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泉州西街开元寺别称“桒莲法界”,但为何是“桒”字,你知道吗?

 飘忽不定书馆 2024-02-17 发布于福建

泉州开元寺有一个字是全国独有,且蕴含着独特的佛家哲学

字是泉州开元寺特有的造字,将原本桑字中的“又”改为了是“十”字,寓意为十方世界。

“十方”是佛教关于空间的说法,包括四面八方和上下。

这个概念本于《楞严经》卷四:“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

十方世界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泛指遍虚空界,尽一切世界。

广义的十方世界是东、西、南、北、上、下、过去,未来、生、死,代表着一个人所能到达的一切地方。

獬豸与法的不解之结,可从古代“法”字的结构得到解答,古体的“法”字写作“灋”,而“廌”即为獬豸,“廌法”二字合为一体,取其公正不阿之意,所以从水,取法平如水之意。

獬豸作为法律象征的地位就这样被认定下来。

由“灋”到“法”,“廌”字虽然已被隐去,然而它象征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并没有消失。

獬豸(xiè zhì),也称解廌或解豸,是古代传说中的异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俗称独角兽。

它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

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独角兽能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甚至会将罪该万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

帝尧的刑官皋陶曾饲有獬豸,凡遇疑难不决之事,悉着獬豸裁决,均准确无误。所以在古代,獬豸就成了执法公正的化身。

作为中国传统法律的象征,獬豸一直受到历朝的推崇。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楚文王曾获一獬豸,照其形制成冠戴于头上,于是上行下效,獬豸冠在楚国成为时尚。

秦代执法御史带着这种冠,汉承秦制也概莫能外。

到了东汉时期,皋陶像与獬豸图成了衙门中不可缺少饰品,而獬豸冠则被冠以法冠之名,执法官也因此被称为獬豸,这种习尚一直延续下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