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耳针反应探讨耳穴的禁忌症

 曾经agqdjgzda5 2024-02-21 发布于安徽

耳穴知识 汇聚一堂

从耳针反应探讨耳穴的禁忌症

[提要]本文从耳针临床中列举不良反应四则,对部分耳穴的单向作用及禁忌症进行了探讨,对不同的刺激方法所起的治疗作用进行了分析,阐明了研究耳针的方法,指出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中医藏象学说在研究、总结耳穴功能方面的重要性。

耳针疗法具有适应症广,奏效迅速,操作简便,经济节约,副作用少等优点,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这已是人所共知;近年来,有关耳针疗法的成功报道也层出不穷。然而耳穴有无副作用与禁忌症,应用失当是否会加重病情,延误痊愈,这方面的报道却几乎未见,依照辩证唯物主义“一分为二”的观点,从我们十几年的耳针临床中列举有明显不良反应的四则,对耳穴的单向作用及禁忌症试行探讨,供同道者参考:

一、案例分析

(一)廖xx,女,48岁,1986年5月就诊。

1.摘要:患者因睡醒后自觉右侧面部不适,眼不能闭,讲话漏气,口角左歪等来诊。查其面色㿠白,唇舌色谈,舌苔薄白,右侧额纹消失,露晴流泪,不能闭眼,蹙额、皱眉,鼻唇沟平坦,口角向左歪斜,不能露齿、鼓颊,脉沉细弱。

图片

2.诊断:(1)中医:口眼歪斜(2)西医:面神经炎

3.处理:

(1)耳尖穴放血(每周三)

(2)内服安慰剂(维生素B120毫克,每日三次;维生素C0.2,每日三次)目的是检验耳尖放血对面神经炎的疗效。

图片

4.治疗经过及效果:

经以上方法治疗三周,病人的口眼歪斜不但不愈,反而加重,且伴有面肌萎缩,头晕,心悸等,后改用体针温针灸,悬灸,直接灸,内服中药十全大补汤,ATP,维生素B1,B6等穴位注射综合处理4个半月才使患者基本痊愈。

5.讨论:患者平泰体虚,气血不足,风邪入中,治之应扶正祛邪,投以温补之法,方能见效;若脱离中医的辨证,单凭西医的神经炎而机械地应用耳尖放血之法则是犯了虚虚实实之弊,故病不愈反加重。以后经多例验证,凡体虚之证与非耳尖放血所宜。

(二)张xx,男,30岁,进修医生,1987年 6月就诊。

图片

患者因“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等病来诊。症见右胁不舒,胃脘胀闷,大便稀烂,四肢乏力等,查其舌苔白厚,脉弦缓无力。诊断:中医:➀胃脘痛,➁胁痛;西医:➀慢性胃炎,➁慢性胆囊炎。随取神门、交感、皮质下、胆、肝、十二指肠、胃等穴,以王不留行籽耳压处理,治疗当晚,未到九点,病入则感精神疲倦,看书打瞌睡,胃胀更甚,第二天,病情未见好转反加重来复诊。经分析,患者产生诸症可能与神门穴有关,遂取下此穴,果真见效,夜晚看书精神充沛,胃脘胀痛减轻,诸症好转。

图片

论:经多次反复验证,神门穴确有催眠,嗜睡,抑制胃肠蠕动作用,故对于那些出车的司机,夜间值班及用脑的工作人员,脾虚之腹胀等患者,若不是以失眠为主症来诊者,不宜取之。

(三)李xx,女,24岁,护士,1987年5月就诊。

患者因脸上长满“痤疮”,此起彼复,数年未愈,多方治疗无效,就诊于针灸科。查其舌红苔少而黄,脉弦滑略数。诊断;中医:粉刺;西医:痤疮。

图片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与内分泌失调有关,而肾穴与内分泌系统有密切的关系,故初选肾、内分泌、肺、面颊区治之,病不但不愈,反而加重,面部的痤疮越长越多,且不断成脓,第二次,第三次治疗后均未见好转,经分析,患者症属血热实证,与肺、大肠有密切的关系,随重拟治疗处方,以耳尖放血为先,减去肾穴,加上大肠,一次则见好转,三次后,痉疮减大半,诸症好转,原来多年未愈之疮疤也渐见好转,取得了显效。

图片

讨论:患者体壮热盛,治之应取清泻之穴,而肾穴为强壮补虚之要穴,取之则犯了实实之弊,故病益重不愈。后经多例验证,凡属实热之证,肾穴不宜。

(四)方XX,女,18岁,19875月7 日就诊。

患者原有“支气管哮喘”及“肾炎”史,经治已愈。但近年来,月经提早,经量特多。此次已来一月未净,经中西医治疗术能控制就诊于耳针,查其舌谈苔白,脉沉细弱,诊为崩漏,初取肝、肾、子宫、内分泌治之,月经不但不减反而增多,再治再增多,三诊时减去内分泌、肝,改为卵巢、脾,一次则月经明显减少,三日后血止,阴道未见流血再巩固治疗三次后停针观察,月经正常。

图片

讨论:内分泌有通经之功,肝穴有清热祛瘀之效,可用于实热瘀阻之痛经,闭经等证,而卵巢可促进卵巢素分泌,能收缩子宫而止血,脾有统血之功,可多用于月经过多崩漏之症,两者若使用不当则会适其所反,加重病,延误痊愈。

二、体会

1、中医的脏腑,经络原说是讨论耳穴功效的理论基础,辨证施治是决定耳针方法的理论根据。

祖国医学认为,五脏藏精而不泻,六腑以通为用,又说:肾内藏元阴,元阳,只宜固密,不宜耗泄,肾之病症多为虚证,治之用补法。依此理论在耳针临床中,对泌尿系中的虚证,我们多取肾穴;实证多取膀胱;对于消化系统的病症,虚证多取脾、肾,实证多取肝、胃,又依针法大则“实则泻之,虚则补之......苑陈则除之”的理论,凡实证,热证,瘀滞不通的病症,我们常用放血之法或针刺,或埋耳针治之,反之则不宜使用此法,或用刺激较轻的耳压法治之,否则会适其所反。

2.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地评价穴位的作用及反作用是减少差错,提高耳针疗效的关键。

例如耳尖有消炎消肿,降压止痒之效,可用于热证、实证,经脉瘀阻不通之证,而为虚证,寒证所不宜;神门有镇静安神,解痉止痛之效,可用于失眠,神经衰弱及各种痛症,而镇静太强,解茎过甚则会出现嗜睡与肠蠕动减慢等副作用,影响夜间工作及正常消化,出现神疲嗜睡,腹张乏力等弊病;内分泌有调节女性内分泌功能,起通经止痛之效,故可用于痛经、闭经之证,若通之太过则会出现经血过多,流血不止等,因此又非崩漏之所宜等。

因此,我们在耳针临床中,既要看到耳针有治疗作用的一面,也要注意到反作用的一面,正确选穴,配穴,并运用适当的刺邀方法,方能提高疗效,取得预期效果。

源自《广州中医学院学报》1988年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该文章已关闭评论功能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