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泽东与叶剑英的诗词酬唱

 杏坛归客 2024-02-02 发布于山东

精 彩 提 要

新版《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收入《手书叶剑英<七律·怀远>》一文,题注中说:“这是毛泽东1965年12月26日72岁生日手书叶剑英《七律·怀远》送给前来祝寿的儿子毛岸青、儿媳邵华。毛泽东手书时,将原标题《怀远》改为《远望》,并在标题右下方加写作者作诗地点’在大连棒棰岛’。叶剑英这首七律,发表在这年10月16日《光明日报》。”

本文所说的叶剑英“三题”诗,从作者的角度看,其创作修改完善按照《怀远》《望远》《远望》顺序进行,而从其传播及人们的接受角度来看,则大体沿着《远望》《望远》《怀远》的顺序进行。本文重点从后一个逻辑过程进行较为详细的梳理,并以此来反观第一个过程。

▲1977年4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手书叶剑英《远望》诗。

《远望》诗的公开发表

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有一支远洋海上测量船队发挥了重要作用,自1980年5月18日首次执行任务以来,历次重大航天任务都离不开它的身影。这个船队被命名为“远望”测量船队,在远海执行我国发射的卫星、探测器及飞船的测量控制任务。镌刻在船首的“远望”两个草书大字格外显眼,那就是毛泽东手书叶剑英《远望》一诗的诗题,被用作我国远洋测量船队的名称。许多人就是从那时起知道毛泽东曾手书叶剑英诗词,及叶剑英有一首叫《远望》的诗。其实,毛泽东的手书和叶剑英的《远望》诗,早在三年前的1977年就公开发表了。

1977年4月6日,《人民日报》在第1版用大半版刊登《毛主席手书叶剑英同志<远望>诗》手迹,其他版面同时刊登含有《远望》的叶剑英《诗三首》和《叶剑英同志关于毛主席手书<远望>诗的说明》,还在第2版刊登了毛岸青、邵华合写的文章《重读<远望>志更坚》。《远望》全诗如下:

忧患元元忆逝翁,红旗缥缈没遥空。

昏鸦三匝迷枯树,回雁兼程溯旧踪。

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

景升父子皆豚犬,旋转还凭革命功。

《远望》诗的时空内涵。毛泽东在手书时,还根据《光明日报》所注,在《远望》诗题后加“在大连棒棰岛”,有论者称毛泽东为叶剑英诗又添加了一个“副题”,加重了诗题的意蕴;特意在诗后注明时间及出处“十月十六日光明日报”,为读者把握该诗的发表背景提供进一步思索的空间。这种在他人诗作上标注地点和时间的做法,恐怕也不是无谓之举,一定蕴含了书者的某种用意。

叶剑英对《远望》诗的主题有一个简要说明:“《远望》一诗,为刺责’北极熊’蜕化变修而作,时在一九六五年秋。”作者本人也突出了创作时间,与毛泽东标注发表时间相互响应,为人们理解该诗历史背景提供帮助。

《远望》诗甫一发表,一时脍炙人口,学习评论文章纷至沓来。著名诗人冯至的《读<远望>书后》一文,对诗题的评价很独到:“人们站立在海边或高山上,能够望得很远,但是胸怀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能够望得更远,用毛泽东思想的望远镜则能够不只在空间上,而且也在时间上望得最远。作者用’远望’两个字作为诗的题目,是很有意义的。因为这个诗题与诗是不可分的,它对全诗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还有论者认为“这首诗完整地体现了七言律诗在格律、对仗、音韵等方面的要求,可以说达到了精美至善的程度。”许多诗人学者纷纷写诗赞誉和作诗奉和,文坛刮起了一股“《远望》风”,在当时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望远》诗的悄然问世

循着毛泽东手书所标注的该诗刊发的报纸,可以发现,叶剑英这首诗的题目并不叫《远望》,而是《望远》,但诗的内容却完全一致。这首《望远》,刊在1965年10月16日《光明日报》第二版文艺副刊《东风》的右上角,编者特意用线框将该诗圈起来,并为每一诗行下方划以虚线,以期引起读者注意。

发表时机耐人寻味。1964年10月16日,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日子,也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下台的日子。同日下午,毛泽东在中南海菊香书屋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讨论了赫鲁晓夫下台一事。10月19日下午又一次讨论到这两件事时,毛泽东说:“无可奈何花落去(指赫鲁晓夫下台),无可奈何花已开(指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第二年的10月16日,叶剑英发表了这首诗,也得到了毛泽东的关注,这恐怕不能仅用偶然二字就能回答。

发表园地颇有讲究。叶剑英选择在《光明日报》发表诗作,恐怕也是有所考虑的,说起来,叶剑英与《光明日报》还有些缘分。1949年《光明日报》在北京创刊时,叶剑英亲笔题写祝词:“光明日报创刊纪念:打倒黑暗,取得光明。这是火炬,照人前进。”可见他对该报寄予厚望。《光明日报》资深编辑黎丁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谈到了该诗在《光明日报》发表的一些情况。他说:“叶帅不止一次给《东风》写诗,他去大连前,我们曾写信请他写诗,如果我的记忆不误的话,他一回京,和我们经常联系的王守江同志就亲自把诗送来。原诗题叫《望远》。”王守江曾任叶剑英办公室主任,由他出面办理稿件事宜合情合理。坊间流传的由董必武送到《光明日报》发表一说,可能是进一步的演绎,尚未看到相关佐证材料;而由毛泽东推荐发表的说法,恐怕更是想当然。

毛泽东对叶剑英诗一向推崇。就在叶剑英酝酿创作该诗的几乎同时,1965年的7月,毛泽东在给陈毅关于谈诗的信中说:“剑英善七律,董老善五律,你要学律诗,要向他们请教。”可见毛泽东对叶剑英诗才的赏识,也道出了毛泽东和叶剑英二人志同道合之外的诗心相通、诗艺互鉴的诗人本色。能够受到诗词大家毛泽东这样高度评价的诗人,尚不多见。

《怀远》诗的初稿轶事

说叶剑英诗曾有《怀远》一诗,作者似从未公开提及。无论是1965年10月的《光明日报》、1977年3月的《人民文学》还是1977年4月的《人民日报》、1979年经作者审订的《远望集》中,作者都没有对此加以说明。后来官方于2007年出版的《叶剑英年谱》也未载,甚至连《光明日报》发表时的《望远》诗题都未提及,而径改为《远望》。

叶剑英作有《怀远》诗之说,在作者家乡广东的研究者和身边工作人员的论著中,确有提及,但大多语焉不详。如,广东于1999年出版的《叶剑英年谱》说:“1965年8月5日至20日,叶剑英在大连主持召开全军指挥院校教学改革会议。作七律《怀远》诗,同年10月16日发表在《光明日报》。”既没有该诗具体内容,也没有谈及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诗是以《望远》为诗题的。也有党史学者在文章中提到:“叶剑英在大连开会时,在棒棰岛宾馆里写下一首七律,开始名为《怀远》”,但同样也没有提供《怀远》诗的原文。

曾任叶剑英秘书、在叶剑英逝世后担任《叶剑英传记》组组长的范硕,撰写过多部叶剑英传记、诗词解读等专著,在其相关论述中也多次提及《远望》诗曾名《怀远》,但有时将《怀远》与《望远》混用。重要的是,范硕在谈到该诗的修改情况时,提到颈联原为“风雷可有仓皇变,万代沧桑辩证同”,后来改为“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此处系作者第一次披露,为我们了解该诗的创作、修改过程提供了重要信息。但却没有提供《怀远》诗的全文,甚至连《怀远》诗的存在都没有肯定的说法。

笔者认为,作者提供的这两句不见《望远》(《远望》)的文字,很可能是叶帅《怀远》诗中的句子。经过多次检索、查找,笔者终于在广东出版的叶剑英手书诗词集中,找到了署题为《怀远》的诗。根据叶剑英手稿,范硕所引两句文字似有误:“仓皇”应为“苍黄”;“万代”实乃“历代”。说将此两句而后修改为“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首敢屠龙”似也有值得商榷之处。是否范硕还见过叶帅的其他版本手稿,也未可知。叶剑英的《怀远》手稿本全文如下:

忧患元元忆逝翁,红旗缥缈没遥空。

昏鸦三匝迷枯树,回雁兼程溯旧踪。

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

风雷可有苍黄变,历代沧桑辩证同。

景升父子皆豚犬,旋转还凭革命功。

这份作者生前亲笔所书的珍贵手稿,笔者目前看到的是2007年首次公开。笔者发现这首名为《怀远》的手稿为“七言十句”时,感到十分诧异,须知七律诗都是七言八句。后来发表的《望远》诗为七律,即手稿中的前六句加九十两句,删掉了七八两句,由此推断,最初名为《怀远》的诗,也应该是一首七律,即现在手稿上的前八句。从现存手稿上的字迹看,也可支持此说。前八句字体字迹一致,属于同一时间所书,后两句的字迹与前八句有明显不同,显系后来作者修改时所书。如此看来,《怀远》也不失为一首好诗:

忧患元元忆逝翁,红旗缥缈没遥空。

昏鸦三匝迷枯树,回雁兼程溯旧踪。

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

风雷可有苍黄变,历代沧桑辩证同。

笔者在与相关领域学者讨论中得出认识,此诗尾联两句“风雷可有苍黄变,历代沧桑辩证同”,显然是化用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两句诗而来,即“钟山风雨起苍黄”“人间正道是沧桑”。

根据一些论者提及,叶剑英创作该诗后曾与董必武有过交流,目前的十句手稿,大概就是在创作后所修改的一个过程稿。当最后尾联两句改为“景升父子皆豚犬,旋转还凭革命功”时,该诗有了一个新的转折,突出了“革命”在历史重大历史关头中的重大作用,使该诗有了另外一层新的意义。当然,这已经不是《怀远》诗所能承担得了的,甚至以《望远》作为诗题也不能实现的。那么《远望》诗题便应运而生,而这是由毛泽东所完成的。这也是《文稿》收入毛泽东手书一文的意义所在。

综上所述,毛泽东所书叶剑英1965年创作的诗,曾有三个诗题,最初名为《怀远》,手稿上存有七言十句;经作者修改定稿后以《望远》为题在《光明日报》发表;毛泽东书写此诗时将诗题改为《远望》,叶剑英赞同毛泽东的这一改动,此后皆称此诗为《远望》。

《团结报》2024年1月25日6版

作者:宋泽滨

编辑: 秦雪 赵昕

审核:鲍家树

监制:邵宏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