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盛年而亡:周世宗柴荣暴卒的背后,让人细思极恐

 激扬文字 2024-02-20 发布于四川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四月,周世宗柴荣亲率大军北伐辽国,一路势如破竹,四十二天内连破辽国三关三州共十七县,形势一片大好。

五月初,柴荣大会诸将,商议攻取幽州,但诸位将领都极力反对柴荣继续进攻,显然,柴荣不愿意放弃正盛的士气,不顾众人反对,下达了次日继续进攻幽州的命令。

但蹊跷的事,柴荣大会诸将的当晚就突发疾病,而且病的很重,病到不能继续出征的地步。

柴荣画像

身患如此重病,柴荣显然无法继续出征,无奈之下,只能选择班师回朝养兵,但仅仅一个月,柴荣就驾崩于万岁殿,年仅三十九岁。

柴荣被誉为“五代第一明君”,他的突然暴卒让后世很多人感到遗憾,甚至猜想如果柴荣不死,是不是就能收复燕云十六州了,甚至还能够避免日后的“靖康耻”。

而关于柴荣的暴卒,史书里几乎都没有提及具体的死因,仅仅以“遇疾”糊弄过去,但围绕柴荣暴卒的前前后后,又集中发生了太多的怪事和偶然,也让柴荣之死,透露出太多的诡异。

比如赵匡胤称帝后曾经说出这么一段话:“此人若在,朕不得此袍著”。

赵匡胤说的此人是谁呢?其实就是后周枢密使王朴。

王朴

王朴是柴荣的潜邸旧臣,一度担任柴荣的掌书记,一般来说,能坐上这个位置的,都不是一般人,日后赵宋开国第一重臣赵普就是赵匡胤的掌书记,可见王朴在柴荣心中的份量。

当然,相对于赵普年纪轻轻就能当上宰相,王朴可是苦熬了许久的,因为他上面还有帮助后周太祖郭威夺江山的佐命元勋郑仁诲,而郑仁诲也是柴荣最为敬重的前朝元老。

因此,刚刚继位后不久的柴荣就安排老成资深的郑仁诲留下守庙,自己带着大军迎击北汉和辽国的联军。

而击退联军后不久,郑仁诲就病逝了,也给了王朴上位的机会,就这样,王朴在柴荣一朝如火箭般蹿升,等柴荣第一次征讨南唐的时候,王朴已经是留守京师的二把手了,风头一度盖过了当年的郑仁诲。

当然王朴也是靠实力上位的,毕竟他的确是一个治国理政的好手,不管是规划汴梁还是修治河道,甚至在军政方面也样样在行,而且极具战略眼光,为柴荣献《平边策》定下日后一统天下的规划,堪称传世之作,只是这份规划最后被赵匡胤学了去。

《平边策》

更难得可贵的是,王朴为人刚直犀利、洞察秋毫,那些眼高于顶的地方镇节帅们都很怕他,而赵匡胤也是其中之一。

显德三年(956年),赵匡胤跟随柴荣征讨南唐,因战功很快升迁到殿前都指挥使的位置,这已经是禁军里的第三把手,对于还不到三十岁的赵匡胤来说,显然有些飘飘然。

凯旋返京的时候,赵匡胤的仪仗队伍莫名其妙的被一名殿直(皇宫卫士)冲撞了,而且这位殿直事后又像没事人一样扬长而去,对于殿直的无故冒犯,赵匡胤自然很恼火,直接去枢密院要人,要处死他。

此时的枢密使是魏仁浦,他倒是认可赵匡胤,决定对殿直严肃处理,没想到身兼枢密副使的王朴却直接插手,堵了回去。

王朴对赵匡胤道:“殿直官位虽小,但和赵匡胤一样,都是为皇帝效劳的军士,更何况赵匡胤你刚刚当上都检点,理应收敛一点”。

话里话外挑明了赵匡胤这些天来有些张扬,也怼的赵匡胤耸然而出,让赵匡胤碰了一鼻子灰。

说实在的,王朴的这句话的份量已经远远超出了就事论事的范围,而且赵匡胤的要求其实也很合理,但王朴警惕地看到赵匡胤背后的某种苗头,因而才说了这些话。

毕竟王朴自己被别人冒犯的时候完全是另一个态度。

当初王朴负责监修京师街道的时候遇到一个消极怠工的小厢校,二话不说,直接“赏”了几十鞭子,小厢校憋了一肚子气,私下和别人埋怨,说自己即将升为厢虞候,岂能说打就打,不要面子啊。

赵匡胤画像

而这些话不知怎的又传到了王朴那里,立即把他抓来毙于马前。

王朴仅仅因为底下人的一句背后牢骚就处死人,那么冲撞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仪仗还能一走了之的殿直又该当何罪?

所以这件事其实就是王朴在借题发挥,也注意到了赵匡胤背后势力的小动作,他们到处结交权贵,比如枢密使魏仁浦,就私下跟赵家关系颇深,就连赵匡胤的母亲都跑上门想要攀成亲家,也难怪赵匡胤一来告状,魏仁浦那么积极。

而这件事过后不久,赵家结交权贵之势变本加厉,宰相王溥、宣徽使吴延祚、大将潘美、曹翰等等,还有和王朴同为世宗潜邸亲信的尹崇珂都和赵家有着不一般的交际,而且这种趋势愈演愈烈,甚至打算把攀结姻亲的目标指向了五代头号将门符氏家族。

如今符氏家族的代表符颜卿是柴荣的岳父,如果能够娶到他另一个女儿,那么赵氏一门在朝中的势力、声望将成倍的涨,甚至还能和当朝天子成为连襟,也能够和其他娶了符家千金的将门、豪门成了亲戚,这样以来,赵家就有了进一步结纳的利益纽带,如此庞大的关系网正是赵家人梦寐以求的。

不仅如此,赵匡胤的顶头上司张永德和赵匡胤掌控的殿前司禁军因有皇帝的旨意,最近一直在全国选拔精锐,禁军扩张的过于迅速,这一切都被王朴看在眼里。

要知道,五代这样的乱世是绝对不能够轻信任何一个人的,就连天子也是,他们能够信任和依靠的仅仅只有自己的潜邸班底,也是通过这些潜邸班底去掌控朝局和监视武将。

除了王朴之外,柴荣的潜邸班底还有潘美、曹彬、曹翰、吴廷祚、袁彥等人,按理说他们效忠的对象只能是柴荣,但这其中的前四位,无一例外的要么已经被赵家收买,要么正在被拉拢收买,作为一个圈子的王朴岂能毫无感知?

更何况柴荣时代,就开始秘密向军中安插眼线,暗中观察军内的风吹草动,比如赵匡胤南征南唐的时候,就有眼线告发赵匡胤,说赵匡胤军内私载数车货物,柴荣得知后遣使验之,虽然最后查明只有几千卷的书籍,但也证明军中有眼线已经成为常事。

而王朴执掌枢密军政,又负责留守京师,在军中安插眼线是他的重要工作之一,赵家的所有动作都看在眼里,以他的行事风格,又怎么可能没有动作?

后周疆域

到这里,再回头看看赵匡胤说的那句话,在想想王朴在世的时候曾经自信满满的说过这样一句话:“朴在则周朝在”。

这样一来,赵氏想要图谋江山,王朴就是他们第一个要除掉的人。

显德六年(959年)三月十五日,就在柴荣出征前一个月,王朴奉旨视察汴口后拜访前任宰相李谷,不料聊着聊着突然昏倒,然后离世,享年五十四岁。

王朴的猝然离世,让柴荣刚刚开始的宏图一下子失去左膀右臂,仅仅两个月后,柴荣北伐的关键时刻,突然患病不起,只能放弃即将到手的幽州,在返回京师后也匆匆离世,而这些事,恰好发生在赵家和符彦卿家族联姻后不久。

柴荣驾崩半年后,江山被赵匡胤夺去,柴荣遗留的四个托孤重臣还偏有三个就早与赵家关系不一般,私下交流频繁,不光他们,还有柴荣曾经的潜邸旧臣居然继续重用,要知道赵匡胤兄弟以猜忌闻名,能够对前朝的天子亲信还能如此信任,岂不是一件怪事?

而且柴荣病倒的时机也太巧了,还有两三日就能够到达幽州了,但被众将拒绝的当夜就患病不止,不得不放弃攻取幽州计划,这个病不仅来的重,而且来得巧,巧到柴荣不得不打消这个计划的地步,似乎也太配合这些反对的将领了。

哪怕柴荣病情稍微轻一点,也能有机会挺着病躯进攻,但可惜不能。

柴荣

而这些将领为何放弃攻占幽州呢?对于他们来说,攻占幽州,势必和契丹人爆发旷日持久的边境大战,对于习惯攻打周围弱国积攒军功的将领来说过于冒险了,万一自己死于军中岂不是前功尽弃?也意味着自己见不得人的勾当会彻底丧失。

所以王朴死后不久,柴荣也必须死,因为时间一长必然败露。

而目睹王朴猝死的李谷也恰好在赵匡胤登基的当年去世,巧上加巧。

当然赵匡胤篡位还有一个障碍,这就是殿前司一把手张永德,柴荣退兵期间曾长期逗留在半路上,既不回京,也不折回前线,直到免去了张永德的军职后才返回京师。

前后三个月,从王朴到张永德,再到柴荣,后周阻碍赵匡胤篡位的三位重要人物的先后离场,尤其是王朴和柴荣的去世,在没有任何病情的情况下说死就死,未免有些太离谱。

那么问题来了,赵家人如何害了他们呢?答案自然是下毒了,至于下毒者大概率就是执掌御厨的太监李继美。

李继美作为前朝皇帝的贴身太监,在宋朝有着超乎寻常的恩遇,甚至赵匡胤赐给他紫袍,对于一个太监来说,这是一个格外的恩遇了。

除此之外,李继美的两个儿子李神福、李神佑也在宋朝被赵光义视为心腹,历任要职,位尊极品,毕竟赵匡胤一朝的嫡系在赵光义一朝没有什么好下场,但他们两能够如此恩遇,显然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除非立下了不世之功,但一个太监能立下什么功?答案只能是下毒了。

宋人王铚的《默记》中曾经记载了这么一段荒诞不经的故事:

说王朴在某天夜里突然找到柴荣说:“祸起不久矣!”

柴荣惊问何故,王朴说发现异象,而且“事在宗社,陛下不能免”。

听闻江山和自己性命不保,柴荣自然大惊,跟着王朴前往河边看所谓的异象,结果在河边发现一个渔灯般的火轮,上面坐着一个三岁的小孩,王朴当即让柴荣拜见。

陈桥兵变

写到这里,王铚又加了一句:“火轮小儿,盖圣朝火德之盛兆,岂偶然哉”。

意思是大宋得国乃天命所归,当然这篇文章今天看来荒诞不经,但王铚作为宋人,必然有诸多的顾忌,只能借神怪之说将这件事点明,暗示王朴和柴荣都死于非命。

当然,柴荣的到底因何去世,至今未有定论,但从历史的这些记载来看,其实相对于外敌,其实真正可怕的是内患,中唐五代以来,不管君主为何对外开疆拓土,都免不了毁于内患。

显然笑到最后的赵光义看得最通透: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需谨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