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大考古参评项目|北京海淀四王府村明代皇室墓地

 易页析 2024-02-06 发布于湖北


发掘单位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



张利芳、张中华



项目概况



墓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四王府村,南邻国家植物园,北为四王府小学、回民村,东为四王府自然村。墓地北、西、东三面为寿安山环抱,南有水自西北向东南穿流而过。墓地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方普觉寺建设控制地带和金山地下文物埋西藏。

2022年11月-2023年9月,为了配合基本项目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北京市文物局组织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对海淀区四王府村明代皇室墓地开展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9200平方米。



主要发现



此次发掘,共发现明代皇家墓园3座,自东向西依次编号为MY1、MY2、MY3(图一)。3座墓园东西并排分布,均坐北朝南,前方后圆,有前、后两进院落组成。

图片

图一 遗迹总平面图

1.墓园1(MY1)

保存基本完好。南北长120.7米,东西宽63米。墙垣全部用虎皮石砌筑而成,东、西、北三面围墙均有保存,南围墙仅保存虎皮石基础及散水。南围墙正中为墓园大门,面阔9米。墓园中部有二道墙及二道门(图二),将整个墓园分隔成前后两进院落。

图片

图二 MY1二道墙及二道门

前进院落内有享堂及附属建筑。享堂面阔三间,长约15米,宽约10米,格局基本完整(图三)。附属建筑位于享堂东南部,紧邻东围墙,与东围墙共用散水。后进院落内有石砌祭台1处、墓葬2座。

图片

图三 MY1F1享堂

墓葬分别编号为M2、M3(图四-图六)。均为长斜坡墓道纵长方形单室墓。墓道内均用夯土回填(图七)。M2内券顶、外加盖仿屋式顶。券顶为三券三伏。外屋顶表面用方砖铺砌,外观呈两面坡式硬山顶。M3仅为券顶,二券二伏。两墓墓道尽头、墓室南壁外侧均有金刚墙。墓室砖壁及券顶均采用磨砖对缝工艺砌筑。墓室南壁正中均有门道及石门。墓室内前部均有石五供座、石缸座、石神座(图八、图九);后部有石棺床和石几(图一〇、图一一)。棺床尾部、紧贴墓室后壁位置均有墓志,其中M2墓志遗失,M3墓志保存完好。M2墓室底部铺砖、M3墓室底部铺红色不规则石块、石片。

图片

图四 MY1M2三维结构

图片

图五 MY1M3三维结构

图片

图六 MY1M3

图片

图七 MY1M2墓道夯土

图片

图八 MY1M2墓室内部

图片

图九 MY1M3墓室内部

图片

图一〇 MY1M2棺床

图片

图一一 MY1M3墓室后壁、墓志及石几

出土有琉璃五供、大缸、玉璧、木俑等随葬品。

2.墓园2(MY2)

保存稍差。东西宽56米,南北清理长度104米。墙垣仅剩下夯土基础。根据夯土基础,可清楚判断出墓园大门和疑似二道墙位置。墓园门址仅存夯土基础,面阔10米(图一二)。二道墙仅在位于西围墙和墓道处发现对应的夯土。

图片

图一二 MY2门址

前进院落内有3处附属建筑,其中1处编号为F2的建筑保存较好(图一三)。后进院落内有墓葬1座,编号为M4。

图片

图一三 MY2F2附属建筑

M4为长斜坡墓道前后双室墓,保存基本完好,有墓道、金刚墙、前室、石门、后室组成(图一四、图一五)。墓室内券顶外屋顶。墓道内用夯土回填。金刚墙正中为人字形封门(图一六)。前后墓室砖壁及券顶采用磨砖对缝工艺砌筑。前室呈横长方形,内有宝座、五供座、缸座。后室呈纵长方形,内有须弥棺床和石几(图一七)。墓室底部全部用方砖铺墁。

图片

图一四 MY2M4三维结构图

图片

图一五 MY2M4前室清理前

图片

图一六 MY2M4金刚墙及墓志

图片

图一七 MY2M4后室清理后

出土有琉璃五供、大缸、青白釉梅瓶、玉璧、红蓝宝石、金饰等。此外,在墓道尽头、紧贴金刚墙外有墓志1合。

3.墓园3(MY3)

由于受到晚期破坏及发掘区域所限,仅揭露出部分东围墙和二道墙。揭露部分东西宽54.8米,南北长30米。

东围墙用石块垒砌,局部尚保存有完好的石铺散水和墙外护坡。二道墙东与东围墙相接,亦用石块垒砌。二道墙内即第二进院落内有祭台1处、墓葬1座。

墓葬编号为M1。为长斜坡墓道大型砖室墓,仅清理出墓道和大型横前室(图一八)。墓道内用夯土回填。墓室东西内长18.9米,南北内宽4.5米(图一九)。墓顶为券顶,三券三伏。墓室砖壁及券顶用小砖砌筑,用砖及砌筑工艺均不及M2、M3、M4。墓室东部、西部均有器物台,推测用来放置仪仗。墓室后壁正中有石门两扇(图二〇),石门左右紧邻前室后壁均有宝座1具。除石座外,墓室内散落有被扰动过的石供座、石几、石缸座、石扶手、石靠背等。

图片

图一八 MY3M1三维结构

图片

图一九 MY3M1墓室内部(东-西)

图片

图二〇 MY3M1墓室石门

该墓扰乱严重,出土器物较少。仅在扰土中采集有个别琉璃构件、砖瓦残件及碎瓷片等。

此外,在墓园1、墓园2的东南部均发现水井1口。



学术价值与意义



(一)认识

1.墓园主人

墓园1:根据出土墓志墓园1内M3墓主人为万历皇帝四女云梦公主,母王恭妃,卒于万历十五年(1587),年4岁。M2位于M3东侧,位于墓园1的主位,加盖外屋顶,据此M3墓主人身份较云梦公主为尊。通过梳理万历皇帝早殇诸子,且与云梦卒年相差无几者,初步判断M2墓主人为邠哀王(母皇贵妃郑氏)。故墓园1为早殇皇子、公主合葬园寝。

墓园2:根据出土墓志,M4的墓主人为嘉靖皇帝裕嫔王氏园寝,卒于嘉靖十九年(1591),年29岁。墓园2为裕嫔园寝

墓园3:未出土明确纪年遗物,根据其纯券顶结构,内部有两座神座,推测其为明代妃嫔合葬墓,且至少埋葬二人。墓园3为一座妃嫔合葬园寝。

2.墓园布局及营造次序

3座园寝均为前、后两进院落,中部由二道墙分割。整个墓园由大门、围墙二道墙、享堂、祭台、附属建筑、墓葬组成。墓门、享堂、二道门及主墓葬位于墓园的中轴线上。营造次序为先建墓葬,再建墓园建筑及围墙。

3.墓葬形制

根据墓室数量多少,可分单室墓和双室墓。早殇未成年皇子、皇女以成人礼下葬,用单室墓。妃嫔用前、后双室墓。根据墓顶结构,可分类屋式墓和砖券墓。M2墓室券顶外加盖屋顶,M3(公主)墓室券顶外未加盖屋顶,M4亦为仿屋顶,可知类屋式墓较砖券墓较尊。但不管墓葬形制有何不同,其墓室内均有五供、缸、宝座、玉璧等,可见这些随葬品为标配。


(二)价值及意义

1.墓葬结构及墓室内各要素的配置情况明确,如墓顶及墓壁结构、砌法、工艺等。墓葬内五供、石几、神座、墓志、棺床等位置明确,为复原墓葬结构及内部形态提供了实证。

2.三座墓园布局基本清晰,形制完整,墓葬及享堂结构基本完好,为研究明代陵墓制度、建造工艺、官式建筑等提供了科学资料。同时,墓地建筑营造代表着当时最高工艺水平,对明代建筑考古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实物标本。

3.建筑用砖上多有戳印,如“嘉靖十八年春季窑户孙文铭造”“嘉靖拾捌年嵗秋季窑户£££”“甲申年临清”“分窑户”“作头”等等个,为研究皇家用砖的形制、生产、储备、使用及背后的窑业制度提供了重要信息。

4.出土墓志、琉璃五供、梅瓶、瓷缸、木俑等为研究明代皇室成员的丧葬礼制、御祭用器等均具有重大价值。

5.其中2座墓园的部分原始地坪尚存,为后续整个墓地的复原研究提供了标高。


之,此次考古发掘,是北京地区首次较为系统、完整地对明代皇家墓园进行的科学揭露。三座墓园级别仅次于明代帝陵,具有较高的历史、考古、科学及艺术价值。

图片

诚征巡展单位,
携手宣传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张涵清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学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