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5年大授衔开国上将“66人”

 sgpwg 2024-02-08 发布于广东

1955年大授衔前、最初的方案是授予元帅11人、大将22人、上将52人。但授衔上将人选最为曲折、经历多次调整最后确定55人入选、纵观整个过程共有66人获得上将提名和进入资格审查程序。

1955年大授衔开国上将“66人”

1955年授衔上将55人和补授上将两人

下面主要以最终落选11位上将的综合资历进行分析、欢迎探讨和交流。

一、1955年后补授上将2人

王建安

1956年补授上将

落选原因跟桀骜不驯的性格有关、当时的批复是改授中将、如若没有罗帅的建议暂缓授衔、可能就止步于中将啦!红军时期的军政委、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二级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的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兵团司令员足以授衔上将。王建安是有许世友脾气、却没有许世友福气的“悲情将军”。

李聚奎

1958年补授上将

落选1955年上将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已经离开军队、担任石油工业部部长。1958年却又担任总后勤部政委。红军时期的师长、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旅参谋长。至于众多消息说按李聚奎资历1955年应该授大将、1958年重新回到军队、该授什么军衔让中央为难、李聚奎却提出让自己成为上将的这种事情、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关于说1955年授衔上将57人是不严谨和不准确的、因为其中两位上将是后来授衔。

二、要求降衔获准改授中将2人

徐立清

徐立清作为当时主持授衔工作的重要成员之一(时任总干部部副部长、部长罗荣桓)、为减轻授衔工作中的压力和阻力、多次申请和要求降衔降级获准。解放战争时期的第一野战军第1兵团政委。

廖汉生

1955年大授衔开国上将“66人”

廖汉生中将跟毛泽东主席合影

授衔时职务最高的开国中将

建国初期唯一的国防部中将副部长、当时粟裕、陈赓、萧克等大将和上将是副部长。建国初期大军区西北军区的副政委、红军时期的师政委。落选原因是跟徐立清一样自己要求降衔。

三、入围上将改授中将4人

李天焕

作为红军时期的军政治部主任、特别是解放战争时期的第20兵团政委、李天焕应该授衔上将。落选原因是抗日战争时期没有担任过重要职务。

郭化若

作为解放战争时期的第9兵团政委应该授衔上将。但郭化若红军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职务偏低。据说也自己申请过降衔。

程世才

最出彩的资历红军时期军长、这是入选上将的重要原因。落选原因可能主要是抗日战争时期没有担任重要职务。授衔前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兼沈阳卫戍区司令员。

莫文骅

以解放战争时期第14、13兵团政委、建国初期东北军区政治部主任资历入选上将。曾任红军大学和抗日时期的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部主任。

四、转入地方工作没有授衔3人

陶铸

1955年大授衔开国上将“66人”

陶铸简介

落选1955年上将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已经离开军队、担任广东省省长

抗日战争时期担任过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秘书长、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民主联军纵队政委、建国后的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政治部主任、论职务和资历完全可以授衔上将。陶铸虽然离开军队、但后期发展得更好成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

李井泉

落选1955年上将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已经离开军队、担任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兼省政府主席

红军时期的军政委、八路军120师358旅政委、解放战争时期的兵团政委入围上将也是当之无愧。在地方工作发展得也很好、1958年就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曾希圣

落选1955年上将的主要原因也是当时已经离开军队、担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

曾希圣红军时期主要从事情报工作、担任中央军委二局局长。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四军第7师政委、解放战争时期的华东野战军纵队政委。曾希圣到地方工作后期、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受到很多打击和批斗、最后担任的职务是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处书记(可以理解为西北局党委常委、当时设有大行政区管辖各省、自治区)。

个人观点:落选的11人全部具有授衔上将的资格和资历、最终落选是当时的名额和硬性规定所限!您认为还有哪些人具体1955年授衔上将的资历资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