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界奇才 -- 清代名医 陈士铎

 北京润雨 2024-02-11 发布于辽宁

首发2024-02-11 16:22·金玉师兄

一、生平介绍

陈士铎,明末清初著名的医学家。

自古江浙出名士,陈士铎也不例外。出生在浙江绍兴,家里又是医学世家,因此为未来成就大家奠定了基础。

字敬之,号远公,别号朱华子,又号莲公,自号大雅堂主人。

他的医术高超,尤其擅长治疗内科、妇科和儿科的各种疾病。

他的两本著作《辨证录》和《石室秘录》在中医界影响深远,至今仍被许多医生视为宝贵的参考书。

据嘉庆八年《山阴县志》记载:"陈士铎,邑诸生,治病多奇中,医药不受人谢,年八十卒。"

二、医学成就

他的父亲是一位医生,家学渊源,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陈士铎从小就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不仅勤奋学习医学知识,还关注患者的实际情况。其治病救人的事迹传为佳话,深受百姓的喜爱。陈士铎治病非常用心,他注重实践真论,辨证论治。

针对自古医书中辨病体之异同,证药味之攻补,灵活变通,开创了很多见解,为后世学习中医提供了巨大的捷径。

陈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他一生致力于医学研究,关心患者,乐于助人。他心怀仁爱,对待患者如同亲人,深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他的名言“医生的职责在于辨证准确,用药精当”成为了中医界的至理名言,激励着无数医学生和医生,为了人类的健康,不懈努力,不断前行。

他的医学理论和实践,对后世的中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医术和医德,成为了无数医学生和医生学习的榜样。他的故事和事迹,将永远流传在人们的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医人,为了人类的健康,努力奋斗,传承中医文化的精髓。

三、精简理论

古往今来,以脉玄奇者颇不乏人,陈士铎深痛于此,故屡次提出“从脉者少”的观点。

如《辨证录》序日:“……古虽有从脉不从证之文,毕竞从脉者少,从证者众。”又凡例曰:“辨证不辨脉者,以证之易识也。苟能知证,何必辨脉哉?!虽然辨证更能辨脉则治病益精。”

在重证不重脉的思想指导下,其专著《脉诀阐微》主张“脉理之不明也久矣,以致看病不真,用药寡效,是脉之精微,不可不讲也。然而精微出于浅近,过求乎窈杳,及致失之……。”

他把纷争的脉学简要的分为十法:“大约而言愈多则旨愈晦,我独尚简要以切脉,不必纷纷于七表、八里。

切脉最重要的,在浮沉,其次则迟数,又其次则大小,又其次则虚实,又其次则滑涩而已。…”又日:“脉诀原不必多,多则反晦,明言十法,至简至要,可以为万世切脉之法。”

除了精简了脉象理论外,对患者同样的病症,不同症状,亦采用辩证施治。

举个例子,有两个患者同时患上了感冒,但一个患者喉咙痛得厉害,另一个患者则是鼻塞严重。

陈士铎根据他们的症状,对于喉咙痛的患者,他用了温性的药物帮助缓解喉咙痛;而对于鼻塞的患者,他则采用了凉性的药物来清热解毒。

这样,每个患者都能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更快地康复。

四、宏观辩证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不一,民族众多,习惯各异。因此,在体质上、发病学上有特殊的意义,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构成中医的特色。

陈士铎发展了《素问。异法方宜论》的学说。日:“春宜疏泄,夏宜清凉,亦不易之法也,然而舒发之中宜用理气之药,清凉之内宜兼健脾之剂。”又日:“秋宜润肺,冬宜补肾。”顺时用药颇合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辨治原则。在地土方宜方面日:“人有南北之分者,分于强弱也。南人之弱,不及北人之强也远甚。”

五、用药研究

陈士铎在治病同时,非常注重药物的研究。

他本人造方用药相当精炼,一方之成少则二三味,多则不过十一、二味。

君臣佐使得当,遣药恰如其分,达到“贵精不贵多”,“有方有药”的精专水平。

所用处方多系陈氏经验积累,并自订方名。如治疗鼻渊的温肺止流丹,妇科的完带汤、清带汤、退黄汤等,早为临床证实为行之有效的方剂。《石室秘录》卷一、偏治法,治胃水煎干方(元参、麦冬、熟地)无疑对吴瑭益胃汤有一定的影响。以《辨证录》为例,全书计用方剂1643首,其中古方计114首,占6.3%,陈氏自制方占93.7%。在具体用药方面有独到之处:

他对药物的性能、功效和配伍关系有着深入的了解。在《石室秘录》中,他记载了许多自己临床实践中的成功案例和独到的用药经验,这些都为后世的中医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总其一生,几乎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医学篇章。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医术,拯救了无数的生命,传承了中医的优秀传统。

他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中医史册上,成为永恒的里程碑。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世的中医人,为了人类的健康,砥砺前行,为中医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