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Fw 190是如何成为战斗轰炸机的?

 fairyfail 2024-02-06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图片


作为德国空军的主力制空战斗机之一,福克·沃尔夫Fw 190战斗机在东线和西线战场上都曾取得过出色的战绩,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帮助德国空军牢牢掌握了西线战场的制空权。不过,原本以制空战斗机的身份诞生的Fw 190,在战争中还成功地扮演了战斗轰炸机这个特殊的角色,在前线对地攻击支援任务中大为活跃。Fw 190是如何变成了战斗轰炸机的?它们在战场上又有着怎样的表现呢?

图片

曾经参与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库尔特·谭克博士对于战斗机的设计有着自己的思路。在他看来,Bf 109和“喷火”式战斗机就如同需要精心保养的赛马,虽然能够跑出很高的速度,但是一旦脱离合适的维护环境和战场,就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水土不服”。而在一战的战场上,谭克深刻体会到了军用装备必须在严苛的战场环境下也能维持使用的重要性。谭克博士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

“我确信,未来我们需要一种能够在前线欠缺维护环境的条件下还能顺利运作的、一种只需要较少的训练和维护时间就能维持飞行的、一种可以承受相当程度的战损也能回到基地的战斗机,它将不再是赛马,而是战场上的驮马,这便是Fw 190背后的设计思维。”

因此,Fw 190在设计之初,就十分强调机体设计的坚固,以应对各种严酷的前线作战环境:

宽轮距主起落架的采用,让Fw 190在条件恶劣的前线机场也能顺利起降(在东线战场,这一特点带来的优势更为明显),相对于窄轮距的Bf 109来说也降低了起降事故发生的频率。

在机体主要部件上采用了防弹钢板保护(A-8型搭载的装甲总重在136-166公斤),对于飞行员座舱的保护更是重中之重:在座椅后方安装了5-12毫米的装甲钢板;座舱正面风挡有着厚50毫米的防弹玻璃。

图片
图片
▲Fw 190各型基本都为座舱安装了厚度不一的装甲板,正面风挡50毫米厚的防弹玻璃也为标配

Fw 190采用的BMW 801星型空冷发动机也对提升其生存性有着重要的意义。相对于一旦冷却系统管路被打漏就完蛋的液冷发动机,Fw 190的空冷发动机即使被击中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气缸也能维持运行。同时,有着较大横截面的星型发动机也能起到类似前部装甲的作用,为飞行员抵挡迎头火力。

坚固的机体结构,也为Fw 190衍生出对地攻击机型埋下了重要的伏笔。

图片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自爆发以来已经进入了第三个年头。当时作为德国空军对地攻击机主力的是Hs 123和著名的Ju 87“斯图卡”,但是在战场上,这两种攻击机都开始显得过时,飞行速度较慢的它们在盟军新一代的高速战斗机面前损失惨重。

图片▲面对盟军战斗机性能的提升,Ju 87“斯图卡”在战争中后期逐渐失去生存空间

作为对策之一,用现役的战斗机改造为对地攻击机(德语:JagdBomber,简称JaBo)的思路开始浮现,一部分Bf 109战斗机也开始转变为对地攻击机,挂着炸弹执行对地攻击任务。但德国空军也清楚,这样的做法只是权宜之计,使用液冷发动机的Bf 109在各方面都并不适应这样的工作。

图片▲挂载1枚250公斤炸弹的Bf 109E-4

寻求新一代对地攻击机的德国空军,也注意到了Fw 190在战场上表现出的优异性能,开始探索将Fw 190改造为攻击机的可能性。在经过一系列的技术评估后,福克·沃尔夫公司于1942年5月正式开始了Fw 190战斗轰炸机型的研制和生产,最主要的更改有三个方面:改装炸弹挂架,减重(去掉外翼的一对20毫米机炮),以及增加机身底部的装甲。

在经过了基于Fw 190A-4生产的F-1型,以及基于Fw 190A-5生产的F-2型后,于1943年年中开始量产的Fw 190F-3型成为了Fw 190系列中最早实现大批量生产的战斗轰炸机型号,并成为了德军在东线的主力对地攻击机之一。

图片▲挂载50公斤炸弹准备起飞的Fw 190F-3

在武器挂载上,Fw 190F有着相当可观的载弹能力:机腹挂点可以挂载1枚500公斤炸弹,两翼上还能各挂1枚250公斤炸弹,合计1吨的载弹量不但和Ju 87B-2型相当,更是超越了当时“兼职”作为战斗轰炸机的Bf 109和Bf 110。机上搭载的2挺MG 17型7.92毫米航空机枪和2门20毫米MG 151/20型机炮,也能在对地扫射或者空战中发挥威力。

在后续基于Fw 190A-8所生产的Fw 190F-8型上,得益于发动机马力的增加(换装BMW 801D-2型1700马力发动机),载弹量最高可达1.4吨(但出于安全考虑,德军在实战中还是将挂载严格控制在1吨以内),机身机枪也从7.92毫米机枪升级为13毫米MG 131型机枪。

图片

基于Fw 190A-8改进而来的Fw 190F-8,外形上保留了A-8型的诸多特征
同时,F-8型还进行了一些其他方面的改进:在发动机增压器进气口上增加了一个汽油喷射器,从而在1000米以下的低空飞行时可以在10-15分钟的时间内增加发动机输出功率(从1700马力提升至1870马力);1944年以后,后期生产的F-8型还换装了后部加宽的气泡座舱盖,以进一步改善对地攻击时飞行员的视野;1944年4月开始换装的FuG 16ZS型电台可以让飞行员和地面野战部队直接通讯,提升了前线对地攻击支援时的效率。

F-8型成为了Fw 190系列对地攻击型号中生产最多的一个型号,从1944年3月到1945年2月一共生产了6143架之多。

除了Fw 190F型外,德军希望进一步扩大对地攻击机联队的作战范围,由此发展出了作为远程战斗轰炸机的Fw 190G型。G型的特点是可挂载多达3个副油箱,最大航程扩展至1500公里以上。不过,由于全机携带的燃油变多,机体变得更加沉重,机动性变差,起飞滑跑距离也变得更长,可能无法在一些跑道较短的前线野战机场起降。为了减重,设计师们不得不将机身上的2挺7.92毫米机枪和机翼上的一对20毫米机炮移除,只保留2门20毫米机炮,挂载通常也只携带500公斤级的炸弹。

图片▲下挂了2个300升可抛式副油箱和1枚500公斤炸弹的Fw 190G-3,这一机型由于续航时间变长(可持续飞行2小时30分钟以上),因此还成为了Fw 190系列中少数安装自动驾驶仪的机型

1942年9月,Fw 190开始在东线战场全面部署,并且逐渐成为德国空军在东线对抗苏军的主力战斗机型。Fw 190作为战斗轰炸机真正大放异彩的时刻,也是从投入东线战场开始的。

在1943年7月爆发的库尔斯克战役中,德国空军第4和第6航空队的2000架飞机负责提供空中掩护,其中对地攻击机部队承担了“弱化”苏军第一道防线,特别是摧毁苏军的反坦克炮、野战火炮阵地和步兵集结区域等目标的任务。为了对付人员、卡车、固定阵地等目标,德军还为Fw 190装备了各类集束炸弹,实战证明集束炸弹能够有效压制敌人的炮兵阵地,在攻击行军中的步兵纵队时也拥有奇效。在“堡垒”行动开始后,参战的Fw 190配合Hs 129攻击机日均出动200-300架次,对苏军阵地和车队发起轮番攻击,取得了诸多战果。

图片▲德国SD-2“蝴蝶”集束炸弹子弹药,内含2公斤烈性炸药,对于无保护的步兵有很大威胁
图片▲1943年7月,参与库尔斯克战役的Fw 190F-3(SG 1联队所属)涂装

1943年10月,德国空军将原先的俯冲轰炸机联队(StG)整合到对地攻击机联队(SG)当中,同时也将这些部队的主力机型从Ju 87“斯图卡”改换成了Fw 190。面对旺盛的需求,Fw 190F型的产量也得以快速上升,至1943年底已经生产了1183架。

Fw 190在对地攻击中的表现令德军非常满意,在Fw 190F投入东线的战斗约1年时间后,东线德军的Fw 190的战斗机与战斗轰炸机型号的数量比例也开始有了明显变化:1943年9月至10月,东线部署了200架Fw 190战斗机和41架战斗轰炸机,而到了1944年12月,战斗轰炸机型已经占据多数地位,达到了502架之多,而执行空优任务的战斗机型只剩下了79架。

图片

战争后期,对地攻击机联队和他们的Fw 190成为了东线德军的空中“消防队”,试图在苏军发起的巨大攻势中尽可能地迟滞苏军的进攻,为德军撤退重新布防争取时间。这一时期,在SG 3联队驾驶Fw 190F-8的维尔纳·盖尔中尉回忆道:

“我们的福克·沃尔夫配备了两挺13毫米机枪和两门20毫米机炮,用于扫射攻击。我们在战斗中使用的炸弹主要是250和500公斤炸弹,还有SD-2、SD-4和SD-10型集束炸弹。当我们发现敌军部队毫无抵抗地向前推进时,作为一项应对措施,我们会集中攻击无防护的补给车辆。它们相对容易被机枪和机炮摧毁,而且我们知道,如果不经常补充燃料,带头前进的坦克就走不远。如果敌人的装甲部队真的与我们的地面部队接触,那么坦克本身就是我们的主要目标。

对于敌人的坦克和装甲车辆,我们通常进行跳投攻击,以大约485公里/小时的速度在离地面4-10米的超低空疾驰,在坦克消失在我们的发动机整流罩下时投下炸弹。在这些攻击中使用的250公斤炸弹,要么从地面“跳”上坦克车体,要么直接砸进坦克里。炸弹会延迟一秒钟引爆,让我们有时间在爆炸前撤离。这是一种非常精确的攻击方式,我们经常用它来对付我们在开阔地遇到的坦克。

一旦我们投下了炸弹,我们就会用尽机炮和机枪的弹药来对付合适的目标。有时我们抓住了脱离高射炮掩护的敌军部队,就可以造成很大的破坏,而我们自己几乎没有损失。但如果敌人有适当的高射炮掩护,我们的损失有时会很大。”

图片▲攻击苏军装甲纵队的Fw 190F-8

而在西线战场,德军对地攻击机的飞行员们则面临着更为绝望的战局:由于盟军在白天显而易见的空中优势,德国空军只能尽可能地在夜间出击。隶属于SKG 10高速轰炸机联队的飞行员沃尔夫冈·泽布罗夫斯基(Wolfgang Zebrowski )回忆1944年6月参与诺曼底战役时的情况说道:

“尽管白天出击的次数越来越少,我们还是夜复一夜地出击。我们的任务是攻击圣洛和卡昂之间桥头堡的敌军部队、车队和炮兵阵地。我们的翼下携带了两个带有降落伞的照明弹,这样就能发现我们的目标。随后,我们进行扫射,在向我们能辨认出的任何有价值的目标投掷炸弹之前,我们发射了大量的机炮弹药。我们被告知,我们的出击给处境艰难的地面部队带来了一些安慰和喘息......”

虽然从战斗机转变为战斗轰炸机后,飞行速度和灵活性不可避免地降低了,但驾驶Fw 190F型的德军飞行员们依然对空战保持着极高的热情。SG 2“殷麦曼”联队于1944年中上旬积极参与了克里米亚方向的战斗,1944年4月12日至16日间就击落了106架苏军战机。

德国空军对地攻击机联队中也诞生过诸多王牌飞行员,如隶属于SG 2联队的奥古斯特·兰伯特(August Lambert)中尉,就在其服役生涯中取得过116架战果,成为了对地攻击机联队中击坠数最高的王牌。

图片
▲奥古斯特·兰伯特(August Lambert)中尉(1912-1945),1945年4月17日在德国本土上空被美军P-51D“野马”战斗机击落阵亡

1944年,德国空军接到的最为紧迫的需求,就是强化Fw 190F的反坦克能力,以协助正在东线溃败的德军对抗以T-34坦克为主力的苏军装甲洪流。不过,30毫米机炮被证明无法有效击穿T-34,德国空军急需找到有效的机载反坦克武器。

此时进入了德国空军视野的是火箭弹。德军在战场上缴获了美军的“巴祖卡”反坦克火箭筒后,对其进行仿制和改进的88毫米“坦克杀手”反坦克火箭筒,成为了二战后期德军步兵重要的反坦克武器之一。1944年10月,德国空军开始尝试性地将“坦克杀手”火箭筒以3-4支为一组的形式挂在Fw 190F-8的翼下挂架上,进行空中反坦克性能测试。德军飞行员经过测试认为,“坦克杀手”在空中齐射时对敌坦克可以造成有效的毁伤,但是缺陷在于射程过近(约137米左右),以及射击精度较差。

图片▲88毫米反坦克火箭弹挂架示意图

1944年12月,专用的机载反坦克火箭弹:“装甲闪电”(Panzerblitz)登场,这种火箭弹由R4M空空火箭弹改进而来,“装甲闪电1型”装备的是80毫米弹头,可击穿80毫米厚装甲,而到了“装甲闪电3型”,则改装了战斗部更大的210毫米空心装药弹头。不过直到战争结束,德国空军也未能在实战中大批量地装备和使用这种反坦克火箭弹。

图片
图片▲“装甲闪电1型”80毫米反坦克火箭弹

Fw 190优秀的性能基础和设计师谭克博士的远见卓识,让Fw 190不但成为了优秀的空优战斗机,而且作为多用途的战斗轰炸机时也拥有着出色的表现。但是,深受俯冲轰炸战术思想影响的德国空军,直到面对苏联庞大的装甲洪流时才开始大规模采用Fw 190F/G型这样的对地攻击机,已然显得太迟了。Fw 190F/G型和驾驶他们奋战的德国飞行员们,在战争后期已经无法挽回崩溃的前线。在败局之中,他们能做的最后的事情,就是在夜色之中为被苏联红军完全包围的柏林城内守军空投少得可怜的补给物资,直到战败投降的那一刻到来。

图片▲被美军缴获后运回美国本土,如今收藏在位于弗吉尼亚州 史蒂芬 F·乌德沃尔-哈齐中心内的Fw 190F-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