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古文明

 dflxyfy 2024-02-15 发布于黑龙江

2018-11-24 00:34:25 来源: 文史盛宴  

导读:地球经历了近50亿年的演变,生物们也经历了数次大毁灭,周而复始,生生不息。有科学家提出,地球上曾出现多次超古文明,但因某些原因这些文明发展到中期就被灭绝了。比如外国考古学家就发现了两大史前文明,这两个文明是什么呢?

远古化石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在西部地区发现了两个完整人类的足迹化石,这两个足迹里有一个远古生物的琥珀—三叶虫。三叶虫的历史比恐龙还悠久,是距今6亿年前的寒武纪生物,一直到2亿多年前的二叠纪灭绝的,因而证明了在6亿年前的寒武纪就有人类的活动历史。

上古铀矿

所属类别 :

考古学|其他历史学相关|年代

远古时代指的是公元前300万年─公元前21世纪的历史时期,当时许多国家的人民对天、地的出现点及人类的产生,有各种不同的说法。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远古时代

  • 外文名

    Ancient Epochs

 
  • 别名

    上古时代 传说时代

  • 类属

    古史分期

目录

1时代简介

2旧石器时代

3新石器时代

4居住特点

5社会特点

6引发变革

折叠编辑本段时代简介

远古时代,人类发展历程共分为猿人、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对于这一阶段,历史分期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按照人类使用工具进行划分,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细)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第二种是按照人类社会形态进行划分,分为原始群时期和氏族公社时期。其中,氏族公社时期分为母系氏族时期和父系氏族时期。

中国自然区域主要分为塞北区、华北区、华中区、华南区四个部分。其中,塞北区是牧业区和农牧混合区,华北区是半干旱区,华中区是亚热带地区,华南区是热带地区。这也导致了中国各地的文化不同。对于中国石器文化系统,有这样一种假说,认为分为两大系统,一是匼河—丁村系,其特征是大石片砍砸器—三棱大尖状器传统;二是周口店第一地点—峙峪系,其特征是船头状刮削器—雕刻器传统。

对于中国远古时代的文化起源与发展,也有着许多理论。苏秉琦认为,中国境内存在多种文明,散落在中国各地,称为“满天星斗”理论。费孝通认为,各大文明之间也是有联系和共性的,称为“多元一体”理论。严文明提出,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文化不同,有着不同的层次,在两大河流域优势文化影响和吸引下形成了有中心、主体和外围的整体,为重瓣花朵式格局。对于中国文明起源,中国文明探源工程启动后,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1]

折叠编辑本段旧石器时代

人类的出现与劳动有关,人类最初制作和使用的工具是打制石器。考古学家为与后来出现的磨制石器相区别,将制作和使用打制石器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后者(即制作和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为了研究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的发展与进步,考古学家还将它们分为早中晚三期。旧石器时代所分的早中晚三期,与古人类学家依据古人类的体质特徵所分的直立人(猿人)、早期智人(古人)、晚期智人(新人)这三个阶段大体是一致的。

在旧石器时代的早期,打制石器以粗厚笨重、器类简单、一器多用为其特点;到了旧石器时代的晚期,石器趋于小型化和多样化,器类增多,还发明了弓箭、投矛器等复合工具和钻孔技术,出现了少量磨制石器。

在旧石器时代,人们以采集果实和渔猎为生。他们不会建造房舍,多在山洞中栖身,过着群居的生活。

在旧石器时代早期,人们已学会用火。先是采野火,后发明了人工取火的方法,如打击火石取火、钻木取火等等。火的使用对人类的进化有很大的意义。它可用于照明、驱除野兽、驱赶寒冷,还改变了人们生食的习惯。由于熟食能缩短消化过程,使更多的养料被人体吸收,并使血液中的化学成分有所改变,促使人的体力增加、脑髓发达。如30万年前的北京人的平均脑容量为1059毫升,一万年前的山顶洞人的脑容量为1200—1500毫升,已达到现代人的脑容量变化范围,身高也与现代华北人的身高接近。迄今在中国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遍布全国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说明古今人类在这块大地上的活动范围,已相当宽广。[2]

折叠编辑本段新石器时代

距今一万年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进入全新世以后,地球的气温逐渐变暖,人类渐渐走出山区,移向平原地区活动。为了适应新的环境,人们选择了邻近水源的地点聚族而居,建造房屋,发明了陶器,出现了原始农业,开始了定居生活。磨制和钻孔技术的普及,使各种石质工具的制作趋于规范、定型,更适合各种不同的用途。

考古学家经过长期探索、研究,发现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分布,与当代中国的人口布局十分相似,相对集中于河网密布的东半部。人们的食物结构也是南方种植水稻、北方种植粟稷。

在距今9000年前,就已经出现栽培稻,说明水稻的发源地在中国而不是印度。

8000年前的先民已经雕琢出玉器,发明了纺织技术,在音乐方面出现了七声音阶,可以吹奏旋律,还出现了刻划符号。

7000年前的遗址中出土的独木舟和木桨,说明已经有了水上交通工具,牛已被驯养。

6000年前仰韶文化的居民创造了绚丽多姿的彩陶文化,还出现了用夯筑技术建造的小城堡。

5000年前已养殖桑蚕,并用蚕丝织出了丝织品,还掌握了人工冶铜的技术,铸造出青铜刀一类小工具。

4000年前出现了文字,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各有一批古代城市在地平面上崛起。古文献中记载的神农氏种植五谷,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蚕丝,他的大臣发明文字、舟车以及黄帝战蚩尤等,因这些发现而说明这些传说并非虚妄,它们包含了不少历史的影子。这些发现还说明,中华文明确实是源远流长。[2]

折叠编辑本段居住特点

古代居民聚族而居,所以在今天发掘的遗址中可以看到居住时形成的聚落,在墓地中看到排列有序的墓群。人们在漫长的岁月中繁衍生息,人口不断增长。当增至一定数量时,就像细胞分裂那样又分离出新的氏族。它们之间以血缘为纽带,形成规模较大的部落。

在原始社会后期,中华大地上有许多氏族、部落和部族。古史学家将它们分为华夏集团、东夷集团和苗蛮集团。

其中华夏集团以黄帝族和炎帝族为主体。它们最初居住在今天的陕西,后来分别向东发展,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它们与西进的东夷集团、北上的苗蛮集团发生过多次战争。

传说在涿鹿之战中,黄帝和炎帝打败了以蚩尤为首领的东夷集团,使华夏集团的势力扩大到今天的山东境内。为了争夺联盟的首领,黄帝和炎帝在阪泉大战,炎帝战败。地处北域的黄帝乘势南下,使炎黄二族的势力达到长江和汉水流域,华夏集团的势力得到空前的扩展。以后的虞、夏、商、周都是黄帝的后裔,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确立了华夏的特定地位,黄帝也成了华夏的共同祖先。[2]

折叠编辑本段社会特点

在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只有靠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人们各尽所能、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为了生存与发展,他们必须选举公正、贤能的人当首领,以带领大家进行生产、抵御外来的侵扰。

因此,古史传说中出现了尧举荐舜、舜举荐禹,禹先举荐皋陶、皋陶死后又举荐益当部落首领的故事,历史上称这种作法为“禅让”。这是一个人人平等、财富公有,因而没有争夺欺诈、也没有盗贼劫掠的时代。古代史学家们称这个时期的社会为大同社会。

古代居民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在恶劣的环境中与各种自然灾害顽强地进行斗争。其中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久远:面对滔滔洪水,野兽肆虐,尧为了把民众从水患中解救出来,命鲧去治水。鲧用堵塞的办法治理,虽经九年努力,仍以失败告终。于是,舜命禹治水,禹总结了鲧治水的经验教训,改用疏导的办法。他一心一意地率领民众兴修水利、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八年(一说十三年)时间,终于征服了水患。这个传说反映了古代先民在自然灾害面前不屈不挠、积极抗争的无畏精神。[2]

折叠编辑本段引发变革

随着生产力提高,一个人的劳动所生产的价值超过他本人的消费而有了剩余时,俘获的战俘不再被杀死了。他们沦为奴隶而被强制进行劳动生产,他们创造的财富被主人全部占有,这样,私有制出现了。

考古学家在龙山文化中发现了有的墓葬有棺有椁,有许多陶器、玉石器、象牙器和象徵财富的猪下颚骨等随葬物品;有的墓葬只有一个不大的墓穴和几件陶器;还有一些死者身首异处,既无墓穴、也无随葬物品,甚至被丢弃在废弃的窖穴或沟壕之中。这说明,这些死者身分、地位和占有财富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一些首领利用他们的特权首先富裕起来,贫富分化的不断发展,氏族与部落内的掌权者首先成了剥削阶级。原始社会内部产生了不同的阶级,表明原始社会到了末期。在这种情况下,族与族之间以掠夺奴隶和财富为目的的战争频繁出现了,为防御敌对一方的掠夺和侵扰,它们各自筑起了一座座高耸的城池,为适应战事的需要,兵器的生产受到普遍重视,为维护特权者的利益,他们摈弃过去的习惯法,制订了新的制度法规,禅让制度也不可能继续实行,必然为新的制度所代替。

因此,到夏禹死后,禹之子启杀益而夺取首领的位置,开创了父传子、家天下的新时代,称为小康社会。从此,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夏代。[2]

上个世纪70年代,考古学家在非洲境内发现了一个数十亿年前的铀矿—奥克罗铀矿。此铀矿是地球上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个天然核反应堆,这个反应堆被简单修理后就能使用,尽管输出功率低,但他竟然运行了60多万年,而人类的核技术是在什么时候掌握的?1942年美国建立了世界上首个核反应堆,这不禁让人百思不解,难道史钱文明那会就有了核技术?他们最终因为核大战而走向毁灭?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印度史诗《摩柯婆罗多》,讲述的是印度母亲河恒河上曾发生过两次上古大战,战争运用了人们所想不到的超级武器:“勇敢的阿特瓦特,发射了阿格妮亚武器超级武器,释放了恐怖热量与飓风,霎时间天崩地裂,河流也沸腾起来。敌人瞬间被烧死,好似烧干的树皮一样,敌人也朝着我们发射了一个火球,火球发出了冲天炽热的烟火柱,亮度就好像万个太阳一样,我们的好多人为此都闪瞎了眼睛,同时也有好多人烧死了,食物上沾上了毒素”。

人们都认为这《摩柯婆罗多》是采用夸大手法来形容战争的残酷性,但到了1945年美国投了两颗核弹后,人们才意识到,史诗描述的场面就是当年原子弹投放的结果,人们不禁细思极恐。近年来印度考古学家在恒河流域发现了很多被烧成焦土的遗迹,这些焦土与岩石完全粘合在一块,这种现象与核爆炸后的结果是一样的。因为无论是火山爆发还是森林大火,都无法达到让地球岩石熔化,粘合的后果,只有核爆炸产生的超高热能才能做到。

而且考古队还发现了古印度人的遗骸,经探测发现,古人类遗骸中有着100倍的放射性物质。考古学家们越来越相信,人类的史前文明几乎是一个超文明,而且他们还进行了核大战,最终导致超文明灭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