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傅柏翠对福建事变的回忆

 哈哈狮的信箱 2024-02-08

1932年7 月,十九路军入闽。9月21日, 蔡廷锴在漳州通电就任十九路军总指挥职。此时福建省政府正要傅柏翠闽西担任龙岩县长。傅到漳州谒见蔡廷锴。他征求傅的意见:"闽西的问题如何解决?“傅向他建议: ”部队进入的是红色地区, 必须实行孙中山主张的' 耕者有其田',即保留共产党所实行的农民平均分田制度, 以顺应民意“ 傅说:“ 中国有句老话, 叫'有恒产则有恒心'。解决好农民的土地问题, 农民能活得下去, 就不一定要铤而走险。“ 傅还说:“分田仅仅是均产,不是共产,为什么不可以实行呢?” 蔡听了很高兴,表示完全同意。他对傅说: “ 我也是耕田出身的人,深知农民痛苦。并且, 十九路军迟早要组织队伍北上抗日, 继续革命, 那时万一失败, 我要把几万官兵都带到闽西去,分田耕种,以作持久斗争。“ 关于闽西办理善后、处理保持分出制度的问题, 蔡嘱傅与他的亲信、十九路军秘书长徐名鸿好好商量后,随军前往龙岩工作。如怕人反对, 可用他的名义出布告实行。傅听了他的话,内心万分高兴,对他竭诚拥戴。

图片

傅柏翠

图片

福建龙岩

后来,因傅觉得县长的行政事务多,又要办兵差,实在不好当, 就乘父亲逝世回福州奔丧的机会,借居丧为名,向省政府提出辞职。省府和十九路军当局都以谋夺此职的人很多,不愿另外派人, 再三催傅赴任, 但傅还是不去。后来, 十九路军总指挥部为了适应实际需要, 认为有改变行政制度的必要, 乃废除县政府的建制, 成立起一个“ 闽西善后委员会”(后改为" 闽西善后处”) , 为地方最高政权机关,下设各县善后分会, 兼行县长职权。闽西善后委员会直属十九路军总指挥部,不归省府管辖, 由蔡自兼主席, 同时派了几个师长及徐名鸿、刘侠任和傅柏翠等为委员, 陈小航(即罗稷南) 为善后处办公厅主任。闽西善后委员会成立后, 自行制定善后政纲,在所属各县地方实行”计口授田”(即按人口平均分田) 、婚姻自由、取消债务等等.大体上保持苏区所行的各种政治社会制度和农民在土地革命中所取得的胜利果实。

图片

福建上杭蛟洋

十九路军入闽后,一直没有与红军发生过大的战斗。那时红军退到长汀那边去了,只在马洋同、涂坑一带有一二次接触。到了1933 年7月, 区寿年的第七十八师不遵守蔡廷锴要其撤离长汀四堡防线、让红军经过的叮嘱, 被红军打败了。蔡命令其退往永安一带, 从那时起, 蔡就立意改弦更张, 坚定方向, 准备联共反蒋抗日, 不久之后就发动起来, 成立了人民革命政府。福建人民政府的诸多政纲, 最重要的就是采取联共政策。傅在蔡廷锴领导及徐名鸿的影响下, 不但在思想上消除了与中共的对立状态, 而且在行动上作了与苏区交通联络的桥梁。所有双方往来的代表都由傅柏翠叫上杭占蛟区派人接送, 所有接济苏区的物资由占蛟区中转运进。蔡廷锴对傅柏翠和他的家乡古蛟区的群众很倚重。蛟洋的武装也归十九路军指挥,改为“ 人民自卫队”。闽变前曾拨给过古蛟地区一批枪弹,闽变中又叫傅担任龙岩县兼闽西特区善后分处处长, 留守闽西后方, 预作万一前方战败、依托闽西作长期斗争的计划,从而使傅重新走上了联共反蒋的道路。

图片

徐名鸿

图片

陈小航(左)

图片

红军时期林彪和毛泽东

闽变前后,十九路军曾先后派了3 个代表从闽西到苏区去谈判。第一个是徐名鸿。徐是十九路军总部秘书长, 早就主张反蒋抗日, 是蔡廷锴最信服的人。闽变发动前夕, 蒋介石企图拉拢蔡廷锴和徐名鸿, 要任命蔡廷锴为省府主席,任命徐为民政厅长, 蔡、徐不为所动。当时, 蔡派徐充当全权代表去苏区接洽, 傅叫原来在苏区当过法院院长、杀“ 社会民主党” 时逃出来的华元亮带路。他们在瑞金见到毛泽东,商议好双方实行合作。共产党方面是派潘汉年为代表来福建与十九路军接头。潘装成病人, 躺在一个搭着布篷的担架上, 抬到蛟洋, 转往福州。第二次是派陈小航到瑞金去。傅派雷时标( 原是中共闽西特委委员) 带路。陈小航到瑞金见到了毛泽东。毛泽东对他说: “回去告诉傅柏翠先生, 现在我们苏区四面受封锁, 进口货物, 特别是食盐, 只有由龙岩经过蛟洋到连城这条路, 请多加帮助。”记得陈小航回龙岩时带有双方签订的" 闽西边界及交通条约” 等。不久共产党方面又派了军事代表张云逸和物资交易谈判代表黄火青等来联系。张云逸是过了年后来的, 在蛟洋住了一天, 然后到龙岩善后分处, 再送到福州去。黄火青到龙岩时, 曾与傅商谈过货运问题。傅曾因双方边界小乡村有时还发生武装冲突的情况, 要求他设法制止。1933年底, 罗明也到过蛟洋。那时共产党方面还派了一些采买人员来, 双方物资互有来往。苏区方面还拟了大批购运货物的长期计划, 由于没有款项, 打算把赣南所生产的钨矿运到外面交换, 为此,拟从南阳开一条小小公路通到蛟洋, 以便运输出入。傅柏翠接受了这个计划。后来由于蒋军的进攻, 该计划没有实现。我们主要是想办法接济苏区食盐等物资, 还组织了民间的合作社, 提供经费让老百姓购买食盐等到苏区去交换其他物资, 双方的群众可以来往做生意。第三次是派尹时中去瑞金, 尹时中是十九路军总部的参谋处长, 是去进行军事方面的联系的。他回来时,十九路军已被改编, 闽西布满蒋介石的军队和特务。他不敢露面, 傅就把他隐蔽在蛟洋文地尖峰山寺庙里住了数月后, 才派人秘密送他出境返香港。

图片

黄火青

图片

罗明

事变失败后, 李济深、蒋光鼐、陈铭枢等领导人都集中在龙岩, 等候十九路军大部队退到龙岩来。十九路军主力被改编后,闽变领导人中, 李济深、蒋光鼐乘飞机离开龙岩, 经广东去香港; 陈铭枢、黄琪翔两人化装潜行, 其余各人集体公开往广东转香港。仅周士第一人骑马逃往苏区。徐名鸿经永定到广东大埔, 跟随他的人很多。因入粤的路上, 有蒋的密探跟踪, 所以徐到达大埔就被捕了。粤军陈济棠因政见不同, 且徐名鸿名气大, 跟随的人又多, 就把他杀害了。徐名鸿的主张跟邓演达是一样的, 是属于左派的。蔡廷锴很听他的话。他平时的工作都是通过蔡廷锴推行的。他很谦虚, 不是争名出风头的人。他在大埔壮烈牺牲后, 曾有两份遗嘱: “人民权力尚末实现,十九路军为拥护人民权力而消灭, 我今以身殉, 亦以报十九路军之同袍, 虽死之日, 亦生之年, 国亡无日, 凡我国民好自为之!” “家事久既忘之, 现亦无可多说, 国尚难言, 于何有家? 惟念半生奔劳, 无点滴以慰父母, 身后光光, 幼儿尤赖, 今后苦吾郁青矣! 我死之后, 归葬汤坑, 幕碑幸请蔡廷锴先生书之,碑曰:社会主义者徐名鸿之墓, 我愿足矣! ” 两份遗嘱均刊于当时报纸上。

图片

徐名鸿墓

闽变失败时, 蔡廷锴自己给钱叫傅架造一幢房屋, 打算在傅的家乡蛟洋长住下来, 充实乡地方的农民武装以供自卫, 必要时则退入苏区投靠中共, 立意不去香港托庇帝国主义。后因情况变化, 在邓世增、徐名鸿等劝释下, 终于离开闽西去了香港。去时交待, 房子建好后取名“ 避贤庐", 悬上他亲书的匾额, 由傅去居住。并拿了一笔资金( 6000元) 赠给傅经营实业, 以维持家庭生活, 叫傅掌握好地方群众和武装力量,等待时机到来, 响应号召。可以说, 傅柏翠在解放前, 整个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上, 与蔡廷锴的关系是最密切的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