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市鼓楼小学六年级12班 袁煜然  年味,是亲人们烧菜时的忙碌;年味,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年夜饭的欢乐;年味,是亲朋好友拜访时送来的祝福……时间进入腊月,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我家每年过年都要吃蒸糕,因为“糕”与“高”同音,而且一层比一层高,预兆来年的生活蒸蒸日上,节节高升。如今好几年蒸糕都是从店铺直接买回来,今年因远在北京的姑奶奶回来了,要和我们一起过春节,于是奶奶决定今年在家中自己蒸糕,而我因为喜欢吃蒸糕,所以决定跟着奶奶学。首先是蒸糕的材料准备。奶奶一早就和姑奶奶一起准备好糯米和白米,把米淘洗干净,晾干、磨成米粉,再准备了些核桃、红枣、葡萄干、蜜饯。而我则负责用工具去红枣核、剥核桃皮,只剥了一会,我就感觉手酸了,但为了吃,我也是拼了。原材料准备就绪,下一步准备糖水。奶奶将红糖化成甜甜的糖水,放凉后加入糯米粉。慢慢搅拌糯米粉,直到搅成软软绵绵的糯米糊。接着要在蒸笼底部叠放粽叶,奶奶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左手轻轻压着粽叶,右手顺势把新的粽叶压过去,粽叶的头在蒸笼屉中间,叶尾朝外,慢慢围成圆形。”我配合着给奶奶递粽叶。这时候,大火灶里的水也开了,奶奶端起装满了红糖色糯米糊的盆子,要往蒸笼里倒。我看着觉得很简单,抢着要上手。奶奶告诉我倒的速度一定要慢,慢得倒成一条线,还要倒得匀,保证蒸笼里每一处上都装上了糯米糊。倒好后,我在上面放上红枣、核桃、蜜饯。最后合上盖子,厨房里很快就热气腾腾。糕蒸好了,我抢着端上桌,待糕凉一下。我坐在桌边,直直地盯着这笼圆糕,蒸糕香甜浓厚的味道扑满了鼻腔,刺激着我的味蕾,惹得我时不时用手指去挖红枣和果干吃。终于等到切糕了,奶奶提了把刀,仔细察看了一下说:“现在时候正好。”只见她将整笼糕翻面,揭开表面一层粽叶,然后拿块布垫着刀背,双手用力切了下去。一笼糕十字切开成四角,再将一角糕切成一条一条,看得我欣喜不已,奶奶说:“你自己挑,吃哪块?”我早已等不及了,指着中间那块满是干果蜜饯的。姑奶奶拿起切开的糕吃了一口,兴奋地说:“就是这个味,好多年了,还是没变,我好像记起了我儿时的快乐,真香真甜!”看着姑奶奶脸上幸福的笑容,我也开心地大口吃起来。食物本没有那么多情感,吃的人不同,吃时心情不同,都会给食物增添不同的情感。香甜的味道里蕴含着其乐融融、尽享亲情的温暖,寄予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魅力,爱的年味永远不变。教师点评:文章以“蒸糕”为线索,通过“我”的见闻、体会与感受,具体描述春节做蒸糕吃糕的习俗,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以及对人们美好生活的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