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耳针疗法》第一讲:耳针史话—李学武

 耳穴堂 2023-11-24 发布于山东

[编者按]耳针疗法由来已久,尤其近几年来在不少城市、乡村正在推广普及,形成一个新的高潮。实践证明,耳针疗法对不少疾病,如神经衰弱、消化道疾病、胆结石、各种疼痛等,均有很好的疗效,其治疗范围已达100多种。由于耳针治疗痛苦小,疗效显著,操作简便,比较容易掌握和推广应用,故很适合在基层、农村推广应用。本刊特邀请北京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李学武副教授讲授,共10讲,介绍常见病的耳针治疗、诊断及一般耳针知识。

耳针是用针剌或其他方法刺激耳廓上的穴位以防治疾病,并通过望诊、压痛、电测等方法检查耳廓上的阳性反应点,作为辅助诊断的一种方法。

运用耳廓上的穴位治疗疾病早在《黄帝内经》一书中就有记载,如《灵枢·厥病篇》说:“耳聋无闻,取耳中。”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进一步指出:“耳中穴,在耳门孔上横梁是,针灸之,治马黄、黄疸、寒暑疫毒等病。”灵枢·五邪篇»说:“邪在肝……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隋代杨上善在《黄帝内经太素》中也提出耳闻青脉可治疗痹证,“耳间青脉,附足少阳脉瘈脉,一名资脉,在耳本,如鸡足青络脉,刺出血如豆,可以去痹也。”

以后历代医家对耳穴防治疾病的应用不断发展,如晋代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说:“尸蹙之病……以管吹其左耳中极三度,复吹右耳三度,活。”元代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说:“脚气蒸发……以甘遂块塞耳。”“治口歪斜即效,耳垂下麦粒大艾炷三壮,左灸右,右灸左。”“赤眼、桃耳目红筋。”明代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提出灸耳尖穴治疗眼病,“耳尖二穴,在耳尖上,卷耳取尖上是穴,治眼生翳膜,用小艾炷五壮。”清代沈金鳌提出按摩耳穴可防病健身,他在《杂病源流犀烛》中说:以手摩耳轮,不拘遍数,所谓修其城廓,以补肾气,以防聋聩也。上述这些记载,多数至今仍很常用,如耳中、耳尖、耳后青脉等穴,不但普遍用于临床,其使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明代,对心、肝、脾、肺、肾五脏在耳廓空的定位已有了明确记载,如《小儿按摩术卷一。察耳篇》记载:“耳上属心……耳下属肾……耳后耳里属肺……耳后耳外属肝……耳后耳中属脾。”书中还附有耳穴图。

耳廓在诊断上的应用,《内经》中就有许多记载,如利用耳廓形态、颜色的变化诊断疾病,《灵枢·卫气失常篇»说:“耳焦枯,受尘垢,病在骨。”《灵枢·本脏篇》指出:“耳高者肾高,耳后陷者肾下,耳坚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肾开窍于耳,故从耳廓的形态可判断肾气的盛衰。以耳廓血管、色泽的变化诊断疾病的记载也很多,如《灵枢·论疾诊尺篇》记载:“耳间青脉起者,掣痛。”晋代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中说:“婴儿耳间青脉起者,瘈、腹痛。大便青瓣,飧泄。”隋代杨上善在《黄帝内经太素》中记载:“厥头痛,头痛甚,耳前后脉涌有热。”类似的论述在《内经》及后世名家著述中很多。

耳针的治疗范围有那些?
为什么利用耳廓上的穴位能够治疗多种疾病,并作为辅助诊断的有效手段呢?
关注我查看后续文章介绍,了解更多耳穴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