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素大草二王传,草书巅峰佳作

 观复斋主 2024-02-20 发布于甘肃

怀素大草《王羲之传》《王献之传》

百了无恨 >《怀素》

2015.06.03

关注

怀素大草《王羲之传》

怀素大草二王传,草书巅峰佳作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王羲之字逸少,旷之子,官

怀素大草二王传,草书巅峰佳作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工淡辨以骨

怀素大草二王传,草书巅峰佳作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鲠称。有篆隶行草,为今昔
​​

怀素大草二王传,草书巅峰佳作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之冠,然其得名乃专以草圣论,至称其笔

怀素大草二王传,草书巅峰佳作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势以谓飘若浮云,矫如

怀素大草二王传,草书巅峰佳作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惊龙,羲之每自称,我书

怀素大草二王传,草书巅峰佳作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比钟繇当抗衡,比张芝猶当雁行也。

怀素大草二王传,草书巅峰佳作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然初以谓不迨瘦翼,郗愔,及其暮年造

怀素大草二王传,草书巅峰佳作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妙,尝以草书答瘦亮,而翼见
​之书曰:

怀素大草二王传,草书巅峰佳作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忽见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
​不止旧观。会稽佳山水,羲之有终焉之志。或与名士宴集于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梁武帝评羲之书,以谓势

怀素大草二王传,草书巅峰佳作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如龙跃天门,虎卧凤阁。故历代
​之宝之。永以为训,其亦善于拟伦也。

羲之少学卫夫人书,自称深窮。及过江游名山,见李斯,曹

怀素大草二王传,草书巅峰佳作

喜,钟繇,梁鹄等

怀素大草二王传,草书巅峰佳作

字,又去洛见蔡邕,石经,于从弟洽

怀素大草二王传,草书巅峰佳作

处,复见张旭,华岳碑,始谓然叹曰: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或谓其得笔法于白云先
​生,即紫真也。羲之尝曰:天台紫真谓余曰:书之气必过乎道,同混元之理,阳气明而华壁立,阴气大而风神生,是也。暮年乃作笔阵图,草书势等,以遗子孙。或又谓羲之

怀素大草二王传,草书巅峰佳作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游天台,还会稽,上洞庭,
​题柱一书,

怀素大草二王传,草书巅峰佳作

乃作笔阵图,笔势论,用笔赋,草书势等,以遗子孙载,又谓羲之游天台还

怀素大草二王传,草书巅峰佳作


​人遂称龙爪书。羲之
​有子七人,为世所

怀素大草二王传,草书巅峰佳作

称者五人,而献之最知名。

怀素大草二王传,草书巅峰佳作

释:贞元三年秋月六日,沙门怀素
​2016年,杨璐杨敔主编的《怀素全集》上、下册,由中国书店出版。全集收录怀素大师四十帖,有十五帖是首次面世,有的为海内孤本,是编者历时四十年搜集来的,为学习研究怀素提供了很好的教材,善莫大焉! 其中的怀素狂草《王羲之传》(论书帖)为首次发表,四百余字,主要论及书法经历,内容不同于《晋书.王羲之传》(千字左右)。收入秘古阁丛帖,四卷本,由清孙椿年辑。第二卷是唐怀素、杨凝式的书法。
​怀素写的大草《王羲之传》,卷后有三则重要题识。第一则是杨凝式的鉴定文字: “十年挥毫学临池,始识王公学卫非,草圣未须因酒发,笔端应解化龙飞。”此诗等于认定了此稿是怀素真迹无疑。晚唐杨凝式,书史上赫赫大名,“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黄庭坚诗),一代草书大家,受人尊崇,他说此卷为真迹,一下子让我思忖再三,怎敢轻易评说。

第二则是北宋李建中(字西台)的跋语,“今观此卷珣造其极,宜杨少师其称赏,如此珍重珍重!” 李建中李西台,大学者大书家也! 黄山谷跋苏东坡诗卷,称其有李西台之意。他虽未列入宋四家,而宋四家之首的苏大学士书法里含西台意,可见李建中在当朝影响何其了得! 他认可杨少师的鉴识,也认为怀素此卷为真,我岂奈何!

第三则为明代东海居士、草书大家张弼,更是对怀素此卷赞赏有加:“此唐释怀素草书真跡,数百年来绢素墨色如新,历朝诸贤鉴定,固不得谓为赝本也”,“今日得观于其文孙礼远家,岂非武陵渔人得入花源耶,不胜欣幸之至 ”!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能再说怀素《王羲之传》为赝本吗?

三位宗师下了如此“定论”,为此件怀素墨宝增光添彩。我又比对了题跋书迹,与他三人书作代表性墨迹也大略相似。除此外尚未见其他名家的赏鉴之辞。倒是在有关秘古阁帖史料中,北宋大家米芾不认同此帖,说“怀素与杨凝式也一例伪书”。此说出自大名鼎鼎的米襄阳之口,多少给我壮了些胆。

我之所以说怀素《王羲之传》为伪本,是经过一番分析比对得出的。假若说在两可之间,我宁愿相信是真。因为此件“伪”的成分太多,不得已才说说是“伪”品的理由。

书史上未曾见记载。几千载书法的历史,历代评论、鉴赏文字汗牛充栋,对怀素的关注度极高,各类探幽、觅踪、赏析、求索等不绝如缕,少见对此帖的记叙文字。列入真迹的墨本、摹本、刻本、碑拓等,认可的早已公诸于世; 那些尚存疑的,也赫然在册可寻。而清代秘古阁帖(未见全貌),跨越时代,把怀素唐贞元三年书《王羲之书论》公诸于世,多少年来未引起大的反响,当代也少有人研究此帖。直到今天出版《怀素全集》,将其收录其中,而且又是大部头、极具份量的书法巨制,闻所未闻,着实让人生疑。

和存世数载的怀素名下之主要碑帖风格迥异,出入较大。如怀素不同时期的佳作,《自叙帖》、《四十二章经》、《圣母帖》、《藏真帖》、《律公帖》、大小草《千字文帖》等等相比,其笔法、结体、章法乃至书写风格、气韵气象等等,差异甚大。这些帖之间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有不少的契合点,有一定的相似度,独独这件大草《王羲之传》,他四十九岁(贞元三年、公元787年)时所写,应是精力弥满,壮岁鼎盛之际,最能体现怀素书法风格之作的。然却大相径庭,似天外飞来,风格突兀,令人不解。

不符合怀素的技法特点。任何书家,都有自己的独门“秘笈”,在结体的习惯,挥运的节奏,着力的轻重,体势的开合,运行的轨迹,长期沿袭下来,融古出新,有其鲜明独具的书风。譬如我们说某件作品为某人所书,肯定各个特点都是对应的、相符的,不能够一下这个风格,一下另外一个风格,特别是草书,那种大起大落、大开大合、大伸大展,必有一定规律可寻。多少岁月积淀而成的技术技法技巧,变化多端会有的,但完全变成另类书写,肯定办不到的。象怀素线条的缠绕,映带过渡,圆中有方,力如钢筋铁骨,凝含神采逸姿,一看必是素师无疑。而《王羲之论》,缠绕过密,连缀太多,全为圆转,骨力缺失,更乏神采,特别是草书中的起、承、转、合技术不过关,缺乏应有的顿挫、涩行,既使圆转也不甚到位,整个气象没精打彩,实不像大师的格局与境界。

当然,此作也有过人之处,应为一件能品。整体来看,全帖草法娴熟,字态圆润,变化生姿,跳盪开合,具备了较好的草书基础。特别是心态自由,信手挥毫,胆魄极大,气势恢宏,让人感到一种草书豪放之美。加之书写的是“书圣”王羲之的传略,大师的学书经历,在挥洒自如之中展现,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敬仰之情,这也增加了此帖的份量。

但如果和怀素诸名帖比较,我以为此帖差距较为明显。怀素草书独步古今,享誉千古,达到巅峰之状,诸帖各有妙处,凛凛风神,滋味千般,品赏再三,拍案叫绝。而此帖初看上去似无不可,但字里行间,技法显现,缺乏神采,少了风韵。笔墨操控失准,章法未能天成。虽缭绕盘旋,但笔势柔弱,骨力不显,反有鼓努为力之嫌。笔法生硬,有些转折勉强,达不到天然豁达、笔墨通神之高度。不少字法,完全不是素师结字的规律,从未见过大师如此去写,如开卷王羲之的“羲”字,文中多次出现,素师从无这种写法。再比如“谈”、“行”、“观”、“官”等字,草法不准,组字亦不符合规范,体势亦不美,令人诧异!

尤为不明白的事,似这般造伪手法不够档次,不成大美之作,何以让大师走眼,如杨少师、李西台、张弼能够题识谬赞,以对他们笔墨的了解,断不会看不出来其伪的。只有大胆推断,连这三则跋识都是“伪作”,不然解释不通。而历代许多过眼碑帖多、极擅题跋、学富五车、笔精墨妙的大学者大手法家,如宋代苏轼黄庭坚,元代赵孟頫,明代文征明、董其昌王铎等等,都未见题字,难道他们全与此帖擦肩而过了吗!那些大收藏家,如古代项元汴、现代张伯驹等,都没经手过此帖吗! 也未曾见任何皇家内府的收藏之玺,帖本前只有“孙椿年家珍藏”、“树千孙氏审定真迹”及“秘古阁精鉴印”三枚印。我想名帖似不应该只藏一家吧!幸好在帖后明张弼题识中见有这么一句话,“至国朝为解学士所藏,学士一代能书,世为珍秘,今日得观于其文孙礼远家”。孙礼运查询不到,明代解学士应该是翰林大学士,主持纂修《永乐大典》的解缙(字缙绅》吧!

解缙大学士学问极高,其文雅劲奇古,诗豪放丰赡,小楷精绝,行草皆佳,狂草盛名,书史讲他“师法怀素”,“纵荡无法”、“傲让相缀,神气自倍”。看了他的大草,心中大惊! 其纵横驰骋,挥洒无羁,左盘右旋,风烟四起,竟酷似怀素《王羲之传》的笔势笔法,奇哉乎!此帖藏于解家,不太像怀素之书,倒像大学士之为。是临写、意写还是仿古创作呢? 我看,怀素大草《王羲之传》,与擅写大草狂草的解缙大学士有了某种不解之缘,留给后世的,又是书史上的一件迷踪悬案!

怀素大草《王献之传》

怀素大草二王传,草书巅峰佳作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是同一时期写的吗! 我觉得应是。书法确实随心情的好坏、情绪的高低,产生一些波动,时好时差颇为正常。我觉得这“二传”(王羲之传、王献之传) 如果是一气呵成的话,他应先写的《王羲之传》,后写《王献之传》。看得出,开始写时笔墨尚不够畅达,字势未能拉开,草体伸展不到位等,而写到《王献之传》时,进入了书写状态,此时情绪亢奋,心手双畅,连绵飞动,高潮迭起,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怀素大草二王传,草书巅峰佳作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另一种猜测就是,写过《王羲之传》之后,他将其搁置一段时间后再写的《王献之传》。两件作品并非同一个时间、空间所写,这样似乎好解释,汲取前面书写之失,后写的比前面的往往要优一些。

怀素大草二王传,草书巅峰佳作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 王献之传》,为素师49岁时的作品,出自《墨缘堂藏真》丛帖,清代蔡世松辑,钱祝三刻。与秘古阁帖拓本《王羲之传》,虽刻本不同,但同为清代人辑录刻石,“二传”在气象、韵致、笔法等相似度很高,因此判定二者在书写时间上应相隔不远。怀素大草《王羲之传》、《王献之传》均收录在杨璐杨敔主编的《怀素全集》(2016年中国书店出版) 里,系首次面世。

怀素大草二王传,草书巅峰佳作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我临习“二传”多遍,细细品鉴,感觉《王献之传》写出了丰采神韵,写出了高超佳妙,很好地克服弥补了《王羲之传》的若干不足之处。

《王献之传》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大气磅礴。放得开,收得拢,方圆并施,该用力处且施力,该柔之时也能柔,恰到好处。大字醒目打眼,小字笔力坚实。结体气壮,宽而博,博而厚,厚而壮,情注翰墨,力达笔端。左旋右转,神采奕奕,力道与美妙相融,一种大风起兮、壮士拔山之势扑面而来。

怀素大草二王传,草书巅峰佳作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技法完备。笔法娴熟,八面逢迎,穿插揖让,浑若天成。结体高雅,既源自古法,又有不少创新,如月穴凤舞,清泉龙跃,精密渊巧,出于神智。无一笔低俗,既符合草书之规,又出意料之外,结体诡异,鬼斧神工。墨色精绝,浓淡枯湿,飞白之妙,亮点纷呈。章法上花团锦簇,连绵起伏,联缀、断开、外延、内敛,收放适意,犹如神助,意态魅力无穷。

怀素大草二王传,草书巅峰佳作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气韵高迈。线条飘逸,纵横驰骋,点画相融成趣,虚无缥缈,满纸云烟,一派氤氲。飘若浮云,矫似惊龙,勃勃生机,高韵雅逸,玄秘高远,不可端倪。如果说《王羲之传》书写上尚有多处可商可磋,而《王献之传》,几无瑕疵,完全可与他的《大草千字文》媲美,甚至更加大气高格,气韵不凡。

怀素大草二王传,草书巅峰佳作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成熟完美。从艺术层次论,这当进入了“看山还是山”的第三重境界。全卷笔墨老辣,既不是青春英迈时的信马由缰、狂放不羁,亦不同于老迈时的心平气和、云淡风轻,而是收放纵合,随心所欲,挥运自如,无碍无挂,进入一种大自由大自在之境。五十岁左右是个“黄金时段”,他已尝遍人间甘苦,阅尽天地风光,一管柔毫,听任心绪流淌,留下好书数行,唯其愿也!

怀素大草二王传,草书巅峰佳作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此帖虽臻高境,但不少字的结体却是新异独创。並非用惯常的峭拔劲爽之笔,而是“肥厚”与“瘦削”两种笔法相融而写,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再就是写时充满感情,字里行间“有温度”,食“人间烟火”。这些都与怀素其他禅书碑帖拉开了距离,甚至于一些草字组合从未有见过。是明代解缙、张弼等人所临写的吗? 总 觉得二公的草书虽然写得很好,在明代也属出类拔萃,似应达不到此帖之高度。以我愚见,“二传” (王羲之、王献之传)的草书水准相当高深,尤其是《王献之传》,完全与张旭代表作以及怀素的其他名帖属于一个层级的。既然“二传”后都署名“沙门怀素书”,尽管对书者多少有些怀疑,我看这也是历史的安排,没有辱没素师“草圣”大名,如列于其他人名下,倒不见得适合了。

至于说此帖水准,如笔法、字法、章法乃至气象韵致上,比《王羲之传》要高,我揣摩着,是否他因心情、情绪、环境等原因所致呢? “又一时所书,有乖有合,合则流媚,乖则雕疏”(书谱句)尔! 而非“练习一段又进步了”这样简单说辞能说过去的。须明白,书写水平的提高决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况且《王羲之传》也属拔尖之作,只不过没有《王献之传》那样完美罢了。可见,孙过庭所写的若“五合”交臻,神融笔畅,必会出现佳作神品,从此帖又一次得到了验证

怀素《桑林贴》欣赏

怀素大草二王传,草书巅峰佳作

释文:圆而能转,字字合节,同桑林之舞也

怀素大草二王传,草书巅峰佳作
怀素大草二王传,草书巅峰佳作
怀素大草二王传,草书巅峰佳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