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艺》笔记(三二)“有以言白黑,无以知白黑”——读评论而不读作品

 hhucxq 2024-02-07 发布于江西

“有以言白黑,无以知白黑”

(《谈艺录 施北研遗山诗注 补订》)

()

元好问《论诗绝句》说:“北人不拾江西唾。”鲜明地表现了他对南宋时期江西诗派的轻视。

然而他却有许多诗作是模仿江西诗派的陈与义的作品,在行文用字上与陈与义的文字有亲属关系;他的作品中也有许多地方“稗贩”黄庭坚诗句,甚至沿袭黄庭坚的错误,以讹传讹。

(二)

显然,元好问言行不一致。

他一方面极度轻视江西诗派的作品,另一方面又模仿学习江西诗派的作品。

但许多学者,他们坚信元遗山的话,以为是正解,确信不疑,却未曾仔细阅读元好问自己的诗作,未曾看过元好问所批评的江西诗派的作品。

于是钱锺书感慨说:“殆玩索诗文难于比勘诗话文评。”

看诗话中的观点容易得很,远远轻松于对诗文的品读鉴赏。

(三)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研读诗话作品,广泛研究别人的评论,却不阅读所评论的诗作,或者对于诗作缺少品悟鉴赏的能力,缺少自我的体会,那么评论鉴赏中,难免会出现说起黑白、真伪、好坏时,甲乙丙丁、一二三四,头头是道,却无法知道真正的黑白、真伪、善恶,只能人云亦云。

钱锺书称这样的人为“应声虫”,民间称为“传话筒”。

()

这有如什么呢?

有如熟读《易中天品三国》,而《三国志》未曾未尝寓目,甚至《三国演义》都未曾看过,易中天说什么便是什么;

有如熟读于丹的《论语心得》,而未拿出《论语》自我阅读,而即使阅读也仅是跟着于丹的讲述走,毫无自己心得。

又有如中文系学生,考过了中国古代、现代、当代文学史,学过了外国文学史,于中国古代文论、诗论颇有研究,而于文学史、文论史中所论述的作家作品却未曾寓目;对李杜诗歌内容、艺术手法、风格特色,能说出一二三,而李杜诗歌的阅读却仅停留在高中时期所读所背的篇目当中。

这也即是钱锺书先生所说的“盖勤读诗话,广究文论,而于诗文乏真实解会,则评鉴终不免有以言白黑,无以知白黑尔”。

而钱氏所讽刺的人中,也包括我。我读《管锥》《谈艺》而未读其中所论作品,我亦“有以言黑白,无以知黑白”!一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