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厥阴病的症状及治愈方法

 沙澧闲人个人馆 2024-02-20 发布于河南
厥阴病临床表现
王素梅 副主任医师
审核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中医内科
三甲
厥阴病是指疾病发展到较后的阶段,出现阴阳对峙、寒热交错、厥热胜复所表现的证,属寒热错杂证,表现为口渴饮水不止,气上冲心,胸中热痛等,属厥热胜复证则表现为四肢厥冷(四肢冰冷,甚至冷至手肘和膝盖以上)与全身发热交替发作。 厥阴病属寒热错杂证多由正邪交争,阴阳失调引起的上热下寒、胃热肠寒的证候,表现为口渴饮水不止,气上冲心,胸中热痛,以及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四肢厥冷等。 厥阴病属厥热胜复证为厥阴病发展过程中阴阳消长的外在表现,具体表现为四肢厥冷与全身发热交替而作。 厥阴病可辨证服用黄连汤、半夏泻心汤等药治疗。如出现上述病症,建议就医诊断治疗,以防病情加重,不要自行盲目用药。
厥阴证的8个症状
李晓林 主任医师
审核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消化内科
三甲
并没有所谓的厥阴证的8个症状,根据《伤寒杂病论》原文提到的:“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可将其临床症状概括为以下四种。 1.上热下寒(上部有热,下部有寒)证:消渴,气上冲心(感觉有气流从小腹向心胸咽喉部上冲),心中疼热为上热证;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为下寒证。 2.厥热胜复证:为四肢厥逆与发热交错出现。 3.厥逆(不省人事,伴四肢冰冷,甚至冷至手肘和膝盖以上)证:就是四肢厥冷(四肢冰冷,甚至冷至手肘和膝盖以上),轻者不过腕踝,重者可越过肘膝。 4.下利吐哕证:热利下重为湿热下利(因湿热邪气导致的痢疾);下利谵语(胡言乱语)为实热下利;下
厥阴病症状是什么
夏昆鹏 副主任医师
审核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内科
三甲
厥阴病的症状表现繁多,如心中烦闷,口干口渴,便秘,下肢发凉等。 厥阴病是六经病之一,是一大类疾病,而不是一种疾病,有本经病症,有变症。厥阴病是寒热错杂的证型。多以上热下寒(上部有热,下部有寒)为主,表现为口干口渴,心中烦热,饥饿却不愿意进食,面部容易长痘、出汗,下肢怕冷或者小腹怕冷、疼痛; 甚至因为阴阳不能顺接,而出现厥逆(不省人事,伴四肢冰冷,甚至冷至手肘和膝盖以上),表现为一过性意识丧失。厥阴证,多为一组症状,而非单独某个症状。 厥阴证的代表方剂是乌梅丸,治疗上热下寒。 身体出现不适建议及时就诊。
厥阴病是什么
李晓林 主任医师
审核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消化内科
三甲
厥阴病是中医伤寒病中的一个阶段,反映疾病后期。 厥阴病出现阴阳对峙,寒热交错,厥热胜复(疾病发展过程中正邪相争,正邪进退),主要表现为心中疼热、消渴、手足厥逆和发热交替(手脚冷热交替)、气上撞心、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等症状。 厥阴为病,因为肝失条达(肝气失去舒展的属性),木火上炎,脾虚不运(脾脏功能减弱,不足以起到运化的功能),形成上热下寒的病机变化,而厥阴受邪也会出现从阴化寒(寒证)成为厥阴寒证或是从阳化热(热证)成为厥阴热证。 厥阴病的治疗需要参考患者的具体病情,主要遵循“寒者温之,热者清之”的治疗原则。 患者若出现厥阴病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行进一步治疗或处理。
什么是厥阴
赵慧辉 副主任医师
审核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综合科
三甲
厥阴在中医中有几种意义,包括经脉名、厥阴病(外感病邪侵入厥阴经引起的病症)、经穴名以及九月和十月的代称等。 1.经脉名:厥阴是阴气发展到最后的阶段,开始重新开始向阳的方面转化。经络学中,厥阴经有两条,分别是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厥阴肝经。 2.厥阴病:厥阴病属于六经病中的一种,是邪正进退,阴阳博弈的重要阶段,会出现寒热交替错杂等症状。 3.经穴名:厥阴俞是一个腧穴名称,位于人体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 4.九月和十月的代称:九月十月为阴气交会之时,所以称厥阴。
厥阴病是什么病
俞丽华 副主任医师
审核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中医内科
三甲
厥阴病是身体既有寒证,又有热证,两者交错夹杂的病症。 厥阴病主要因为患者阴阳平衡失调,或者疾病治疗不当或者延误,导致身体阴气极盛,阳气未恢复,阴阳之气互相格拒引起。临床表现主要有饮水多、胃脘灼热疼痛、或者呕吐、甚至吐蛔虫、四肢逆冷、腹泻不止、小便少。 严重者会并发阴阳衰竭,危及生命。主要表现为表情淡漠、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四肢厥冷(四肢冰冷,甚至冷至手肘和膝盖以上)、血压急剧下降等。 厥阴病治疗主要是调和阴阳。辨证选用的方剂有乌梅丸、白虎合剂等。本病变化迅速,应及早诊断治疗,切勿擅自用药。
太阴少阴厥阴是什么意思
逄静 主治医师
审核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科
三甲
太阴、少阴、厥阴是中医十二经脉中的阴经,三阴中太阴之气最旺,少阴其次,厥阴最次。 在中医里,脏腑分阴阳,其中把五脏视为阴,六腑视为阳,这里外加一个心包。十二经络里手足三阳经是六腑,手足三阴经是五脏加心包。 其次,三阳和三阴又可以细分,十二经络的循环,从阴到阳,第一轮循环是太阴和阳明。第二轮循环是少阴和太阳。第三轮循环是厥阴和少阳。 通过经络的循环,第一轮运行,可以理解为是气的起始,阴气比较盛,所以命名为太阴。第二轮阴气较前减弱,就命名为少阴。第三轮阴气衰,就命名为厥阴。
厥阴病症状及中医治疗是什么
夏昆鹏 副主任医师
审核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内科
三甲
厥阴病属于中医六经辨证的一种,厥阴病属于中医六经辨证的一种,以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厥阴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针灸治疗。 1.药物治疗:总的治疗原则是调和阴阳,根据寒厥、热厥、蛔厥的不同,又可以分别予以温经散寒(温煦人体经络,祛除体内寒邪)、养血通脉;疏肝解郁、养阴清热或者调和寒热、和胃安蛔虫。常用的方剂有乌梅丸、当归四逆汤、白虎汤等。 2.针灸治疗:寒厥常用关元、太冲、足三里、中脘等穴针刺;热厥多选神阙、命门、曲泉、大椎等穴,针刺和灸法可配合治疗,以达到回阳固脱的作用。蛔厥则取涌泉、大敦、内关、太渊等穴。 对于厥阴病患者,不管是药物治疗还是针
厥阴病吃什么中成药
常培岩 副主任医师
审核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三甲
厥阴病(外感病邪侵入厥阴经引起的病症)可分为蛔厥、寒厥、热厥等,可分别使用乌梅丸、四逆汤、四逆散等中成药进行治疗。 1.乌梅丸:由细辛、乌梅、黄连、黄柏等药物组成,具有缓肝调中、清上温下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厥阴头痛(病邪侵犯厥阴经而引起的头痛)、呕吐等病症,可用于蛔厥。孕妇不宜使用此药。 2.四逆汤:由附子、干姜、炙甘草组成,具有回阳救逆(通过温补阳气来救治晕厥、不省人事等)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出现四肢厥冷(四肢冰冷,甚至冷至手肘和膝盖以上)、脉微细等症状,可用于寒厥,其禁忌尚不明确。 3.四逆散:由柴胡、枳壳、白芍、甘草组成,具有透解郁热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出现腹痛、手足不温等病症,可用于热厥。其
厥阴病接下来会发展成什么病
王自辉 副主任医师
审核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中医科
三甲
厥阴病(外感病邪侵入厥阴经引起的病症)进一步发展会导致阴阳格拒,阴竭阳亡的表现,预后较差。 厥阴病是六经疾病,传变到最后的阶段,出现了寒热错杂(同一病人身上同时出现寒证和热证)的病症。临床上常以阴阳对峙、寒热交错、手足厥冷、发热交替出现为主要特征,是六经病的比较危重的病情阶段。 厥阴病变化比较迅速,病情比较复杂,如果及时的治疗、正确的辨证用药可以使病情缓解。如果不能正确的用药,或者是失治、误治,出现了阴阳格拒的表现,多表现为阴盛格阳、真寒假热,阳盛隔阴、真热假寒等病症。 比如阴盛格阳的虚寒性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会表现为下利清谷(大便清稀如水,或夹杂不消化的食物)、四肢厥逆(不省人事,伴四肢冰冷
女性厥阴病出现的症状
刘丽波 主任医师
审核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医内科
三甲
女性厥阴病(外感病邪侵入厥阴经引起的病症)是六经病之一,是指邪入厥阴而导致临床上出现的上热下寒(上部有热,下部有寒)、阴阳胜复的证候表现。 1.上热下寒(上部有热,下部有寒)证:此为厥阴病(外感病邪侵入厥阴经引起的病症)(外感病邪侵入厥阴经引起的病症)的主证,女性表现出上半身热,下半身寒的寒热并现的表现。 女性因肝气上逆则出现气上冲心(感觉有气流从小腹向心胸咽喉部上冲),心中疼热(前胸部位出现烧灼感疼痛),热盛伤津(体内火热旺盛耗伤水分),进而出现消渴(等同于糖尿病)饮水。 阴寒趋下(阴寒邪气下行),阳伤而脾寒气陷(脾脏寒冷导致气下陷)则出现饥饿但不思饮食(虽然感觉饿但吃不下)以及泄利不止(腹
厥阴病肾虚
何好臣 副主任医师
审核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综合科
三甲
厥阴病(外感病邪侵入厥阴经引起的病症)不是肾虚。厥阴病是六经疾病传变到较后阶段而出现寒热错杂(同一病人身上同时出现寒证和热证)的病症。肾虚是肾阳虚、肾阴虚、肾气虚、肾精不足的统称。 厥阴病是指六经疾病经过传变,到较后阶段而出现寒热错杂的一种病症。临床以阴阳对峙、寒热交错、手足厥冷与发热交替出现为主要特征,发生与素体寒热失调或其他因素有关。 肾虚是肾阳虚、肾阴虚、肾气虚、肾精不足的统称,多与先天不足、精神因素、房事过多、工作劳累、久病、年老体衰等有关,肾虚的患者不同证型的临床表现各有特点。 肾阳虚可表现为头晕目眩、腰酸膝软而痛、全身怕冷、精神萎靡、性欲减退等症状;肾阴虚可见腰膝酸软而痛、遗精、经
厥阴病吃什么调理好
夏昆鹏 副主任医师
审核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内科
三甲
厥阴病在饮食上应清淡饮食、药物上可使用乌梅丸、当归四逆汤等药物进行治疗。 1.饮食: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多食用水果蔬菜,避免食用冷饮。保证营养均衡,但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注意不可暴饮暴食。 2.药物:乌梅丸由乌梅、花椒、细辛等药物组成,具有清上温下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厥阴病中的蛔厥、上热下寒(上部有热,下部有寒)证。孕妇不可使用此药。 当归四逆汤由桂枝、芍药、细辛等药物组成,具有温经散寒(温煦人体经络,祛除体内寒邪)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厥阴病中的寒厥证。其禁忌尚不明确。 患者如需用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保证用药安全。
厥阴病相当于现在的什么病
常培岩 副主任医师
审核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三甲
厥阴病(外感病邪侵入厥阴经引起的病症)和现在的疾病并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 厥阴病是伤寒六经病证的最后阶段。对于厥阴病的实质,目前尚无定论,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从脏腑、经络和气化的角度去认识。厥阴病的病变脏腑在肝和心包,并会影响脾胃,涉及的经络为手足厥阴经。 厥阴病的病变机理主要为肝失条达、阴阳失调、阳并于上、阴并于下。其证候表现以上热下寒、寒热错杂(同一病人身上同时出现寒证和热证)、厥热胜复为主,主要会出现四肢厥冷(四肢冰冷,甚至冷至手肘和膝盖以上)、呕吐、哕、下利及肢厥发热交替出现等症状。 现在对厥阴病的应用主要是根据上述症状表现,在四诊合参后推断证候类型,符合上述证候表现者便施与相对应的处理。
厥阴病吃什么
高剑虹 主任医师
审核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中医科
三甲
厥阴病(外感病邪侵入厥阴经引起的病症)服用药物需要根据辨证分型选择,根据《伤寒论》厥阴病篇,目前将厥阴病分为厥阴寒厥、厥阴热厥、厥阴蛔厥等。 1.厥阴寒厥:主要表现为大汗出,以及身热,还有腹部拘急(因感受风寒而身体痉挛、抽搐),还包括四肢疼痛,还可见下利,四肢冷至肘膝以上等。方用当归四逆汤或四逆汤加减,禁忌、注意事项暂不明确。 2.厥阴热厥:主要表现为四肢肘膝以下位置发凉、发热、口舌干燥、大便秘结、苔黄燥或焦黑、脉滑数。选用白虎汤或栀子豉汤加减,禁忌、注意事项暂不明确。 3.厥阴蛔厥:主要表现为右腹部剧痛时作时止,伴有明显烦躁不安、呕吐、饥而不欲食(感觉饥饿但不想吃东西),还可见进食后吐出蛔虫
厥阴病症状有哪些
李霞 副主任医师
审核
济南市中心医院 中医内科
三甲
厥阴病为外感病邪侵入厥阴经引起的病症,常见临床症状包括气上撞心、消渴、饥而不欲食、心中疼热等。 厥阴病证所述为上热下寒的症状。上热为胃中有热,表现为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下寒为肠中有寒,表现为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因此厥阴病的典型临床证候表现为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邪入厥阴,阴阳交争,寒热错杂,阳热趋上,灼劫阴津,故见消渴不止;肝热上逆,上冲胃脘,则自觉气上撞心,心中疼热。 阴寒趋下,脾失健运(脾脏的运化功能失调),更因肝木之乘,胃失和降(胃的通降功能出现障碍),中焦气机逆乱,故见饥而不欲食,强食则吐;上寒下热,蛔虫不安,则可随呕吐而出。 如果身体不适,建议前往
厥阴症表现及治疗
栗明 副主任医师
审核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科
三甲
厥阴证主要表现为上热下寒(上部有热,下部有寒)。上热,为胃中有热,表现为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下寒,为肠中有寒,表现为饥而不欲食。治疗方法也需根据具体证型有所不同,上热下寒者,治宜寒热并用,厥阴寒证则宜温里寒,厥阴热证则宜清下热,厥多热少治宜温阳。 1.厥阴寒热错杂证:蛔厥证时作时止,进食疼痛烦躁,或呕吐、吐出蛔虫;服用乌梅丸加减治疗。 2.厥阴寒证:症状表现为手足厥寒,四肢关节疼痛,或身体腰痛,月经推迟,经期腹痛,经血量少色黯,胃脘腹部冷痛;服用当归四逆汤加减;肝寒犯胃表现为巅顶头痛,干呕吐清涎冷沫;服用吴茱萸汤加减治疗。 3.厥阴热利证:表现为腹痛急迫欲大便,可肛门坠胀难出,大便夹有红
厥阴证有什么表现
刘汶 主任医师
审核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中医内科
三甲
厥阴证常表现为消渴,气上冲心(感觉有气流从小腹向心胸咽喉部上冲),心中感到疼热,感到饥饿却不想进食,进食则吐蛔等。 厥阴证是中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症候,引起这种疾病的原因主要是体质虚寒、气血不足或者是肝气郁结(肝脏的气机和血运不畅、情志抑郁)、情志不畅等。 厥阴为六经传变当中的最后阶段,故厥阴证多由他经传变而成,常见于伤寒(感受寒邪引起发热的疾病)病变末期病情出现生死转机的阶段,以胃热肠寒、寒热交错为辨证要点。 出现以上症状时,建议去专业的中医医院,根据实际症状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在治疗的同时应保证充足睡眠,忌辛辣、油腻等食物。
厥阴病怎么治疗
李常法 副主任医师
审核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针灸科
三甲
厥阴病(外感病邪侵入厥阴经引起的病症)的治疗包括日常调护、药物治疗、针灸治疗等方式。 厥阴病属于六经病,可分为上热下寒(上部有热,下部有寒)证、寒厥证、热厥证。 1.日常调理:患者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舒缓心情,应遵循清淡饮食、营养均衡的原则,避免食用生冷、油腻的食物。 2.药物治疗:上热下寒的厥阴病患者,可见消渴、心中疼热、饥不欲食,可使用乌梅丸进行治疗。寒厥的患者,可见手足逆冷、脉细欲绝,可使用当归四逆汤进行治疗。热厥的患者,可见口干、烦渴、小便黄赤,可使用白虎汤进行治疗。 3.针灸治疗:可根据患者的证型,选择穴位进行针刺。比如寒厥选取关元、百会穴等,热厥选取少商穴、内关穴等。 如有不适应及
厥阴病有什么表现
白雪 副主任医师
审核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中医内科
三甲
厥阴病(外感病邪侵入厥阴经引起的病症)常会出现口干口苦、失眠心烦、胸闷疼痛、不欲饮食、食则呕吐手脚冰冷、腹痛腹泻等症,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建议立即就医,以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厥阴病,属于六经病(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病)之一,主要特点是寒热错杂(同一病人身上同时出现寒证和热证)。常表现为上热下寒(上部有热,下部有寒),如出现口干口苦,口舌生疮等上热症状的同时,兼有腹部喜温喜按、大便清稀等下寒症。 常用于治疗上热下寒厥阴病的中成药是乌梅丸。乌梅丸具有缓肝调中,清上温下的功效,用于治疗蛔厥(蛔虫病)、久泻、厥阴头痛(病邪侵犯厥阴经而引起的头痛)等,症见腹痛泄泻,头顶疼痛,时发时止,烦躁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