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就是上海的姿态,一座城市的温度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4-02-04 发布于北京

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上海电视台的新闻里,把两个和“住房”相关的新闻连着放。好像这两个新闻各自独立,各不相干,却又,互相有着千丝万缕般的牵扯。好像是有意为之,为的是要传达出某一种信息,而且是很强烈的信息,直冲脑门,眼前一亮的那种。

这两个新闻,主题都是“住房”,主角却不同,而且主角的身份有点对立,一个是本地人,一个是外地人。新闻里说得含蓄一点,一个叫作“上海市民”,一个叫作“外来人员”。

主角是“上海市民”的新闻,说的是上海的“两旧一改”。

改善了住房条件的市民欢天喜地,他们在兴奋激动之余,也讲到了之前糟糕的,外人难以想像的居住环境,不说住房环境差,说凄凉凄惨都可以。电视也播出了匹配的画面,让人震惊。都知道如今还有的上海市民居住环境差,没想到会差到这样的地步。

自己可以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是自己生活在这样的居住环境里,自己会受得了么?可是,这就是真实的部分居住环境差的上海市民的写照啊。排队等着“两旧一改”的还多着呢。

无论如何,市民这样的居住环境,和“大上海”是不匹配,也是不应该的。这些上海市民,真的是受苦了。

主角是“外来人员”的新闻,说的是“劳动者管理之家”和“一张床”。

也不知道这是全国统一的,还是上海独有的,反正,想得出“劳动者管理之家”这个名字的,也是高人了。如同以前的居委会如今都改名叫“党群之家”一样,“劳动者之家”也可以理解为员工集体宿舍。就是集体宿舍。

这可真不是一般的员工集体宿舍,干净整洁,各种配套的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每人的每月收费从550元到900元。

这么好的居住环境,这么好的房间和设施,这样的价格在上海是不可思议的。绝对是震撼价。这也是上海政府的实事工程,民心工程,是专门针对外来人员的,是对外来人员的关爱。

能住进这样宿舍的外来人员也非常激动和高兴,在电视里说,对这样的居住非常满意,很幸运也很幸福。

这两条新闻连着一起放,就有意思了。

就像旁人看待一个家庭,你自家的孩子还在过苦日子,居然还去资助别人家的孩子。不把自己家里人安顿好,却去照顾外人。

尤其是,被照顾到的外人会想,啊,他们家自己还在过苦日子,却这么来关心我照顾我,让我过上了好日子。

这就是上海的姿态,一座城市的温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