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星|张海元:敢做土地上掘金的“新农人”

 老沈阅览 2024-02-20 发布于广东

几年前,张海元走进城市成为一名大学生。大学毕业后,他提着一摞书,怀揣着创业的憧憬,返回到家乡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岱岳镇甘庄村。

“想创业,而且就想干农业。”张海元的选择让家人感到意外,“讲农业政策和农业发展前景,家里人不会懂,帮助大家鼓起腰包来,他们才会信。”

一边沉下心补习农业知识,一边找寻适合当地特色农业发展的方向。“地处晋北的山阴县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有着种植小杂粮的有利条件,夏天在山上基本见不着蚊子,这样好的地方,加上一系列好政策,可以利用好优势发展杂粮产业。”张海元谋定了创业方向。

关注于当地小杂粮的种植、加工,从市场出发,他把目光放在了销售端。2015年,他成立山西鑫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并将公司定位为电商销售企业,想通过电商这一新型销售平台,一方面让农民手里的粮食卖个好价钱,走出谷贱伤农的怪圈,另一方面通过市场倒逼种植产业转型升级,让农产品更具竞争力。

随着市场的深耕,张海元意识到,品牌能让更多的农产品走出去、走得远。随后,“百汇农珍”农产品品牌诞生,涵盖了小米、绿豆、豌豆等7类农特产品。

在品牌的带动下,当地杂粮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达到40万亩,特别是旱地谷子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亩均收入2600元。

谷子是当地的一项主打农业产业。长期以来,谷子耕种技艺繁杂,产量较低,农民多自产自销,谷子价格基本在1.5元至2.5元之间。

“增收难、致富难,既在于市场端,也在于生产端,种植环节缺少技术。”张海元说。

他在当地率先试种“晋谷21号”旱地谷子,采用渗水地膜全覆盖机械化精密穴播免间苗技术,当年试种2000亩,亩产均达500公斤,亩均增产150公斤、增收600元以上。

示范成功后,张海元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加大旱地谷子先进技术推广,按照管理、种植、技术、价格、收购“五统一”模式,以保底价与农户签订合同,每年订单合同稳定在2000户以上,覆盖4个乡镇、23个村,户均可收入2.5万元左右。

“要在种、产、加、销四端同步发力,构建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益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张海元说,公司新建小杂粮深加工项目及电子商务运营中心,重点建设加工车间、粮食仓储、商务中心等,打造全产业链条。目前,公司年加工能力达到3万吨、仓储总量3万吨、销售收入2亿多元。同时,积极与农业院校合作,研发杂粮品种改良、种植技术、精深加工等。

瞄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如今,张海元把当地的特色小杂粮卖到了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公司招收了30多名大学生,组建了大学生创业团队,为有志于农业创业的毕业生提供实践平台。

“'新农人’要有新作为,不仅要高质量发展企业,使其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羊’,还要高水平建言献策,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张海元说。(记者马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