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鉴论中国通史之道》--------五代十国

 温情海洋 2024-02-08 发布于山东

      黄帝纪元三千六百零五年(公元907年)后梁代唐,朱温建后梁,都城东京,沙陀族李存勖灭梁建后唐,石敬瑭建后晋,并契丹耶律氏建辽朝,都城临潢府,刘知远建后汉,都城太原,郭威建后周而称五代;江南地区有杨行密建南吴国都城江都府,李昪建南唐国,都城江宁,钱镠建吴越国,都城杭州,王延钧建闽国,都城长乐府,湖广有高季兴建荆南国,都城荆州,马殷建南楚国,都城潭州,刘䶮建南汉国,都城广州北方有刘崇建北汉国,都城晋阳,川蜀有王建建前蜀国,都城成都,孟知祥建后蜀,都城成都而为十国,五代十国形成地方割据政权,与辽朝对峙的局面,西面有西羌党项族拓跋氏李思恭,为夏国公而藩,交趾开始分立而有吴权建吴朝,都城古螺黄巢纵火,长安城室尽毁,政治中心东移洛阳,洛阳文化经济得到发展,后梁始以汴州为都城,政治、经济、文化从西部向东都洛阳过渡,又从河洛之地洛阳向平原地区汴州转移,后周开始加筑汴州,进一步提升经济,文化的地位。

    国家行政管理

        后唐是五代中疆域最广的朝代,统一整个中原地区,国家行政管理设枢密院,官长枢密使,职掌军政中书省领政事,枢密院公事文书为“宣”,中书省公事文书为“敕”并行,开启国家行政管理的新体制(唐初政事堂,方面议论政事,后为中书门下,有设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法律实行《同光刑律统类》,设租庸领财政,使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使为官长;科举取士成惯例;以魏州为东都兴唐府,以镇州为北都真定府,以太原府为西都,灭梁后迁都洛阳,为东都洛京,以长安府为西京以府、州分为节度使州、防御使州、团练使州、长官刺史,都城、陪都称府,长官尹,州、府下设判官、推官为上佐,录事参军掌庶务,户曹、仓曹理诸事;县设县令,下设主簿、县尉分理民事、刑狱;以左右龙武、左右羽林、左右神武为六军;有突厥,渤海,新罗,高丽,吐浑,黑水,党项藩属。

       李昪建南唐,以建康为西都,以广陵为东都。南唐是十国疆域最大的政权,承袭《唐六典》(指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设官立制模式,立枢密院,理军,政,行《升元格》,推行崇文重教,设太学,兴科举,征文献图书,建书院、画院,行政区划以州领县,县下细化为镇、乡;采取“息兵安民”政策,造就江淮地区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南唐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发展。建学校,鼓励私学,倡导学风和推行儒学教育;倡导文学和艺术;搜集、整理文献图籍和编撰典籍;实行科举取士(国家之兴,莫过于政齐和军盛,有石敬瑭勾结契丹,割地依附而有后晋,开启外患之恶习;段思平以白族为主体立大理国)。

  文化

        朝代变幻,公学教育萎缩,私学教育发展,从而涌现了许多书院、学馆、私塾,民众获得相对宽松的教育,以陈贶,刘亨为代表,有南方书院十一所,北方三所;后晋杨悫,不求闻达,聚徒讲学于南都学舍;南唐在庐山设白鹿洞书院公学,立庐山国学;后周设周代改建太室书院,书院教育的得到发展。后蜀孟昶,因前车之鉴,《官箴》,整吏治,发展农桑纺织事业,刻石经,兴学校,刊刻“十一经”(在唐“九经”基础上,《易经》、 《书经》、《诗经》、《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仪礼》、《礼记》、《周礼》),排除《孝经》、《尔雅》,收《孟子》,《论语》,成十一经,《孟子》正式成为“经”,孟子地位始起。 南唐伍乔,取《易》精微,以《八卦赋》中进士。

        治经,后唐设史馆,修《庄宗实录》、《明庄宗录》、《后唐功臣列传》,《唐书》;前蜀毛文锡著《前蜀纪事》《茶谱》;后晋张昭著《三代兴亡论》,《同光实录》,《庄宗实录》,《明宗实录》,《周祖实录》;后晋刘昫、张昭远等撰《旧唐书》;王仁裕撰《开元天宝遗事》;

         艺术,后蜀设“翰林图画院”词体裁出现,有前蜀韦庄、后蜀欧阳炯,南唐李璟、李煜,冯延巳;诗歌有刘洞,韩熙载;绘画有项容,善水墨山水画;南唐董源,擅于山水画,工人物,南派山水画开山,有《潇湘图》《夏山图》《溪岸图》;巨然有《秋山问道图》《万壑松风图》《秋山图》;后梁荆浩,北派山水开山,著《笔法记》山水画理论,有《匡庐图》《雪景山水图》;后梁关仝师荆浩,有《山溪待渡图》《关山行旅图》;南唐徐熙,善画花竹林木,蝉蝶草虫,立花鸟画中原流派,有《雪竹图》《玉堂富贵图》;西蜀黄筌,擅花鸟,以轻色渲染,立花鸟画黄家流派,有《写生珍禽图》;南唐顾闳中,作《韩熙载夜宴图》《游山阴图》《雪村图》;南唐周文矩,擅人物仕女,用“颤笔”,有《宫中图》《重屏会棋图》《琉璃堂人物图》;南唐赵干,擅山水,有《江行初雪图》;有耶律倍画《射骑图》、胡环《卓歇图》、无名氏《秋林群鹿图》、《丹枫呦鹿图》;徐铉善小篆,行书,有《私诚帖》;李煜精书法,有“金错刀”。

       农业

        后唐按季节规定两税制,实行营田,恢复与发展农业生产,修筑河堤,使用“帚工“技术;南唐农业经济发展,以水稻种植为主,多种经营为辅的新格局形成,同时南方优良作物品种北上,北方传统优良品种南渐,茶叶的生产闻名,制茶业兴盛,有官坊和私坊纸分,农桑发展,兴修水利,吕延桢主持疏浚整治练湖工程,修筑塘浦圩田系统,筑钱塘江石塘,农业发展的深度与广度,都得到很大程度的开放和利用。

      韩鄂撰《四时纂要》,填补自《齐民要术》至《陈旉农书》的历史。

       制造业

       南唐纺织业发达,以润州方纹绫,水波绫为代表,润州锦工享有盛名,扬州、金陵是重要的造船中心,设造船工场,建造各类船只,“皮船”“橐船”为代表;创新造纸技术,澄心堂成为艺术中心,纸品中佼佼者澄心堂纸为代表,纸坊发展,品种众多,白鹿为宣纸代表;金属器皿制造精美;定窑发展,蜡泪痕是定瓷的重要特点;景德镇胜梅亭窑开始烧制青瓷,白瓷,石虎湾窑,黄泥头窑亦烧造。

        陶瓷制造,民间落而官窑盛,官窑色釉瓷器盛行,专事皇族。

    商业

   后唐修复官道,便于川蜀地区和中原的陆路交通;南唐鼓励商业,加强盐业管理,扬州为盐业集散中心,海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商品互通,新型的专门经商场所,金银器加工场,花行经营场所开始形成,商品贸易多方元化出现,农村地区草市,圩场等城市服务性行业兴起,海外贸易,从东海长江口北上,过山东半岛,达辽东半岛,沿海遍布周边国家和地区,在江南地区商品化过程中,城市的经济功能得到增强,奠定了江南地区的经济物质基础。 

    货币,后唐造”天成元宝,清泰元宝”;南唐造“大齐通宝,保大元宝,永通泉货,开元通宝,唐国通宝,大唐通宝”,体现商品贸易系统化开始形成,社会转型的基础在酝酿中,经济格局悄然发生变化。

      易学

       陈抟著《胎息诀》、《指玄篇》《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注》、《易龙图序》、《太极阴阳说》、《太极图》和《先天方圆图》,开拓易学象数学分科,通过卦象和爻象,卦爻变化的节序性、规律性,以“通”与“易”,以易变一,形成万物生成变化,归于无极。

       医学

五代出现官方医官,后唐设翰林医官;后蜀韩保升,以《新修本草》为蓝本,加增补注释,编《蜀重广英公本草》,或称《蜀本草》,特点是“增补注释”,在考查核实药物基础上,对药品重新注解,“别为图经”,便于识别,制图经,达药物具体形象,因其善于名物,开启中国药学的新时代。契丹医药有耶律直鲁古,撰《脉诀》《针灸书》,有尸体防腐保存的技术。 

     儒教学,道教学,佛教学

       儒教学有后唐冯道主持对《九经》进行刻板印刷,作为儒学标准文本,保存儒学经典;王定保撰《唐摭言》;尉迟偓撰《中朝故事》;刘崇远撰《金华子》;孙光宪撰《北梦琐言》;冯道以《兔园册》为小学课本,行私学;徐铉校订《说文解字》。

       道教学有 前蜀杜光庭对道教教义、斋醮科范、修道方术的研究和整理,对道教文献资料保存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南唐李昪为茅山宗建玄真观,推动道教地方范围的传播。谭峭(紫霄真人),有《化书》,提出”忘形以养气, 忘气以养神, 忘神以养虚”的内丹修炼法门,成为道教经典。

       佛教学有南唐禅宗大发展,五宗建立;杭州南山筑摩崖龛像;有善画罗汉的李罗汉,贯休有《十六罗汉图》,布袋和尚契此在雪窦山雪窦寺弘法;佛教建筑,在造塔方面,木塔改用砖石结构,有福州崇妙保圣塔,杭州保俶塔,南京栖霞寺舍利塔、苏州虎丘云岩寺塔,佛教石刻有《大般若经》《契丹大藏经》契丹大字《北大王墓志》;佛塔和佛寺雕塑建筑艺术,有山西灵丘觉山寺塔、北京天宁寺塔、辽宁辽阳白塔。

     墨学

      战乱纷争导致丧失大量技术和文献,刻板印刷技术保存了一定数量的文献资料。

    

后唐八帝-----太祖,庄宗,明宗,愍帝。

南唐三帝-----烈祖,元宗,后主。

辽朝九帝-----太祖(耶律阿保机),太宗,义宗,世宗,穆宗,景宗,圣宗,兴宗,道宗。


               附录-----佛教佛学东来与地中海西学东渐


       中国文化自西汉时期,儒学公学进入国家行政管理体系,实现“大一统”,因经学治学方向不同分为古文经(尊古而晓通圣意)与今文经(变古而微言大义)两大类,彼此消长,文化历史的绵延,诚为此二者上下;或有南北文化分野,北方以长安,洛阳为中心,以今文经儒学为主,兼用夷族文化,南方以建康为中心,以古文经儒学为主,兼用玄学;在社会发展的历史际遇中,中国文化受到外来文化佛教佛学和地中海西学的冲击。

      黄帝纪元二千二百一十三年(公元前485年),释迦牟尼(释迦族)创立佛教,建“僧伽”制度,奠定佛教基本教义,归纳为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八正道(涅槃八法),有十大弟子 弘法印度恒河流域,佛教有南传和北传(上座部佛教和大众部佛教),第一代释迦佛法称为小乘佛法,有《华严经》《阿含经》《方等经》《般若经》《法华经》《涅盘经》。 龙树菩萨,发展空性中观学说,建立三谛(空、假、中),立大乘论典,有《中论》《大智度论》《十住毗婆沙论》《十二门论》,传播为藏传佛教,汉传佛教中“八宗共祖“,第二代释迦称为大乘佛法。(运载无量众生从生死大河之此岸达到菩提涅槃之彼岸,故名大乘;鸠摩罗什翻译中观学说,介绍到中国,得以弘扬而有大乘八宗)。第三代释迦无著达大乘空观,以大乘瑜伽法门禅定修习,有《顺中论释义》《金刚般若经论》《摄大乘论》《瑜伽师地论》,系统阐明唯识论,七因明。第四代释迦毗卢遮那如来大日如来)创立密教,密教体系确立,行六经《大日经》《金刚顶经》《金刚顶五秘密经》《瑜祗经》《圣位经》《楞伽经》,吟三论《菩提心论》《释摩珂衍论》《大智度论》,以三密加持传真言,以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四部,修“三密”,即手结印契(身密)、口诵真言(语密)和心作观想(意密)。唐朝时期密教传播到中国分藏密(莲花生),唐密(善无畏),进入日本为东密(空海);善无畏译《大日经》,一行注释《大日经》,弘扬唐密;莲花生建立西藏第一座僧寺桑耶寺,开创西藏密宗,以莲师八变,普度众生后分红,花,白,新,旧派五支。

       汉传有佛教八宗之名三论宗、律宗、净土宗、禅宗、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密宗,佛教典籍分经、律、论三藏;经是释迦教义,律是佛陀制定的规则及解释,论是阐明经、律的理论的解释和研究,三藏南北朝时称“一切经”,隋朝后称“大藏经”。东汉时期,因以白马驮载佛经而返,建立中国第一座佛寺洛阳白马寺,竺法兰与迦叶摩腾合译第一部汉译佛经《四十二章经》,佛教初传分为二系:一安世高小乘禅法阿毗昙系,有《安般守意经》《四谛经》《八正道经》;二支娄迦谶大乘方等般若系,有以《道行般若经》《首楞严三昧经》《般舟三昧经》。东晋时期儒学玄学兴起,佛教再传道安,提出本无论,校阅群经,编第一本佛典目录《道安录》,立僧侣以释为姓,制定僧尼戒规,创立檀溪寺僧团制度,研究佛法,禅义、等义、空义三义,治贪嗔痴三毒,以执寂御有,崇本动末而禅定本无;慧远出儒出道而入佛,于庐山东林寺传道江南,结莲社,创“阿弥陀佛”四字真经,有《释论要钞》,《法性论》萧衍提出“三教同源说”。

      南朝葛洪将神仙方术与儒教结合,奠定道教理论,健全道教理论,有《抱朴子》;后接陶弘景结合儒教,佛教,以茅山为圣地,健全道教礼仪和理论体系,弘扬上清经法,标志着道教正是形成,有《真灵位业图》,《真诰》,《登真隐诀》,《集金丹黄白方》,《太清诸丹集要》。 佛教在江南建业建造第一座佛寺建初寺,佛教以佛学的“仁道”,附会孟子的“仁政”,把“仁”视为佛的境界,打开大乘佛教理论,将佛教,儒教,道教,三教合一奠定了基础,形成本土化江南禅学思想,最终形成三教分立的格局。佛教东来,儒教在公而上,道教在私而下,为传播更多教众,道佛二教的斗争不断。西晋时期道士王浮与沙门帛远争邪正,王浮作《老子化胡经》而论争,道众抄佛经;东晋时期道教盛行,僧侣抄袭道教;佛教汲取儒教名纲,而“礼”、道教而“无”,佛教而”涅槃“,相互揉合,诞生中国本土化大乘佛教八宗。道教传播以悟道而长生,佛教传播以修行而解脱,儒教传播以修身而名利;或修行以仪式,或超越以尘世,或自我以实现,殊途同归,归于何处?佛教密宗注重个体的体验和心灵连接,在仪式中超越世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当世社会许多文墨士人的心理共鸣,对佛教传播和八宗分立奠定了基础,从而影响了中国社会的人文思想潮流,引导文学艺术的诗词歌赋的创作,和不同艺术门类的绘画,雕刻等流派思潮的产生。

佛教佛学东来是对道教形成的社会基层,发生的自然认知冲击;地中海西学东渐是对儒教理学形成官学体系,引发的文化层面认知。世界万物,皆有所长,皆有所短,东方社会行中国文化,儒学一统而何人不出于儒,辩于古与今?西方社会基督而论文化,谁人不学于神学,惑于正统与异端?根于土,土之力而枝叶不同,皆有所长短,用者用其长,则天下为治,儒学体系下建立的文化认知,诚为儒学一家文化,学儒进门而登文化五宗殿堂,则谓之通达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体系以阴阳五行为源头,以易经为基础,以周官为形制,以周髀为术理变化的社会文化体系,学者穷其力学文化之渊源,犹如三春和风细雨,乃为文化大道唯一。后世学者多为儒学治经之学,既非孔子儒家之学,亦非中国文化之学,旁骛杂学而惑,驳通偏学而罔,哓哓若秋风,非真学问也,故有摒弃儒教理学之性,全面推行西学之行。或有中学义理激扬之辨,或有西学自我先进标榜,或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杂糅调和,皆为名利假面千万。

黄帝纪元四千二百八十年(公元1582年),意大利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假借以神权统君权的传教策略和方式,广播地中海西学,混淆中学与西学,用西学之长压制中学之短,博取世人,开始尊西贬中历程,给当世士人以西学角度审视整个社会层面。中国本土因推行儒教理学,形成一学独大,其他皆压制在道教和佛教之下,在民间流传;而地中海西学以基督教耶稣会形式贴近公学官学,对儒教体制官学发起挑战,随着不断新的士人对儒教的排斥,逐步加入学习地中海西学的风尚中,大约有西学书籍七千部左右被引进中国,引发了社会对于文化领域全新视角认知,后有比利时金尼阁,意大利艾儒略,德国汤若望,推动西学书籍的翻译,著述和传播。

地中海西学以古希腊哲学为核心,古希腊文明集合了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腓尼基文明(波斯文明),甚至古代中国文明的输送,最终在希腊地区形成以地中海西学为代表的现代文化文明,远古文明和千年的文化积累沉淀通过地中海西学的现代文化科学体系,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中,寻觅到共鸣之处。地中海西学以古希腊文明为载体,源于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半岛沿岸区域,古希腊地区的经济繁荣,促进了灿烂的文化文明诞生,后为古罗马文化所延续,基督教以古希腊哲学微基础而出基督教哲学体系,变神话学为神学(唯心与唯物),伊斯兰教以古希腊哲学微基础,以共同信仰代替血缘而有伊斯兰神学,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以宗教信仰形成地中海西学文明,奠定了后世阿拉伯地区和欧洲的文化发展基础,扩散至世界各地。

黄帝纪元二千一百七十八年(公元前520年),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汲取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精华,建立学派,发展数的概念,用数来探索自然的奥秘和数的关系,促进数学的发展,提出数论分类,几何定理,提出日心说;同期泰勒斯致力研究数学和天文学,亦汲取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菁华,开拓数学命题证明,几何学定理,天文学修定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欧几里得以编《几何原本》,把以前几何学和数学知识以条理化和系统化,确立几何学独立分科,夯实地中海西学数学的框架古希腊雅典时期苏格拉底(公元前470年)奠定人文思想的希腊哲学,和社会学体系;弟子柏拉图发展苏格拉底传承,建立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的二维度思想,提出国家和社会分工问题,建柏拉图学院,制度完善的教育体系(三岁,七岁,二十岁,三十岁的课程体系和前期辩论,修辞,语法三门与后期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四科为主的七艺课程),提出社会爱情家庭(东方是伦理婚姻),形成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基础;再传弟子亚里士多德发展传承,分类构建文化,即理论式学科,实践式学科,创造式学科;理论式学科有以《工具论》分逻辑,以《物理学》分物理,以《论天》分天文,实践式学科有以《气象学》分气象,以《动物之构造》分动物,以《尼各马科伦理学》分伦理,创造式学科有以《修辞学》《诗学》分美学,《灵魂论》分美育,逐步构建地中海区域一个具有广泛性,社会性的系统思维方式和方法的地中海西学体系。罗马时期基督教奥古斯丁,以《上帝之城》《基督教要旨》《忏悔录》《论自由意志》《三位一体论》集合柏拉图哲学理论,建构宗教基本思想脉络,形成基督教神学体系框架;后有托马斯·阿奎纳集合宗教经院思想,以《神学大全》倡导自然神学,建立系统的、完整的神学体系,格列高利最终以教权高于君权,行审慎、节制、正义、坚忍四大美德的宗教伦理的社会样貌,形成以基督教神学为中心的地中海区域社会基础,宗教经院思想,基督教教义,教会神权,成为西方社会民众的社会基础体系;伊斯兰教以希腊哲学为基础,有理论体系的宗教经院哲学,以《古兰经》四海皆兄弟的群体认同,寻求六信五功的自由包容的群体社会。地中海区域始终充满宗教冲突,和探讨正统与异端,神格唯一,人性普世,三大核心问题,社会的发展,民众认识的提高最终发展出人性自由的人文精神,与神学体系的神权对立的局面,导致艺术创造和科学实践两个领域,出现文化分科现象。

黄帝纪元四千三百八十五年(公元1687年),英国艾萨克·牛顿继承亚里士多德人文思想和前辈对天文,几何,数学,物理的基础上,有《自然定律》《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提出万有引力,惯性,加速度,反作用力,光粒子理论二项式定理,有限差理论等开辟了一个崭新唯物的实践性科学时代,促进物理力学分科,现代工程学分科,数学微积分分科,创制第一架反射望远镜, 提出货币学金本位制度。牛顿学说开拓了理性思辨思维,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程度的进步,启迪人们对自然世界的探索和研究,打开现代社会文化基础的新纪元。

随着海外大宗商品贸易的发展,基督教神学在神权御君权策略下广泛传播,地中海西学学说和思想,被带进了世界各地。法国孔德在学科分类时使用一个词来代表各自然学科的学问,而原来习惯使用的学问专指一词特指通用学问(哲学),后日本学者将两词译成科学一词,康有为将科学一词引入中国。地中海区域和欧洲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政体,是一个宗教联盟体系,是神权下的君权制度,这是推行宗教信仰的根本,必然同君权发展冲突和矛盾,同挑战神权的任何意识形态发生冲撞。东方社会借儒学建立以君权为核心的社会体系,必然同任何挑战君权的意识形态激化矛盾,这不仅仅是儒学和宗教信仰,君权和神权,伦理和法度的价值体系的不同,也是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不同的社会基础。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两大体系,有着本质不同的两条道路,如一天的白天和夜晚,彼此不同亦不交融,各有短长。任何消除白天和夜晚差别,用混沌的中间形态,去认知社会和自然,陷社会于混沌状态的行为,是背离社会形制和准则。儒学维护君权,宗教神权谕君权,儒学散而归于文化之宗,神权落而生宪会两制,成为必然之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