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表皮样囊肿影像学表现

 忘仔忘仔 2024-02-06 发布于山西

1

影像资料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

影像描述

影像表现:四叠体池延伸到桥前池、鞍上池和右中颅窝的内侧,信号不均匀,T2 高信号,在 FLAIR 信号减低,DWI弥散受限;病变邻接右侧基底神经节、脑桥、中脑、右侧丘脑和垂体。病变部分包围了右侧大脑中动脉。右侧脑室颞角消失。
结论:表皮样囊肿

3

表皮样囊肿

     颅内表皮样囊肿是临床少见的先天性胚胎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 0.5%~1.89%。因肿瘤的密度与脑脊液相似,CT有时难以确定脑池内的病变范围,而MRI显示较准确。

      表皮样囊肿内充满胆固醇结晶及脱落的上皮碎屑和角蛋白。尽管肿瘤内含有脂质,CT上呈低密度,但在 MRI上信号强度介于脑和脑脊液之间呈长T1 和长T2,却不常见短T1高信号,可能与囊内容物不十分均匀,胆固醇固态与液态不尽相同和囊内含有脑脊液有关。上皮样肿瘤易刺激周围组织产生无菌性炎性反应,可以导致室管膜炎蛛网膜炎甚或导水管狭窄。囊壁可能破裂,溢出的内容物进入脑脊液,可产生脑膜刺激症。

4

影像学表现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表现多为均匀低密度,其 CT 值一般低于零,注药后无增强效应,偶可见钙化或脂肪液平面:根据病变部位、形态、生长方式和密度,CT多可做出诊断。但是肿瘤沿蛛网膜下腔生长,而密度与脑脊液接近时,CT很难确定其准确范围;特别是后颅窝内肿瘤,因伪影干扰,病变显示更不清楚。

      绝大多数表皮样囊肿均具有较为典型的 MRI 表现,一般在 T1上为略低信号,其强度介于脑脊液和脑实质信号之间;T2WI 上常为高信号;FLAIR 图像亦表现为高信号。这种类型的肿瘤比较容易诊断。然而表皮样囊肿在 MRI 上偶有不典型表现,在T1上呈高信号,或高等、低混杂信号,边界较清楚;对于这类T1高信号的表皮样囊肿难以作出正确诊断。过去一般认为,T1上肿瘤表现为高信号是高浓度的脂质成分钙化、纤维化和顺磁性物质所致,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高浓度的蛋白质含量是表皮样囊肿T1WI高信号产生的原因,与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含量之间的关系不大。而T2WI 低信号的产生可能是由于囊内容物的高黏稠度所致。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