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釉中彩和釉下五彩,原来你们都叫错了!

 孔_夫子 2024-02-03 发布于广东

景德镇瓷器的品种众多,生产工艺大有不同,烧成温度与材料釉料也有所不同,从彩瓷的生产工艺来区分,可分为釉上彩、釉下彩和釉中彩三大类。其中,釉上彩因为在表层有较明显的外凸,肉眼能看、手能触及而较易辨识。而对于釉中彩和釉下彩而言,很多人容易混淆,把釉下五彩说成是釉中彩瓷的大有人在,这里不妨一起来看看二者的区别吧!
釉下彩是用颜料在瓷器的胎体上直接进行装饰绘画,然后罩一层透明釉,入窑后在高温中与瓷器一次烧成。釉下彩瓷器的突出特点在于花纹不受磨损,在使用过程中永不褪色,又无铅无毒,器物表面光滑平整,明清两代釉下彩瓷的主要品种是青花和釉里红。

图片

釉中彩亦称高温快烧颜料。颜料的熔剂成分不含铅或少含铅,按釉上彩方法施于器物釉面,通过1100~1260℃的高温快烧(一般在最高温阶段不超过半小时),釉面软化熔融,使颜料渗入釉内,冷却后釉面封闭。彩绘材料与瓷器坯体结合紧密,细腻晶莹、滋润恍目,抗腐蚀、耐磨损,保存时间长,既具有釉下彩的色彩鲜明和风格独特,又保持了釉上彩的色彩丰富和表现力强的特点。
图片

釉上彩、釉中彩和釉下彩三者区别

图片

釉下彩、釉中彩的区别:

一、烧制温度不同。

釉下彩入窑经高温1200—1400°一次烧成

釉中彩彩烧温度为1060—1250°

二、用釉不同

釉下彩是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用色料在已成型的晾干的素坯上(半成品)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透明白色釉或者其他面釉,入窑高温烧制而成。

现代釉中彩是20世纪70年代从德国学习引进,并逐步发展成熟的一种新型工艺,这种装饰方法,在上了釉的素胎上进行画面彩绘,使用一种高温快烧陶瓷颜料(一种介乎釉上和釉下的所谓釉中彩颜料,干燥后再次施釉,以高温烧制而成,这种工艺细腻、晶莹、光润,深受消费者喜爱。

三、各有特点

釉下彩: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釉膜覆盖在下边,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显得晶莹透亮,它的特点是色彩保存完好,经久不退。

釉中彩在高温快烧的条件下,釉面软化熔融,使这种新颜料的颗粒渗入釉内,当冷却后釉面封闭,花色便沉浸在釉中使外观变得滋润细腻,颇有釉下彩的效果。其色彩玉润柔和,耐机械磨损性能和抗腐蚀性强,同时彻底解决了陶瓷“铅毒”的危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