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针疗法的针灸绝技

 zgrzwd 2024-02-18 发布于山东

图片

一针疗法是指用一穴一针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并非今人的独创,早在中医古典医著中有着大量的记载和阐述,如著名的“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可视为一针疗法,或者说单穴治病的典范。又如:头腮面颊红针通里,眼目似云蒙针太冲,咽喉痛针内庭,痔疮大便难针承山,头痛眩晕针百会,头风头痛针风池,头风眼疾针上星,心热口臭针大陵,脾心痛急针公孙,脚气针复溜,疝气针大敦,肩背诸疾针中渚,腰膝强痛针交信,胁肋腿痛针后溪等等。一针疗法简便易行,疗效可靠,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1)一般三棱针刺尺泽穴一次即愈。如胃炎、水食不进进则呕吐,点刺出血后一小时后停止而全愈。

(2)尺泽治鼻出血100例、针到病除取左尺泽一穴用28号毫针(1.5寸)在穴的上方2~3分用泻法运针3~5分钟,鼻血停止后即留针30~60分钟。不论何种急慢性鼻出血皆有特效,一般一次即愈。

(3)列缺治偏头痛数百例效果甚佳我30号1.5寸针,针尖向肘部斜刺0.5~1寸,针感可下传至母指,上传至肘部。得气后母指向后轻捻约1~2分钟。头痛即可减轻或消失,留针15~20分钟。轻者一次,重者3次皆愈。

(4)用列缺治落枕60例皆愈斜刺双穴0.5~1寸,强刺激,上下提插捻转并嘱病人上下左右摇摆配合针10分钟一般即可症愈。

(5)对刺鱼际治急性咽喉病治愈率95%以上左病右取,右病左取,双侧取双。一日一次,一般2~4次即可症愈,扁桃体炎尤验排湿毒有奇穴

人体新陈代谢,容易积蓄湿毒,所以养生关键在于找到身体的“排污口”,把湿毒排出去。其实这些排污口很好找,他们都“窝”在关节的部位。

腋下 腋窝的极泉穴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脏的郁火毒素,应常常去按揉,以疏通这口井。

肘窝 当你出现咽喉肿痛、痰黄气喘、咳嗽咳血、心烦心热、口腔溃疡、失眠多梦等问题,可以在肘窝的位置连续拍打5~10分钟,会出现青、红、紫、黑等不同颜色的毒素反应物。每一到两周一次,可保这口排污井的通畅,排出心肺毒素。

膝窝 膝窝又称腘窝,在窝的中心点上,有一个重要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而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这里不通 畅,湿气排不出去,可能会导致关节炎。所以平时可拍打此处5~10分钟至淤斑痧点显出,每一至两周拍打一次。

阴陵泉 是脾经的合穴,从脚趾出发的脾经经气再这儿往里深入,可以健脾除湿。它在膝盖下方,沿着小腿内侧骨往上捋,向内转弯时的凹陷,就是阴陵泉所在。每天要用手 指按揉这里,时间不拘,空闲的时候就可以,但要保证一天总共10分钟以上。如果你体内有脾湿,按这里会疼,但是坚持按揉,你会发现疼痛再逐渐减轻,说明你 的脾湿在好转。

足三里是治脾健胃的第一穴,除湿当然也少不了它。刺激的最好方法是艾灸。每天睡觉前用艾条灸,可以协助阴陵泉祛湿。该穴是一个祛湿的要穴,而人体湿气大就容易滋生细菌,引起水肿,以及各种炎症,包括皮炎、皮疹等。另外,脾是生痰之源,是管湿气的,如果湿气多了运化不出 去,就会变成痰饮。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生痰的问题就要健脾,而每天坚持多揉阴陵泉穴就好。操作方法:空闲的时候按揉阴陵泉,一天要保证10分钟。晚上睡觉前,用艾条灸两侧足三里3-5分钟,最好灸之前先按阴陵泉1-2分钟。

承山穴 是最有效的祛除人体湿气的穴位,其效果跟红豆薏米粥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承山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上,膀胱经主人体一身之阳气,所以,刺激它能通过振奋膀胱经 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大多数人,只要轻轻一按他的承山穴,都会有明显的酸胀痛感,这都是因为体内有湿的缘故;而按揉承山一段时间后,我们会感觉身上微微 发热,这就是膀胱经的阳气在起作用了,身上的湿邪,正随着上升的阳气向外发散。所以湿热体质者一定要注意记住这一保健大穴,合理地在生活中使用。

丰隆穴配合足三里 按摩丰隆穴可以祛湿化痰,丰隆,象声,轰隆打雷。长期坚持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你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 平齐,在附近压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显的地方,就是丰隆穴,每天按压3分钟左右。

 一针疗法穴位大全

1、感冒穴:大椎。操作:刺血后拔罐,炙法。用于感冒、流感或预防。

2、止咳穴:孔最。操作:快速提插捻转,1-1.5寸。主治:咳嗽、咳血、支气管哮喘。

3、咯血穴:孔最。操作:同上,泻法为主,1-1.2寸。主治:咳嗽、咳血。

4、气管炎穴:肺穴(俞)。操作:1寸。斜向各脊椎刺,捻转。主治:支气管炎、咳嗽、咳血、肺结核。

5、哮喘穴:鱼际。操作:1寸。向劳宫方向刺,捻转。主治:哮喘、支气管炎。

图片

6、退热穴:曲池。操作:1.5寸。提插,5分钟行1次针,留30分钟。不退热加大椎刺血。主治:发热、感冒发热、高热惊厥。

7、胸闷穴:膻中。操作:1.5寸。沿胸骨刺,伴心慌气短加内关。主治:胸闷、胸痛、气喘、肝气郁结。

8、肺炎穴:列缺。向上斜刺0.4-0.8寸,捻转,5分钟行1次针,伴胸痛发热等,加肺俞、曲池等。主治:肺炎、肺结核、肺气肿、哮喘。

9、调心穴:内关。操作:1寸。直刺,捻转,5分钟行1次针。主治:陈发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胸闷、应急综合征及心绞痛等。

10、冠心穴:解溪穴直下2.5寸,脚面第2、3趾骨之间。操作:1寸。直刺0.5-0.8寸,捻转,2-3分钟行1次针。主治:冠心病、胸闷、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等。

11、急救穴:人中。操作:0.5寸,斜向上刺,泻法,醒后留5-10分钟。主治:昏迷、休克、晕厥、小儿抽风、失语、中暑等。

12、虚脱穴:人中。操作:刺2-3分,捻转,留15-20分钟。主治:虚脱、昏迷、晕厥、癫狂、休克等。

13、中暑穴:少商。操作:刺0.3-0.5分,捻转,泻法,留10-15分钟,发热大汗可放血2-3滴。主治:中暑、中风昏迷。

14、神衰穴:神阙。操作:直刺0.5—1寸,平补平泻法,捻转,留20分钟,起针后拔罐10分钟。

15、神官穴:承山。操作:刺2.5寸,平法,伴心慌气短等加内关、膻中。主治:神经官能症。

16、精神病穴:百会。操作:斜刺0.5-0.8寸,泻法。主治:功能性精神病。

17、癫痫穴:腰奇。操作:先刺入后再向上进2.5寸,捻提。

18、醒脑穴:听敏。操作:刺0.5-0.8寸,強刺激。主神志不清,昏厥。

19、脏器下垂穴:百会。操作:刺后炙20分钟。主治:胃、肾、子宫、直肠下垂等。

20、失语穴:人中。操作:刺8分,斜向上,留25分钟,強刺激。主治:癔症性失语或功能性失语。

21、癔瘫穴:涌泉。操作:1-1.5寸,捻提3分钟,试走。主治:癔症性瘫痪。

22、面抽穴:颧髎。操作:直刺0.5-1寸,泻法。主治:面肌痉挛,面肌抽搐。

23、面瘫穴:下关。操作:直刺1-1.2寸,泻法。加配鱼腰、四白、颊车更好,火盛患侧耳尖放血,寒盛加鱼际、四白、太阳等。主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

24、偏瘫穴:率谷。健侧刺0.5-1寸,平刺,提捻。主治:脑中风偏瘫、偏头痛。

25、脑缺血穴:风池。操作:刺2寸,捻转,留30分钟。主治:脑供血不足。

26、尿频穴:太溪。操作:刺0.-1寸,平法。主治:尿频或尿液次数增多。

27、降糖穴:胰俞。操作:斜刺1.5寸,泻法,留30分钟,配三阴交、脾俞、足三里、神门、肾俞。主治:糖尿病、血糖过高。

28、降脂穴:丰隆。操作:直刺2寸,提插泻法,留30分钟。主治:高脂血症,肥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