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惨莫过帝王家(20)唐朝(上)

 金色年华554 2024-02-15 发布于江西

“中允功名洗马才,旧僚陪送有谁哀?临湖殿里弯弓客,却向宜秋洒涕回。”这是清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咏史16》,诗里写的就是“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兄弟相残的事件,也是历史上兄弟相残的顶峰之作。最惨莫过帝王家,让我们走进唐朝。

李渊是陇西李氏的后裔,祖辈中有“飞将军”李广和十六国西凉的开国君主李暠,他的祖父李虎曾帮助宇文泰建立北周,被封为唐国公,所以不追溯太远,李渊至少也是个“官三代”,他的母亲是独孤氏,隋文帝杨坚的皇后独孤伽罗的姐姐,李渊和杨广是表兄弟,那么他又是“皇亲国戚”,所以他借隋末农民起义的机会,在太原起兵,建立了唐朝(因为祖孙三代都是唐国公,所以国号为唐),他有四个嫡子(一般嫡子才有继承权),但三子李玄霸死的较早,只剩下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他们个个优秀,可以说是一把好牌,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何况李渊不一定是个清官,且看李渊如何把一手好牌打成稀巴烂的。

三兄弟中建成被封为太子,元吉是他的小跟班,而李世民东征西讨,立下了很多的功劳,自古就有嫡长子继承制,按说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但李世民的功劳既令太子忌惮,也让自己淳淳欲动,自己手下的步将也不服太子,这种现象李渊当然知道,但他犹豫未决,既没有更换太子,也没有限制李世民的权利,真是“当断不断,必有后患”,他这种不清不楚的思想使弟兄三人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而李渊这时也想限制李世民手中的权力,事件发生的导火索就是为了限制李世民,而把他的手下将领都调到出征突厥的李元吉手下听令,并且有密探说太子和齐王要借出兵之时斩杀李世民,李世民得到消息后,先下手为强,悄悄在玄武门布兵,李建成和李元吉在经过时就感到危机,李元吉先向李世民连射三箭,但都没有射中,反倒是李世民一箭就射死了李建成,而李元吉被秦王的步将乱箭射死,并且大将尉迟敬德以保护圣驾为名,控制了李渊,最终李世民砍下了建成和元吉的脑袋,并把他们的儿子统统杀死,并且强娶了李元吉的齐王妃,事件发生后不久李渊就禅让给了李世民(这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大权已经都在李世民的掌握中了),当然这都是史书的记载,但史书都是胜利者写的,所以玄武门之变的具体内幕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但建成和元吉及全家被杀的结果一定是真的。但因果报应没想到来到那么快,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也没有几个好下场。

李世民算是子嗣比较多的,有14个儿子,其中除了后来继位的高宗李治,其他人的下场都不太好,要么被杀要么被废,死于非命,为什么这些人是下场如此,其实说白了还是皇权的争夺问题。嫡长子李承乾,生母是长孙皇后,早年曾经被立为太子,起初李世民对其十分喜爱,承乾有继承基业之意。不过他长大后由于有足疾,性格反复无常,他经常沉迷酒色,荒诞无度。李世民对于这个儿子也渐渐地失望起来。后来,李世民看重他的亲弟弟魏王李泰,李承乾怕失去自己的太子之位,就与侯君集等人勾结,密谋造反。太宗看他至此,直接废除太子之位,于26岁郁郁而终。

李承乾剧照

李泰是李世民的四子,但是长孙皇后的第二个儿子,因与太子争位而被发配封地幽禁,32岁抑郁而终。

次子李宽,过继给李世民弟弟,两岁早夭。

李恪剧照

三子李恪和六子李愔都是隋炀帝的女儿杨妃所生,李恪被封吴王,从小就聪明,颇有李世民遗风,李世民在废太子后欲立他,但因为出身而遭到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大臣的反对,不过后来他卷入房遗爱的谋反案中,后死于狱中,李愔也受牵连被流放,44岁去世。

五子李祐也是因为谋反而被杀;年仅21岁。其他儿子也多被流放或赐死,只有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小儿子(排第九)李治在他舅舅长孙无忌等人的支持下继承了皇位,是为唐高宗。

尽管唐太宗李世民一生文治武功,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但他的兄弟和儿子没有几个好下场,也体现了皇家虽优越但更残酷的现实。最惨莫过帝王家,我们下期继续讲唐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