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谭德晶:论妙玉爱情悲剧的特点及前后统一性

 古代小说网 2024-02-17 发布于江苏
一、妙玉爱情的表现特点

红楼梦的主旨是“大旨言情”,其中写了许多人的爱情,除了宝玉与黛玉、晴雯、袭人、宝钗等的爱情以外,还有司棋和潘又安、贾蔷与龄官、贾芸与小红、尤氏姐妹与柳湘莲、贾琏,秦钟与智能儿,就是贾环也是有人爱的,譬如彩云,只是这小子不知珍惜不配而已。

刘旦宅绘妙玉

在这众多的爱情之中,着墨不多,但是写得十分具有特色的应该要算妙玉与宝玉的爱情,或者更准确具体的说,是妙玉对宝玉的爱情。

在妙玉和宝玉之间存在爱情可以说是千真万确的,首先,妙玉的判词以及“仙曲”就证明了这一点。

其判词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此处“洁”与“空”属互文),其仙曲是“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孤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那么这里的“何曾洁”和“未必空”的对象是谁呢?“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又是因为谁呢?“叹无缘”的“王孙公子”又是谁呢?很显然,只能是小说中的贾宝玉。

只是由于妙玉特殊的身份以及独特的性格以及作者独特的处理方式,小说对这种特殊的爱情表现得极其微妙隐秘罢了。但也正是这种极其微妙隐秘的表现方式,使它在红楼梦的爱情故事中独树一帜,成为其中最耐咀嚼最富含蕴的爱情表现。

当然,这种表现也是符合妙玉的出身及性格特点的,并非为微妙而微妙,为含蓄而含蓄。

小说中表现妙玉这种独特妙爱情的情节首先出现在第41回,其时,贾母率领刘姥姥以及贾府一大队人马来到妙玉的栊翠庵参观,于是,与其“性相近”的黛玉以及宝钗被妙玉请到妙玉的内室喝茶:

邮票《妙玉奉茶》

……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𤫫瓟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斟了一斝递与宝钗。

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䀉”。妙玉斟了一斝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宝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宝玉笑道:“俗语说:随'随乡入乡’,到了你这里,自然把这金珠玉宝一概贬为俗器了。”

妙玉听如此说,十分欢喜,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盏出来,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的了这一海?”宝玉喜的忙道:“吃的了。”妙玉笑道:“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你遭塌。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驴了。你吃这一海,更成什么?”说的宝钗、黛玉、宝玉都笑了。

妙玉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有一杯。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淳无比,赏赞不绝。妙玉正色道:“你这遭吃茶,是托他把她两个的福,独你来了,我是不能给你吃的。”宝玉笑道:“我深知道,我也不领你的情,只谢他二人便了。”妙玉听了,方说:“这话明白。”


小说中这一段写茶的文字大可讲究。首先,小说用一种象征性的渲染性的手法写了妙玉给黛玉和宝钗两人的茶具的非同凡响。

刘旦宅绘《栊翠品茶》

为什么要用这种非写实的手法来渲染茶具呢,无他,作者就是要用这一手法来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茶具上来,一方面写妙玉的不凡,同时借此为下面给宝玉的茶具作铺垫。

这就像第5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景之前在秦可卿的房里睡中觉时,作者对秦可卿的房里陈设的那种象征性渲染,借此暗示秦可卿的性魅力,同时暗示贾宝玉的性的觉醒并为他的性梦做铺垫。这两段文字的功用有类似关系,可以相互阐发,我们不妨也引在下面:

说着大家来至秦氏卧房。刚至房中,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宝玉此时便觉眼饧骨软,连说:“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幅对联云: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

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赵飞燕立着舞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宝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连珠帐。宝玉含笑道:“这里好,这里好!”秦氏笑道:“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说着,亲自展开了西施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


显然,这里的描写就和上面写茶具一样,是不能当作写实来看的,它是曹雪芹发明的一种独特的象征和渲染手法。

接着,小说就来到了正题,写了妙玉居然“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在这句似乎不经意的话中,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

李淑玲绘妙玉怡红相逢

第一,是妙玉把自己“常日吃茶”的“绿玉斗”拿给宝玉喝。

我们知道,就是我们一般人,是绝不轻易地拿自己的杯子给人喝茶的,除非那个别人是自己的心上人,或是自己暗暗爱着的人,我们才会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来表现自己与对方的亲密。

第二点值得注意的是,这似乎不是妙玉第一次这样做了,因为小说中的用语是“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也就是说,以前他们就在妙玉的栊翠庵有过交集,妙玉前番就这样拿自己的杯子给宝玉喝过茶。

那么,是不是妙玉这个人在此类事情上本来就比较随意呢?恰恰相反,妙玉恰恰是“过洁世同嫌”,就在本回,作家就写了她嫌刘姥姥脏,把刘姥姥喝过的(是贾母拿给刘姥姥喝的)一只成窑的杯子宁可扔掉。而且她还宣称,“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是我吃过的,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她。”

王美芳绘妙玉

就是说,不仅刘姥姥沾过的杯子她不能再要,就是妙玉以前喝过的杯子也不能容忍刘姥姥再来玷污。这不真真是“过洁世同嫌”吗?小说中的这个情节,其实不仅写出了妙玉的“过洁”怪癖,其实也有一种对比衬托作用,即对她把自己的“绿玉斗”拿给宝玉喝这件事起衬托作用。

在上面我们引出的那段文字中,其实不仅关于绿玉斗的细节表现了妙玉的这种隐秘隐晦的爱(当然可能是无意识心理使然),还有好一些细节同样表现了一个少女的那种特殊的爱的心理。

譬如她在宝玉夸奖了她以后,“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盏出来”给宝玉喝。为什么这样?那是因为此时她喜欢的人在她的身边,她不由得有点小兴奋,要弄出点花样来炫耀一下。

又,为什么她又说宝玉此番之所以能够喝到如此妙茶,是因为沾了黛玉和宝钗的光,“独你来了,我是不能给你吃的”,或许是因为少女惯常的爱的掩饰心理,当然或许在意识层面她确实是这样想的。

上面我们说到嫌刘姥姥脏是对比衬托,其实在喝茶的情节中还藏着一种对比衬托,即用黛玉的高洁不俗来衬托妙玉的更加高洁不俗(只不过过头了):

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统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哪有这样清淳?如何吃得!”


电视剧《红楼梦》中黛玉、妙玉剧照

这一段话,其外显的功能当然是为了表现妙玉的“过洁”怪癖,但是笔者以为,这段话还有其隐含的功能,作者就是要通过这段话来将黛玉与妙玉进行一番比对,以对妙玉对宝玉的爱进行一种衬托,甚至要在其中寻找这种独特的爱的理由和逻辑。

我们应该都记得,在第15回中,当宝玉“又将北静王所赠鹡苓香串珍重取出来转送黛玉”时,黛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遂掷还不取。

还有,第42回,黛玉还以开玩笑的口吻嘲讽过刘姥姥为“母蝗虫”,以此看来,黛玉是不是也是多少有些“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呢?是的,在第5回开头,当把黛玉与宝钗进行比较并评价时,也用了“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评语,但是,却正是这“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黛玉,成了最深爱宝玉的人。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因此,更加“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妙玉、更加不“俗”的妙玉,或许会因为同样的爱的逻辑而悄悄地喜欢上宝玉。

在前八十回中,第二次表现妙玉这种隐晦奇特的爱是在第50回。在此回,曹雪芹写得更加含蓄隐晦,甚至用上了大段的“留白”手法。

韩敏绘妙玉悟禅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品味,我们是可以把这“留白”补写出来的。是回,宝玉赛诗又输了,于是李纨说:“今日必罚你。我才看见栊翠庵的红梅有趣,我要折一枝插在瓶。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如今罚你取一枝来插着玩儿。”于是宝玉就起身往栊翠庵寻梅去。李纨于是命丫头们跟着。这时“黛玉忙拦说:'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李纨点头道是。”

黛玉为什么说“有了人反不得了”呢?这句话有两种含义,第一,黛玉知道妙玉的古怪性情,当着别人面可能故意刁难宝玉,第二,黛玉可能凭直觉冥冥知道妙玉对宝玉的这种独特的“欲抱琵琶半遮面”的爱意,当着别人面可能会故意为难宝玉。或者这两种意思兼而有之。

接着写宝玉寻梅的情节作者几乎是完全“留白”的,但是作者就像最高超的画家,留白中却也给我们留下了三个线索,凭着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线索,我们庶几可以把这一过程“补写”出来。这三个线索是相互联系的,所以,我们得先把这三个线索引出,然后才能进行分析。

第一个线索:宝玉到栊翠庵取梅回来,对众人说:“你们如今赏罢,也不知费了我多少精神呢。”

第二个线索:宝玉从栊翠庵妙玉处求得的梅花非常漂亮。小说在此处有这样一番描写:“一面大家看梅花。原来这一枝梅花只有二尺来高,旁有一枝纵横而出,约有二三尺长,其间小枝分歧,或如蟠螭,或如僵蚓,或孤削如笔,或密聚如林,真乃花吐胭脂,香欺兰蕙。各各称赏。”

程十发绘妙玉探梅

第三个线索:宝玉在栊翠庵颇费精神地弄得一支梅花后,后又去了栊翠庵一次,这一次妙玉非常大方,竟然给众人每人送了一支梅花。

如果我们孤立简单地看第一个线索,就会觉得是妙玉性情古怪,不情愿给宝玉梅花,宝玉好说歹说,才求得了一支。

但是,这一分析结论显然是与另外两个线索相矛盾的(当然也是与其他回中的相关描写相矛盾)。如果妙玉不情愿给宝玉梅花,为什么宝玉最后得到的梅花竟然是一支无上妙品呢?如果妙玉烦宝玉而不愿给他一支梅花,为什么后来又要他来栊翠庵,并给众人每人一支梅花呢?

显然,这样理解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因此,合理的分析应该是这样:

当宝玉独自一人来到栊翠庵找妙玉求梅花时,妙玉一定是很高兴的,但是,大喜过望的妙玉毕竟是一个少女,她也有着一般少女那些叫人捉摸不透的性情和行为:在表面上,她的确为难了宝玉,佯装不愿意给宝玉梅花,故意让宝玉左一声右一声地求她,而在她的内心,不过是要延长、曲折地延长这一美丽的过程。

王叔晖绘妙玉折梅

第二,她在表面上为难宝玉,不愿意给他梅花,实际上不过是少女在某些情形下,表达爱意的一种方式,就像茹志娟的小说《百合花》中,那个新婚的小媳妇喜欢那个八路军小战士,却故意为难他,不给他那床绣着百合花的被子的心理类似。在这里,“为难”不过是少女的一种表达爱意的特殊方式。

也正因为此,在宝玉一番软泡硬磨之后,妙玉终于给了他那支最美丽的梅花。这支最美丽的令“各各称赏”的梅花,对妙玉而言,可以说是一次爱的纪念,是她那压在心底的永不可能真正如愿的爱情的一个象征。而且在这一番故意的“为难”之后,在终于剪下了这一支最美丽的梅花之后,或许妙玉还觉得意犹未尽,于是就有了妙玉约他再至栊翠庵取梅花的情节线索。

前八十回中表现妙玉这种隐晦的爱的第三个情节便是在宝玉与众芳群艳喜庆生日的时候,妙玉这个“槛外人”终于也没能忘记她的心事,她特地用一个“粉红”的笺纸:“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悄悄地然而郑重地表达了她心底的那份爱意。

这一个情节,除了表现妙玉的那愈发显明的爱之外,还从宝玉的角度写了他对这种爱的知觉与珍重。(由于我们需要兼顾各部分的比重以及避免重复,我们将把对于第三个情节余下的分析以及对后四十回中的另一个重要情节的分析一并放入到第二部分中去进行。)


二、妙玉爱情的发展

妙玉作为一个出家人,又是作为一个特别高傲孤僻的出家人,她的爱情不可能有什么特别明显的表现,它们大多只是处于隐晦、暗示的心理层面。但是,即使这样,它们还是有它们的心路历程,有它们的变化发展。

杨福源木刻年画妙玉独行

以下我们将主要联系后四十回的另一段“故事”,剖析一下妙玉爱情的这种心路历程,通过这一变化过程的分析,我们就会更加明白,后四十回中的那个情节,并不是天外飞来的,它们就扎根于前八十回中的那些隐秘的心事和变化中,并与它们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在前面的部分中,我们已经大致地分析了妙玉在前八十回中的爱情表现。在这些表现中,我们可以看出,妙玉对宝玉,的确存在着一种类似“单相思”的爱情,同时我们也发现,在这不多的几次爱的表现中,妙玉的爱、妙玉与宝玉的关系,的确处于一种不断向更明晰的方向在变化发展。

在第一次的“茶杯”情节中,妙玉对宝玉的喜欢,可能更多地处于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中,她给宝玉自己的茶杯喝,又不自觉地表现出一种特别的兴奋,可能只是出于一种无意识的喜欢和爱,也许连她自己也不十分清晰。

刘旦宅绘妙玉奉茶

所以在这同时,她又有一些对于宝玉的似乎故意冷落的语言,譬如她说,“你这遭吃茶,是托她两个的福,独你来了,我是不能给你吃的。”这些话也许并不是有意识地故意掩饰做作,也许在她的意识层面,她真是这样想的。但是到了第二个情节中,妙玉故意“为难”宝玉,后却又给了她最妙的一支梅花,又相约他再到栊翠庵来取梅花,她对宝玉的喜欢就明显地超越了前此的无意识的情形,而带有了有意的色彩。

到了第63回宝玉生日之时,在大观园的众芳们聚在一起欢乐之时,孤悬在栊翠庵的妙玉也终于耐不住寂寞,而用一纸“粉红”的纸笺暗暗表达了她对宝玉的爱与祝福。

从这三个情节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妙玉对宝玉的爱总体上仍然处于隐秘不宣的状况,但其在心理表现上、在其微妙的行为上还是在一步步的发展。

以上我们是从妙玉一方面看。从宝玉的角度看,在以上的三个情节中,宝玉对妙玉的这种爱的体悟和知觉,其实也是慢慢变化发展的。

在第一个情节中,宝玉对妙玉行为的涵义,其实是懵懂无知的,不然他也不会开玩笑说妙玉给他她自己喝茶的“绿玉斗”是“俗器”了。此时她对妙玉的态度,充其量只是出于他一般对女孩儿的多礼的态度。

在第二个情节中,虽然作者采取了几乎完全留白的方式,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揣测出宝玉此时对妙玉的这种情感是有所体会的,同时也是怜惜珍视她的这种情感的。

我们的这种揣测严格讲其实不是揣测,因为在第二个情节中虽然作者几乎完全留白,但是我们在后来的第三个情节宝玉的反应和语言中,尤其是作者借邢岫烟之口而说出的一席話中,很明确地揭示了此时宝玉对妙玉这种情感的珍视和怜惜。我们先看宝玉在开始看到妙玉的“帖子”时的反应:

《〈红楼梦〉后四十回真伪辨析》,谭德晶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20年1月版。

晴雯忙启砚拿了出来,却是一张字帖儿。递给宝玉看时,原来是一张粉红笺纸,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宝玉看毕,直跳了起来,忙问:“是谁接了来的?也不告诉!”袭人晴雯等见了这般,不知当是哪个要紧的人来的帖子,忙一齐问:“昨儿是谁接下了一个帖子?”

四儿忙跑进来,笑说:“昨日妙玉并没亲来,只打发个妈妈送来。我就搁在这里,谁知一顿酒喝的就忘了。”众人听了道:“我当是谁,大惊小怪,这也不值的。”宝玉忙命:“快拿纸来。”当下拿了纸,研了墨,看他下着“槛外人”三字,自己竟不知回帖上回个什么字样才相敌,只管提笔出神,半天仍没主意。


当宝玉看到是妙玉给他的生日帖子时,他的反应是“直跳了起来”,当下便要研墨拿纸回帖。为什么这样呢?

第一当然是吃惊,他或许没有想到作为出家人的妙玉会这么对待他。此外,也表现了他对妙玉对他的这种感情的珍视珍重。他的这种珍重和珍视的情感,其间也通过一种对比烘托了出来:当大家得知是妙玉来的帖子时,都表现出一种不以为然:众人听了道:“我当是谁,大惊小怪,这也不值的。”

戴敦邦绘妙玉

宝玉的这种“珍重”,其后在宝玉与邢岫烟相遇时更加清楚第表现了出来,当宝玉路遇邢岫烟,邢岫烟谈到了她与妙玉之间的关系来历时,这时候宝玉有一个奇怪的反应:“宝玉听了,恍如听了焦雷一般,喜得笑道:'怪道姐姐举止言谈,超然如野鹤闲云,原本有来历。’”

为什么宝玉此时会有“恍如听了焦雷”一般强烈的反应呢?这是因为,他此时或许从邢岫烟被妙玉看重这一事实中更产生了一种彻悟:能够被妙玉看重,是一件很难得的事(因为“万人不入她的目”),自己竟然被妙玉看重,可见这一情感的难得可贵;当然,宝玉对妙玉情感的珍视,还有另一个原因,这就是他一贯的对女儿的珍视和怜惜。

这两者融合在一起,就是宝玉此时如此珍视妙玉情感的原因。就宝玉这一面来说,他对妙玉情感的这种珍重,虽然不是一般的男女之情,但其中包含的珍重、怜惜,体贴也已经格外动人可贵了。

这一特质的情感,随后在宝玉与邢岫烟的另一段对话中更清楚第揭示了出来:当郉岫烟说妙玉给宝玉下那样个帖子“僧不僧,道不道,男不男,女不女”,是“放诞怪癖”时,宝玉恳切地说道:

“姐姐不知道,她原不在这些人中里,他原是世人意外之人。因取了我是个些微有知识的,方给我这帖子。”岫烟听了宝玉这话,且只管用眼上下细细打量了半日,方笑道:“怪道俗语说的,'闻名不如见面’,又怪不的妙玉竟下这帖子给你,又怪不的上年竟给你那些梅花。”


赵成伟绘妙玉

从这段话中,足可以见出宝玉对妙玉的体谅与体贴和珍重,既是来源于他一贯的对女儿的珍重怜惜,也是他对妙玉这一特殊身份之人的格外看重。而宝玉的这种情感,反过来也是妙玉爱宝玉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之所以要首先在此对前八十回中的三个情节进行这样一番说明,是因为我们只有首先弄清了在前八十回中妙玉与宝玉之间情感的变化发展和来龙去脉,我们才能充分了解在后四十回中妙玉和宝玉情感的“高潮”的自然合理。

这个所谓“高潮”,就是第八十七回“感秋声抚琴悲往事,坐禅寂走入火邪魔”中的一段情节,让我们首先将其中的相关情节引出,然后再做分析: 

韩伍绘妙玉听琴

惜春尚未答言,宝玉在旁情不自禁,哈哈一笑,把两个人都唬了一大跳。惜春道:“你这是怎么说?进来也不言语。这么使促狭唬人!你多早晚进来的?”宝玉道:“我头里就进来了,看着你们两个争这个畸角儿。”说着,一面与妙玉施礼,一面又笑问道:“妙公轻易不出禅关,今日何缘下凡一走?”

妙玉听了,忽然把脸一红,也不答言,低了头自看那棋。宝玉自觉造次,连忙陪笑道:“倒是出家人比不得我们在家的俗人。头一件,心是静的。静则灵,灵则慧。”宝玉尚未说完,只见妙玉微微的把眼一抬,看了宝玉一眼,复又低下头去,那脸上的颜色渐渐的红晕起来。宝玉见她不理,只得讪讪的旁边坐了。

惜春还要下子,妙玉半日说道:“再下罢。”便起身理理衣裳,重新坐下,痴痴的问着宝玉道:“你从何处来?”宝玉巴不得这一声,好解释前头的话,忽又想道:“或是妙玉的机锋?”转红了脸,答应不出来。妙玉微微一笑,自合惜春说话。惜春也笑道:“二哥哥,这有什么难答的?你没有听见人家常说的,'从来处来’么?这也值得把脸红了,见了生人的似的。”

    妙玉听了这话,想起自家,心上一动,脸上一热,必然也是红的,倒觉不好意思起来。因站起来说道:“我来得久了,要回庵里去了。”惜春知妙玉为人,也不深留,送出门口。妙玉笑道:“久已不来,这里弯弯曲曲的,回去的路头都要迷住了。”宝玉道:“这倒要我来指引指引,何如?”妙玉道:“不敢,二爷前请。”

    于是二人别了惜春,离了蓼风轩,弯弯曲曲,走近潇湘馆,忽听得叮咚之声。妙玉道:“那里的琴声?”宝玉道:“想必是林妹妹那里抚琴呢。”妙玉道:“原来他也会这个吗?怎么素日不听见提起?”宝玉悉把黛玉的事说了一遍,因说:“咱们去看她。”妙玉道:“从古只有听琴,再没有看琴的。”宝玉笑道:“我原说我是个俗人。”说着,二人走至潇湘馆外,在山子石上坐着静听,甚觉音调清切。


赵国经、王美芳绘妙玉

这就是在后四十回中妙玉与宝玉爱情发展的一个高潮,它承接着前八十回中妙玉与宝玉关系的发展。

如前所述,在前八十回中,妙玉对宝玉的感情从无意识到一步步清晰强烈,宝玉对妙玉的感情也从完全的懵懂到一步步理解,到第87回,便有了这一个高潮。

在这个高潮的情感表现中,从妙玉一方面来说,有三次“脸红”,一次“犹疑”,最关键的是她最终通过暗示获得了和宝玉独处的机会。“脸红”无需多分析,因为此时她所爱的人就在身边,她不可能心如静水,这是少女的一般心理,此无需多分析。

“犹疑”其实反应的是她此时的矛盾心理,她打算离去,但是心里面又不想离开,所以她“起身理理衣裳”,又“重新坐下”,这种几乎无意识的动作极好地传达了恋爱中的少女的心理。

最后,出家人的妙玉或者是灵机一动,或者是鬼使神差,竟然说出了一句或许她平生唯一一句美妙的谎言:“久已不来,这里弯弯曲曲的,回去的路头都要迷住了。”好在她的这句“谎话”,在懂得体贴的宝玉那里得到了回应:“这倒要我来指引指引,何如?”

电视剧《红楼梦》中宝玉、妙玉剧照

妙玉由此终于得到了一次和她的心上人单独相处单独“散步”的机会,就如天下所有的少男少女在恋爱中的愿望一样。

以上就是后四十回中妙玉爱情的一个“高潮”,我们可以看出,后四十回的这一个情节,是前八十回中妙玉与宝玉情感的一个自然发展,它从几乎完全的无意识,到一步步的清晰,再到比较明晰的“示爱”,最后到第87回,妙玉终于努力贏得了与自己的心上人单独相处的机会。

这一过程,不仅符合一般少女的心理,也符合高傲的出家人妙玉的特殊心理。除了这种情节联系表现了它们的统一性以外,在语言、心理描写和性格刻画上,它们也是相联系、相统一的。

整个过程中,妙玉的语言、心理和性格表现,都是处于一种压抑、掩饰、隐藏、欲说还休的状态之中,都是处于一种无意识与有意识的模糊的界域之中,而种种这些表现,都是符合少女的特性的,更是符合作为少尼的妙玉这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的。

而宝玉,则从几乎完全的“不解风情”,到渐渐明白,到对妙玉情感的理解和珍视,一直到最后的几乎是“曲意”承爱,也很好地写出了宝玉情感的发展过程,写出了宝玉对女儿的怜惜对妙玉的怜惜,这种怜惜,一方面是宝玉一贯的特点,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他的一种“大恕道”精神的体现。

至于第87回妙玉回到栊翠庵后“走魔入火”的后续情节,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看:

一,妙玉回到栊翠庵后,在夜半想到白天和宝玉的相处,不禁心驰神荡,走火入魔,在一定的程度上是符合妙玉的心理特点的,情节上也是比较自然合理的。

因为妙玉年轻,本是迫不得已出家,还是“带发修行”,平日只是因为自己是出家人,又因为孤傲过洁,其生命情感状态都处于一种压抑的状态中,一旦品尝到爱情的滋味,以前刻意建造的堤坝就可能溃决。

罗寒蕾绘妙玉

第二,第87回妙玉走火入魔的情节,或者也是因为曹公意欲就此给妙玉的故事快速作结。因为毕竟妙玉并非主要人物,如果从容地将妙玉和宝玉的情事款款叙来,篇幅将会过于延长,甚或有喧宾夺主之感,故曹公采用了快刀断麻急转直下的作结方法。

当然,这样或许就难免给人以情节过于峻急,不够舒徐自然的感觉。但,长篇小说,尤其是像红楼梦这样人物如此繁多的长篇小说,或许是不可能也是不需要给每一个人物尤其是次要人物都从容不迫地给出一个自然的结局的,就像我们时常看电影一样,一些次要人物的结局往往只是简略交代,有的甚至还只是获得一个用字幕交代的方式来结局呢。


三  妙玉爱情表现特殊性的几个原因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妙玉爱情的处理方式,是迥异于小说中其他人的爱情表现形式的,甚至是迥异于几乎所有小说中的爱情表现形式的。如前所述,作者表现妙玉爱情的整个过程,几乎都采用了一种隐晦、暗示、留白等等不明晰的艺术形式。

聂文生绘妙玉进香

从艺术上来说,也正是这种表现方式,使对妙玉的爱情表现,虽然着墨不多,但使它成为了小说中所有爱情表现中最有特色的一部分,也是最含蓄最耐咀嚼品味的一部分。当然,作者之所以如此处理,并不是或不仅仅是从艺术上着眼,而是服从于人物性格和其叙述方式的。具体说来,作者之所以如此处理,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是妙玉的特殊身份和特殊性格使然。

关于妙玉的特殊身份和性格,论者此前已多所论述,我在此只简约提及。妙玉出家人的身份使她不得不将自己的爱情掩藏起来,甚至在意识里将其视为“邪念”,此外,她孤高过洁的性格,也使她不愿意正视自己的感情,不愿落人话柄,不肯屈就于人,故也常常将其心理情感自觉不自觉地掩盖起来。这是红楼梦如此处理妙玉爱情故事的原因之一。

第二,是小说的叙述方法使然。

红楼梦叙述故事刻画人物,一般都采用的是限制视角,甚或“零度视角”,对于故事的叙述、人物的刻画,都是让生活情节细节等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流露出来,作家自己一般不会如全知叙述方式一样,对其人物加以评判和分析。

这种叙述方式,就使生活情景更加自然真实,人物更加真实可信。具体到妙玉的人物刻画上,这种叙述方式就更增加了妙玉爱情的神秘隐秘特性。

此外,在妙玉的爱情故事中,又主要是以宝玉的视角叙述的,而同时,这一爱情的一方也是宝玉自己,所以,这个限制叙述者在叙事时自然就有所克制,很多情节甚至只是点到为止(例如栊翠庵的故事就是这样),当然就更不可能又跳出来对其情节、人物的性格、心理等加以额外的评述和分析。限制叙述者的这种自我克制,就更使对于妙玉爱情的表现趋于简化。

刘旦宅绘妙玉

此外,本来在红楼梦中,往往会通过人物之间的互相评论褒贬等方法来起到全知视角常有的某种评价作用,小说中如兴儿评论凤姐、宝钗、黛玉等,王熙风评论探春、宝钗、黛玉,以及宝玉、贾环等,平儿评价贾赦、贾雨村,薛姨妈、莺儿评价宝钗等等,都是对限制视角的某种补充。

人物之间的这种相互评价褒贬在妙玉的刻画上也不是完全没有体现,小说中如李纨说妙玉“古怪”、黛玉说如果有人跟着就更得不到梅花、邢岫烟说妙玉“僧不僧、道不道,男不男,女不女,惜春说妙玉”尘缘未断“等等,也都从侧面起到了某种全知式的评价作用。

但是,或许是妙玉的爱情表现本来就是扑朔迷离,或许是人们碍于妙玉的出家人身份,都基本未正面触及妙玉的爱情方面的内容。这种种叙述方法,都加深了或保持了妙玉爱情的那种恍兮忽兮的特征,为红楼梦中的爱情表现增加了一个别有魅力的品类。

2023.2.2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