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里的故事:送馒头

 新用户0456wjoj 2024-02-20 发布于河北

01


过节送馒头”是我们北方一些地区的一种习俗。这里主要是给自己父母双方的长辈送,当然是结了婚的人才有资格送,表示已经成家了,要了解自己的亲戚同时也是一种礼节。



过年送馒头是表示一种感激或者尊敬,这里的馒头,并不是普通的馒头,而是一种带有文化内涵的东西,是一种习俗,是对自己亲戚(长辈)的一个尊敬和认可。



馒头产生于几千年前,随着中国的文明发展一直历久弥新,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部分,也是最为普及的食品之一。



除了可以代表孝敬父母、同胞感情、谦让、勤俭等美德外,它还有象征着平等、分享的意义。



因为馒头制作简单,大众易取,并且食量适中。所以,“过节给馒头”这种礼仪不仅表达着感激之情,而且更是彰显着这种平等、分享的精神。



再一个就是,以前家里都穷,能吃上馒头都是奢侈,送馒头也是体现自己家里的生活水平还是可以的,送馒头还是可以办得到的意思。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送的馒头和个头也在随之增大,我记得我结婚那会儿送的最大的就是四两一个的馒头,现在最小也得六两了。



并且第一年都是两个,之后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一般都是送一个的多。



02


今年大年初三,我已经把需要拜年的亲戚家,走了一遍,说实在的其实并没有全部走完,要是全部走完得送到初六才能结束。



为什么没有全部走完,是因为自己有些“赖”了,大多数是因为,对方家长辈亲戚的孩子没有来我家,给我父母送,所以我自然也就不去他们家了。



还有几个是因为有些远,因为之前也送了好几年了,也就不再去了,但是更多的还是他们的孩子也没有来我家。


我们这的习俗是过年给父母双方的长辈磕头拜年送馒头,尤其是头年结婚的更得去,因为可以用磕头和送馒头,换得一份磕头礼,(当然这些都是亲戚之间相互的,如果你不给人家儿子走礼,那么轮到你儿子结婚后,人家也不会给的)

在农村前些年特别重视这种习俗,去除结婚后的第一年,如果之后有一年没有去给长辈磕头、送馒头,那可就是大事,人家就会自我检讨,是自己这一年来,那个地方得罪人家了,不来自己家送馒头,中间肯定是有原因的。

自己如果实在想不出来,就会向别的亲戚打听是啥原因,总之这件事一定会有一个说法的。

过年磕头送馒头,已经上升到一个事关亲戚之间能否来往的一个高度。

03


可如今,“过节磕头送馒头”逐渐在淡化,有的就是刚结婚的头三年亲戚间走动,有的只是第一年走动,以后就不再来回走动了。



但是现在也有个别老女婿一直走亲戚的,认为只要能走的动就会去拜年送馒头,因为他觉得这是礼节问题,必须去。



也有一些人认为,现在谁还缺一个馒头吃?“现代人”已经不注重这个“礼节”问题了。



亲戚间有事可以随时打电话,又不像以前有时候见个面都很难。



总的来说,因为现在平时大家都在忙,来往多的自然见面就多,过年送馒头是自然的事;而平时联系少的,见面就少,就比较疏远一些,慢慢的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多的亲情了。



但是与我而言,我觉得过年磕头送馒头既是一种礼仪也是联系亲情的一个纽带,现在生活富裕了,应该说谁家也不缺这个馒头,但是反过来说,不能单单把他看做是一个馒头,它承载了亲情和温暖。


是血浓于水的一个传承,是认祖归宗里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更是代表了人们对蒸蒸日上的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一个小小的馒头,犹如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的一条小溪,滋润和引导着我们前行。

告诉我们勤俭节约和不能忘本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规矩,这规矩不能丢,丢下了就没有那股子精气神,如同一盘散沙,心中的信仰也就没有了。

如今馒头虽然算不上一道美食,但它可以让我们找到亲情的源头,让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也许还能找到生命中踪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