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0年丈夫出差见到毛主席,妻子不相信,最终坦白:我是毛家人

 历史探奇 2024-02-07 发布于河南

播报文章

一更历史

关注

2024-01-23 22:27

来自广东

原创

新中国成立之初,一位名叫王勋的南京后勤部门工作人员一次出差北京。回家后他对妻子徐寄萍说起了此次北京之行,还提到了去中南海探望毛主席的事情。

当“毛主席”三个字从丈夫的嘴里说出来后,妻子根本不相信,经过再三询问,王勋才对妻子说:“我是毛家人,毛主席是我的堂兄!”

王勋,原名毛泽全,1909年生于湖南韶山东茅塘村,与毛泽东是未出五服的堂兄弟关系。

因家庭条件不好,长到十一二岁时,毛泽全被迫成为一名“放牛娃”,给地主老财打短工,贴补些家用。

彼时,他的堂兄毛泽东已经是湖南一位颇有影响的青年运动领袖。因为毛泽东少年时期便离开家乡前往省城长沙求学,所以毛泽全对这位堂兄的印象并不深。

1927年,18岁的毛泽全已经长成大小伙子,通过耳濡目染,他对革命心向往,遂参加韶山当地的农民协会。

进入农民协会后,毛泽全这才初步了解到堂兄毛泽东闹革命的事情。当时的毛泽东已经于湘赣边界领导发起秋收起义,成功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毛泽全也想着离开家乡,到江西去找堂兄参加革命。但一直不知道毛泽东的确切消息,直到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他与侄儿毛远耀、毛泽青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抵达革命圣地延安。

他们到延安不是去找毛泽东要什么好处,而是想着参加革命。

毛泽东看见毛泽全到来后非常高兴,立即安排他前往中央党校学习。正式参加工作后,毛泽全经毛泽东的提议化名“王勋”。

他先是在新四军岩寺庙兵站从事供给工作,接着又前往新四军政治部工作。

在往后十余年间,毛泽全辗转于北京、太原、大同、集宁等地从事部队后勤工作。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全在南京军区后勤部门工作。

那时的他已经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妻子是一位美丽的上海姑娘,叫做徐寄萍。婚后小两口共生育三个女儿,分别叫做远慧、远玲、远平。

20世纪50年代初,即全国解放后不久,毛泽全还用着王勋的化名,前往北京出差办事。

那些年头,毛主席和亲戚乡里有许多接触的机会。此前毛泽全写信接到中南海,说想见见毛主席。

毛主席很快回信,内容很简单:“想来看我,不用写信,打个电话就可以。”

正因如此,毛泽全此次赴京出差,难得有一个好机会,便打了通电话给中南海,希望能去看看堂兄。毛泽全的要求很快得到批准,遂前往中南海探望堂兄毛泽东。

毛主席对毛泽全提出了许多工作上的要求,又向他再次重申了毛家家训。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毛泽全与堂兄接触机会不多,时间也不长,但毛主席的这番深刻教诲令他受益匪浅。

结束完北京之行后,毛泽全匆匆返回南京。到家之后,心情激动难耐的他便向妻子徐寄萍说了此次北京之行,特别提到了与毛主席见面的经过。

彼时,毛泽全还沿用王勋的名字,妻子徐寄萍十分诧异丈夫为何能轻易见到国家领袖毛主席?经过再三询问,妻子才发现丈夫的本名叫做毛泽全,是毛主席的堂弟。

尽管如此,毛泽全一家从来没有因为自己与毛主席沾亲带故,而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上享受特权。反倒他们时常以毛家人的身份作为激励,在日常工作中比别人干得更加认真,卖力。

1952年秋,毛泽全一家从南京调到北京工作,毛主席于百忙之中邀请毛泽全一家五口来到菊香书屋做客。

席间,毛主席风趣地问徐寄萍:“你这个上海的高中生,怎么会看上泽全这个放牛种田的泥巴坨子?”

还未等徐寄萍开口发言,毛主席笑着又说:“这样很好,我们党就是要让工农干部知识化,知识分子工农化。”

吃完一顿简单的便饭后,毛主席与堂弟一家坐着聊天。他那天是第一次见到徐寄萍,见其脸色不好,就细心询问:“看上去你身体比较瘦弱,是不是有什么慢性疾病?”

徐寄萍赶忙回答:“主席,我身体没什么大毛病,就是经常偏头痛。”

听到这话,毛主席点了点头,又郑重其事地对她说道:“有时耳朵有病头就疼,你不妨去北京各大医院看看耳朵。”

三年半后,1956年4月的一个晚上,毛主席再次邀请毛泽全一家去中南海做客时,他还记忆犹新地询问徐寄萍:“你的头痛好点了吧?气色比之前好多了。”

就在这一天,毛主席还与毛泽全一家合了影。

1957年,毛泽全去往勤部总后集宁办事处负责中苏物资运转,他们一家再也没有机会去看望毛主席。

事实上,建国之初百废待兴,毛主席的工作无比繁重。当毛泽全来到北京工作,主席就委托他代为接待韶山的父老乡亲,然后再安排去中南海。

有了这层关系,毛泽全了解到20世纪50年代,许多从湖南韶山来的乡亲到北京去找毛主席解决生活困难。

毛主席本人条件并不宽裕,他老人家不止一次地自嘲道:“乡亲们来得多了,我实在招待不起,你们的一切费用都是用我的稿费支付。”

毛主席还希望韶山的乡亲们能够学学毛泽全、毛远耀、钱希均(毛泽民的妻子),因为他们干革命都是依靠组织和自己闯出来的。

据说毛泽全起初被评为开国少将,但毛主席得知此消息后,马上告知彭德怀元帅:把毛泽全的少将降为大校。

毛泽全为了不辜负毛主席的期望,主动把自己的工资由7级降为9级。

往后几十年,毛泽全历任勤部总后集宁办事处副主任、大同办事处参谋长、副主任,晚年定居于山西太原,担任山西省军区顾问。

1976年9月9日,一代伟人毛泽东与世长辞。由于特殊的政治背景,使得外地的毛家亲戚一律不被安排进京追悼。

毛泽全心急如焚,他向北京军区请示,还与毛主席的女儿李敏联系,终于在1976年9月中旬举家进京。

在人民大会堂瞻仰主席遗容时,他悲痛欲绝,后来被工作人员用轮椅抬出了会堂。

9月18日,毛主席追悼大会刚一结束,毛泽全就倒地昏迷,在北京301医院治疗一个多月。

从那之后,毛泽全很少与家人以及同事,还有身边工作人员提起过毛主席。

1989年3月,80岁的毛泽全病逝于山西太原一家部队医院。几天后的遗体告别仪式上,远在北京的李敏,托人为千里之外的堂叔送上一只花圈。

或许只有李敏能够明白,这位“小堂叔”与自己的父亲毛主席有着怎样一段不寻常的深挚感情……

参考文献:

[1]秦朔,祝小五.历史,请为平凡作证——记毛泽东的堂弟毛泽全一家[J].南风窗,1991(Z1):68-70.
DOI:10.19351/j.cnki.44-1019/g2.1991.z1.049.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及视频)为创作者平台"快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