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学.传统】徽州漆器第一人 不爱第一只爱老“漆”

 灯下悦读 2024-02-24 发布于广东

黄山真是个好地方,不仅风景宜人,

还“卧虎藏龙”,藏着许多工艺大师。

《非凡匠心》中徽雕大师王金生,

万安罗盘大师吴水森,

还有谦谦君子的漆器大师甘而可。

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现代人4件作品中,

甘而可的“菠萝漆”圆盒就是其中之一。

可他总说:“我不做第一,就做徽州老'漆’”

可他却把徽州漆器做到了极致最高峰。

自古以来,徽州是中国漆器主要产地之一。

中国唯一一本全面介绍漆器工艺的著作

《髹饰录》是由明代徽州的漆工黄成所著。

当时的工艺水平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菠萝漆制作工艺是徽州漆艺最具代表性的,

但民国以后就已经失传。

上世纪80年代,俞金海曾恢复了这种技艺,

但随着老人辞世而再次失传。

然甘而可经过近30年的不断探索,

让徽州传统髹漆技艺“菠萝漆”恢复新生。

因此被评徽州漆器髹饰技艺国家级传承人。

甘而可十年木工打基础,

十年工作学技术,十年下海炼心态,

懂绘画、善木工、会雕刻、精设计。

“不做这行还做什么呢?

也不想徽州漆器后继无人。”

他不仅恢复传统技艺,

还首创以金箔入漆、制作出金斑犀皮漆。

而贴金的关键,

只是一层看似可有可无的透明漆。

传统的漆器手工艺在当地延续数百年,

直到1950年受到现代化机器生产的冲击。

徽州漆器由传统的私人家庭作坊制

逐渐转变为集体工厂制。

现代化的分工使得从前的传统出现了断裂。

漆器工艺逐渐衰落,

漆器的品质也大受影响。

好的作品每一个步骤都要完美,

这是甘而可的信念。

犀皮漆器独特的美感,

关键在于打埝和髹色漆两道工序。

打埝的就是做出高于器物表面的突起。

漆调到什么程度最适合打埝,

如何打出不同形状的埝,

全凭手艺人多年积累的经验。

除了技艺,空气的温度、湿度都可能

对犀皮漆器的纹理产生影响。

因此,每一件犀皮漆器都是唯一的。

一件漆器做起来工序多、耗时长,

长的要一两年,短的也有八九个月时间。

与七八个人合作一年也只能做十几件,

如今他的今订单已经排到了后年。

不少人劝甘而可趁着现在市场好,

可以试着加入现代工艺批量生产。

但他却说,“钱是好,

但人心只要一浮躁就会反映在作品上。

我做的东西必须个个是精品,

要留得住、传得了。”

在甘而可看来,一名好的漆器工艺师,

必须不拘一格,要对漆的性能了如指掌,

对它的各种变化及可能性不断探索。

他最大希望是让古老的徽州漆器重放光彩。

漆器和被漆漆过的东西是两码事。

漆器是一种成'器’的东西,

是我们常常说一个人能成大器的那个'器’。”

这就是谦谦君子的甘而可“漆器”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