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坐入定后是什么体验呢

 培训班文摘 2024-02-07 发布于山西
图片

禅定是有次第的。即四禅八定,或者藏传佛教说的九次第定。并且禅定的每个阶段对身心的影响都不一样。下面抛开一切神鬼妖魔,去游历一圈吧:


八、四禅八定之初禅


初禅也称离生喜乐地。意思是离开欲界的散乱,进入色界的专注和喜乐——不过这里的欲界和色界并不是某种神秘的特指——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佛教的世界观或者是禅定的境界。


佛教认为离生喜乐是离开欲界的诸恶不善法(身恶、语恶)——进入初禅后你确实能自然的摒弃恶念。——在生理上喜悦跟放松是亲密一家,凶残跟紧致是一丘之貉。所以在我们心怀恶意和怒气的时候身心必定是紧绷着的。这时我们不可能能入定——就算你的定力足够强大,带着情绪打坐,当入定后情绪也会很快被觉知压缩成平静、祥和跟喜悦。


——在初禅有个问题需要指出:那就是“得初禅者离五盖”(欲贪、嗔恚、昏沉、睡眠、掉悔、疑)很多人认为一旦具备初禅的功夫就不用睡觉了,甚至有些大师和书籍也是这么说的;其实,不懂禅定的人也应该明白,盘着腿安静的坐一会是不可能代替睡眠的,更不可能会把我们本性中顽强的贪婪和嗔恚改变了。


——南怀瑾老先生也曾说过:入定十分钟,不用睡觉,读书写作一天都用不完的精力——我们知道佛教关于禅定的文献本身就非常繁杂,再加上那些故弄玄虚的解读,只会让学习的人困在迷宫中猜谜——事实上禅定和睡眠并没有直接的关联,甚至它们在很多地方完全是相反的。因此得初禅者离五盖的正确解读是:在初禅中会暂时的止息五盖,或者在觉知启动到初禅的前提下,同时止息五盖才算是真正的初禅。


觉知和动力在初禅中的变量:

这时,日常中被压迫已久的觉知终于迎来崭露头角的机会了——由于这只是初禅,所以觉知拼尽全力也只能启动一级——同时显意识、无意识和动力都会不情愿的退失一级。

(如图)



初禅对身体的影响:

进入初禅后,我们会感到身体特别的松驰。其放松程度在日常中只有一种情况可以与之比拟,那就是你在某个白天睡的很充足,到晚上怎么都睡不着——你躺在床上躁郁了几个小时后慢慢的安静了下来。这时你脑袋里没有太多主观的意想,只是安静的躺在那一动不动的任由呼吸缓缓的出入。你闭着眼睛感到体内的血液在流动,脉搏有节律的跳着。此刻的你怎么都不想动弹,哪怕是翻一下身,动一下胳膊都觉得没有力气,或者是不想打乱现有的节律——这跟初禅的身体松驰状态有些接近。但不同的是,日常的安静和松弛呼吸是绵长的,而禅定中的呼吸是潜短的。


在初禅,呼吸的节律会比上述时刻每分钟高出大概3—5次,心率会高出大概5—8——这时你会感觉到身体发热或者出汗。尤其是夏天会极为明显——但是我曾经用温度计测量过体温,从日常状态下到三禅的阶段只上升了0.4℃。所以我认为,禅定中的感受会不自觉的把实际的体温放大。


在初禅,你还会体验到体内的气脉偶尔的跳动,气感强的人会觉得身体里像钻进了几只蚂蚱一样,不定点的蹦跶——这时你还会感到身体松驰的随时会坍塌了一样,感觉每个毛空都是张开的。


——除此你的身体或额头也会发胀、发麻。尤其是头部的感觉会更明显一些。并且无论你把注意力聚集在哪里,那的温度和胀麻感都会明显的高于其它部位——这时你的唾液也会大量的分泌——道教把打坐时分泌的唾液称之为金津玉液,或者琼浆玉液,且说是从十二重楼(喉咙的十二节软骨)下来的。然后直达绛宫(心脏)——这时你的唾液非但有任何异味,还带着淡淡的甜香。只是决堤一样的唾液腺冲刷着口腔,你不停的吞咽,总觉得对冥想是一种障碍。


在初禅,你的屁可能也要比平时多一些,肚子偶尔也会咕噜咕噜叫几下。你还会感到肢体的边界和位置不再那的么清晰了,有些人还会摇头晃脑的失去平衡。但是这些问题会根据每个人的身体,以及相关器官的健康情况出现些许差异。例如:前些年我参加过一期禅修班,有位漂亮的小姐姐每次上坐不到二十分钟,脑袋就会变成一个斜着的拨浪鼓。她是我见过冥想对平衡觉影响最大的人。然而我觉得那时的她并没有到初禅的深度——按照古人的经验来说,这个小姐姐明显就是平衡觉的功能不好,或者太过于灵敏——当她老的时候最先出问题的可能就是脑干前面那像雷达一样的前庭位置觉。


初禅对心理的影响:

在进入初禅以前,纷繁的念头就会被止息下来。你内心的不安和躁郁也早已跑到别人身上了。当你进入初禅会觉得心里非常宁静与安详,并带着淡淡的喜悦和微妙的快感——这时你觉得自己和世界就像是隔离开了一样。你可以轻松的进入自己的内心,专注的投入到某个细微的想法或感受上——你还可以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觉察着自己的身心变化,以及周围的其他动静——这时你的各种感官都会比平时活跃很多。由于它们活动的范围跟幅度会比平时紧凑,所以你思维的灵敏度也会有所提升——你可能会想到八百年前的某件事情,或者脑袋里会出现一些蒙太奇和意识流之类的情景——你会看到一些高清的奇异的画面,或者迷你版的烟花一样的火光,或者是浑浊的大片光晕(初禅看到的光不会太明晰)又或者是你信仰的神灵。


在初禅,你的嗅觉也会变得异常的灵敏。如果你把觉知的焦点放在呼吸上,嗅觉的灵敏度会显得更为突出。而这就会使你闻到很远处淡泊的气味。


在初禅——我想着重说一说听觉:前面我们提到,人的核心注意力一次只能用在一个地方。而多数人打坐的时候都喜欢用观呼吸和观心的方法,这就让听觉闲置了下来(听觉并非是个摆设,只是边缘注意力在处理它的信息)所以当你入定之后,猛然听到能拉回核心注意力的声音时会受到惊吓——这就像你在办公室正专心致志的工作,爱开玩笑的同事在你身后跺着脚喝了一声那样。但是在禅定中的专注要比日常中高出很多,所以这样玩极有可能会把你吓死、吓疯、吓傻、吓出精神病——你受到惊吓的那刻,会瞬间把注意力转移到声音上。而且禅定深入的程度跟多少分贝的声音才会被吓到之间有一个量值,只是把它测量出来有点难度。


在初禅——这些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铁板。无论哪种情况都会根据个人的身心状态出现些许差异。——有些人在初禅里经历的事情,另一些人可能到二禅以后才能体验得到——除了生理上的问题,冥想对心理影响更是千差万别——这跟个人的智力、悟性、文化教育以及宗教信仰都有直接的关联。比如一个高学历的无神论者和一个本身就不太理智的宗教徒,在同样的意识活动下给出的结论肯定是迥异的——无神论者即使看到一些奇异的画面也不会把它当真。他们可能会去寻找现象形成的原因。而崇尚迷信的人就会认为是修出神通了。而且就算他们看到的东西不那么清晰,或者只是一些模糊的概念在脑海里闪动了几下,他们也会不自觉的把那些内容强化成神的指示和天启之类的事情。并确信无疑。


在初禅——其实好多人的功夫已经超过初禅了。但他们被危言耸听的传闻所迷惑,以至于怎么都不敢相信自己已经入定了。所以我们把禅定各阶段出现的境界描述出来,就是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八、四禅八定之初禅


初禅也称离生喜乐地。意思是离开欲界的散乱,进入色界的专注和喜乐——不过这里的欲界和色界并不是某种神秘的特指——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佛教的世界观或者是禅定的境界。


佛教认为离生喜乐是离开欲界的诸恶不善法(身恶、语恶)——进入初禅后你确实能自然的摒弃恶念。——在生理上喜悦跟放松是亲密一家,凶残跟紧致是一丘之貉。所以在我们心怀恶意和怒气的时候身心必定是紧绷着的。这时我们不可能能入定——就算你的定力足够强大,带着情绪打坐,当入定后情绪也会很快被觉知压缩成平静、祥和跟喜悦。


——在初禅有个问题需要指出:那就是“得初禅者离五盖”(欲贪、嗔恚、昏沉、睡眠、掉悔、疑)很多人认为一旦具备初禅的功夫就不用睡觉了,甚至有些大师和书籍也是这么说的;其实,不懂禅定的人也应该明白,盘着腿安静的坐一会是不可能代替睡眠的,更不可能会把我们本性中顽强的贪婪和嗔恚改变了。


——南怀瑾老先生也曾说过:入定十分钟,不用睡觉,读书写作一天都用不完的精力——我们知道佛教关于禅定的文献本身就非常繁杂,再加上那些故弄玄虚的解读,只会让学习的人困在迷宫中猜谜——事实上禅定和睡眠并没有直接的关联,甚至它们在很多地方完全是相反的。因此得初禅者离五盖的正确解读是:在初禅中会暂时的止息五盖,或者在觉知启动到初禅的前提下,同时止息五盖才算是真正的初禅。


觉知和动力在初禅中的变量:

这时,日常中被压迫已久的觉知终于迎来崭露头角的机会了——由于这只是初禅,所以觉知拼尽全力也只能启动一级——同时显意识、无意识和动力都会不情愿的退失一级。

(如图)



初禅对身体的影响:

进入初禅后,我们会感到身体特别的松驰。其放松程度在日常中只有一种情况可以与之比拟,那就是你在某个白天睡的很充足,到晚上怎么都睡不着——你躺在床上躁郁了几个小时后慢慢的安静了下来。这时你脑袋里没有太多主观的意想,只是安静的躺在那一动不动的任由呼吸缓缓的出入。你闭着眼睛感到体内的血液在流动,脉搏有节律的跳着。此刻的你怎么都不想动弹,哪怕是翻一下身,动一下胳膊都觉得没有力气,或者是不想打乱现有的节律——这跟初禅的身体松驰状态有些接近。但不同的是,日常的安静和松弛呼吸是绵长的,而禅定中的呼吸是潜短的。


在初禅,呼吸的节律会比上述时刻每分钟高出大概3—5次,心率会高出大概5—8——这时你会感觉到身体发热或者出汗。尤其是夏天会极为明显——但是我曾经用温度计测量过体温,从日常状态下到三禅的阶段只上升了0.4℃。所以我认为,禅定中的感受会不自觉的把实际的体温放大。


在初禅,你还会体验到体内的气脉偶尔的跳动,气感强的人会觉得身体里像钻进了几只蚂蚱一样,不定点的蹦跶——这时你还会感到身体松驰的随时会坍塌了一样,感觉每个毛空都是张开的。


——除此你的身体或额头也会发胀、发麻。尤其是头部的感觉会更明显一些。并且无论你把注意力聚集在哪里,那的温度和胀麻感都会明显的高于其它部位——这时你的唾液也会大量的分泌——道教把打坐时分泌的唾液称之为金津玉液,或者琼浆玉液,且说是从十二重楼(喉咙的十二节软骨)下来的。然后直达绛宫(心脏)——这时你的唾液非但有任何异味,还带着淡淡的甜香。只是决堤一样的唾液腺冲刷着口腔,你不停的吞咽,总觉得对冥想是一种障碍。


在初禅,你的屁可能也要比平时多一些,肚子偶尔也会咕噜咕噜叫几下。你还会感到肢体的边界和位置不再那的么清晰了,有些人还会摇头晃脑的失去平衡。但是这些问题会根据每个人的身体,以及相关器官的健康情况出现些许差异。例如:前些年我参加过一期禅修班,有位漂亮的小姐姐每次上坐不到二十分钟,脑袋就会变成一个斜着的拨浪鼓。她是我见过冥想对平衡觉影响最大的人。然而我觉得那时的她并没有到初禅的深度——按照古人的经验来说,这个小姐姐明显就是平衡觉的功能不好,或者太过于灵敏——当她老的时候最先出问题的可能就是脑干前面那像雷达一样的前庭位置觉。


初禅对心理的影响:

在进入初禅以前,纷繁的念头就会被止息下来。你内心的不安和躁郁也早已跑到别人身上了。当你进入初禅会觉得心里非常宁静与安详,并带着淡淡的喜悦和微妙的快感——这时你觉得自己和世界就像是隔离开了一样。你可以轻松的进入自己的内心,专注的投入到某个细微的想法或感受上——你还可以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觉察着自己的身心变化,以及周围的其他动静——这时你的各种感官都会比平时活跃很多。由于它们活动的范围跟幅度会比平时紧凑,所以你思维的灵敏度也会有所提升——你可能会想到八百年前的某件事情,或者脑袋里会出现一些蒙太奇和意识流之类的情景——你会看到一些高清的奇异的画面,或者迷你版的烟花一样的火光,或者是浑浊的大片光晕(初禅看到的光不会太明晰)又或者是你信仰的神灵。


在初禅,你的嗅觉也会变得异常的灵敏。如果你把觉知的焦点放在呼吸上,嗅觉的灵敏度会显得更为突出。而这就会使你闻到很远处淡泊的气味。


在初禅——我想着重说一说听觉:前面我们提到,人的核心注意力一次只能用在一个地方。而多数人打坐的时候都喜欢用观呼吸和观心的方法,这就让听觉闲置了下来(听觉并非是个摆设,只是边缘注意力在处理它的信息)所以当你入定之后,猛然听到能拉回核心注意力的声音时会受到惊吓——这就像你在办公室正专心致志的工作,爱开玩笑的同事在你身后跺着脚喝了一声那样。但是在禅定中的专注要比日常中高出很多,所以这样玩极有可能会把你吓死、吓疯、吓傻、吓出精神病——你受到惊吓的那刻,会瞬间把注意力转移到声音上。而且禅定深入的程度跟多少分贝的声音才会被吓到之间有一个量值,只是把它测量出来有点难度。


在初禅——这些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铁板。无论哪种情况都会根据个人的身心状态出现些许差异。——有些人在初禅里经历的事情,另一些人可能到二禅以后才能体验得到——除了生理上的问题,冥想对心理影响更是千差万别——这跟个人的智力、悟性、文化教育以及宗教信仰都有直接的关联。比如一个高学历的无神论者和一个本身就不太理智的宗教徒,在同样的意识活动下给出的结论肯定是迥异的——无神论者即使看到一些奇异的画面也不会把它当真。他们可能会去寻找现象形成的原因。而崇尚迷信的人就会认为是修出神通了。而且就算他们看到的东西不那么清晰,或者只是一些模糊的概念在脑海里闪动了几下,他们也会不自觉的把那些内容强化成神的指示和天启之类的事情。并确信无疑。


在初禅——其实好多人的功夫已经超过初禅了。但他们被危言耸听的传闻所迷惑,以至于怎么都不敢相信自己已经入定了。所以我们把禅定各阶段出现的境界描述出来,就是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十、四禅八定之三禅


三禅也称离喜妙乐地。意思是离开二禅相对粗浅的喜乐,进入更加美妙的奇乐之境。


觉知和动力在三禅中的变量:

这时觉知在二禅的基础上又启动了一级——潜意识、无意识和动力又不情愿的被压回了一级。
(如图)


三禅对身体的影响:

在三禅,你确实能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奇妙感受了。这时你不但没有舍弃初禅和二禅的愉悦,在此的基础上反而都增加了——与此同时,你的心率大概会比二禅每分钟高出2~4次,呼吸的频率大概也会高出2~4次——这时你的身体会变得只剩下一个模糊的轮廓。所以初学者可能会误认为已经到空无边处定了。


在三禅——我想强调一下这种感觉:当觉知开始抑制动力的那一刻,我们的身体就开始逐渐的模糊了。而且随着觉知启动的程度越来越高,身体的形态也会越来越模糊——当你稳定的到达三禅的时候,胳膊和腿的准确位置就会消失——如果再加上一点主观的暗示,你会自然的认为已经到了空无边处地。


在练习打坐的过程中,我们的每一种感受都会随着入定经验的积累而慢慢的减弱。也就是在你早期打坐的时候,进入初禅就有可能会体验到三禅里的感受。不过随着你入定次数的累积,这种感受就会慢慢的淡化和趋向平稳。


在三禅,你的身体就像是被锁住了一样(这种情况在未到地定就有了。只是相比而言程度差距很大)
这种情况是身体过于放松而导致的一种无力感。而这时我们的整个身心都舒服的像舒服本身——你待在这种快感里怎么都不想出来,也不想动弹——如果你想活动的话就必须得用力去驱动肌肉,把原有的松弛和觉知这个透明的锁罩打破——但是这时你会自然的从三禅中退出来。并且退失的程度会根据个人功夫的不同而出现些许差异——假使你痒的实在难以忍受了,伸出爪子去挠了几下。又假使你的功夫仅仅只能到三禅,那这时你大概会退回到初禅到二禅之间——事后你继续用功的,会在几分钟之内恢复到三禅。


在三禅——练习禅定一段时间后,大概在二禅和三禅的阶段,你的弟弟和妹妹也经常会发出一点动静。这种现象在男人身上的表现叫阳举,在女人身上的表现是子宫蠕动,或者乳头发胀发热。南老先生说,这种情况在道教丹功里叫做活子时,就是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你应该采药进炉,赶紧把真气收集在下丹田嘛。


三禅对心理的影响:

在三禅,用“了了分明”来形容三禅的意识状态是最贴切的——只要你在没有跑神的情况下,就能观察到内心的每一个细微起心动念。在你没有动用主观思维的时候,心里的镜子就会在此时显现出来——这时你会觉察到每一个核心念头出现和消亡的过程,甚至能觉察到它们在时间里的拥挤,以及变形后的零星的和臃肿的样态。而且在你没有自主的去思考问题的时候,觉知能统设一切意识活动——你会觉得,知道的能力已经发挥到极限了,你会感受到多重知道的叠加,会感受到意识海洋里的各种信息碎片。除此你这时已经能让觉知聚焦在某个狭小范围内了。只要你微微的用一点力,就能让觉知短暂的超越在三禅里纵向排布的量值了。


——我想多说一下这种现象和操作的核心;这对禅定继续深入下去是至关重要的——把意识活动聚焦在狭小的范围内是边缘注意力收缩到这个量值的时候,赋予我们的一种心理条件。而有了这种心理基础,我们的觉知力就能够牢牢的盯住一个念头了。


这时你带点自主的意识轻轻的,尽可能的把觉知力的范围缩小,同时再微微的用点力去启动觉知,而且要尽可能的让觉知长久的处在一个念头上——就是这种方法,一个老木匠在15分钟内完成从三禅到四禅的晋级。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晋级不是一次完成的。它是一个反复冲刺的过程。当你的觉知稳定的启动到四禅的时候,也就稳定的住在四禅了。而禅定的深入就是这样循环往复的去实现的。


在三禅,你的意识偶尔会出现片刻的空白或停顿。同时引起的生理反应就是头脑发胀。这两者结合起来的整体感受就像是进入了他们所说的高维空间那样。但是当你进入新的领域后,很快就会恢复到该禅定的正常状态。这种感受在初禅和二禅的时候也会发生,只是相对来说弱小的有些可怜。


在三禅,每当到了这里我总会不自觉的想起孙悟空绕着一棵大树念经的场景。那集的故事是一男一女两个妖怪。孙悟空追着他们来到树林里他们突然不见了。然后土地爷告诉孙悟空围着大树左转三圈右转三圈,接着砰的一声,一个写着清华庄的大牌坊在模糊的烟雾里呈现了出来——那是另一个世界,妖怪的家。


在三禅,内心寂静又空灵——绵绵的快乐和舒适感会填满你身心的每个细胞。这时你意识的敏锐度会在二禅的基础上增加一级,同时感知的变形程度也会随之增加——这时你看到的光明会更多、更亮,脑海中浮现的画面也会更加高清。所以,以上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会让缺乏理智的人误以为具备了他心通、天眼通等特异功能。或者这些高清画面的随机拼凑,会让他们产生看到了前生今世、神鬼妖魔等错觉。事实上,这只是觉知启动到这种程度时,自然产生的意识现象或者认知误差而已。

十一、四禅八定之四禅


四禅叫舍念清静地。当你进入四禅,自主的思考能力就开始固化了,脑海里剩下的仅是潜意识浮现出来的零星碎片——四禅又称做不动定。这里的不动,在身心两个方面都有体现——除了不能再思考问题以外,身体也不能再做出任何动作了——哪怕是咽口水都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完成,而且还会干扰到禅定。


觉知和动力在四禅中的变量:

这时觉知在三禅的基础上又启动了一级。而动力和潜意识、无意识又不情愿的被压回了一级——剩下五级。
(如图)



四禅对身体的影响:

在四禅,你的体温可能已经终止上升了,心率可能会比三禅每分钟高出3~5下,呼吸每分钟大概也会高出3~5下。这时你的心跳和呼吸都会变得快而短促。但这时的身体已经没有具体的形状和其他动静了,再加上认知功能的退失。所以在感觉上很容易把呼吸和心跳的动静混为一谈(进入初禅以后呼吸的频率就会变得极不稳定,这是把控觉知的力度造成的。比如当你发现走神以后会惯性的把觉知拉回来,同时还会用力的看住觉知,而这就是呼吸频率骤然增加的时候。并且这种情况会随着禅定的深入越来越明显)


在四禅,如果你像刚才那样用力去调动觉知,呼吸就会变得时断时续,有时甚至真的会完全的停下来——佛教所有的经典都异口同声的说四禅呼吸会停止。但这并不是真正的出入息断了。描述一下这时的感受就是:由于这时的呼吸特别短促、微弱,其频率和心脏跳动的速度几乎是一致的——加上认知功能的退失,你会觉得鼻子跟心脏像是同一个器官那样。或者脉搏是在鼻子里长着的,并以和心跳同步的频率在两个鼻孔间震荡——这时你的身体也没有具体的形态了,但你会模糊的感到胸腔周围有轻微的起伏和震动——同时还会有一种鼻腔、心脏和肚子是一体的错觉。在四禅的后期,呼吸的出入我们已经感知不到了,有的只是鼻子和心脏轻微的震颤。而这就是道教内丹中的胎息功。


在整个的四禅八定里,四禅是最有特点的一层。因为四禅处在色界和无色界的衔接点上。这使得四禅的内容极其的丰富和有趣——如果把每一禅都分为九个小阶段的话,在四禅的第六个阶段以上你会经历一些无比玄妙的体验。——这时我们对空间和物质结构的感知能力已经几乎丧失了,从潜意识里浮现出来的任何信息都没有具体的样态——你感知到的空间也不再立体的了。而是扭曲的、变形的、穿插的、黏连的又或者是超越三维的。并且它们的形态和大小可以任由你的心境去改变——这时身体的形态也会变得跟外物一样,在虚化的结构中自由的变形——身体的形状会越来越失真,肢体的位置也会越来越不明确——你还会感到身体无限的缩小或变大——这就像西游记里:“俺老猪再变大能把天顶个窟窿”的那段情景一样。只是电视里的画面要比禅定中真实很多。


在四禅的第九就个阶段,你的身体会以一个含糊不清的样态不断的向十方膨胀。在这个过程中,外围的一切存在都会被你的形体覆盖和吞并——你含糊不清的的形体会一直膨胀着、膨胀着,直到一切有形的存在和概念都完全消失。而这时你就进入传说中的空无边处定了。


四禅对心理的影响:

四禅称做是不苦不乐定。但这里的不苦不乐并不是感受不到痛苦和快乐。而是没有办法去思索和回味痛苦和快乐——我们对当下的腿疼和不适感一样是有感知的。


在四禅,无论你受到外界任何一点干扰,或者是自己生理上发生任何随机的波动,都会对你的境界造成很大的影响——外界和自身发出的任何一丝动静都会让你意识中的内容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四禅正好处在色界和无色界的衔接点上。所以你的定力稍微退失一点,对形态的概念就会清楚一些。定力稍微增加一点,意识中形象分明的画面就会天花乱坠的开始变形。


在四禅,你会体验到一种近乎于灵魂出体的感觉。准确的来说,这是你的身体和其他的物质没有具体的形态了,意识中剩下的只是一点认知能力和强大的觉知力。所以感觉上像是摆脱肉体一样。



——这时你会闯入超现实的世界,驾驶着灵魂,任意的在时空中遨游。你可以以面前核心的光明为自身,在四周含糊的光明中自由的穿行和遨游——这时你对时间和空间的具体感知能力也已经所剩不多了(还有一点模糊的概念)所以你想到什么就可以以它为对象在这种境界里与之互动。但是你自主的思维已经接近僵化。你只能凭借潜意识冒出来的含糊的感觉做为游戏的根本——这时你的身体虽然已经虚化了,但是刚刚能到四禅的人气脉的跳动反而会增强——如果你此前接触过脉轮这种东西,只要你轻轻的闪动一下念头就会感到脉轮在转动——尤其是眉心轮和太阳轮;但如果你天天入定的话,所有的感觉都会在一个月后逐渐的减弱。


在四禅,你的记感忆辨知只能在很小的范围内轻微的活动。因此就导致除了觉照以外的其他意识功能的固化和模糊——你会感觉意识已经没有了依靠的载体,甚至具体要觉察的对象都没有了——即使在很久以后浮现出一个有形的念头,你也很难分清它的具体内容——这时你意识中那些含糊的、零星的杂质已经很难形容了——它们既不是a,也不是B,既不是空,也不是有。它们就以这种形式跟你在四禅里游戏着。而你的内心只有微微的祥和、喜悦和惊不起来的惊奇——清明的觉知,湛然寂照。

十二、空无边处定


觉知和动力在空无边处定中的变量:

这时觉知在四禅的基础上又启动了一级。而动力和潜意识、无意识又不情愿的被压回了一级——剩下三级。
(如图)


空无边处定对身体的影响:

在空无边处定,你的心率在四禅的基础上不知道会增加多少。因为这时的心跳用我们的感官已经无法感知了(我用仪器测量心率的那次只到了四禅。但是从我上坐一直到四禅,心率都是以每分钟90次的速度匀速跳动(日常静息状态下是70左右)那时我确实是让觉知一下启动到了四禅的程度。但尽管这样机体的本能动力也应该是慢慢的降下来才对的。而仪器显示的结果却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在空无边处定,你的呼吸会在四禅的基础上增加几下也不好说。这时你的呼吸会像脉搏一样的在虚空中(没有身体)轻微的震荡着。当你到达空无边处定一半以上的时候呼吸就会完全停止。这时任凭你把剩余的感知功能发挥到极致也感觉不到呼吸的存在了。


不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并不敢确定震荡的是心跳还是呼吸。因为这时已经彻底没有身体了。我们的感知和认知功能也几乎丧失殆尽。所以很难分辨震荡的那个是什么。所以前面说的,当快到识无边处定的时候呼吸会完全停止,指的是震荡的那个东西。


在空无边处定,物质概念已经完全没有了。那个在四禅可以自由变化的虚形身影也消失得没有了一点踪迹。这时你会感到灵魂已经彻底出窍了,或者是肉体已完全的消失,剩下的只有灵魂(觉知)这时已经没有任何东西能阻碍你的自由,或者说压根就没有自由,更没有束缚。而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天人合一、梵我合一等概念的初级体验——这时你和万物已经没有了隔阂,一切的一切都会融进无尽的虚空和光明里。


空无边处定对心理的影响:

在空无边处定,意识的自主能动性会彻底的丧失,我们的意识中除了一点点感知能力,剩下的全是高度清明的觉知。换句话说,这时你一点思考的能力都没有了。但仍然还保留了一点含糊的概念。比如你知道身体和物质都消失了,知道心率在虚空中轻微的震荡。


——这时你意识里没有一个粗大的念头,你会专注在一个没有对象的点上,用仅剩的那点感知力感受着浩渺的虚空。除此,我们的识别功能像是被光明融化了一样——尽管你不知道自己在虚空中的什么位置,也没有明确的方向,但在你用力去感受的时候还是会发现,光明的分布是以你为中心的。——当你停止自主的感知时,当下就会立刻发生。这是真正的当下。我们平时所说的当下跟这里相比,简直就是一锅飘着热气的鸡汤。因为这时你对方位和时间的感知已经所剩无几了,对一切事物的评判能力也几乎已经丧失。所以此时你会自然的处在当下的核心区域,或者你就是当下本身。


在空无边处定,色彩你也无法分辨了。这时整个时空都变成了一种色调,那就是我们理想中的光明。不过当你刚进入空无边的时候光明是馄饨的、灰蒙蒙的——随着禅定的深入光明会越来越亮。


这时,你的觉知会牢牢的锚定在一个细微的,或者没有明确概念的对象上面——你无法回忆、无法联想更无法思索。而伴随你的只有那一点点可怜的感知力。所以你只能处在湛然如镜的觉照里,幽微的感受着恢宏如苍穹般的寂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