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在领读【设计心理学】得到的收获

 豆芽悟 2024-02-09 发布于福建

23年10月开始,豆芽君在公众号里开始以周为单位,写领读【设计心理学】这套书的心得。截止到春节前已经发布了25篇图文。

豆芽君也在试着对这套加起来1000多页的大部头图书提炼出作者诺曼背后的价值观、判断原则。

以下对这套书的概括心得,就作为【豆芽悟】23年的第2篇总结。

设计是门交叉学科

诺曼在【设计心理学】这套书,主要是从用户的心理视角来看产品设计,书中的多数内容同时涉及心理学、工业设计、视觉设计,甚至包括了环境设计。如果还要继续外延的话,豆芽君认为设计还包含了市场营销、项目管理、垂直领域的生产制造等领域知识。

学习交叉学科,对一个人的挑战很大。我们为什么要设计?本质上是为了解决一个个具体的问题?而很多问题涉及多个对象,涉及不同的领域,这时就需要设计师去广泛地学习不同的知识,而且要具备快速学习、活学活用的能力,不被淹没到知识的海洋中。

豆芽君原本学的属于软件工程专业下的网页程序设计,虽然也有“设计”这两个字,但更多的还是偏向软件开发。软件领域的设计,主要是指开发的前置工作——先对未来要动手开发的内容有一个系统性的分析与设计,避免做着做着就进入死胡同。

这套【设计心理学】则不局限于软件类产品的设计,它同时包含了很多工业产品、甚至是交通这类公共环境设计。哪怕不同产品的表现形式天差地别,但豆芽君在阅读这套图书时,毫无违和感,设计背后的一些基本原则是相通的。比如:可视化、反馈、概念模型、示能、意符、映射、约束。

学习一门新的学科,我们要尽量去和自己已学过的其他内容建立起关联,哪怕那种关联是你个人化的信息记忆、关联,因为这有助于你融会贯通脑袋的各类知识。

不当设计师,有必要懂点设计吗?

懂得一点设计的常识,能提高一个人的审美品味;也能更好地观察、表达自己对一件物品好与坏的是非判断。这个其实很生活化,离每个人都不远。否则我们常常只能说我感觉某个产品不好,但是我也具体说不出来有哪些问题。能清晰地表达问题,是对一件产品做出改善的前提条件。

懂点设计除了增加谈资外,还会增加一个人对世界的敏感度和好奇心。豆芽君在这里说的【设计】不仅限于有形产品,还包括我们享受到的各种服务。比如我们去迪斯尼乐园游玩,迪斯尼工作人员从游客排队进场到每个项目的游玩,再到途中的景观设计,最后到落幕燃放烟花秀,每一处都有设计。

一个人习惯了从设计的视角去看各种有形产品、无形服务,它就总能看出其他人不会去观察、关心的细节之处。这类人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保持敏锐。一个人有这样的特质,也就不容易抑郁、颓废。但它们可能会经常看不惯各种烂设计。

设计的底层是逻辑+概率

我们学很多知识,需要去总结、提炼它们背后更底层的东西是什么?不然我们很容易陷入不同流派的观点之争,结果是似乎这也可以,那也说得过去,有点墙头草的意思。

豆芽君在比较早以前,就特别讨论过艺术和设计的区别,没看过的朋友可以再看下这篇产品经理应掌握的入门级设计知识

设计因为有明确的功能性目的,所以就一定需要有逻辑来支撑。

展开来介绍2个视觉设计逻辑,让你更清楚我们在说的逻辑是指什么?

1、古腾堡原则

人类的阅读习惯遵从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那么在一个屏幕上,就可以大致分出四块不同的视觉区,其中左上和右下最被关注(这样你就知道哪些信息应该怎么放了)

有了这个常识后,我们可以进一步看看别人的平面设计,下图是一张大众汽车的设计海报,通过对角线视觉引导,我们第一眼就注意到了品牌logo和这辆小车(其实我们都已被设计师们所设计)。

2、金字塔布局逻辑

我们看到的很多网站的导航栏都采用了金字塔布局设计。

金字塔布局通过逐级向下拆分,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能满足系统未来的功能扩展需求(当然一开始的顶层设计依然很重要,一开始的分类不规范,会造成外似金字塔,而内混杂不堪)

接着说说概率,这个太值得拿出来说一说。

在领读【设计心理学】中,豆芽君多次提到没有任何一个产品可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哪怕是现在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机,就拿iPhone来说,也对不同国家用户区分不同版本)。

谈概率可以展开说很多,我们重点围绕产品用户、价值高低来说说对概率的运用。

每件产品都需要先做市场用户定位,这时设计师们就要从海量的潜在用户人群中,找出产品实际上要重点考虑的用户人群。为什么特别要强调概率?概率是我们面对外界的不确定性时,唯一相对确定的数学工具。

用户研究和设计师们在考虑产品用户时,会考虑不同年龄的人口分布、人口地区分布,以及市场上其他竞争对手的客户群体,综合各种因素来考虑自己的市场用户定位。

嗯,这里一定是用到了概率的知识。因为这不是简单的张三的客户群是25-35岁的职场女性群体,我们就完全不和张三重合。我们可能会对职场女性再进一步细分出年收入在多少区间的对象,是我们的市场用户对象。我们可能还要考虑这些女性的恋人、家人,也可以是我们的市场用户对象(他们会买东西,送给这群女性)。

我们接着说说价值高低。一个产品要设计哪些功能?每个功能的优先级选择?其实背后也还是概率的考虑。

没有人在推出产品前,就可以准确预测出哪些功能有价值?哪些功能应该最先被开发?当然后来出现的原型测试、快速迭代都有助于降低产品大量生产,才出现滞销的悲剧。但哪怕是原型设计、快速迭代依然要考虑功能选择、优先级选择(而不是全部上,期望用户帮你逐一筛选)。

下面我们用概率来判断下价值高低哈。在软件开发中,如果要避免陷入功能主义,就是每个大的开发都要评估下价值高低。而评估价值高低,可以用概率这个工具来简单计算。

比如说某个功能使用的频率有多高?要不要考虑一个功能的使用对另一个功能的影响(本质上是性价比的综合分析)?

衡量一名设计师的水平,可以看看他的逻辑思考和对不确定性问题的概率分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