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初南方地区发热性疾病防治思路

 循天园 2024-02-08 发布于广西

自古以来,中医在防治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南方地区,由于地理、气候等特点,发热性疾病时有流行。本文从中医的角度,对现阶段南方地区发热性疾病流行的病因病机特点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医治疗思路。

《黄帝内经》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其提出的“治未病”思想、天人相应整体观、个体化治疗、综合疗法以及阴阳平衡观念等观点,对于现代医学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同时《伤寒杂病论》在中医临床诊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对于辨证论治思维的阐述和对临床诊疗的发挥,为中医临床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

发生原因

2024年年初南方地区发热性疾病流行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气候因素:《素问·异法方宜论》曰:“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癸卯年广州12月份至今时常出现雾露天气,且气温偏高,与《黄帝内经》所描述的内容相一致。这种湿润、多雨、多雾的气候特点,为各种致病菌的繁殖和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在湿热的条件下,病毒在空气中存活的时间更长,更容易感染人群。此外,南方地区气温较高,人们容易出汗,毛孔张开,也更容易感染病菌。

地域因素:南方地区人口密度较高,交通便利,人员流动性大,这增加了病菌在不同地区之间的传播机会。此外,南方地区的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区域也较多,这也为病菌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生活习惯因素:南方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可能也是导致发热性疾病流行的原因之一。南方地区的饮食偏于寒凉,容易损伤脾胃,导致寒湿中生。此外,南方地区的居民喜欢聚集、聚会,这些场合中人员密集,也容易发生病毒传播。

病毒变异:据报道,在南方地区流行的病毒株可能与北方地区的不完全相同,存在一定的变异。这种变异的病毒株可能具有更强的传播能力和致病性,导致发热性疾病的流行。

运气的变化:根据五运六气理论,不同年份的运气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癸卯年的运气特点在《素问·气交变大论》描述为“岁火不及,寒乃大行”,这是癸卯年的大基调,即火年不热,时寒反行,气候偏寒凉。卯酉之纪,阳明司天,少阴在泉。《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凡此阳明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终之气,阳气布,候反温,蛰虫来见,流水不冰。民乃康平,其病温。”从2023年岭南地区的气候特点来看,整体气温不高,中间时常出现突然降温的时候。受在泉之气的影响,下半年气温不降反升。10月后至今气温持续偏高,广州12月份很多时候仍需开空调、吹风扇等降温,容易导致外受风寒之邪。冬天阳气不藏,容易导致人体相火不降,火不能降入土下,潜藏于坎水之中,而出现诸多上热下寒的寒热错杂表现,如口干口苦、目赤、口腔溃疡、腹胀、胃冷等。气温偏高,容易导致许多病菌的繁殖、蚊虫的滋生,如12月份流感、登革热等均高发。从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发热门诊2023年10月至今的发热门诊数据来看〔每月发热患者日平均人数分别为166、270、342、551(人/日)〕,这种特殊数据变化符合“其病温”的气运特点。

防治措施

针对以上疾病特点主要可采取以下几个防治措施。

道法阴阳,顺应四时:人与自然息息相关,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调整作息时间,早休息,不过度消耗自己的精力,保持充足的睡眠。

食饮有节,保护胃气:合理饮食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建议适当进食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辛辣食物,保持营养均衡,以免损伤肠胃功能。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在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避免病毒在室内滋生。同时,也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同时,在公共场合要戴口罩,避免病毒通过飞沫传播。

三因制宜,辨证施治:根据司天司人司病症的三因制宜理论,治疗思路上,根据目前疾病流行的病因病机,病因为外感风寒之邪,内有相火不降,中有脾胃虚弱、湿浊内生。治疗上多以外散表邪,内降相火,兼顾中土为原则。《伤寒论》第14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第172条“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可见,此二方合方病机恰好契合当下疾病的病机。故处方多采取桂枝类方和黄芩类方合方化裁,如寒邪甚兼化热,亦可采取小青龙加石膏汤、麻杏石甘汤等加减治之,表邪去后再根据病机变化适时调整处方思路。

医案举隅

案一 周某某,男,6岁,2024年1月3日初诊。主诉:发热半天。患儿因不慎受风寒后,出现发热。刻诊:恶寒发热、体温39.5℃,时有汗出,鼻塞流涕,咽喉疼痛,口苦,头项强痛,尤以前额及肩颈部明显,周身酸痛,胃口欠佳,恶心欲呕,小便黄,大便3天未解。舌淡红,舌尖散在红点,苔白厚腻,脉双寸浮滑数,余脉细滑数。

方用桂枝加葛根汤合黄芩汤加减:桂枝12g,白芍12g,生姜12g,大枣12g,葛根16g,黄芩12g,清半夏12g,炙甘草8g,茯苓12g。3剂,水煎服,分温2次,啜热稀粥,加衣覆被,取汗。

患儿服药后,遍身汗出,泻下数次臭秽大便,体温随即下降,次晨体温已回复正常。

按 患儿“稚阴稚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之体,易实易虚,易动风,易化火,加之正气不足,容易受外邪侵袭。恶寒发热,汗出,鼻塞流涕,头项强痛,双寸浮等症为太阳中风的表现,予桂枝加葛根汤疏散风寒,舒筋通络。咽喉疼痛,口苦,大便难解,舌尖红点,脉滑数等为相火上炎的表现,考虑受癸卯年终异常气候的影响,予黄芩加生姜半夏汤清降相火,兼顾中土。胃口欠佳,恶心欲呕,苔白厚腻,脉滑等为土虚湿邪内生的表现,予茯苓、半夏、生姜、大枣、炙甘草运化中土、利湿祛浊。治疗上三因制宜,外因内因同时处理,选取合方而取效。

案二 李某某,女,56岁,2024年12月30日初诊。主诉:发热2天。患者两天前因气温高,吹空调后,出现发热。刻诊时:恶寒发热,体温39.2℃,少许汗出,咳嗽,咳白色黏痰,鼻塞流涕,咽喉疼痛,目赤,前额头痛,周身酸痛,胃口欠佳,二便尚调。舌淡暗红,舌尖偏红,苔白腻,脉双寸浮滑数,余脉滑数。

方用桂枝加葛根汤合黄芩汤加减:桂枝30g,白芍30g,生姜30g,大枣12g,葛根50g,黄芩30g,清半夏30g,炙甘草20g。3剂,水煎服,分温2次,啜热稀粥,加衣覆被,取汗。

患者服药后两次后,当天遍身汗出,体温随着下降,次日体温已回复正常。

按 该病例从天人相应理论立法处方,紧扣病因病机。患者外受风寒之邪,太阳、阳明两经受邪,内有相火不降,中有脾胃虚弱,湿气内生,故治疗上以桂枝加葛根汤疏散风寒,以祛外邪;黄芩加生姜半夏汤清降相火,兼顾脾胃,以安内火。患者服药后,汗出热退,诸症皆去。(黄洁春  广东省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