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峨眉通背缠闭门内功单操

 缠丝拳会馆 2024-02-20 发布于重庆

峨眉通背缠闭门内功单操(上)

  

  第一节 准备功:(百日筑基)

  

  第一式 无极松静(静息)

  无极松静为道家内功之首层,亦称坐忘、闭气或胎息。肺为气之腑,气乃力之君,无极松静以不动之道致气,盖心与气本属一体,古语所谓息静则神恬,神恬则气足,以此生气,则得老子“无为”之法也。丹书曰:“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长”,可见无极松静实道门内功万法之宗也,故功家亦谓之炼己。有己始可以有本体,而后可以有用焉。

  其法为:两脚开步站立,相距与肩同宽,含胸拔背,手自然下垂,领顶竖项,坠尾开胯,命门略后顶,脊柱督脉两旁向两侧略开,圆裆提肛,松腘踩匀。会阴、两腋、下颌部如各夹一小气球状,凝神会意,抛却万念,虚灵内含,神志安祥鼻息自然。(此内家拳浑圆势,为螺旋缠闭门内功及拳架的基本体态要求,须贯穿始终,本无需多说重复。而此后动静桩功及拳架说明仍一再赘言者,仅为其重要性强调,学者能不时自查乎行走坐卧运功间,当能体谅述者用心之诚苦。)

  而后放松身体前后左右及身柱中轴,从头到足渐次松开头顶、前额、两腮、口、前颈、胸、上腹、小腹、两大腿前面、两小腿前面、两脚;头顶、后枕部、后颈、背、腰、臀、两大腿后面、两小腿后面、两脚;头顶、头之两侧、颈之两侧、两肩、两上臂、两小臂、两手、十指,两腋、腰两侧、两胯部、两大腿外面、两小腿外面、两脚、脚趾;泥丸(脑中)、喉(颈中)、心(胸中)、胃(上腹正中)、脐后肾前(腹正中)、会阴、两大腿内侧、两小腿内侧、两涌泉。各线放松时,眼与意识微内视随之。每视一处,或微有酥麻之感,甚觉良好。从上至下放松时,有天降细雨、洗涤除尽体内外尘垢之舒适,则为得法。

  肢体彻底放松之后,觉得自己和世界万物什么都没有了。司马承祯谓之“彼我两忘,了无所知”,似乎宇宙不比我大,我不比宇宙小,我即宇宙,宇宙即我,进入“太无”之境界。则可以静息也,其法有数、随、止、观、还、净六字言之,丹家谓之“六妙法门”。

  数,即数息。自然呼吸中,微以意念默数呼吸,凡12——60度,意在鼻间。随,即随息。心息相依,意念轻随呼吸出入往返于鼻与丹田间,想以心火温熏丹田,无须再数,久暂随意。止,即止息。不数不息,意识停止于脐下,以丹田深息,凡12——60度。观,即观息,关息也。此时以丹田为中心,意以全身所有肌肤毛孔进行呼吸(似乎不再需鼻呼吸),略闭气以通关。《抱朴子?微旨》曰“适时闭息,节其气冲以通也”,尽言其道。还,即还息,返本还源。如还归母体胎中,通过脐带供给养料一般。站立地上,唯足与地相连,犹脐带与母体也,想地气自足心而入丹田,久之如脚踏气团,轻身灵跳所以然。《庄子》曰:“古之至人,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蹱,众人之息以喉。”净,即净息,心无所托,泯然清净,还归虚无,无中而有生。张景岳言:“闭气即所以养气”。

  道家丹法《胎息经》曰:“胎自伏气中结,气自有胎中息,气入身来谓之生,神去离形谓之死,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神行则气行,神往则气往。若欲长生,神气相驻,心不动念,无去无来。自然常住,勤而行之,是真道路。”初行松静之法,当勿妄求,初习一二字,数日后增至三四字,再求全之。功浅者稍闭即可,渐求深长。而尤以神意注胎中而不离形为要,盖失神意而妄闭者,或有断息自闷之险,习者须知之。

  

  第二式 吸星培元(吞气)

  择空气清新,宁静宜人处,以视野空旷且远有绿水青山茂林为佳。开步松静站立,含胸拔背,领顶竖项,坠尾开胯,命门略后顶,脊柱督脉两旁向两侧撑开,圆裆提肛,膝委松活而含外撑内裹前顶之意劲。会阴、两腋、下颌部如各夹一小气球状,凝神会意,舌顶上腭,五心及谷道略含回缩吸纳意,静息片刻以调动气机。

  内视丹田,意含远山。两手心顺旋转向两侧前方而对旷野,鼻吸缓起,两手从两侧慢慢捧起身前所有精灵生气,随鼻之吸气慢慢导入,双手渐起渐合拢至头前如捧一大气球,两手继续掌心向内、向下至下颌前方,随吸随挤压气球之气入鼻,致胸腔胀满撑圆。悠长吸气的同时意想天空艳云彩霞及日月星辰精气亦随之自头顶百会穴缓缓吸入泥丸至喉,与鼻中吸入之气融合而入胸中,再由双手徐徐下压导入丹田。同时踵息吸地下精气随入丹田。此步功夫意念复杂,要求同时吸纳旷野远山精气、天空星云精气、地下精气共入丹田。丹田饱满后略闭气,内鼓而以意使气侵入脏腑腠理毛孔,是为吸星采气一度。量力而行,因时制宜,每次练功以12——60度为佳。其快慢速度由功夫深浅而论,多初期较快,渐至功深息长,可缓慢行之。

  

  第二节 静功:(蓄劲养劲)

  

  第一式 三丹撑抱(浑元劲)

  开步站立,含胸拔背,领顶竖项,坠尾开胯,命门略后顶,脊柱督脉两旁向两侧撑开,圆裆提肛,膝委松活而含外撑内裹上顶之意劲。会阴部如夹一小气球状,凝神会意,舌顶上腭,五心及谷道略含回缩吸纳意,鼻息自然。

  两臂手心向内撑圆如抱气球,手背外撑略含绷劲,手心内合而与脐下丹田共拥气球。两手拇指侧寓含向上挑托之意劲,小指侧寓含向下斩切剁断之意劲。两手食、中、无名三指相距20厘米许而寓含劲气对冲穿刺之意,劳宫内涵而拇指小指稍节略扣。两肘左右撑顶绷起而寓含下顾护卫胁肋之意。目光内敛而略注两手间。如此默默数息12——60次,存想每次吸入时所抱气球及身躯四肢随之胀大撑圆,呼出时回缩如故。是为下丹田撑抱。

  中丹田撑抱两手环抱之圈提起,手心平对中丹田檀中穴。余开步站立,含胸拔背,领顶竖项,坠尾开胯,命门略后顶,脊柱督脉两旁向两侧撑开,圆裆提肛,膝委松活而含外撑内裹之劲。会阴部如夹一小气球状,凝神会意,鼻息自然。两臂手心向内撑圆如抱气球,手背外撑略含绷劲,手心内合而与中丹田檀中穴共拥气球。两手拇指侧寓含向上挑托之意劲,小指侧寓含向下斩切剁断之意劲。两手食、中、无名三指相距20厘米许而寓含劲气对冲穿刺之意,劳宫内涵而拇指小指稍节略扣。两肘左右撑顶绷起而寓含下顾护卫胁肋之意。目光内敛而略注两手间。如此默默数息12——60次,存想每次吸入时所抱气球及身躯四肢随之胀大撑圆,呼出时回缩如故。是为中丹田撑抱。

  上丹田撑抱两手环抱之圈再提起,手心平对上丹田印堂穴。余开步站立,含胸拔背,领顶竖项,坠尾开胯,命门略后顶,脊柱督脉两旁向两侧撑开,圆裆提肛,膝委松活而含外撑内裹之劲。会阴部如夹一小气球状,凝神会意,鼻息自然。两臂手心向内撑圆如抱气球,手背外撑略含绷劲,手心内合而与上丹田印堂穴共拥气球。两手拇指侧寓含向上挑托之意劲,小指侧寓含向下斩切剁断之意劲。两手食、中、无名三指相距20厘米许而寓含劲气对冲穿刺之意,劳宫内涵而拇指小指稍节略扣。两肘左右撑顶绷起而寓含下顾护卫胁肋之意。目光内敛而略注两手间。如此默默数息12——60次,存想每次吸入时所抱气球及身躯四肢随之胀大撑圆,呼出时回缩如故。是为上丹田撑抱。

  

  第二式 蛤蟆观天(前、左、右三向)

  两脚间距再开一点,重心略低。含胸拔背,领顶竖项,坠尾开胯,命门略后顶,脊柱督脉两旁向两侧撑开,圆裆提肛,如骑大圆木状,膝委松活而含外撑内裹上顶之意劲。凝神会意,舌顶上腭,五心及谷道略含回缩吸纳意,鼻息自然。

  两手腹前交叉上举至头前分开于头两侧肩上,掌心向前,拇指距眼角约40厘米。劳宫穴内吸,五指张开抓扣如各持一气球。脚趾抓地,重心略偏重于前脚掌,后跟略虚。体态好像巴在墙上之壁虎。两膝外撑内裹争力,意劲下注如入地而上顶与两肘呼应。两肘前顾胸侧顾胁肋而下与两膝呼应。目光内敛而视前方。如此默默数息12——60次,存想每次吸入时两手所持气球及身躯四肢随之胀大撑圆,呼出时回缩如故。是为正向蛤蟆观天。

  两脚捻地转身面向左前方,呈左虚右实丁八步。两手随转身各持气球体侧下落,腹前交叉提起至头部前方(左手在内右手在外)分开,右手回撑持球于右肩上齐耳高,略曲距头后25厘米许;左手持球前撑略高于目,稍直距头前45厘米许,意劲略注重于小指侧掌沿,含向前剁劈意,手心朝左前方。含胸拔背,领顶竖项,坠尾开胯,命门略后顶,脊柱督脉两旁向两侧撑开,圆裆提肛,如骑圆木状,膝委松活而含外撑内裹之劲。凝神会意,鼻息自然。目光内敛而视前手。如此默默数息12——60次,存想每次吸入时两手所持气球及身躯四肢随之胀大撑圆,呼出时回缩如故。是为左向蛤蟆观天。

  两脚捻地转身面向右前方,呈右虚左实丁八步。两手随转身各持气球体侧下落,腹前交叉提起至头部前方(右手在内左手在外)分开,左手回撑持球于左肩上齐耳高,略曲距头后25厘米许;右手持球前撑略高于目,稍直距头前40厘米许,意劲略注重于小指侧掌沿,含向前剁劈意,手心朝右前方。含胸拔背,领顶竖项,坠尾开胯,命门略后顶,脊柱督脉两旁向两侧撑开,圆裆提肛,如骑圆木状,膝委松活而含外撑内裹之劲。凝神会意,鼻息自然。目光内敛而视前手。如此默默数息12——60次,存想每次吸入时两手所持气球及身躯四肢随之胀大撑圆,呼出时回缩如故。是为右向蛤蟆观天。

  初级阶段“基础三式”学练参考

  

  

  第三式 懒汉伸腰(左右)

  两脚高马步站立可容肩宽,领顶竖项,含胸拔背,坠尾开胯,命门略后顶,脊柱督脉两旁向两侧撑开,圆裆提肛,膝委松活外撑内裹而含上顶之意劲。会阴部如夹一小气球状,凝神会意,舌顶上腭,五心及谷道略含回缩吸纳意,呼息自然。

  两手徐徐向前提起,两臂前伸将直未直。手心向下,五指分开蓄满意劲,如各抓一大气球。两足后跟提起而前脚掌受力,五趾抓地。稍停,全身协动左前拧转左胯、左腰、左肩,促左臂、左手及所抓气球极力向前伸出;右胯、右臀随之相对运动而向右后顶起;右臂屈肘右后顶,右手紧抓气球移向右侧方下按。目光视前手背而略内敛,全身架势浑圆整合如伸懒腰状,如此默默数息12——60次。存想每次吸入时两手所持气球及身躯四肢随之胀大撑圆,左胯、左腰、左肩,促左臂、左手及所抓气球向前伸出至极;右胯、右臀随之相对运动而向右后顶起至极,右手抓紧向右侧方下按而右臂屈肘右后方顶出至极;呼出时回缩如故。是为左式懒汉伸腰。

  全身劲势略放松回至高马步,两臂前伸将直未直。手心向下,五指分开蓄满意劲,如各抓一大气球。两足后跟提起而前脚掌受力,五趾抓地。稍停,全身协动右前拧转右胯、右腰、右肩,促右臂、右手及所抓气球极力向前伸出;左胯、左臀随之相对运动而向左后顶起;左臂屈肘左后顶,左手紧抓气球移向左侧方下按。目光视前手背而略内敛,全身架势浑圆整合如伸懒腰状,如此默默数息12——60次。存想每次吸入时两手所持气球及身躯四肢随之胀大撑圆,右胯、右腰、右肩,促右臂、右手及所抓气球向前伸出至极;左胯、左臀随之相对运动而向左后顶起至极,左手抓紧向左侧方下按而左臂屈肘左后方顶出至极;呼出时回缩如故。是为右式懒汉伸腰。

  

  第四式 周天开合(开天裂地)

  两脚高马步站立可容肩宽,含胸拔背,领顶竖项,坠尾开胯,命门略后顶,脊柱督脉两旁向两侧撑开,圆裆提肛,膝委松活而含外撑内裹前顶之意劲。两腋及会阴部如各夹一小气球状,凝神会意,舌顶上腭,五心及谷道略含回缩吸纳意,鼻息自然。

  重心略前移至双前脚掌,十趾抓地,后脚跟略虚起。两臂手心向内撑圆如抱气球,手背外撑灌注绷劲,手心内含而与胸腹合力共拥一大气球。两手拇指侧寓含向上挑托之意劲,小指侧寓含向下斩切剁断之意劲。两手食、中、无名三指相距20厘米许而寓含劲气对冲穿刺之意,劳宫内涵而拇指小指稍节略扣。两肘左右撑顶绷起而寓含下顾护卫胁肋之意。目光内敛而略注两手间。如此默默数息12——60次,存想每次吸入时所抱气球及身躯四肢随之胀大撑圆;同时意想自己身躯仿佛从任督两脉被分成了左右两片,吸气时随所报气球及身躯的胀大撑圆至极而左右两片身体分开,并想天地与身相合,由脚蹬开地,由手撕裂天一起被分开成左右两半;呼气时回还如故。是为正前向周天开合。

  身体左转带整体间架左转45度,右脚屈膝做实承受大部分体重,左脚跟虚起,前脚掌着地承受小部分体重。两臂手心向内撑圆如抱气球,手背外撑灌注绷劲,手心内含而与胸腹合力共拥一大气球。两手拇指侧寓含向上挑托之意劲,小指侧寓含向下斩切剁断之意劲。两手食、中、无名三指相距30厘米许而寓含劲气对冲穿刺之意,劳宫内涵而拇指小指稍节略扣。两肘左右撑顶绷起而寓含下顾护卫胁肋之意。前手略高齐目,携左前臂构成身前之盾;后手略低于下颌,携右前臂组成穿刺之矛;目光内敛而略注前手。如此默默数息12——60次,存想每次吸入时所抱气球及身躯四肢随之胀大撑圆;同时意想自己身躯仿佛从任督两脉被分成了左右两片,吸气时随所抱气球及身躯的胀大撑圆至极而左右两片身体分开,并想天地与身相合,由脚蹬开地,由手撕裂天一起被分开成左前右后两半;呼气时回还如故。是为左前向周天开合。

  身体右转带整体间架右转90度,左脚屈膝做实承受大部分体重,右脚跟虚起,前脚掌着地承受小部分体重。两臂手心向内撑圆如抱气球,手背外撑灌注绷劲,手心内含而与胸腹合力共拥一大气球。两手拇指侧寓含向上挑托之意劲,小指侧寓含向下斩切剁断之意劲。两手食、中、无名三指相距30厘米许而寓含劲气对冲穿刺之意,劳宫内涵而拇指小指稍节略扣。两肘左右撑顶绷起而寓含下顾护卫胁肋之意。前手略高齐目,携右前臂构成身前之盾;后手略低于下颌,携左前臂组成穿刺之矛;目光内敛而略注前手。如此默默数息12——60次,存想每次吸入时所抱气球及身躯四肢随之胀大撑圆;同时意想自己身躯仿佛从任督两脉被分成了左右两片,吸气时随所抱气球及身躯的胀大撑圆至极而左右两片身体分开,并想天地与身相合,由脚蹬开地,由手撕裂天一起被分开成右前左后两半;呼气时回还如故。是为右前向周天开合。

  

  第五式 虎踞龙盘(左右按旋反摇)

  开步站立,两脚分开至两肩宽,含胸拔背,领顶竖项,坠尾开胯,命门略后顶,脊柱督脉两旁向两侧撑开,圆裆提肛,膝委松活而含外撑内裹上顶之意劲。会阴下两膝间如夹一大气球,凝神会意,舌顶上腭,五心及谷道略含回缩吸纳意,鼻息自然。

  两臂前伸,手心向下,五指分开如各抓一大气球,肘部两侧顶开,两臂间如抱一大气球。拧动脚掌使身体向左转约60度,右脚蹲屈左脚稍直,重心移向右脚而后坐,两前脚掌着力。两手随转身抓球伸向左前下方,左手在前,右手略后,手心向下。目视左前下方,有虎踞险要而蓄力下扑之威。数息12——60次。

  继续拧脚掌左转至身后,成左弓步状。左手抓球下撑于臀后,手心向下。右手抓球于肩上,手心向外。目视左手背。寓云中神龙回首反顾之雄。数息12——60次。是为左式虎踞龙盘。

  徐徐拧动脚掌使身体右转回到正前环抱,稍停向右转约60度,左脚蹲屈右脚稍直,重心移向左脚而后坐,两前脚掌着力。两手随转身抓球伸向右前下方,右手在前,左手略后,手心向下。目视右前下方,有虎踞险要而蓄力下扑之威。数息12——60次。

  继续拧脚掌右转至身后,成右弓步状。右手抓球下撑于臀后,手心向下。左手抓球于肩上,手心向外。目视右手背。寓云中神龙回首反顾之雄。数息12——60次。是为右式虎踞龙盘。

  

  第六式 摘星换斗(左右独立三撑)

  开步站立,含胸拔背,领顶竖项,坠尾开胯,命门略后顶,脊柱督脉两旁向两侧撑开,圆裆提肛,膝委松活而含外撑内裹上顶之意劲。会阴部如夹一小气球状,凝神会意,舌顶上腭,五心及谷道略含回缩吸纳意,鼻息自然。

  两手五指张开各抓一气球腹前交叉上举至头前分开如白鹤亮翅,手心向侧下方,寓把握黏住对方双手左右搭压之意。重心右移,身略左转,左脚向左前踢起,膝关节略弯,意注脚趾尖,寓点踢对方胸腹之意。是为左式。

  两手踢侧下落至腹前交叉上举至头前分开如白鹤亮翅,手心向侧下方,寓把握黏住对方双手左右搭压之意。重心右移,身略右转,右脚向右前踢起,膝关节略弯,意注脚趾尖,寓点踢对方胸腹之意。是为右式。

  


  

  第三节 动功:(贯劲发劲)

  

  第一式 五行循环

  开步站立,比肩略宽成高马步,含胸拔背,领顶竖项,坠尾开胯,命门略后顶,脊柱督脉两旁向两侧撑开,圆裆提肛,膝委松活而含外撑内裹前顶之意劲。胯下如骑大气球或大圆木,凝神会意,舌顶上腭,五心及谷道略含回缩吸纳意,鼻息自然。

  两臂依次身前交叉划圆,如太极拳之云手相似:左拧身,右手自裆前向左穿出(掌心朝左后意劲注食中二指尖),向上挑起至左额角(掌心旋至朝左意注右手背寓粘劲),随右转身向右且旋且转(掌心朝前寓粘连格挡拨开意劲),五指略扣下沉(寓巴拿抓擒意劲),右臂向下牵缘至起点(寓扯采挒空丢意劲),形成一圆圈,圈上寓“穿、挑、格、拿、采”五种意劲,是为右圈;左圈亦反向“穿、挑、格、拿、采”行之,右格时左穿,右拿时左触点发劲,右采时左挑,右穿时左格,左拿时右触点发劲,左采时右挑,……如此两手交互循环,腰腿身法协调配合之,徐缓凝重中慢求“搭手即粘连,接手半边空,牵缘随他去,四两带千钧”的化门螺旋缠丝劲。不限次数,可随时行之,久后可得两臂如棉裹铁且粘如饴糖之效。娴熟后,配合步法进退练至风云漫舞神妙佳境,则化门烂(乱、滥)缠丝(练家也称乱踩花)之效可鉴。

  

  第二式 鸳擒排浪(风摆柳)

  开步站立,比肩略宽成高马步,含胸拔背,领顶竖项,坠尾开胯,命门略后顶,脊柱督脉两旁向两侧撑开,圆裆提肛,膝委松活而含外撑内裹上顶之意劲。胯下如骑大气球或大圆木,凝神会意,舌顶上腭,五心及谷道略含回缩吸纳意,鼻息自然。

  两手胸前提起,手心相对,初如抱球状。而后顺缠使左手心向下成阴手如擒敌左腕状,右手心向上成阳手如托敌左肘状,身步配合缓缓向左牵引;至极两手略起旋腕至右手心向下成阴手如擒敌右腕状,左手心向上成阳手如托敌右肘状,身步配合缓缓向右牵引。至极而返,如此反复行之,两掌始终阴阳相随,翻云覆雨、螺旋缠绵。两手如形影不离之深情鸳鸯,因而被称为鸳鸯手。有些地方运到极处时后手(阳手)掌心略朝前,劳宫穴吐劲刚猛,亦有鸳鸯掌(兜掌式)之名。

  如条件允许,老师常叮嘱我们在齐胸深水中练功。功深娴熟者,进退步法随之,每令身周波涛汹涌、沙泥翻滚,故有人亦称之为浪排掌。劲势虚实运用机巧时,和少林绝学风摆柳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三式 河车搬运(双劈双炮掌)

  开步站立,比肩略宽成高马步,含胸拔背,领顶竖项,坠尾开胯,命门略后顶,脊柱督脉两旁向两侧撑开,圆裆提肛,膝委松活而含外撑内裹上顶之意劲。胯下如骑大气球或大圆木,凝神会意,舌顶上腭,五心及谷道略含回缩吸纳意,鼻息自然。

  两手胸前提起,手心相对,初如抱球状。而后逆缠使左手心向上成阳手,意劲贯注左臂桡骨侧、左掌拇指食指侧及左肩左额头颅角部,拧步旋腰身协力推重物(意想可以是一个立着的大沙袋或一座大楼)至左后方,上身随之左转90度,右手心向下成阴随左手腕部助之,高马步逐渐变为左弓步;右脚后移重心略后坐成左虚步,双手同步顺缠下砸(意为抓起重物头朝下倒贯于身前地上);左脚前跨一步,右脚随之跟进成双弓步,双手立掌向前推出,目送劲达远方。是为左势河车搬运。

  而后顺缠使右手心向上成阳手,意劲贯注右臂桡骨侧、右掌拇指食指侧及右肩右额头颅角部,拧步旋腰身协力推重物(意想可以是一个立着的大沙袋或一座大楼)至右后方,上身随之右转180度,左手心向下成阴随右手腕部助之,高马步逐渐变为右弓步;左脚后移重心略后坐成右虚步,双手同步逆缠下砸(意为抓起重物头朝下倒贯于身前地上);右脚前跨一步,左脚随之跟进成双弓步,双手立掌向前推出,目送劲达远方。是为右势河车搬运。缓慢吃力,反复行之。

  

  第四式 摇山撼树(平、立、斜顺逆双云手,也叫小鬼推磨)

  开步站立,比肩略宽成高马步,含胸拔背,领顶竖项,坠尾开胯,命门略后顶,脊柱督脉两旁向两侧撑开,圆裆提肛,膝委松活而含外撑内裹前顶之意劲。胯下如骑大气球或大圆木,凝神会意,舌顶上腭,五心及谷道略含回缩吸纳意,鼻息自然。

  两手胸前提起,手心相对,初如抱球状。旋双腕至两手心向下,五指张开,指尖略扣,如各抓一小气球,两臂桡骨间如夹一大气球。双手缓缓同步做水平面顺时针划圆,如农家推磨一般,12——60圈不等,意想两臂间大气球领着前方高楼或大山随之顺时针摇晃。双手缓缓同步做水平面逆时针划圆,如农家反向推磨一般,12——60圈不等,意想两臂间大气球领着前方高楼或大山随之逆时针摇晃。双手缓缓同步做推远向下拉近提上立划圆,如农家井上摇转辘轳提水一般,12——60圈不等,意想两臂间大气球领着前方高楼或大山随之立环摇晃。双手缓缓同步做推远提上拉近按下立划圆,如农家井上反转辘轳提水一般,12——60圈不等,意想两臂间大气球领着前方高楼或大山随之立环摇晃。

  上为正向高马步摇撼,然后左转90度左弓步行之,再右转180度成右弓步行之。总宜凝劲缓缓,腰腿协力行之。另有左上右下,右上左下斜方向的顺逆运作,则为熟极求巧之道,习者自能探究之。

  

  第五式 金鸡抖翎(惊炸弹抖)

  开步站立,比肩略宽成高马步,含胸拔背,领顶竖项,坠尾开胯,命门略后顶,脊柱督脉两旁向两侧撑开,圆裆提肛,膝委松活而含外撑内裹上顶之意劲。胯下如骑大气球或大圆木,凝神会意,舌顶上腭,五心及谷道略含回缩吸纳意,鼻息自然。

  两手胸前提起,手心相对,初如抱球状。旋双腕至两手心向下,五指张开,指尖略扣,如各抓一气球,沉肩坠肘,两臂凝聚裹铁力。

  身体左右侧以脊柱为中轴依次向前协调拧动,腰腿助之,促进左右臂向前依次伸缩蓄劲,三蓄而一发。左伸时右缩肩后顶,而项背腰胯皆为之向左抖擞微移,劲势纵横螺,旋惊弹炸起;右伸时左缩肩后顶,而项背腰胯皆为之向右抖擞微移,劲势纵横螺旋,惊弹炸起。凡12——60次不限。

  

  第六式 指点江山

  开步站立,比肩略宽成高马步,含胸拔背,领顶竖项,坠尾开胯,命门略后顶,脊柱督脉两旁向两侧撑开,圆裆提肛,膝委松活而含外撑内裹前顶之意劲。胯下如骑大气球或大圆木,凝神会意,舌顶上腭,五心及谷道略含回缩吸纳意,鼻息自然。

  沉肩坠肘,两手胸前徐徐提起,劳宫内含,五指自然伸向前方,柔软灵动而意劲凝注指端,仿佛两只握在手中的抓笔(无竿大毛笔头),右手正体左手反体(如印章刻面)于天幕旷野逐字缓缓写出“指点江山”几个大字,初以行书体为佳,渐期草而不乱。要求两手同时进行,笔力流畅,笔画断续处内劲蓄放自如。适时修炼,不拘回数。

  思师传“指点江山”者,实乱世逐鹿之道;而太平盛世,书“福禄寿喜”何妨。昔唐门(讳)新知老太爷每以无上神功赐众生以齐天鸿“福”,我辈之幸也。

  (未完待续)

  



附:峨眉缠闭门内功修炼法度

  峨眉派道家内功的练习量通常以息数为单位计算,息数即一呼一吸之间为一次。

  道门内功功法中一般要求12—60息,对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要求。

    12息指 6 至12岁(小学生)练习适宜度:

    24息指13至18岁(中学生)练习适宜度;

    36息为18岁以上成人修炼适宜强度;

    48息为专业武术队功力修炼适宜度;

    60息为专业武术队中有心争夺各级别王者的苦心人的追求。

  道门内功基础三式为必修功法,此外还有懒汉伸腰、河车搬运、指点江山、金丝缠袖等20余种专项单操功法,酌情选修之。

  3+自选一项是小学生标准,3+自选二项是中学生标准,3+自选三项是成年人标准,3+自选五项是专业武术队标准,3+自选八项是王者标准。

  每日练功以早晚各一次为宜,专业集训可增加上(下)午一次。

  

  峨眉缠丝拳的艺业修为和其他技术一样,高明的功夫来源于“乐之者”的浓厚兴趣,是喜欢出来的,苦出来的,执着修炼出来的,寂寞出来的;是在明师指导下与同好友朋一道深入探究、琢磨、对打、反思、体悟出来的;更是在实战环境里不怕伤痛挫折,不计输赢得失,不断精益求精得来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