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支原体感染西医治疗不效,经方一剂汗出热退

 德寿堂图书馆 2024-02-02 发布于黑龙江

胡希恕经方医学

文/张凯歌 博士后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什么是支原体?
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已知能独立生活的病原微生物中的最小者,广泛分布自然界,有80余种。其中肺炎支原体是儿童群体最常见的病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发于夏末秋初,一般每年11月左右达高峰,1~15岁人群发病率较高。症状较轻,有不规则发热、头痛、刺激性咳嗽等。此外包含溶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生殖器支原体等其它支原体类型。

肺炎支原体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其中飞沫传播最常见,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的分泌物中均可携带。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
1、以发热、咳嗽为主要表现,体温多在37℃-41℃,大多数在39℃左右;
2、可伴随恶寒怕冷、厌食、头痛、咽痛、胸骨下疼痛等症状。
3、临床上常用分泌物分离培养、血清学试验等确定诊断。

日常预防与调护
1、日常预防:目前国内尚无相关疫苗,感染康复后可重复感染。因此平时宜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多通风,外出及出入人流量密集区域做好个人防护,加强锻炼、合理饮食,增强身体抵抗力;
2、常规调护:注意休息,饮食宜清淡,多饮水等,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宜及时就医;


中医治疗与案例分享
近年来,随着大环内酯类药物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广泛应用,儿童耐药肺炎支原体感染呈上升趋势。因此,中医药的合理应用在儿童支原体肺炎治疗中越来越重要。

中医药的应用需要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等四诊合参、辨证论治,个体差异较大,根据《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小儿支原体感染多因小儿肺脏娇嫩、卫外不固,感受风热之邪所致,并涉及热、痰、毒、瘀等病理因素。涉及中药方剂包含:麻杏甘石汤、银翘散、葶苈大枣泻肺汤、三仁汤、沙参麦冬汤、玉屏风散、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四季抗病毒口服液、肺力咳合剂、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等,需在医师指导下辨证服用。

近期本人诊治一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案例如下,仅供学习分享:
9岁女性患儿,主因“发热、咳嗽2天”前来就诊。
现病史:患儿2天前放学归来后自觉发热、干咳频频,夜间体温最高可达39℃,伴恶寒、烦躁、腰背酸痛、乏力等,予阿奇霉素、川贝枇杷膏、对乙酰氨基酚口服,咳嗽无明显缓解,发热仍持续在38-39℃。前来就诊时,患儿仍干咳频繁,发热,恶寒,无汗,腰背酸痛,乏力,舌红,苔白稍腻,脉滑数。

辅助检查:白细胞9.47×10^9/L,嗜酸粒细胞0.51×10^9/L,嗜碱粒细胞34.35mg/L,血液支原体抗体检测(+),根据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结果,确定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结果,考虑可能存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药性。

中医方面,患儿以发热、咳嗽为首发症状,伴恶寒、无汗、烦躁、腰背酸痛、乏力等,舌红,苔白稍腻,脉滑数。考虑因外感风寒,肺气郁闭,宣降失司,郁热内生所致。结合《伤寒论》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因而予大青龙汤原方如下:

蜜麻黄18g,生石膏60g,桂枝12g,生姜12g,大枣12g,炙甘草9g,杏仁12g

上方颗粒剂,共3付,1付2袋。1日1袋,以开水1L冲泡并熬煮20min,颗粒充分溶解后,均分3等杯,口服1杯,观察症状:①如1小时后仍发热、咳嗽,再次口服1杯;②如汗出、热退,仍咳嗽,则1小时后取半杯药液加温开水至1杯口服;③如汗出、热退、咳嗽缓解,则无需再次服用。

结果:患儿母亲述口服完1袋后,患儿汗出,体温恢复正常,咳嗽明显缓解,仍偶有咳嗽,嘱其次日冲泡1袋,分6等杯,每1小时服用,以观后效。

【按】大青龙汤乃发汗峻剂,尤适用于外感风寒兼内有郁热者,因风寒袭表,阳气与之相争,郁闭于肌表故见发热,卫阳抗邪于外不能温煦肌体,故恶寒,因此以大量麻黄配伍桂枝以达宣肺解表之功;而阳气郁闭日久所致烦躁,非生石膏无以清解,以其辛寒宣散,配伍麻—桂给予郁热出路,并防止麻—桂之温燥损伤津液;生姜—大枣既可宣散亦能和中,调和营卫同时亦能保护脾胃之气;炙甘草和中之时亦能缓和麻—桂之峻猛;杏仁与麻黄,一降一升,使肺之宣降得复而止咳。上7味共奏其功。然而,由于小儿脏腑娇嫩,更当谨防药物峻猛之性,故在日剂量减半基础上,分次给药,根据症状转归调整用药剂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