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阑尾病变的影像诊断

 懂你473 2024-02-07 发布于山西




来源:影像汇公众号整理椰四影像、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放射科

病例欣赏

1老年患者;2、主诉:腹部疼痛1天余。3、现病史:患者于1天余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部疼痛,阵发性加剧,有恶心,无呕吐,无放射痛,无畏寒、发热,无腹胀、腹泻等不适,未予任何处理。近1天余来,上诉症状逐渐加重,遂来我院门诊就诊,查彩超示,右下腹异常回声,考虑阑尾穿孔合并右侧盆腔脓肿形成可能。血细胞分析:白细胞:11.46x10~9L,中性粒细胞:8.4x10~9/L,为求进一步治疗,门诊拟诊“腹痛待查:急性阑尾炎?”收入我科。本次就诊以来,精神、食欲、睡眠稍差,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4、既往史: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余,最高血压160/100mmHg,不规律服药治疗,未规律监测血压具体不详,否认肝炎史,否认疟疾史,否认结核史,否认冠心病史,否认糖尿病史,否认脑血管病史否认精神病史,否认手术史,否认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CT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增强CT

图片

图片

图片

MRI

图片

图片

图片

术后病理检查与诊断(大标本),提示阑尾肿瘤累及回盲部,低级别阑尾粘液性肿瘤,未见浆膜下及脏层腹膜表面累及,伴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各切缘未见肿瘤累及,肠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阑尾低级别粘液性肿瘤
阑尾原发性肿瘤比较罕见,不到胃肠道肿瘤的 1%,其中黏液性肿瘤约为 0.2-0.3%,术前极少确诊,易误诊为炎症,阑尾黏液性肿瘤分为良性的囊腺瘤,恶性的高级别黏液腺癌和低度恶性的低级别黏液性肿瘤(low-grade appendiceal mucinous neopalsm,LAMN)。

2010年WHO将LAMN 归类为难以分类、交界性或难以明确生物学行为的肿瘤,需要定期随访有无复发或进展可能。

LAMN 多见于中老年人,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高发年龄在40岁以上,多表现为右下腹疼痛,50%可触及包块。与急性阑尾炎容易混淆,肿块较大时易压迫周围组织伴有继发梗阻表现,如感染、肠套叠、肿块扭转等,LAMN 可突破浆膜,播散至腹腔形成腹膜假黏液瘤,手术时难以彻底清除。早期诊断、早期手术、预防术前及术中肿瘤破裂,防止种植转移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分按照2010年消化系统肿瘤 WHO 新分类,将阑尾黏液性肿瘤分为6种类型:

  • 1.阑尾黏液性腺瘤/囊腺瘤;

  • 2.低级别黏液性肿瘤伴低危复发风险;

  • 3.低级别黏液性肿瘤伴高危复发风险;

  • 4.浸润性黏液腺癌;

  • 5.起源于阑尾的低级别腹膜假黏液瘤;

  • 6.起源于阑尾的高级别腹膜假黏液瘤。

图片

阑尾黏液性肿瘤是从黏膜增生到瘤变再过度为 LAMN,最后癌变的逐步演变过程,当瘤体阻塞阑尾,阑尾腔内压力增大时,瘤细胞脱落至腹腔形成腹膜种植,同时当黏液突破浆膜层,可伴有腹膜假黏液瘤形成,临床出现腹痛、腹胀等症状。腹膜假粘液瘤(腹膜粘液腺癌)大多数阑尾为原发部位,腹腔内的肿瘤性粘液细胞缓慢而持续不断的产生粘液,粘液积聚而导致凝胶性腹水。一般的低级别腹膜假粘液瘤对应低级别粘液性肿瘤,高级别腹膜假粘液瘤对应粘液腺癌,但是也会有反例发生。

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 CT 表现:

LAMN常见CT表现:右下腹部囊性包块,表现为类圆形、长椭圆形、长管形,囊壁可见点状或弧形钙化,囊内密度多高于自身膀胱内液体密度,增强后囊壁可见轻度强化,囊内容物密度不均匀,囊内容物不强化,可伴分隔不均匀强化。少数可见乳头状突起或壁结节;阑尾直径阑尾扩张,粘液滞留或粘液囊肿形成;(当阑尾直径>15mm时,多提示为阑尾肿瘤当6~7mm<阑尾直径<15mm 时可以考虑阑尾炎。图片

MRI表现囊壁明显增厚,囊液呈T2WI高信号,信号不均匀,DWI囊壁弥散受限,考虑粘液液体附着囊壁所致,其内见壁结节,增强扫描见强化。

图片图片

继发性改变

1.周围炎症肿块囊壁与周围组织粘连,肿块周围邻近脂肪间隙模糊,腹腔积液;

2.肿瘤破裂囊液溢出,可形成腹腔假性粘液瘤,表现为腹腔内多发囊性肿块及腹腔积液;

3.回盲部肠套叠。

图片

LAMN合并腹腔假性粘液瘤。

图片

LAMN合并肠套叠,鸡腿征。
鉴别诊断

(1)阑尾粘液囊肿:

阑尾囊肿是非肿瘤性病变,一般是阑尾近端粪石嵌顿导致远端管腔梗阻,腔内粘液潴留而形成。囊壁多菲薄且无囊内分隔及乳头状突起,囊肿直径一般小于15mm,增强囊壁无强化。

图片

图片

(2)阑尾脓肿:

般急性起病,全身症状明显,临床上常有典型的阑尾炎症状,且脓肿形态多不规则,脓肿壁厚,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肿块周围间隙可见积气、渗出、系膜浑浊等炎性表现,且常有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3)阑尾黏液囊腺瘤(mucinous cystadenoma):


为阑尾腺上皮不典型增生或腺瘤性息肉阻塞阑尾,使黏液潴留腔内形成阑尾黏液囊肿,腔内压力增大时黏液可穿越黏膜肌层,而伴有腹膜假黏液瘤,但不发生血行和淋巴转移。CT 表现:阑尾囊性病变,多呈管状、腊肠样、梭形、逗号状,沿阑尾走形,呈挤压式生长,囊壁厚薄不均,壁可见弧形钙化,病灶境界清,少数病例周围有少量渗出,增强壁均匀强化,伴有分隔和周围脂肪条纹征,囊内分隔是同粘液囊肿的重要鉴别点。

图片



(4)阑尾黏液性囊腺癌(mucinous cystadenocarcinoma):

占阑尾切除标本的 0.01-0.08%,有报道诊断阑尾黏液性囊腺癌的一个辅助指标 CEA 明显升高,但是特异性低。CT 表现:为肿块形态不规则,阑尾区囊性、囊实性占位,囊壁厚且可见壁结节,血供丰富,强化明显,病灶边界不清,邻近可见渗出,周围脂肪间隙密度增高模糊,可侵犯邻近小肠、腰大肌、髂腰肌等,早期发生腹膜种植转移,出现腹水、形成腹腔假黏液瘤,较阑尾黏液性囊腺瘤常见。

图片

病灶具有恶性肿瘤的特征,形态多不规则,分叶状,囊内可见分隔,囊壁厚且内部凹凸不平,壁结节多见,增强扫描囊壁及壁结节多明显强化,实验室检查癌胚抗原可明显增高。

小结

阑尾粘液性肿瘤是一种少见的交界性肿瘤,仅占阑尾手术切除标本的 0.3%-0.7%,多为40-70岁中老年人。

阑尾低级别粘液性肿瘤可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不典型,常在体检或其他手术时偶然发现,可表现为急性阑尾炎、肠套叠等症状。当阑尾腔扩张、闭塞时,可出现右下腹回盲部包块。

当粘液潴留导致阑尾腔内压力过高、囊肿破裂、囊液溢出时,可形成腹腔“种植性”假粘液瘤。

阑尾低级别粘液性肿瘤多发生于阑尾中段/尖端,可见阑尾增粗、扩张呈囊状。囊内充满大量胶冻样粘液,粘液密度与所含粘蛋白量有关,囊壁均匀或不均匀变薄并可见弧形或点状钙化。

阑尾低级别粘液性肿瘤是真性肿瘤,无论肿瘤破裂与否,肿瘤细胞可脱落至腹腔,形成腹膜上种植,在腹膜、网膜和腹腔脏器的表面形成胶冻样肿块,即腹膜假性粘液瘤但一般并不侵入脏器实质内,也不发生淋巴道和血行转移。因此为交界性或低度恶性肿瘤。

课件学习

病例1

  • 女,49岁
  • 主诉:下腹胀半年
  • 现病史:患者既往月经规则,半年前出现下腹胀,后进行性加重,2019-04-07来安县人民医院B超左侧附件占位,大小约83*55cm,考虑卵巢癌可能性大,腹水,盆腹腔积液。

  • 实验室检查:癌胚抗原9.52ng/ml

CT 影像学表现

图片

学表现

MR 影像学表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END



版权申明

本微信平台属于个人公益性医学影像类学习平台,本微信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所有转载视频只用于基层教学使用,且明确注明授课专家姓名,不希望被转载的原作者及老师可与我们联系,我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