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冒分型论治12种

 山水书阁 2024-02-06 发布于四川
感冒是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病证。

1、风伤肺卫型感冒
治疗方法:豉桔汤。
病因病机:风伤肺卫
证候表现:寒热头痛,咳嗽脘闷
处方:豉桔汤。
出处:《类证治裁》·卷之一(卷)·伤风(篇)
原文:风伤肺卫,寒热头痛,咳嗽脘闷,(豉桔汤。)

2、风伤营卫型感冒
治疗方法:当归建中汤。
病因病机:风伤营卫
证候表现:头痛,咳则闪烁筋掣
处方:当归建中汤。
出处:《类证治裁》·卷之一(卷)·伤风(篇)
原文:风伤营卫,头痛,咳则闪烁筋掣,(当归建中汤。)

3、太阳伤风型感冒
治疗方法:桂枝汤。
病因病机:太阳伤风
证候表现:发热自汗恶风
处方:桂枝汤。
出处:《类证治裁》·卷之一(卷)·伤风(篇)
原文:太阳伤风,发热自汗恶风,(桂枝汤。)

4、阳虚外感型感冒
治疗方法:再造散加减。
证候表现:若见恶寒重,发热轻,四肢欠温,语音低微,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
病因病机:阳虚外感
治则治法:当助阳解表
方用:再造散加减
出处:中医内科学》·第一章肺系病证(卷)·第一节感冒(篇)
原文:若见恶寒重,发热轻,四肢欠温,语音低微,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为阳虚外感,当助阳解表,用再造散加减。药用党参黄芪、桂枝、附子、炙甘草温阳益气;细辛防风羌活解表散寒。

5、风湿伤表型感冒
病因病机:感风兼湿
证候表现:头目如蒙,痰稠胸闷
处方:通草、豆豉、厚朴滑石、桔梗、杏仁、栝蒌。
出处:《类证治裁》·卷之一(卷)·伤风(篇)
原文:感风兼湿,头目如蒙,痰稠胸闷,(通草、豆豉、厚朴、滑石、桔梗、杏仁、栝蒌。)

6、热郁伤风型感冒
治疗方法:甘桔汤加薄荷元参黄芩前胡花粉。
病因病机:火伤风,火郁
证候表现:燥嗽咽痛
处方:甘桔汤加薄荷、元参、黄芩、前胡、花粉。
出处:《类证治裁》·卷之一(卷)·伤风(篇)
原文:火伤风,火郁燥嗽咽痛,(甘桔汤加薄荷、元参、黄芩、前胡、花粉。)

7、肺阴不足型感冒
治则治法:血家最忌感冒,以阴血受伤,不可发汗故也
病因病机:然血家又易感冒,以人身卫外之气生于太阳膀胱,而散布于肺,血家肺阴不足,壮火食气,不能散达于外,故卫气虚索,易召外邪
证候表现:偶有感冒,即为头痛、寒热、身痛等证
治则治法:若照常人治法而用麻桂羌独,愈伤肺津,肺气益索而不能达,不惟涸血分之阴,愈以助气分之邪矣。治惟和解一法,为能补正祛邪,宜先生其津,使津足而火不食气,则肺气能达于皮毛,而卫气充矣。次宜疏理其气,使血分和,则不留邪为患,而外邪自解矣
处方:宜小柴胡汤加杏仁荆芥防风、紫苏主之。口渴加花粉去半夏,身痛加粉葛根,内动痰火者再加茯苓、旋覆花,内动寒水者,另用苏子降气汤治之。
出处:《血证论》·第六卷失血兼见诸证(卷)·感冒(篇)
原文:感冒血家最忌感冒,以阴血受伤,不可发汗故也。然血家又易感冒,以人身卫外之气生于太阳膀胱,而散布于肺,血家肺阴不足,壮火食气,不能散达于外,故卫气虚索,易召外邪,偶有感冒,即为头痛、寒热、身痛等证。若照常人治法而用麻桂羌独,愈伤肺津,肺气益索而不能达,不惟涸血分之阴,愈以助气分之邪矣。治惟和解一法,为能补正祛邪,宜先生其津,使津足而火不食气,则肺气能达于皮毛,而卫气充矣。次宜疏理其气,使血分和,则不留邪为患,而外邪自解矣。宜小柴胡汤加杏仁、荆芥、防风、紫苏主之。口渴加花粉去半夏,身痛加粉葛根,内动痰火者再加茯苓、旋覆花,内动寒水者,另用苏子降气汤治之。外感风寒,客于肺中,外证已退,久咳不愈者,失血家往往有之。宜千金麦门冬汤,其麻黄捣茸蜜炙,变峻为缓,以搜陈寒。寒客肺中,久则变而为热,故用此方。或小柴胡加苏子、薄荷细辛,亦与麦门冬汤相仿佛。感冒甚重,传变为热者,宜照伤寒法治之,清热攻里,可以任量。惟失血家不得轻用吐法,戒之。失血之人有状似感冒而实非感冒者,由于肺痿气虚,时时洒淅恶寒,鼻塞流清涕,乃金被火克,内壅外闭,卫气不布之故。只宜清养肺金,毋得妄用发散,以张火焰也,太平丸补散兼行以治之,千金麦门冬汤、小柴胡汤皆宜。小柴胡汤通上焦之津液,以调和荣卫,尤平稳而神奇。

8、风热犯表型感冒
症状:发热较重,微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痛咽红,咳嗽,舌边尖红,苔白或黄,脉浮数。
病因病机:风热邪气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风热上扰,肺失清肃。
治则治法:辛凉解表。
方药:银翘散或桑菊饮加减。金银花10g,连翘12g,荆芥8g,牛蒡子10g,薄荷(后下)6g,淡豆鼓6g,竹叶10g,桔梗6g,甘草6g。加减:咳嗽较重,可加桑叶12g,杏仁8g以化痰止咳;里热较盛,咽喉红肿疼痛,可加板蓝根15g,黄芩10g以清热解毒。

9、暑湿伤表型感冒
症状:身热,或热势不扬,微恶风,无汗或少汗,头昏胀重,鼻塞流涕,胸闷泛恶,舌苔黄腻,脉濡数。见于夏秋季节。
病因病机:感受夏季当令之暑邪,暑多夹湿,暑湿伤表,表卫不和,肺气不宣,气机不畅。
治则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广藿香10g,佩兰10g,紫苏叶10g,桔梗6g,大腹皮10g,白术10g,陈皮10g,茯苓15g。加减:里湿偏重,加苍术10g,豆蔻(后下)3g以祛湿;小便短赤,加六一散(包煎)6g以清暑利湿。

10、阴虚型感冒
症状: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微汗,或寐中盗汗,头痛,心烦,口干咽燥,手足心热,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丝,舌质红,脉细数。
病因病机:阴虚之体,肺有燥热,风热邪气犯表,卫表失和,肺失清肃。
治则治法:滋阴解表。
方药:加减葳蕤汤加减。玉竹10g,白薇10g,葱白10g,淡豆鼓10g,桔梗10g,薄荷(后下)10g,炙甘草10g。加减:心烦口渴较甚,加竹叶10g,天花粉10g以清热生津;咽干咳痰不爽,加牛蒡子10g,瓜蒌皮10g以化痰利咽;咳痰带血,加生地黄10g,鲜茅根10g以清热止血。

11、风寒束表型感冒
症状: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塞流清涕,喷嚏,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病因病机:机体感受风寒之邪,外束肌表,卫阳被郁,清阳不展,络脉失和,肺气不宣。
治则治法:辛温解表。
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荆芥10g,防风10g,天花粉15g,羌活6g,独活6g,前胡10g,桔梗6g,甘草6g,川芎10g,柴胡10g。加减:表寒重者,加麻黄6g,桂枝6g,以疏散风寒;鼻塞流涕重者,可加辛夷(包煎)6g,苍耳子6g以疏风通窍。

12、气虚型感冒
症状:恶寒发热,或热势不盛,但觉时时形寒恶风,自汗,头痛鼻塞,咳嗽痰白,语声低怯,气短,倦怠乏力,苔白,脉浮无力。
病因病机:素体气虚,卫外不固,风寒之邪外束肌表,卫阳被郁,肺气不宣。
治则治法:益气解表,调和营卫。
方药:参苏饮加减。党参10g,茯苓10g,紫苏叶10g,葛根10g,前胡10g,桔梗10g,法半夏9g。加减:表虚自汗明显,加黄芪10g以益气固表;恶风、肢体酸痛,加桂枝10g,白芍10g以调和营卫。

(来源:中医中药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