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援传・教子书》的历史功用及对现代社会教育的影响

 大美洛宁 2024-02-05 发布于河南

《马援传ㆍ教子书》的历史功用

及对现代社会教育的影响

(一)原文及注泽
援兄子严、敦①,并喜讥议②,而通③轻侠客④。援前在交趾⑤,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⑥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⑦是非正法⑧,此吾所大恶⑨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⑩,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⑪敦厚周慎⑫,口无择言⑬,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⑭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⑮,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⑯也。效龙伯高不得,犹为谨敕⑰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⑱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⑲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⑳辄切齿㉑,州郡以为言㉒,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注释:
①兄子严、敦:马严,马敦兄弟俩是马援二兄马余的儿子。他俩的身世悲凉,马严七岁时,父亲卒于扬州牧任上,八岁,母亲也归西,两人被寄养在梧安表亲家。公元28年,马援将兄弟俩带回洛阳,视同己出,严加教诲。
②讥议:讥讽,谈论。
③通:交往,交结。
④轻侠客:轻:轻佻。侠:侠客。
⑤交趾:古地名,指今越南北部。
⑥汝曹:你等,尔辈。
⑦妄:这里当作随便讲。
⑧是非:褒贬。正法:政治法度。
⑨大恶:深恶痛绝。
⑩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衿:佩戴。缡:佩巾。古礼俗,女儿出嫁时,母亲把佩巾,带子结在女儿身上,为其整衣。父亲戒女儿曰:戒之敬之,夙夜无违命。母戒女儿曰:戒之敬之,夙夜无违宫事。宫事,指妇女在家庭应该去做的事。
⑪龙伯高:东汉名士。史书记载其“在郡四年,甚有治效”,“孝悌于家,忠贞于国,公明莅临,威廉赫赫”。
⑫敦厚周慎:敦厚诚实,做事周密谨慎。
⑬口无择言:说出来的话,没有败坏的。意为所言皆善。择,通“殬"音(du),败坏。
⑭杜季良:东汉时人,官至越骑司马。
⑮清浊无所失:形容人的品格高尚,无论面对何种情况,都能保持自己的操守。意为诸事处置得当。
⑯效:效仿,学习。
⑰谨敕:谨慎。
⑱刻鹄不成尚类鹜:刻,画。鹄,天鹅。鹜,水鸭子。意指即使效仿不成,也不失其大概。
⑲画虎不成反类狗:比喻好高骛远,但能力不够仿效失真,啥都不是。
⑳下车:古代指官员初到任。
㉑切齿:表示痛恨。
㉒以为言:把此当为话柄,谈资。
译文
马援的二哥马余的儿子马严,马敦,俩人都喜好讥讽议论,还交结轻佻的侠客一类的人。马援本人前往交趾的路途上,抽空写信告诫俩侄儿说:我想要你们成为这样的人,当听到他人的过失之话的时候,就好比听到了别人说你父母的名讳一样,只能用耳朵听,可口中不能说。而如今,你俩却喜欢背后议论他人的长短,随便评说当今的政治法度。对这种行为,我是深恶痛绝的。宁愿去死,也不愿我的子孙有此等操行。你们是知道我非常厌恶这个的。之所以反复告诫你们的原因,就好比女儿在出嫁之时,父母亲反复教育她到婆家应该如何去做一样,要你们不要忘记(去改掉那种坏行为)。
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做事谨慎小心,说话没有一句是不合适的,处世谦慎检束,生活艰苦朴素,为官廉洁有威望。我喜爱他,看重他,希望你们能够学习他。杜季良这人,为人豪爽,讲义气,能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无论面对何种情况,都能处置得当。他父亲去世,几个郡的人(无论好坏)都来了。我同样喜爱他,看重他。但是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学习龙伯高,即使学得不够,也不失是个做事谨慎的人。即所谓画天鹅,就是不像天鹅,可也像个水鸭子吧!如果学习杜季良,要是学得不到家,就会成为轻薄子弟。即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啊!到现在,也不知道杜季良怎么样了。只是那些地方官员刚一上任,动不动就痛恨他。地方上的人都把他当作谈资,我也常为他感到寒心。因此,不希望子孙学习他。
(二)教子书的历史作用
马严,马敦兄弟在马援的照顾下,逐渐长大。马严跟随杨太伯学习,专攻典籍,熟读《左氏春秋》。京师儒学大师也很看重马严。马援去世之后,他与弟弟马敦一起回到安陵县,住在钜下乡。三辅人称赞二人有义行,称之为“钜下二卿"。
汉明帝十五年(公元73年),马皇后(马援之女)诏令马严移居洛阳,明帝召见他,他应对自如,用词典雅。诏令马严留在仁寿闼,参与修订《建武注记》。受到明帝信任,拜马严为将军幕府长史。
汉章帝刘炟即位,征召马严,拜待御史中丞。当年冬天,出现日食天象,马严密封上书言事,认为太阳是众阳之神,遭遇日食,是阳遭到阴的侵犯。还引用《尚书》上的话说:“不要让官位虚设,设置官员,是让他们做事,上天对此已有安排”。这话的意思是:帝王代替上天安排朝廷官员,对官员要进行考绩,根据能力与表现,决定升降去留,以示褒贬。官员没有功绩,尸位素餐,要是不遭贬黜,就会出现阴盛,欺凌阳德。还引用《左传》上的话:“上德以宽容服民,其次以刑罚服民。火烈,人望而生畏,水软,人狎而戏之。为政者要以宽济猛,以猛济宽。”只有这样,治理国政才能见到成效,灾祸才会消除。奏书递上,章帝采纳了马严的谏言,免去了一些人的职务。从此政治安定。
建初元年,马严升任五宫中郎将。多次举荐贤能,为受到冤枉的官员辩诬,也被章帝采纳。
建初二年,拜马严为陈留郡太守。马严下车伊始,明确赏罚,惩治奸邪,郡中政治清明。再后来,征召马严,拜为太中大夫,十余日后改任将作大匠。章帝驾崩,窦太后临朝称制,马严还家,至和帝永元十年(公元99年)去世,享年82岁。
弟弟马敦,官至虎贲中郎将。
马严兄弟二人,少小丧失父母,还有好讥议的毛病,好在有马援的教导,不仅改正了缺点,还学到了很大的本领,一生有辉煌的政绩。这些都与马援对他俩的教诲,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印证了马援对他俩的教诲起了巨大的作用。
(三)教子书的教育内容
马援教子书的内容,是针对侄子们道德品质方面的缺点与弱点,对他们进行指导与教育。两个侄子的性格缺点是喜欢议论,随便评议时政,以及结交豪侠人士。这些行为正是在做人的道德品质上所不足的地方。早在春秋时期,鲁国人叔孙豹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孔子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可见,立业先立德,做事先做人。
从古到今,任何有成就的人,必先有德,然后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就是儒家所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人云:“无过是功,无怨是德”,从这个解释中,我们可以得出,所谓德,就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没有与人结怨,便是有德。这里的人,可以理解为某个具体的人,也可以泛指众人。比如,一个贪污犯罪分子,他并非与某个人结了怨,而是与许许多多的人结了怨,就是引起民愤。再从德字的造字上分析,德从“彳”从“直”,表示遵行正道之意。它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能对社会生活起到约束的作用。
因为如此,马援觉察到侄子们的行为对他们长大后的做人是不利的,无法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可由于自己长时间在外,无法对他们进行当面的督促与教育,就在行军途中,用写家书的方式,用文字对侄子进行规劝和指导。详细说理,生动举例,分析对比,正面引导,从道德的角度,指出道德与否的不同结果。可见马援对子女的教育,是多么重视品德上的教育。
再从他所列举的事例来看,也仍然把人的道德高低放在了第一位。一个是龙伯高,一个是杜季良,为什么要求侄子要向龙伯高学习,而不要向杜季良学习呢?下边,我们来具体分析这两个人的区别在啥地方。
龙伯高这个人,为人敦厚诚实,做事谨慎小心,说话恰如其分,生活检朴,为官清廉。所有这一切,都是道德品质方面的典范。所以,马援才要求侄子向他学习,就是学习的不够,成不了“天鹅”,也不失为一个“野鸭子"吧。而杜季良这个人,除了能忧人之忧,乐人之乐这个品质是正面之外,其他方面的诸如性格豪爽讲义气,对事情的处置非常得当,要是从道德品质方面来衡量,他算是一个重情义的人,并不能说明他的品质有多高,单从讲义气方面来说,还要看所交结的人的品质如何,要是对方是正人君子,品行端正,那就是好人之间的交往,如若对方是势利小人,而对他讲义气,不就是“臭味相投"了吗?
他的父亲去世时,几个郡的人都来了,只能说明他交结朋友之多,并不能从事实上来证明这些朋友是品德高尚之人。之所以不让侄子向他学,还是从道德品质角度出发来衡量。杜季良的所有表现,说明他的身上是好的与不好的同在一身,马援所担心的是学到杜季良身上不好的方面,“画虎不成反类犬”。从对这两个人的一褒一贬,可以知道,仍然是以道德的高低来判断的。由此我们说,马援对侄子的教育,道德品质是放在了第一位。
(四) 教子书对现代学校德育教育的启示
教子书对现代学校教育中德育教育的启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学校教育应该把德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第二:德育教育的方法方式,应该是说服性的,而不是强制的,是生动的而不是生硬的。第三:德育教育,应该是因人而异的,不是固定单一的。
第一,现在的学校教育,基本上是以智育为主的,甚至是唯一的。学校只看学生分数的高低,别的则一切忽视。虽然毛主席也提出过“学生要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但在现实中,德育成了虚的存在,似乎无法进行具体的考核。然而早在二千年前的马援,能够针对其侄子道德方面的缺点,进行教育,并且成功地将他们培养成当时国家的有用人才。
反观如今的教育现况,有数量不菲的高精尖人才,在学成之后,没有投身到祖国的各项建设事业中去,而是走出国门,去为西方资本社会效力,用老百姓通俗的说法,就是自己养的鸡,跑到外国下蛋。甚至抛弃祖国,加入外国国籍,摇身一变,成了外国人。还有些人,国家把他培养成才之后,他却一心一意,两眼直盯着钱,利欲熏心,欲望无限膨胀,全然没有奉献精神。还有些人,一旦功成名就,做了官员,不思如何为民服务,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是利用职权,贪污腐败,成为人民的罪人。
更有甚者,有些人在得到国家的职位之后,丧失道德底线,逐步成为敌对势力的帮凶,出卖国家机密,成了革命队伍中的蛀虫。所有这一切现象,都说明人在成长过程中,尤其在学校学习期间,只注重了文化课的学习,没有及时受到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没有培养爱国精神,才导致的恶果。
古人云:亡羊补牢,尤未为晚。这就启示现在的学校在进行文化教育的同时,也要重视品德教育。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做正直的人,忠于党,忠于人民,热爱祖国,将来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第二:德育教育,应该是说服,不是压服,是生动的,不是生硬的。马援对侄子的教育,运用活生生的事例,使其知其然,更使其知所以然,才取得成效。今当今的学校教育中,某些教师也针对学生在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能进行有效的说服,让学生心服口服,进而改正缺点与错误。反而用生硬的方式,或者严厉的批评,甚至用体罚,讽刺,挖苦。致使师生关系紧张,进而导致家长参与其中,造成与家长的矛盾与对立。不仅没有使学生改正错误,而且由于矛盾升级,使学生的缺点进一步发展,最后导致更大的恶果。这个结局,是与教师未能恰如其分的进行德育教育是有关系的。所以,启示学校在进行教育时,注重方法方式,以说教为主,用生动而得当的方法去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第三:德育教育,有点类似中医治病,一人一方,不是千人同方。古人云:人过一百,行行色色。每一个人,在道德方面的缺点,都不是一模一样的。虽然也能分成若干种类,可针对每个人的性格,又大不一样,有人吃软的,有人吃硬的,还有人是软硬不吃。所以,教师在应对不同的人,就要针对具体的个人来采用不同的方法。只有真正从学生的出身,经历,性格及缺点的类型出发,拿出最佳方案,就一定会像马援教育侄子那样,得到理想的结果。
(五)教子书对家长的启示
对子女的教育,家庭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在道德品质,如何做人方面,父母的一言一行,无不时时刻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可是,现在的社会却出现了一种怪现象,主要是在中小学阶段,有部分家长,面对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发生了问题,要么是同学之间发生矛盾,要么是学生受到老师的批评,或者是“体罚”,家长并没有从能够对孩子起到教育的角度出发,去了解情况,与学校沟通,解决问题。而是一味袒护孩子,对教师和学校不依不饶,对校方进行威胁,上告,索要不合理的赔偿,更有甚者,大打出手,张口就骂,动手就打,只怕没有把教师弄到名誉扫地,使其无法工作的地步。
湖南娄底谭老师被逼向学生下跪事件,山东某学校的省级优秀教师被迫调离事件,有的教师被告而被开除公职,有的教师因被告降低工资,有的教师因此而取消奖金。更有危害性的是,某男同学在校欺负同桌的女同学,女同学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在女同学父亲多次与学校及男同学的家长沟通后,男同学的家长嘴说同意,双方家长到学校见面,协商解决问题,可是,当女同学父亲到了学校,而男同学的家长却无故不到,致使女同学父亲气愤不过,要当面教训这个男同学,即时被杀死。这类现象,从整体上看,只是少数,可从各类报道来看,为数也不少,造成的社会影响极大。
俗话说,知子莫若父。自己的孩子,有啥优点,有啥缺点,作为家长,也不会一点不知道。马援对自己的侄子,还能够针对其缺点进行教育,与现在某些家长的做法相比,真是天壤之别。马援的做法,启示现在的家长: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针对自己孩子身上的缺点,一定要重视,千万不能袒护。一旦自己的孩子发生了与同学的矛盾,与教师之间,因教育上出现了矛盾,首先,必须弄清楚,孩子有什么错,而不是一味偏袒孩子。要对孩子进行教育,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他改正,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要是一味袒护,不仅不能让他改正缺点及错误,反而会使孩子感觉到有家长在撑腰,助长错误的发展,造成更坏的结果。
(六)教子书对广大青少年的启示
马严与马敦,年少时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错误与缺点,可在叔叔的教育下,能够改正错误,还努力学习文化,成年后成为对社会做出较大的贡献的人才。这就启发现在广大的青少年学生们,自己身上有错误与缺点并不可怕,怕的是有错误而不自知,在别人给指出来了,还不去改正。这才是可怕的。不论是自己的家长,还是老师,朋友,同学,只要能给你指出你的缺点,就是对你的帮助,就是你的“贵人“,一定要诚恳接受,努力去改,才是正道。
想必你也知道曹操小时候“诈疯”欺骗叔叔的故事。曹操从小就品行不端,其叔叔担心他学坏,数次跟他父亲报告,因此也受到父亲的责骂,挨打。一天,他见到叔叔过来了,就装做中风的模样,叔叔见状,赶紧告诉其父亲,父亲来看时,他就若无其事的样子,还对父亲说:叔叔对他有成见,污说他中风。从此,曹操的父亲再也不相信他弟弟的话。曹操用此计,成功的离间了父亲与叔叔的关系,最终成就了他奸雄的性格。后来他几次霸占有夫之妇,还致使他的长子曹昂被杀,在历史上落得奸臣之名。这个就是典型的面对自己的错误缺点,不认为错,反认为对,最终毁了一生的德性。
再如:春秋时公孙仪不“受鱼”的故事,公孙仪虽身为鲁国丞相,嗜好吃鱼,国内许多人都买鱼送给他,可他就是不收,弟子问其原因,他说,收了别人的礼物,就得枉法给人办事,枉法就会被罢官,还不如不收礼,能守住官职,还怕没有鱼吃。
东晋时候,吴隐之去广州担任刺史时,前几任刺史都因为饮了当地有名“贪泉"之水,而变得贪得无厌,吴隐之不以为然,他也来到“贪泉”边,从泉中舀了一瓢水,照饮不误,并写诗云:“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任期间,廉洁自律,坚持了自己的操守。
北宋时的杨时,在中了进士之后,放弃做官,继续求学,投奔程颢,程颐为师。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他碰到了疑难,便约同学游酢一同前往老师家中求教。当来到老师家,见老师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不忍心打搅老师,就在门外等候,当老师醒来时,脚下的雪快一尺深了。
这些在立德修身,拜师求学的故事,举不胜举,正反都有,结果好坏分明,我们这些青少年的同学,到底要怎么对待呢,相信你会有一个正确的选择。

马五三作品集集锦

走进草庙岭

“古道”探踪

圣旨两则注译
御製雷氏族谱序
王家大院对联集锦
是谁杀害了马腾蛟
从杜甫墓说开去
李栋甫家故事三则
崤山南道与崤山北道
崤函古道实地考察记
《洛西书院碑》译文
《御祭大程子文》注译
《御祭二程子文》注译
在大明宫遗址上的思考
马腾蛟及德配郭孺人碑序
《新安定变全城记》译文
我们的“根”究竟在哪儿
洛宁县城郊乡余庄的老寨
洛宁长水岙崃山摩崖献疑
王乐天墓誌铭句读及注解
拜谒马村宋尚书墓(外一首)
张玉调画一地粮碑记及释文
《洛宁雷先生清德碑》注译
《洛宁雷先生清德碑》注译
清顺治《永宁县志序》及译文
从“画虎不成反类犬”谈马援家训
洛宁县涧口乡院西村白马寺的传说
洛宁县城郊乡王协村王氏支谱文化
张公卜五暨德配黄孺人淑德碑(注译)
《将仕郎守虢州参事李素墓志》译文
洛宁县底张乡草庙岭郭家大院对联浅析
洛宁县底张乡庙沟村《马公西泉墓碑序》
夏、商与西周三王朝灭亡的共性与差异
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锁氏祠堂翻修完工
《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志铭》注译
《重修太玄观碑记》句读注释及译文
洛宁县城郊乡冀庄村郭氏重修祖祠碑记
洛宁县彭凹村《彭氏家谱序》点读注译
《金a①故武德将军韦公碣铭》注释及译文
洛阳马援文化研究会在九龙山举办敬老活动
洛阳市马援文化研究会2019年第一次理事会议
洛宁故县岭南马家大院——积善人家与红色革命的双重历史见证
马援蒙受冤屈的原因及启示(一)节选——《马援传》部分译文
洛宁县城郊乡余庄村李家祖祠碑文——陆军步兵上尉李君德民抗敌殉难碑
诰封中宪大夫知江南淮安府事蓝孺张公暨元配吕宜人合葬墓志铭点注及译文
洛阳市马援文化研究会2019年爱心奖学、助学仪式暨2019年第二次理事会在洛阳举行

作者简介:马五三,男,生于1950年,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人。1970年参加工作,洛宁一高中任教,中教高级教师。2010年退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