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悳经》版本

 县太爷公馆 2024-02-10 发布于上海

《道悳经》是《丹书》、《三坟》、《五典》的缩影,是黄帝、颛顼、尧舜之道,由春秋老聃等史官根据《丹书》、《三坟》、《五典》等黄帝之学原始文献编纂成书。

我们知道,象《丹书》、《三坟》、《五典》这样地位崇高的三皇五帝书,只有史官才能目睹,因此也只有史官才能根据三皇五帝书编纂出《道悳经》这样的著作来。《道悳经》尽管系史官们所编纂,它的内容却是纯粹的黄帝书,是黄帝书中与《黄帝四经》齐名的两大经典之一。

1993年冬,下葬于战國中期的荆门郭店一号楚墓出土了竹简《道悳经》甲本、乙本、丙本,展现了《道悳经》早期的原始面貌。郭店楚墓竹簡《道悳经》的面世,是我们今天得以恢复《道悳经》思想原貌的主要基础。

    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了大批帛书,根据同时出土的一件有纪年的木牍,该墓下葬于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前168年),其中有《道悳经》甲本和《道悳经》乙本。馬王堆漢墓帛書《道悳经》甲本不避汉高祖刘邦讳,是秦汉之际或之前的写本。馬王堆漢墓帛書《道悳经》避汉高祖刘邦讳,不避汉惠帝刘盈和汉文帝刘恆讳,是汉高祖刘邦时期的版本。

馬王堆漢墓帛書《道悳经》甲本、乙本与郭店楚简《道悳经》甲本、乙本、丙本的出土,恢复了《道悳经》的先秦原貌,这在《道悳经》的历史上,是无比重大的事件,为我们精确理解《道悳经》一书的内涵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七略》载有《老子邻氏经传四篇》,《汉书·艺文志》注“姓李名耳,邻氏传其学”;《老子傅氏经说》三十七篇,《汉书·艺文志》注“述老子学”;《老子徐氏经说》六篇,《汉书·艺文志》注“字少季,临淮人,传《老子》”;刘向《说老子》四篇。邻氏、傅氏、徐氏是汉初传《道悳经》的学者,而我们目前所见的馬王堆漢墓帛書《道悳经》是西汉之前的版本,郭店楚简《道悳经》更是远在战國前期的版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宋谢守灏《混元聖纪》引《七略》云“刘向讎校中《老子》书二篇,太史书一篇,臣向书二篇,凡中外书五篇,一百四十二章,除复重三篇六十二章,定著八十一章,《上经》第一,三十七章;《下经》第二,四十四章”。

从郭店楚简《道悳经》来看,原始《道悳经》还没有九九八十一章,《道悳经》形成九九八十一章之数,应是战國末期才形成的。后期编纂者为了凑够九九八十一章之数,不可避免地增加了《道悳经》的复杂性。从郭店楚简《道悳经》到馬王堆漢墓帛書《道悳经》来看,《道悳经》一书成书复杂,是由历代史官共同完成的,其中春秋末年的老聃可能是《道悳经》早期版本的编纂者,战國中期与秦献公同时代的太史儋可能是《道悳经》后期版本的编纂者,故《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云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郭店楚简《道悳经》甲本、乙本、丙本与馬王堆漢墓帛書《道悳经》甲本、乙本的对比可以看出,两者之间有着巨大的差距。这个差距,是由于战國的文化沉沦造成的。春秋末年《道悳经》的早期编纂者对《道悳经》的理解没有任何错误可言,这是因为春秋末年的早期编纂者是直接根据《丹书》、《三坟》、《五典》这些黄帝学说的原始文献来编纂的,对《丹书》、《三坟》、《五典》这些黄帝学说的原始文献有直接的认知和深刻的理解。而公元前516年周典籍入楚之后,周室史官如太史儋等已不能再目睹《丹书》、《三坟》、《五典》这些黄帝学说的原始文献,并且已没有任何黄帝学说的知识背景了,因此错误和讹误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战國时期的思想痕迹也留在了《道悳经》之中,这极大地增加了《道悳经》成书的复杂程度,导致后人对《道悳经》的成书时代争辩不休。

从整体上看,战國时人对远古以来的中國文化已经是相当隔膜了,这从《庄子》、韩非后学之《喻老》、《解老》对《道悳经》理解之浅薄可见一斑,而春秋末期的文子、范蠡,尚能深刻理解黄帝书之精神,是春秋尚未沉沦为战國也。这说明,从春秋到战國,中國文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异。春秋时期的士大夫,对中國文化的精神和历史,均有相当明晰的了解,诸君看《國语》和《左传》就能明了这一点。太史伯、周灵王太子晋、周室典藏史老聃、楚左史倚相、齐國下卿筦仲、吴國大夫申胥、越國大夫范蠡都精通古代文化,左史倚相仍能读到《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而战國诸子已经看不到远古所传下来的典籍了,故对远古时代的事实多为臆测,已经不了解古代文化为何物了。发生这个巨变的原因,极有可能是周室典籍入楚导致远古以来的所有典籍流失造成的。

如果说春秋还保存着远古文化的遗产的话,战國却完全失去了对远古文化的继承,而后世中國,继承的是战國以来的文化,已经与远古文化没有多少关联了。郭店楚简《道悳经》,则使我们重新回到春秋,再一次接续了远古文化的遗产,古道复兴,何其壮哉。

郭店楚简《道悳经》是真正的原始《道悳经》,依据原始《道悳经》,《道悳经》的内涵和精神才有可能得到最准确的解释。《道经第十九章》郭店楚简作“绝智弃抃,民利百”,馬王堆漢墓帛書甲本作“绝聖弃智,民利百倍”,郭店楚简为“绝智”,帛书甲本为“绝聖”,在《道悳经》中,聖人是神圣权利的人,是受到推崇从不诉诸批判的。但儒家所树立起来的聖人就变味了,变成了权力本位之下的仁爱之人,故受到庄子的批判。绝智变成绝聖,应当是儒家聖人树立起来并受到道家批判之后的事,这个时间应在战國末期的庄子时代。

郭店楚简《道悳经》、馬王堆漢墓帛書《道悳经》为我们扫除了《道悳经》在版本上的障碍,经过讹传的后世所传的一切版本如王弼注本和河上公注本从此都化为青烟。

       注:本文引自段振坤所著《道悳经:权利与正义的经典》前言,武汉出版社2015年7月第1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