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性赋:独活

 昵称30640555 2024-02-19 发布于浙江

独活疗诸风,不论新久。

图片

图片

独活辛苦性温,是祛风除湿药的代表。祛风湿药把它放在首位,是风药之要药。它祛风除湿止痛的作用比较独特,善于治疗各种风邪伤人的疾病,不论是新 感,还是宿疾。《名医别录》里说,独活疗诸贼风,百节痛风无久新者。

也就是说不管你是得了很久的风湿,还是刚得的,只要肢节疼痛,具备风邪特点,如疼痛游走,脉象带浮,这时都可以用独活。

由于它是风药,所以一般阴虚火旺,病人发热又没有明显怕冷现象的要少用。为何一派热象的要慎用独活呢?不单是独活,一切辛温的风药都要慎用。因为煽风点火,火烧更速。所以煽风点火的事,我们不能干。

本身火气就旺,你就要少去鼓风了,不然风借火势,火助风威,就会加重身体津液的暗耗,以及助长火热的上腾。

风药因为有鼓邪外出的特点,有一利必有一弊。它在鼓动邪气外出时,就容易耗伤人体津液。所以阴津不足者,我们即使要用风药来顺其性,也要配一些白芍,生地黄,当归之品来养其真,这样祛风而不伤阴。具备这种思维,就能够更好的驾驭风药。

风药为什么容易伤阴呢?你看拿电热筒吹头发,头发湿漉漉的,很快就干了, 而电热筒里吹出来的热气,就像辛温的风药。中医看到这种现象,就想到风能胜湿,所以挂在通风口的毛巾,很容易就晾干了。

但你如果肆无忌惮地吹下去,就会把皮肤、毛发吹干枯了。所以秋冬天北风一起,叫北风卷地百草折,因为风所过之处,必定一片干燥。

当然,如果风带雨就不同,连风带雨,草木就能受到滋润。你看为什么干枯的草木,春风吹过,带来绵绵细雨,古人怎么说呢?春风又绿江南岸!

风药配上一点养阴药,就像春风春雨一样滋润大地。如果纯粹是刚烈的风药, 而没有代谢滋润的养阴药,就容易留下伤津的弊端,病人容易口干舌燥。所以风药虽好,能够胜湿,而胜湿过度了,反而会把身体弄得干燥。

《千金方》里有个小方,正好体现了顺其性、养其真的治法思路。生地黄、独活各三两,切碎,用酒泡一个晚上,碰到齿根动摇疼痛的,含服这药酒,牙痛很快就好。这是什么道理呢?

像这种齿根动摇疼痛的,已经涉及根部了。中医认为肾主骨,牙齿是骨节 余气所化,久病容易伤肾,年老容易牙部松动疼痛,一旦劳累过度,疼痛必然加重。

因为气血不足,动力不足,不能充分把身体精华供养到牙齿,这时容易满嘴牙齿都松动疼痛,根部又属于肾所管,就像草木的根、人体的腰脚一样,所以齿根动痛,此二药极效。为什么呢?

生地黄是滋阴第一药,直补肾水;独活善于祛除少阴肾的浮风,从而达到祛 风止痛的效果。这两味药就像春风化雨一样,独活在生地黄的帮助下,祛风而不 燥;生地黄在独活的带领下,能够直达少阴肾。而且独活这味风药又善于往上往外走,它能把人体的津液带到上面去滋养牙根,所以两味药相互帮助,就像最佳拍档一样。

独活把不通则痛的病机解开,生地黄把不荣则痛的病机解开。两个药物,一个顺性,一个养真,符合人体生理之道。所以不单小小的齿根动痛可以治,就连各类严重风湿痹证,用的还是这个思路。

大家有了这个思路后,再去看治疗腰脚风湿顽痹的名方——独活寄生汤,如 果稍微懂得去归类分解,你会发现更多的方子,不过就是两类药而已。

一类药是通过祛风来顺其性,帮助身体气机条达,比如以独活为首的秦芄、 防风、细辛、川芎、肉桂。另一类是通过补养气血肾精来养其真,帮助身体培养精血,比如以生地黄为首的芍药、杜仲、牛膝、桑寄生、当归、党参、茯苓、甘草。看似凌乱无章法的独活寄生汤,你一旦知道这汤方是分为两大法度来顺其性、 养其真,就知道古人杂合的大方,完全是杂而不乱。

《黄帝内经》说,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宜。怎么各得其宜呢?

大家不是执这个死方去治疗风湿顽痹,你要看病人气血状态如何,如果气血不足为主的,久病多虚的,你就以养其真的药物为主。如果碰到风寒湿痹痛厉害的,急则治其标,就要以顺其性的风药为主,以求迅速把风寒湿宣散出体外,保持气血通畅,疼痛自愈。

◎药背后的法

有些学生说,这大方子不好解,学起来有点吃力。其实你只要懂得汤方设计的基本理路,那么你很快就能化入胸中,就像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一样,你根本不会去害怕这汤方多么复杂,多么难以驾驭,因为你懂得了阴阳之道,懂得了配伍的大法。那么你就可以随时适当地加减变化,这样用古方,得古人精髓,又可以不拘泥于古方,可以随意加减,以达到随心所欲的境地。

当你碰到痹痛厉害剧烈的,你懂不懂得加进我们前面讲的白花蛇、乌梢蛇这 些搜风通络、剔除瘀血的虫类药呢?

如果寒邪偏盛,腰脚不暖和,盖被子都暖不过来的,你懂不懂得加进附子、 干姜去温阳散寒呢?

如果湿邪偏盛,腿脚沉,走起路来提不起脚,就像陷在泥潭里一样,你懂不懂得重用苍术、薏苡仁来除湿消肿呢?

如果风邪厉害的,疼痛游走不定,你懂不懂得加些羌活之类的风药悍将,跟独活强强联合,一举把邪风赶出体外呢?

这些都是灵活的加减之法,在加减之前,大家要明白独活和生地黄两味药代表的道理,它们不单是药,更代表一个法,你只有看到这背后的法度,你才能够调配用好眼前这些药物。就像韩信懂得调度士兵、指挥作战背后的法度,他在沙场上点兵,才敢于自信地说,多多益善。

不是说大方子就不好,大方子就吃不消,再大的推土机,一个小小的人在里面懂得操作之法,就可以灵活操纵;再大的牛,小小的牧童只要能够拽着拴牛鼻子的那根绳,就可以到处牧牛,随心所欲。

大家不要以为药学多了杂乱,要越学思路越井然,章法越分明,那么你就可以自信地说,我学药物多多益善。

天天接受新的知识,就能很快地活用于临床,这样能够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你才能够真正把学医的乐趣培养岀来,能够真正地理论联系实际。

◎开方就是开方向

独活寄生汤,这汤方我们经常用来治疗风湿痹痛,效果非常不错。

有女孩子着风受凉后,上肢痹痛,我们就在独活寄生汤里引药达脚的牛膝 去掉,加进一些桑枝、桂枝引药至手,一剂下去,痹痛就消除了。

足以见得独活疗诸风,无论新久。《药性赋》这句话说得太到位了。独活这 味药治疗风湿痹痛,不管是新得的,还是久患的,都可以使用它,只要风寒湿邪浊约束肌体,用上它后这些邪气就纷纷地往外跑,在体内待不下去了。

所以我们形容独活这味药为风寒湿邪皆死去,唯我独活。

古人创造方子,不是叫你死守方子,是示人以大法规矩。没有人规定独活寄生汤就只能治疗腰脚以下的痹痛,我们把牛膝一变,换上桑枝、桂枝,整个方子的走势立刻就不一样了。桑枝、桂枝乃树木的枝条,善走人体上肢;牛膝,古人 说,此物最善于走人腰膝,故有非牛膝不至膝的说法。

俗话说,药无引导不至病所,兵无向导不达贼境。你把这汤方稍微一变化, 就像本来要把这团药气通过牛膝引到腰脚下去的,突然间拨转方向,把这团养真祛风湿的药气,通过桑枝引到手臂上来。

难怪一些中医感慨地说,开方不是在简单地开药物,而是在开方向。

一个汤方就是一个方向,所以你通过这些药物的向导,指向不同方向,按照兵法里说的,指哪打哪,明白了病位、药性,那么你就可以揣着独活寄生汤满世界跑。不管是腰脚痛,还是痹痛、头痛,你都会加减药物了。或是背痛,你懂得如何调整这方子的方向了吗?

这些都是医家的不传之秘,都是活用一个汤方的心法。

◎凡药止痛

大家学习祛风湿药,要知道一点,大部分祛风湿药都具有不同程度镇痛、镇惊、抗炎的效果。所以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或肩周炎、牙痛、骨质增生、 跌打损伤,但凡局部气机不通畅,瘀积疼痛的,皆可以用风药来宣通五脏气机, 从而达到通则不痛的止痛效果。

风药止痛和止痛片止痛,完全是两码事。很多止痛片只是对治疾病的标,你如果看到疼痛是因为瘀滞不通引起的,用风药去疏通瘀滞,这才是治本之举。

故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开篇就提到,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可见人体气机上下通调,内外不滞,为健康标准。一旦这些邪气伤人,气机痹阻,身体就会不舒服。

这里中人多死,并不是说死亡,而是说疾病容易加重,告诉大家要注意提防这些客气邪风。当然也不是怕它们,一旦感染了客气邪风,比如开空调时,后背被吹到,晚上睡觉时踢被子小肚子被冻着,或者开摩托车吹了一天的风,觉得四肢酸重,头晕颈强,这时该怎么办呢?

张仲景说,要么自己懂得练功导引,他在《金匮要略》中提到,四肢才觉重 滞,就要通过导引吐纳来下手,不要令九窍闭塞,疾病就成不了气候。

可有些人不会练功,也不懂得运动养生,邪风痹阻肌表毛孔,身体酸重难受、 畏寒怕冷,怎么办?方法太多了,你随便弄点独活、生姜、大枣,熬水喝,岀点 小汗,风邪就去了,周身上下就松解了。

天气突然变冷,有个诊友淋了一场雨后,就猛打喷嚏,而且腰酸腿重, 一派风寒束表之象。一般腰不酸的,仅仅是打喷嚏怕冷,喝上一碗热腾腾、浓浓的姜枣茶,虽然有点辣,但辛能够开肺表,马上毛孔张开,邪风被赶出来,但这个诊友还有腰酸,说明腰肾、膀胱受邪厉害,这时就不单用姜枣茶了,应在姜枣茶基础上加进独活。为什么呢?

独活乃少阴肾经伤风之特效药,《汤液本草》中说,两足寒湿痹,不能动止, 非此不能治。原来独活祛风除湿,它善于把腰脚以下的风寒湿宣散开。

它跟我们前面讲的羌活正好对偶统一。羌活善于理腰以上风湿,如头痛、背痛、手臂痛;独活善于理腰脚以下寒湿,如腰酸、腿沉、脚痛。

两者虽然是风药,但侧重点稍有不同,这点大家在用药时,可以注意一下。

病人服完了这个小小的茶饮方,周身风寒湿困重之感像松绑一样解散了。像这种小小的泡茶方,大家莫以为善小而忽略之。如在风寒湿外感初起,及时对证用之,根本不需要服用第二剂,一剂汗出,邪风外散,身体马上舒服。

-----------

风虽然为春天的主气,但四季都有,它善于走来走去,变动不拘,而且善于开泄,无孔不入,同时更善于侵袭人体肌表和上焦,《黄帝内经》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来看独活这味风药在治疗风邪时的一些运用。

第一,风为阳邪,易袭阳位,高空中的风就很大,地表风就小,山里风大, 平原风就小。中医看到这种现象就想到,人体上部头面最容易为风邪所伤。

有位诊友,经常冒风雨骑摩托车去批发水果,大家知道清晨雾露湿冷很重, 而且凉风袭人,加上开摩托车,就容易触感邪风。

特别是很多病人房劳过度或者遗精后,早上容易打喷嚏,感受风寒。所以大家看到鼻炎,反复感冒,有时并不是外邪所致,而是里虚招惹。有一天早上骑摩托车忘了戴头盔,回来后就头痛,打喷嚏,周身困重难受,见到风就想躲,很累,很疲倦。不单腰背酸痛,整个头部都晕晕沉沉,没有精神。

再一把脉,明显脉浮紧,又有怕风冷的现象,舌苔白。于是便给他开了两剂羌活胜湿汤。羌活胜湿汤里就有羌活、独活连用,祛除周身上下风寒湿。一剂药 下去,汗出痛解。两剂药吃完,头脑清爽,不再流清鼻涕。

大家要懂得用风药来治疗头面腰背伤风冷,因为人体从头到脚,整个腰背部都是太阳膀胱经所属,足太阳膀胱经主表,当纵欲房劳过度,里虚在前时,清晨又招了雾露风冷,风邪很容易长驱直入,令人周身难受,不舒服。

风邪伤于头者头痛,伤于腰背者腰背酸,伤于鼻者鼻流清涕。

不管它伤在哪里,总之一句话,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当邪气停留在肌表,脉偏浮的,不管鼻炎、腰背痛,还是感冒头痛,用小汗之法,很容易就让身体轻松,让风寒之邪捆绑身体之象解除开来。

《神农本草经》说,独活能够主风寒所击。这几个字说得太形象生动了,当你坐在摩托车上开得很快,这些风寒之气吹得身体难受,四处撞击身体,古人称 种现象为身体被风寒所击,这时你就要懂得用风药。

羌活胜湿汤就是以一派风药为代表,取风药灵动之性,善于使腠理宣通,善于把汗发出来,这样,风寒湿就通过一汗而解,所以病人服药后,汗岀一身轻。

大家以后碰到伤风头痛,流鼻涕,腰酸背痛,只要脉浮的,舌苔偏白,第一时间用这汤方,常常是一剂知,二剂愈。

第二,风邪还有什么特点呢?风性善行而数变,大自然的风善于变动,游移不定,所以《黄帝内经》观察到这种现象后说,风者善行而数变也。

《药性赋》说,独活疗诸风,祛风除湿,能够治疗这种善行而数变的游走性疾患。这些疾患有哪些呢?比如皮肤瘙痒,游走不定,就像常说的荨麻疹,古代中医又叫作风团。尊麻疹并不是什么大病,但发作起来人很难受,很烦躁,抓哪里哪里痒。这时中医就一定要用到风药。

我们以前也跟大家提到好几次这方面的疾患,有个诊友夏天吹了一季空调, 夏天快要结束时,浑身瘙痒起红疹,搞得失眠、烦躁,一周都好不了。

他以为得了什么严重的皮肤病,又是外抹膏药,又是吃清热解毒除湿的汤方, 吃到舌苔偏白腻,瘙痒也没减下来,反而加重了。一把脉,居然带浮,便跟他说,你这个是肌表受邪,其在皮者,汗而发之,这是《黄帝内经》告诉我们治疗风邪袭表的大宗旨。

为什么触受风寒,不是感冒而是皮肤病?中医认为肺主皮毛,肺开窍于鼻,有人伤风寒就鼻流清涕,有人周身酸重疼痛,也有人得皮肤瘙痒症。这都是个人的反应不同,但脉浮主表的特点是一致的。《伤寒论》 里张仲景说,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桂麻各半汤主之。

当一个人长期待在空调房里,很少到外面晒太阳、运动出汗,就会造成肌表毛孔闭塞的现象,汗酸不能充分排出来,风寒又把局部包得严严实实,不通则痒, 痒为泄风,身体通过痒,其实就是要告诉你它想要疏泄风邪,给邪以岀路。

于是各随其所欲而治之,便给他用桂麻各半汤,加羌活、独活,为什么呢?因为他这种瘙痒,游移不定,叫作风团,痒无定处,而且发无定时,此起彼伏,时隐时现。这时用独活疗诸风,用羌活祛肌表八风之邪。他服完药后,用这药渣煎汤来洗澡,吃完后瘙痒就没有再发生。

大家要知道,不是说瘙痒就一定是血脉有湿毒,不一定,有可能是肌表为风寒所伤,毛孔开合失常,你只需要把风邪驱岀体外去,使皮毛膜理开合如常,瘙痒自消。

现在很多人不知道这个道理,经常躲在空调房里,不愿意到外面活动出汗, 殊不知少出汗,就是在制造疾病,把自己的身体冻起来,就是不给邪以出路。

这样身体当然难受了,你一旦把毛孔打开,把风邪赶岀来,不单瘙痒消失了, 连睡觉都安宁了。碰到一些失眠的病人,一定要会问他,是不是经常吹空调,经常招风受寒,如果再摸到他的脉是偏浮的,这时你不需要给他安神定志,就用风药开泄腠理,汗出神安,表解烦消。

风性还有主动的特点,风为百病之长,这些大家在临床之中都要善于去思维, 比如风寒、风湿、风热这些该怎么去治?留给大家下面思考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