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19位院士齐聚石家庄,出啥大事啦?

 张迅之 2024-02-25 发布于河北
图片

24号元宵节,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的19位院士,没有跟家人团聚,而是齐聚石家庄。

有人说,这么大阵仗都可以召唤神龙了。其实也没错,他们来这就是参加中华医学界的“神仙会”——第二十届国际络病学大会。

图片

解闷解惑,有趣有料,这里是杨涛有料。

讨论有关中医的话题很容易引战,网上支持中医和支持西医的经常势不两立。但是作为中国最聪明的一批大脑,19位参会的院士当中,既有像张伯礼这样的国医大师,还有对西方医学造诣颇深的。

图片

比如:工程院院士樊代明,他还是法国医学科学院的外籍院士,主要研究利用细胞工程治疗胃癌。

图片

工程院院士杨宝峰,他还是欧洲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提出了心血管药物作用离子通道靶点学说。

图片

所以,那些一听是中医开大会就准备吐槽的,是不是有点狭隘了?在中西医结合的大趋势下,早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中华老祖宗认为,人体的气血经络犹如山川河流一般生生不息,人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如果把经脉比作大江大河,那么络脉就是纵横交贯、遍布全身的大小支流,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结成一个复杂的有机体。

图片

《黄帝内经》里讲,“络能贯通营卫,使经脉和脏腑肌腠间气血流通。”

中医常说的外邪入侵,入侵的通道主要就是络脉,会使气血运行和津液输布失常,从而形成络病。包括冠心病、中风、心律失常、糖尿病等,都属于中医学说中的络病。

这个很好理解,就像一片流域中的支流被淤泥阻塞了,干流中的水不能充分灌溉周围植被,整个生态环境慢慢就病变啦。

《黄帝内经》首次提出了人体经络的概念。东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创立了通络治疗的药方。清代名医叶天士首创辛润通络法,大大丰富了络病方药。

图片

但不得不说,传统中医属于经验医学,是老祖宗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在治病救人的实践经验中不断总结出来的,只要管用就行。

而现代医学体系主要受西医的影响,属于证据医学。他们治病的理论要么出自实验室、要么通过人体解剖,拿着显微镜让你看得清清楚楚,把实验步骤做得滴水不漏。

图片

相比之下,中医常说的阴阳五行、气血经络在哪呢?长啥样?谁都没见过。所以,传统中医理论必须要创新,要与现代科学相结合。

中医络病学就是在这种时代要求下创立的,将一系列通络祖方按照国际标准,开展循证医学研究。

啥叫循证医学?

简单理解就是人们常说的随机对照双盲试验。

由吴以岭院士领衔的“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图片

有了科学理论基础,通络中药就能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疾病,以及肿瘤、糖尿病等高发疾病。

去年10月,国际顶级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还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中国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

通心络是以岭药业在1996年上市的一款专利中药。咱们都用了27年啦,美国医学界才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认可了它对心血管疾病的疗效。

去年,中医络病学也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图片

面对老祖宗留下来的中华医药,不符合现代科学精神的,咱把它去除掉,将精华部分通过理论创新、循证研究发扬光大。这就是国际络病学大会能够成为中医药领域金牌学术盛会的原因。

我记得去年刚一入冬,甲流、乙流、支原体、合胞病毒合并感染,搞得医院里人满为患。免疫力差的一病就是一个多月,各种抗生素、抗病毒药物轮番上阵,慢慢都有耐药性了。

不少人转而寻求中医治疗,发现中西医结合的效果就是好。

随着中国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以后大家活到80、90岁没有问题,但基本都从40多岁开始服用健康药物。

用药人数越来越多,用药时间越来越长,中医药大健康产业还真是一条“又湿又长的雪道”,适合创业者们在上面滚 “雪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