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的温厚,开创宋朝三百年

 旧时斜阳 2023-10-26 发布于浙江

01

提起宋朝,第一印象其实并不好,燕云十六州丢失,让这个王朝总带着一股遗憾感。

其次,各路大咖都努力奋斗了一生,却以失败告终。

最后,好像谁也干不过,先是辽国将其按着地上摩擦,好不容易来个弱一点的西夏,似乎也没赢几次,最终辽国没了,金国来了,北宋跟着亡国了,堂堂的皇帝愣是成了俘虏,被敌人折磨而死。

有这些负面影响在,着实让人喜欢不起来。

但问你,若历史让你重生,你最想活在那个时代,脱口而出的必是宋朝。

这是一个十分奇怪的驳论。

创造这个驳论的是一个叫赵匡胤的人。

赵匡胤出生在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东关),军人世家出身,在乱世这个身份十分重要。

因为他可以让你活命。

根据史书记载,赵匡胤出生时,和寻常的孩子有些不同,他出生那天,赤红的光照满了整个赵家的屋子,奇异的香味过了一晚上都未散去,还是婴儿的赵匡胤,身上的金色,三天都未改变,人们都暗暗称奇。

这种奇异的现象,都是附带品。

几乎每个传奇人物都有,比如刘邦,比如刘秀,李世民,朱元璋出生都带着特别的光彩。

赵匡胤很快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首先他容貌威武,器度豁达。

其次,骑射能力很强。再烈的马到了他的手中,都不用马套。

一次,他外出旅游,天黑的时候,没找到客栈落脚,胆大的他在

襄阳一座寺庙里住下。在这里他碰上了一个改变他一生的和尚。

和尚慈眉善目,除了念经诵佛,还兼带看相的本事,和尚在看了赵匡胤的五官后,一脸激动地说:“我把自己全部的资产都给你,你往北去会有奇遇。”

和尚的古怪举动,让待业青年赵匡胤决定去试一试。

乾祐元年(公元948年),21岁的待业青年赵匡胤给后汉枢密使郭威递上了一份简历。

这份简历并没有任何出彩的地方,但郭威慧眼识珠,一眼就看上了赵匡胤。

于是,投身军旅的赵匡胤开始跟着郭威讨伐一个叫李守贞叛军,这活儿很适合赵匡胤,武艺高强,冲锋陷阵的时候,勇猛非常,因此表现十分抢眼。

这次出色的表现,给郭威留下了极好的印象,这是一个有能力的年轻人,稍加培养,留给自己的儿子,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

广顺元年(公元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补东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挥使,与此同时,另外一个优秀人物也被历史厚爱。

他叫柴荣。

02

柴荣从小跟着郭威身边长大,为人谨慎且远见,帮助郭威处理事务时,总能做得有条不紊,郭威家境不好的时候,柴荣兼职赚钱自助家用。

在外出做生意的时,还不忘提高自身技能。

骑马、射箭一样都不落下,一身武艺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又读了大量史书和黄老著作。这种优秀的品质,吸引了郭威的注意,一番考察后,决定将自己的江山交给柴荣来打理。

显德元年(公元954年)正月,郭威驾崩,柴荣按遗命在柩前即皇帝位,历史称之为周世宗。

柴荣无疑是赵匡胤人生中最重要的贵人。

年轻的柴荣雄心勃勃,决心遵从郭威的遗愿,将手中的江山再扩大一些,为此,他曾经向研究相术的王朴发询问:“朕当得几年?”

万朴发掐指算了一番后,回答说:“陛下用心,以天下苍为念,天高听卑,自当蒙福。臣固陋,輒以所推之,三十年后非所知也。

听了这话,柴荣大喜:“若如爱卿所言,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

在这个宏伟的蓝图下,柴荣开始励精图治,唯一遗憾是上苍只给了他六年不到的时间,在北伐路上,柴荣的身体亮起了红灯。

自知身体撑不下去的柴荣开始安排后事,先是解除了张永德殿前都点检职务,升赵匡胤为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决定,在后人看来,这毫无疑问是个大错特错的安排。

有人说,如果不是将这个殿前都点检交给了赵匡胤,后周还是后周,完全没有北宋什么事。

可是历史最残酷的事实,在于它没有如果。

柴荣临终前,拜托好兄弟赵匡胤好好辅佐自己的儿子,将来成为一段佳话。

这是柴荣对赵匡胤最大的信任,也是赵匡胤人生最大的一次考验。

显德七年(公元960除夕刚过,刚刚接过老爸柴荣皇位的小皇帝就接到了一份让他大惊失色的情报,强敌契丹联合北汉准备南下。

皇帝只是一个七岁的孩子,面对这种大事,根本拿不出主意来,主事的符太后一介女流,毫无主见。

最终,还是宰相范质一锤定音,命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赵匡胤率领大军前去抵抗敌人。

接到命令的赵匡胤统率大军出了东京城(今河南开封),行军至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就出事了。

一件足够载入史册的大事,史称"陈桥兵变"

03

大军刚离开东京城,流言就开始传开了,说什么赵匡胤将做天子。这个流言开始只是小范围传播,但经过一天一夜的发酵,迅速登上了热搜榜。

各路吃瓜群众纷纷进行了围观,据说就连后周宰相也都放下身份进来围观。

对于这些,赵匡胤心知肚明。

历史在不久的将来证明,这一切的背后都是他在阴谋。

所谓的强敌契丹联合北汉准备南下的消息纯属子无虚有的事情,赵匡胤此举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夺取后周。

正月初二,赵匡胤开始了他人生最重要的一次表演。

“今皇帝幼弱,根本不能管理朝政,我们为了这个朝廷奋勇杀敌,皇帝不知,百姓也不知,如其做这样的无名之人,不如先拥立赵匡胤为皇帝,兄弟们再出发北征如何?”

作为赵匡胤的亲信,这帮将士很懂得煽动情绪,舆论经过一夜的发酵,将士们开始将目光看向了赵匡胤。

“还是兄弟懂我!”赵匡胤给足了赞扬。

兄弟顿时干劲十足,正月初三,在弟弟赵匡义(后改名光义即宋太宗赵炅)和亲信赵普的策划下,一件龙袍,就那么静悄悄地披在了赵匡胤的身上。

等待着黎明的到来。

天一亮,披上黄袍的赵匡胤却是一脸惊讶:“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

兄弟心知肚明,纷纷表示赞同,达到目的赵匡胤身穿龙袍带着他的兄弟,返回了东京。

因后周任归德军节度使的藩镇所在地是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为国号,定都开封,改元建隆

一个新的王朝就此诞生。

整个过程,兵不血刃,堪称中国古代史上最平稳的一次过渡。

04

宋朝皇帝的艺术细胞,很显然是从赵匡胤开始。

为了解决柴荣没有完成的事业,赵匡胤雪夜访赵普,敲定了先南后北的策略,南平、湖南、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势力,在他手中迅速瓦解。

北宋的地盘一天天的变大,昔日兄弟权势过大的问题被提上了日程,为了避免群臣容易产生猜忌的局面,赵匡胤选择了在一个月光柔和的夜晚,摆了一桌荤素搭配的宴席,请昔日的兄弟,今日的将帅喝了一通酒。

宴席上,赵匡胤发表了一番完美的演讲,研究的主题很简单,我能当皇帝,全靠诸位,但我是怎么上来的,你们也清楚,我怕日后,你们也会效仿我,所以,为了避免大家都尴尬,你们拿着丰厚的退休金回去做个富家翁才是王道。

第二天,手握大权的兄弟纷纷称病,请求辞职,赵匡胤大笔一挥,就此解决了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终其宋代三百年,都不曾出现过。

历史就此多了一个让后人念念不忘的举措“杯酒释兵权”。整个宴席之中,没有杀戮,没有猜忌,有的只是欢声笑语,能将君臣关系玩到如此和谐地步的,古往今来,除了赵匡胤再也找不出第二个。

后人从中读到信息只有两个字:“温厚”。

你忠于我,我宽厚与你。

这就是赵匡胤。

让兄弟放下兵权,玩的也是高端的艺术手段。

杀戮似乎从来不是他第一选择。

北宋刚建立的那会儿,有个翰林学士叫王著,原先是后周柴荣的人,对故主柴荣忠心耿耿,面对孤儿寡母,后周变成了北宋,王著大概心里觉得赵匡胤这事儿干得不地道。

一次,王著喝醉了酒,想起了死去的柴荣,竟不顾酒桌上坐在首席的赵匡胤,当众就嚷开了,一同陪酒席的人都吓了个半死,赵匡胤为人温道,但并不表示内心深处可以任由别人践踏。

再者,黄袍加身的背后是怎么操作,普天之下再没有人比赵匡胤更清楚的,王著当众叫嚷这件事,摆明了是让赵匡胤难看,任凭谁看了这事儿,都觉得王著这回彻底凉凉了。

结果,赵匡胤非但没有怪罪王著说大实话的举动,反而让人将他扶出去休息。

王著不肯出去,掩在屏风后面大声痛哭,哭得撕心裂肺,将士一看实在闹得不像话,才强行将王著拉了出去。

第二天一早,有人就给赵匡胤上了一道奏疏,说王著当众大哭,思念故主周世宗,这是吃着碗里瞧着锅里,带有反骨,应该给予严惩。

面对此举,赵匡胤只是笑着摆了摆手说:“他喝醉了,说了几句实话而已,周世宗在时,我和他同朝为臣,对他的为人还是很了解的。他一个书生,哭哭故主,也是人之常情,他想哭就让他哭好了!

你可以说这是作秀,但史料告诉我们,这是真实的,话句话说,宋代的温厚,早已被赵匡胤刻在了骨子里去了。

黄袍加身,赵匡胤率领大军顺利抵达了东京,赵匡胤一身龙袍进入了开封府皇宫时,恰好碰见了一个妃子怀里抱着一个婴儿急急忙忙往外跑,赵匡胤就问这是谁的儿子。

妃子心里害怕,也不敢隐瞒。说这是柴荣的儿子。

问话的时候,柴荣的老臣范质、赵普、潘美都在一旁,每个人都不做声,按照厚黑学的要求,这个孩子是绝对不能让他见到第二天早上的太阳,几乎在场所有人都这么认为。

事实再一次证明,在厚道这一块,赵匡胤排第一,没人敢排第二。

作为新老板最信任的人,宰相赵普说:应该除去,以免后患。

其他人虽没表态,但神色已经给出了最佳答案。

赵匡胤说:我接人之位,再要杀人之子,我不忍心。什么是温厚,这就是了。

能宽人一心,活人一命。

心存善良。

就是温厚。

赵匡胤将这个孩子送给潘美抚养,以后也没再问起过此事,潘美也一直没有向赵匡胤提起这婴儿。

这婴儿成人后,取名惟吉,官至刺史。——《宋人轶事汇编》

似这样的事情很多,陈桥驿在陈桥和封丘(均在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北处)之间。

赵匡胤黄袍加身时,急着赶回去安定局面,决定从陈桥进入返回东京,却不想陈桥守门官闭门防守,不放赵匡胤军通过。赵匡胤只得转道封丘,封丘守门官马上开门放行。

赵匡胤即帝位后,并没有对陈桥守门官秋后算账,反而认为对方做得对,一个守将,唯有忠于职守,才是一个合格的守将。

与之相对的封丘守门官,并没有大开方面之门就获得了高升,赵匡胤斥责他临危失职,将他斩首。

温厚,并不意味着是非不分。

时候,笔者看赵匡胤,总觉得他是一个矛盾体,身为武将,却浑身都带着温柔和后道细胞,半点杀戮和粗鲁都不曾有,愣是将北宋打造成文人的天堂。

堪称历史的奇迹。

05

建隆三年(公元962年),赵匡胤秘密让人雕刻了一块石碑,立于太庙寝殿的夹室里,取名誓碑这块石碑,是他给子孙留下的遗训,石碑的内容,每个字都写满了温厚。

赵家子孙,无论谁做了皇帝,都不得杀柴家人,纵犯谋逆大罪,也只能

狱中赐尽,不搞连坐。

其次,不杀读书人,上书提意见的人,更不能杀。

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可以说,赵匡胤温厚的个性透过这个石碑遗训,贯穿了整个赵宋王朝,319年的赵宋王朝,我们可以看到,柴家子孙与南宋共存亡,失败的王安石可以好好的活着,犯了忌讳的苏轼可以从蛮荒之地的海南活着回来。以幸灾谤国之罪,流放宜州(今广西宜州市)的黄庭坚,可以读书写作,取“喧寂斋自得其乐。

这一切,都源自赵匡胤的温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