说事情,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有些事情,明明是好事,但是也有可能转化成祸事,明明是祸事,也许潜藏着好处。因此这种转换与正反两面的交替,不得不说是对于事物如果看的太绝对,往往你会一无所获,甚至有可能适得其反。比如陈平受贿被抓了现型,但是如果把他砍了,对刘邦可能坏处大于好处。毕竟流言蜚语可不管过程,就结果来看,如果陈平被砍,世人更相信他们自己愿意相信的,比如说陈平受贿,这有可能是刘邦编造与栽赃的理由,刘邦就是喜欢砍投靠他的义士,结果造成其余义士不敢投靠刘邦。

陈平因为投靠刘邦而得到了大笔的赏金,以及加官进爵,这绝对是一次很好的宣传攻势,刘邦对于瓦解项羽阵营的人才为己所用,那是煞费苦心。投靠刘邦意味着大笔赏金加高官厚禄。这就是没有砍陈平的好处,让项羽阵营有二心以及意志不坚定的人一听说陈平的待遇,就对自己投靠过去的待遇浮想联翩。比如项羽在垓下之战自刎前,见到吕马童追来,项羽说:“你不是我的故人吗?”吕马童不敢正视项羽,项羽说:“我听说刘邦用千金买我脑袋,孩可以食邑万户,我这就给你恩惠!”而后挥刀自刎。

项羽到死估计才感觉到自己的凄凉,灭项羽者何止刘邦?而韩信,陈平,吕马童等,自己昔日的部下,挚交好友,士兵等,甚至孩有一个自己没有觉察到的长辈项伯,大半都是自己人把项羽逼上了绝路。消灭项羽的有亲戚项伯,帐前私人保镖韩信,封疆大吏陈平,昔日良将英布,昔日故友吕马童,其余手下更是数不胜数,能够治你于死地的,往往不是对手的强大,而是自己队伍的众叛亲离。

所以:真正厉害的人都是极度讨厌君子的,你对君子有多厌误,就说明你对世界有多清醒。真君子不可怕,因为他是君子,所以他迂腐,固执,不会变通,但好处是不需要堤防,真小人也不可怕,因为你都知道对方是小人了,那在你眼皮子底下的小人,又能翻得起什么浪花呢?而唯独伪君子最可怕,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表面是君子,内心却是小人。表面是善人,但是暗第里是恶人。千防万防,暗箭难防。高级的猎人往往都是以猎物的身份出现的。但是人都是有两面性的,因此严格意义上说,世上就没有纯粹的君子,而即便有真君子,但是他们往往因为脑子缺根筋,因此会被伪君子所利用。

不到最后一刻,你怎么会知道你身边的这些所谓的自己人到底是人还是鬼,因此《道德经》里就说世界都是反着来的,也许最正大光明的,反而是最黑暗龌龊的,最正直可靠的,反而是最狡诈阴险的,最美丽的,反而是最丑陋的,最与你亲近的,反而是与你最疏远的。所以世上只有伪君子才最可怕,他们义正言辞,实际内心狭隘,他们大义凛然,实际肮脏龌龊,他们高举公平公正,实则内心自私自利,他们表面大公无私,实则内心假公济私,他们表面光明磊落,实则内心沽名钓誉,他们开口就是为你着想,为你好,实则是在骗取你的信任,蒙蔽你的防人之心,好让你放松警惕,然后趁你不备,暗箭伤人。

假作真时真亦假,因此刘邦之所以能打败项羽,其真实的原因无非就是刘邦是年过半百的狐狸,而项羽还是输在太年轻了。刘邦吃过的盐比项羽见过的世面还要多。在阅历与城府方面,刘邦即看懂了太公兵法里的君子即小人,小人即君子的提示,同时他又能结合实际,重点防御君子。也就是说无论是真君子还是假君子,在刘邦眼里,只要是他看不透的人,那就都是防人之心不可无。

底层人为什么想不通能伤害你的只有君子,也就是好人,而不是小人

后来萧何被吕后胁迫,唆使萧何去引诱韩信,最后骗韩信入宫,然后韩信被吕后设计害死。就证明了萧何哪里是君子?在利益面前,在大难临头面前,萧何也不过是见风使舵的小人罢了。所以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话用在这些伪君子身上,确实无比讽刺。因此说刘邦老是怀疑萧何,属于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实际上刘邦跟萧何也算是老朋友了,萧何的那点伎俩他能不知道?沛县起兵,萧何本来可以做主公,为啥他不做?不就是坑刘邦吗?万一失败就是诛九族,但是萧何推举刘邦时就没有想过他萧何怕诛九族,难道刘邦就不怕吗?

另外刘邦也被雍齿坑过,这些昔日的朋友,都是当初刘邦愿意两肋插刀的哥们,结果哥们就是意外,为了荣华富贵,可以插刘邦两刀。因此刘邦即有被坑的经验,还有《太公兵法》的点拨。自然对能够伤害你的,都是君子,即便是伪君子,那也是打着君子的旗号才能骗你,所以要谨防你身边的人,出卖你的,都是离你最近的人,因为他们充分知道你的命门和软肋。即便不知道软肋,但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总能做到偷袭成功。

韩信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以及水浒传里的林冲被好兄弟陆谦出卖,这些哪个不是被离自己最近的人谋害。武大郎吃药,这可是自己的亲老婆。所以能够治你于死地的往往不是外人,而是内鬼,像刘邦一样选择相信人性,而不要轻易去相信任何人才是明智之举。有人会说刘邦对韩信言听计从,你怎么解释刘邦对于韩信的信任?我就反问一句既然刘邦那么放心韩信,又何必每次去韩信军营都是悄悄的进营呢?且每次都把韩信的兵调离的一干二净,打仗前就给三万的原始股,核心股都在自己手里,打完仗就把本金和利息全部抽走,让韩信自己重新招兵买马,这也叫用人不疑?

所以请务必记住两条刘邦给后人的启示:第一,在这世上,除了自己,不要相信任何人就对了。这就是远小人,亲君子的实际操作手法,既然无法分辨谁才是君子,以及君子能否永远是君子,那还不如从一开始就谁都不相信,只相信自己,比如就给手下一点点兵力,自己一直掌握着主力,你看刘邦哪次出征不是亲自挂帅?第二,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如果你当初对待每一个人都像对待小人一样小心谨慎,又何来的暗箭难防,与背叛出卖?比如陈平,刘邦就放到自己身边,钱我给够了,但是你就在我眼皮子底下,你除了小心谨慎的辅佐我,你还能翻出什么浪花?

后世说刘邦是帅才,用的都是比自己能力强的人,老板就应该放权,自己只管收钱即可,老板是不需要做具体工作的。我只能说这些人耽误了多少好老板的前程?你看看刘邦有完全放权的行为吗?如果有,那刘邦为啥不让萧何上前线,而自己坐镇关中?楚汉对峙,刘邦都是在最前线的,富人思维害人不浅,比如你现在是老板,但凡你放权,最后的结局都是在培养未来的竞争对手,人才都能独挡一面了,那还做你的手下干嘛?这点古时候的刘邦早就看穿了。所以刘邦一直在分权,而从来就没有放过权。从技术的角度讲,张良,韩信,萧何,陈平,樊哙等,都强于刘邦,但是从人性的角度讲,智者制人,刘邦制人的能力强于这些技术工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