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话老子》连载第69期:【用兵有言】章

 花间一酒壶 2024-02-03 发布于浙江

图片

图片

点此收听本章音频讲解


图片
《白话老子》69期:【用兵有言】章

讲述:黄晓明


【原文】

用兵有言: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
不敢进寸而退尺
是谓:
(xíng)无行(háng)
(rǎng)无臂
执无兵
乃无敌矣
祸莫大于轻敌
轻敌几(jī)丧吾宝
故抗兵相若

哀者胜矣

注:
王弼本为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王弼注解为:犹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也,言无有与之抗也。帛书甲乙本均为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甲本为乃无敌矣;傅奕本为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仍无敌;河上公本为行无行,攘无臂,仍无敌,执无兵。综合帛书、河本、傅奕本,及义理解读顺畅可解,可判断帛书甲本为最优。故依此校订。

王弼本为抗兵相加,帛书甲乙本为抗兵相若,敦煌辛本与傅奕本皆为,语义更胜王弼本。据各专家考证,疑为而来,语义同。据以上校订。

【解说】

68章上一章讲了善胜敌者不与。那具体应该如何胜敌呢?所以,这一章就是讲克敌制胜的具体战术。

用兵有言:
如何用兵?兵家传下来有这样的话。
下面就是历代兵家关于如何用兵的具体的指导。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
我不敢主动进攻,而是被动防御。
什么是主?什么是客?
苏辙注解:主,造事者也;客,应敌者也。
河上公注解:主,先也。我不敢先举兵。客者,和而不倡兵,当承天而后动。
吴澄注解:为主,肇兵端以伐人也;为客,不得已而应敌也。
所以,主,就是主动肇事举兵侵略;客,就是爱好和平,被动应敌。为什么说不敢为主?因为主动侵略他国不是我们这个爱好和平、关注天意的民族和国家所会去做的。不敢,指对上天心存敬畏,不敢主动进攻他国而遭受天谴啊。

不敢进寸而退尺
我不敢向前一寸,而是退后一尺。
吕惠卿注解:退尺者,以逸待劳,以静待骄。
这跟善胜敌者不与类似,如果敌进我也进,那么就直接会正面作战,可能伤亡就比较大。那么,退一步,在冷兵器时代,就不给敌人接触和发力的机会,留出了缓冲和机动空间,以寻找胜机,所以要暂时退让。也可以理解为,拉开距离,不容易让敌人窥探到我的虚实。

是谓
更具体的,要这样做。
那么具体该如何做呢?所以后面就给出一些具体的战术。

行无行
行军作战,却看不到排兵布阵。
第一个行,是行军的意思。第二个行,是行列、阵列的意思。在冷兵器时代,行军作战要有阵型。基本阵型有方阵、圆阵、锥形阵、疏阵等等;高级阵型有鹤翼阵、龟形阵、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三足鼎立阵、四门兜底阵、八门金锁阵、九宫八卦阵等等。到了明代比如戚继光有鸳鸯阵等。这些阵型像我们在看古代小说像三国演义等都有描述。
但是这些阵型都已经落入窠臼。如果再按这些传统的阵型来布阵就等于没有秘密可言。所以,要排出看不出阵列的阵列,让敌人轻易不能窥破。

攘无臂
出招之前,隐藏自己的动象。
攘臂,意思是在出招之前,要先把袖子撸起来,以方便出手。那攘无臂的意思是:虽然已经准备出招了,但是敌人看不到我出招前的准备工作,如:集结军队、埋伏、后勤等等。正因为大战之前的准备工作隐蔽而没有露出迹象,所以敌人察觉不出来,他就会不知不觉地落入我方设计好的圈套。

执无兵
手执兵刃,深藏好自己的利器。
那么,在阵型之中,要隐藏各种兵器、杀招。打仗需要各种兵器,虽然都已经箭在弦上,酝酿好了大招,严阵以待,但是敌人却不知道我们真正的杀招隐藏在哪里。如果有什么新式武器,但是因为做好了隐蔽工作,所以敌人却根本不知道。那么,就可以出其不意,给予敌人沉重的打击。第36章讲: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乃无敌矣
于是就无敌了。
王弼注解:无有与之抗也。所以,要是按照以上的三条原则去做,自然就无敌了。

祸莫大于轻敌
灾祸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
那为什么这里出现了轻敌?因为前面按照老子的教导去做,自然就无敌了。所以,在开始打了一系列胜仗之后,就难免对敌人心生蔑视,自然容易轻敌。而轻敌是最危险的。在战争之中,敌人自然会无所不用其极,会有各种阴谋诡计,比如可能会故意示弱,使我方麻痹大意,放松警惕,从而酿成了大祸。所以要料敌从宽,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按照最坏的打算来做好准备,绝不能轻视敌人,这样才没有灾难性的后果。

轻敌几丧吾宝
轻敌接近于损失我的三宝。
这个宝作何解?老子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俭不敢先,都是对人民而言的。所以,这个宝就是人民,人民的生命就是最大的宝。
轻敌的后果很严重。我们内部要团结,要抵御敌人于国门之外,必要的时候不怕牺牲,才能有一个民族的生存;否则,就离灭亡不远了。我们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民,不可能成为任何国家和民族的附庸,不可能再像宋朝那样虽然文化灿烂,经济繁荣,但是武力不够强大,这是我们民族的惨烈记忆。所以说在文化灿烂的同时,还要有铁血精神,要做到文武兼修,否则就是国土沦落,父母妻子生命丧失,沦为亡国之奴。所以,作为男人,要有勇猛、刚强、铁血的一面,因为他退无可退,他是没有退路的。
所以,老子传下来的战略思想就是:千万不要轻敌。轻视敌人的力量与诡计,就会给自己带来最大的灾祸,导致亡国亡种。所以,这里可以读出来这是老子对后世华夏子孙的最殷切的嘱咐。

故抗兵相若
哀者胜矣
所以当两兵力量相当的时候,
正义的一方必将取得胜利。
老子在本章的最后,他重点指出:抗兵相若。抗兵相若,就是两支对抗的军队军力要相当。哀者,指的是被侵略的、爱好和平的、正义的一方,因此内心悲壮、士气昂扬。
《文子》记载:(老子)曰:用兵有五:有义兵,有应兵,有忿兵,有贪兵,有骄兵。诛暴救弱谓之义;敌来加己,不得已而用之,谓之应;争小故不胜其心,谓之忿;利人土地,欲人财货,谓之贪:恃其国家之大,矜其人民之众,欲见贤于敌国者,谓之骄。义兵王,应兵胜,忿兵败,贪兵死,骄兵灭,此天道也。
正因为天道站在正义的一方,世界人民也会支持正义的一方,所以正义的一方必然取得最终的胜利。但是,前提是什么?是敌我的军力要能相当。所以,我们要发展能与潜在的敌人至少相当的军事力量。
这三四十年来,全体中国人民勤奋工作,努力奋斗,取得了与世瞩目的极大的经济成就,有了一定的全球利益。那么未来还将会有更多的全球利益。这就难免遭人觊觎。如果光有经济利益而没有相应的武装去保卫,那不就是头猪吗?猪瘦没人理,但是肥了就要挨宰。我们有这么多的利益,那如何去捍卫?这就需要发展强大的海军、空军以及空天军,研发各种先进的武器等等,以威慑潜在的敌人,否则我们这十几亿人是没有办法在世界上立足的。当未来我们如果跟强敌有一决战,那就要凝聚全体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的意志,要有勇气与敌人作殊死决战。当战斗意志足够坚决的时候,既有可能震慑敌人,获得真正的和平,才有真正的中华民族的复兴。
《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回顾中华民族这一百多年耻辱史以及历代遭受外敌侵略的历史,就应该知道,一个大国要想发展经济、和平崛起、保卫人民,捍卫利益,就必须既要有深刻的战略思想,也要有战术思想,还要发展相应的国之利器。手中有刀而不用,跟没有刀是完全不同的气势。因此,我们要坚决支持国家发展军事力量。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