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章门穴

 jay675 2024-02-04 发布于新疆

章门穴位于侧腹部,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际,侧卧,举臂取之。

章门穴位于侧腹部、腋中线直下,当第十一肋游离端之际;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针灸甲乙经》。一说“在季肋前一寸半”《脉经》。

图片

章门穴的准确位置图

定位方法

章门穴位简便定位:于侧腹部,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际。侧卧,举臂取之。

仰卧位或侧卧位,在腋中线上,合腋屈肘时,当肘尖止处是该穴。

穴位解剖

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肋间动脉末支;布有第十、十一肋间神经;右侧当肝脏下缘,左侧当脾脏下缘。

章门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皮肤由第十一、十二胸神经前支的外侧皮支分布。以上诸肌均由第五至十二对胸神经前支和髂腹下社经、髂腹股沟神经支配。穴位下腹腔内相对应器官为升结肠、小肠(右)、降结肠(左)。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

其稍下方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并有第十肋间动脉末支通过。

章门穴的作用

附注:脾经募穴,八会穴之脏会,足厥阴少阳之会。

章门穴意义:肝经的强劲风气在此风停气息。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和缓之气。

运行规律:散热冷降后归于地部。

特异性:章门穴为脾之募穴,交会穴之一,足厥阴、少阳之会。八会穴之一,脏会穴。

功效作用:降浊固土,章门穴有健脾消痞、利腰强膝、疏肝健脾,理气散结,清利湿热的作用。

主治疾病

章门穴的功效可以治疗腹胀腹痛,肠鸣,泄泻,呕吐,神疲肢倦,胸胁痛,黄疸,痞块,小儿疳积,腰脊痛。

章门穴主治脾胃、肝肾等疾患:如口干、食噎、呕吐、饮食不化、脘腹胀满、癖块积聚、肠鸣泄泻、久痢不止、大便秘结、羸瘦、疝气、血尿、白浊、腰痛、中风、胸胁支满、惊风、咳嗽、喘息、四肢懈惰、黄疸、脾痈等[1]。

现代又多用章门穴治疗肝脾大、肝炎、肠炎、消化不良、肠寄生虫、高血压、膈肌痉挛、胸膜炎、肺结核、支气管哮喘、腹膜炎、肠疝痛、膀胱炎、肾炎等。

章门穴主治胸胁满痛,腹胀,肠鸣,呕吐,泄泻,痞块,背强腰痛,以及肝脾肿大,消化不良等。

此穴为脏会穴,统治五脏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不良,腹痛腹胀,肠炎泄泻,肝炎黄疸,肝脾肿大,小儿疳积。

其他疾病:高血压,胸胁痛,腹膜炎,烦热气短,胸闷肢倦,腰脊酸痛。

点按章门穴保养肝脏视频

穴位配伍

章门穴配足三里穴、梁门穴,有健脾和胃的作用,主治腹胀。

章门穴配内关穴、阳陵泉穴,有疏肝理气的作用,主治胸胁痛。

章门穴配足三里穴、太白穴,有健脾和胃止呕的作用,主治呕吐。

章门穴配足三里穴治荨麻疹、组织胺过敏症;

章门穴配天枢穴、脾俞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治肝脾不和之腹胀、痞块、胁痛、泄泻、消瘦;

章门穴配肾俞穴、肝俞穴、水道穴、京门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阳谷穴、气海穴治肝硬化腹水、肾炎。

刺灸法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点刺出血或灸之,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针刺方法

一般斜刺0.5~0.8寸,本穴右侧为肝右叶前,左侧为脾下方,不可向内上方深刺。

直刺或斜刺0.5~1寸,不宜深刺。

斜刺0.5~0.8寸,侧腹部有酸胀感,并可向腹后壁传导。因该穴所处部位深层为肝脾所在,故肝脾肿大患者,不可深刺,以防刺伤肝脾。

艾灸方法

艾炷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

章门穴解析

章门为经穴名(Zhāngmén LR13)。出《脉经》。别名长平、胁髎、季胁。属足厥阴肝经。章门是脾的募穴;八会穴之脏会;又是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章同“障”字,门即门户,此穴在季胁下,如同屏障内脏之门户,故名。

章门穴别名

Zhāng mén(长平穴,胁髎穴,季胁穴,脾募穴,肘髎穴,肘尖穴,后章门穴,季肋穴)

·章门。章,大木材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强劲风气在此风停气息。本穴物质为急脉穴传来的强劲风气,至本穴后,此强劲风气风停气息,风气如同由此进入门户一般,故名。后章门名意与章门同,后是与脾经冲门穴的别称前章门相对而言的。

·长平。长,长远也。平,平坦也。长平名意指随肝经强劲风气扬散的脾土尘埃在此降落使腰侧腹部肌肉变为平坦之状。

·胁髎。胁,指穴在胁部。髎,孔隙之意。胁髎名意指随肝经风气扬散的脾土微粒由胁肋部位降落腰腹下部。

·季胁。季胁,小胁之意,此指本穴所在的部位,无它意。

·肘髎、肘尖穴。古有用肘尖点墨寻穴之法,肘髎穴、肘尖之名即来自该法。

·脾募。募,募集也。本穴为天部的脾土尘埃归降之处,故为脾经募穴。

·脏会。脏,指五脏的各种气血物质也。会,会合也。本穴物质为天部的弱小风气,此弱小风气中包含有五脏特性的五种气血物质,有属肾的水、属脾的土,还有其它脏腑传来的各种精微,为五脏气血的混合之物,故为脏会。

·足厥阴少阳之会。本穴物质不光为急脉穴传来的强劲风气,还有胆经辄筋穴冷降而至的水湿之气,故为足厥阴少阳之会。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腰痛不得转侧,章门主之。

《针灸甲乙经》:足厥阴、少阳之会。

《备急千金要方》:主饮食不化,入腹不出,热中不嗜食,若吞而闻食臭,伤饱,身黄痛羸瘦。

《类经图翼》:主治两胁积气如卵石,膨胀肠鸣,食不化,胸胁痛。

《医宗金鉴》:主治痞块多灸左边,肾积灸两边。

研究进展

急性机械性肠梗阻:针刺用泻法或电针治疗,用疏密波,每日1~2次,每次持续20分钟至1小时,经治疗114例,疗效较好。

肝脾肿大:针刺章门,治疗肝脾大,有不同程度缩小,常配肝俞、脾俞、期门。

有抗组织胺作用:电针家兔双侧章门、足三里,有减轻组织胺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高,减轻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为17.4%~51%,66.6%~75%,表明具有明显的抗组织胺作用。

⊙版权声明:视频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