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经》中出现的“阴痿、阴衰、阴不起、阴气不起、强阴、起阴、长阴”为关键词。 历代医家临床使用较高的药物:巴戟天、蛇床子、肉苁蓉、淫羊藿、阳起石等。 治疗方剂:临床多用 天雄散加减治疗。 经验方:炮附子15g、生白术40g、桂枝30g、生龙骨15g、阳起石15g、巴戟天15g、仙灵脾15g。 1.桑螵蛸——益精而起痿《本经》记载,桑螵蛸,主伤中,疝瘕,阴痿,益精生子,女子血闭,腰痛,通五淋,利小便水道。《本经逢原》云:“桑螵蛸,肝肾命门药也。功专收涩,故男子虚损,肾虚阳痿,梦中失精,遗溺白浊方多用之。”李时珍曰:“桑螵蛸,肝肾、命门药也,古人盛用之。” 2.赤箭(天麻)——平肝而起痿《本经》记载,赤箭,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天麻性味甘平,入肝经,功效熄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临床多用于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眩晕、头痛、肢体痉挛抽搐、风湿痹痛等病症。《日华子本草》记载天麻能“助阳气,补五劳七伤,通血脉”。天麻质润而多汁,能养肝之阴血,息肝之邪风,《药品化义》云:“天麻,气性和缓,《经》曰,肝苦急,以甘缓之,用此以缓肝气。”对于暴怒气逆、肝气疏泄太过导致的肝失调达、宗筋失养之阳痿,具有间接的治疗作用。 3.石斛——滋阴而起痿(阴虚津亏型阳痿、糖尿病气阴两伤型阳痿)《本经》记载,石斛,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石斛,味甘,性微寒,归胃、肾经,具有养阴清热、益胃生津之功效,常用于治疗热病伤津、低热烦渴、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胃阴不足、筋骨痿软等病症。《药性论》载,石斛“益气除热,主治男子腰脚软弱,健阳,逐皮肌风痹,骨中久冷,虚损,补肾积精,腰痛,养肾气,益力”。《诸病源候论·虚劳阴痿候》曰:“肾开窍于阴,若劳伤于肾,肾虚不能荣于阴器,故痿弱也。”石斛可以滋养胃肾之阴,“强阴”而起痿。 --治疗阴虚型阳痿、糖尿病型阳痿的常用中药。糖尿病又称消渴症,主要病因是阴虚燥热,石斛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的作用,使阴液充足而燥热即消。 4.五味子——调神而起痿《本经》记载,五味子,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五味子性温,味甘酸,归肺、心、肾经,具有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之功效。《别录》载:“……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者,五味子专补肾,兼补五脏,肾藏精,精盛则阴强,收摄则真气归元,而丹田暖,腐熟水谷,蒸糟粕而化精微,则精自生,精生则阴长,故主如上诸疾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