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尋訪屠呦呦舊居

 心静意定 2024-02-23 发布于浙江

​連橋遞塔影巷

        屠呦呦舊居,位於開明街20號連橋遞附近,有許多名人故居;北側是寧波城皇廟,東靠開明街,南臨大沙泥街;極具江南特色的明清建築,屋內有明堂、是姚氏的故居;1941年寧波城淪陷,屠家被毀,母親帶著全家搬到連橋遞居住。

學生時期的屠呦呦雕像

外公姚詠白

舅舅姚慶三

       傅增湘中国近代著名藏书家。四川省江安县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进士,选入翰林院为庶吉士。1917年12月至五四运动前,曾入内阁任教育总长。

屠呦呦的童年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在浙江宁波一户书香世家。父亲屠濂规,是一名银行职员,母亲姚仲千出身书香门第,外公姚咏白曾任上海法学院、复旦大学教授,舅舅姚庆三后来也是著名的经济学家,可谓家里长辈都是大学教授学者出身。

屠呦呦出生时候,家中有三个哥哥。父亲屠濂规根据“女诗经、男楚辞”的传统,根据《诗经》中原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为女儿取名为屠呦呦。

由于祖父辈的书香门第影响,屠呦呦小时候与哥哥们都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要知道,在民国时候,一些家庭都不让女孩读书,但父亲却思想开明,让屠呦呦上学校读书。而且,父母也教育她读书出人投地,这也令她从小培育了热爱学习的兴趣爱好。

年少的屠呦呦,树立从医的理想

屠呦呦在上中学时候,正值1940年抗日战火纷飞的年代,她的学习生活也受着战乱的影响。当时,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大量使用细菌战,使一些平民百姓无辜受到细菌的感染,屠呦呦也是受害者之一。屠呦呦患上的病就是疟疾,在那个年代医学不发达,患上疟疾能活下来也不容易。

少女时候的屠呦呦

好在屠呦呦经过医生精心治疗与家人的周全照顾,患上疟疾也能活下去,然后痊愈重返校园。就是这一段患上重病又治愈的刻骨铭心经历,这也使少女屠呦呦对治病救人的医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在心里默默下定了决心,要投身医学,从事救死扶伤的崇高事业。

受着家庭文化氛围影响,屠呦呦对读书持着巨大的热情,即使身患疟疾也努力用功学习,学业一直没有落下。这样,经过多年的勤奋苦读,1951年屠呦呦考上了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专业。

屠呦呦收获事业与爱情

读大学时候的屠呦呦,也是勤奋刻苦,经常泡在实验室里钻研各种医学药品,学习可以达到一种废寝忘食的地步。这样,四年后屠呦呦以优异成绩从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然后分到了国家卫生部中医院研究院工作。

​在研究院參與“523”項目…

哥哥屠學桓寫信對妹妹的鼓勵

李廷钊、屠呦呦原是寧波效實中學的同学,大学毕业之后去苏联读硕士,留学回国到东北的钢铁厂工作。

屠呦呦、李廷釗與倆位女兒

​       由於屠呦呦对中国与世界医学进步做出的贡献,2015年4月5日,在八十五岁高龄时,被授予诺贝尔医学奖或生理学奖项。

       然而,在人生巅峰时候,却因接受了价值约为290万人民币的诺贝尔奖金而备受争议,嘲讽声四起。

大女兒陳敏1965年出生,在英國劍橋大學從事行政教務工作;李軍在北京工作。

附近有許多名人建築


中國郵票之父孫傳哲舊居



盧緒章平生事跡館





毛衙巷毛氏老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