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医不敢下刀的肠梗阻,中药一剂就通了!

 陈嘉晖 2024-02-25 发布于福建
青竹中医 让中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图片


第1372篇,医路漫漫 青竹相伴。


来源|《步入中医之门6》

 导读 

该患者年老体弱,心功能差,不考虑手术,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中药不失为一种选择。

周某,男,91岁。

2013年5月21日首诊:患者素有冠心病,10天前以“阵发性胸闷反复发作20余年,再发伴喘息气促、肢体水肿10余天”入院,入院诊断为“冠心病,心衰Ⅲ级”,经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喘减,肿消,心衰缓解。

然入院10余日大便未解,近两日出现腹痛腹胀。X线腹部平片:肠腔积气,有多个液平。

外科会诊诊断为急性肠梗阻,予补液、胃肠减压、肛管排气处理。因其年事已高,心功能差,不考虑手术。生死只好全由乎造化了!

这儿必须说明,会诊的外科医师是学中医出身的,后来进修了西医普外科。临证几十年,也做了学术带头人。但我就弄不明白,碰到这样的病人,他怎么就忘记了中医的老本行?作为内科主任,在下午4时我收到下级医师的会诊要求。

刻诊症见:患者形体消瘦,神疲肢倦,腹部胀满,腹痛难忍,呻吟不止,大便10余日未解,不思饮食。舌质淡而干萎,舌中有少量燥苔,脉沉细无力。

很显然,西医诊断很明确,就是急性肠梗阻。根据辨证,断为气阴两亏、肠道失润。治以益气养阴、增液行舟,方以增液承气汤加减

麦冬30g,生地黄30g,玄参30g,

大黄10g,芒   硝10g,白参 5 g,

黄芪20g,莱菔子20g。

1剂

住院中药无法急煎,以配方颗粒剂等量配伍,开水冲服。

2013年5月22日8时查房:诉服上方,晚8时便通,泻下大便盈盆,腹痛腹胀遂除,舌质淡干,脉沉细无力。予四君子汤合益胃汤益气健脾,养阴润燥。

辨治思路详解:“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故“六腑以通为用”。若腑气不通,浊气、水液、积滞存留体内,常常变证丛生,每每危及生命。

患者病重,长期卧床,“久卧伤气”,气耗在前,无力鼓动肠道蠕动,此其病因一也;心衰水肿,大剂利尿,津液耗损,肠道失润,此其成病之二因。气阴耗损,故见形体消瘦,神疲肢倦,舌质淡而干萎,脉沉细无力;肠道失润,故见大便不通,腹部胀满,腹痛难忍。燥屎内结,浊气上犯,故见舌中少量燥苔。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中满者泻之于内。”《素问·标本病传论》说:“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中满而后烦心者治其本……小大不利治其标,小大利治其本。”《素问·玉机真脏论》云:“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五实。”五实是死证,五脏皆实,能“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虽是五脏都实,危急之证,但能出汗,能大便通,实证有可活之机。身汗,表邪去;大便通,里邪可去。可见下法在危重症治疗中的地位。

大小便不通,多属病危,故以急急通便为要。根据病机,方选增液承气汤加减。舌质淡而干萎,说明津液耗伤极重,增液尤为重要,故以增液汤作底方增液行舟;气虚更需佐以益气,少佐参、芪以扶正。肠腑不通,更需通腑理气以止痛,故以调胃承气汤加莱菔子行气通便。病情危重,实乃“勉尽人力,不肯稍有遗憾之法也”(《温病条辨》)。

增液承气汤出自于《温病条辨》,是滋阴泄热、增水行舟之剂。温病热结,津液亏耗,燥屎不行,下之又不通,此是无水舟停。所以用增液汤(玄参、生地黄、麦冬)壮水滋阴。硝、黄攻下,以便舟行。阴虚液枯,燥屎不行,下之徒伤其阴,润之又有恋邪之弊,增水行舟之法,以使燥屎顺流而下。硝、黄配增液汤,下之而不伤其阴;增液汤伍硝、黄,润之而无恋邪之弊。

该方虽为温病热结、津液亏耗、燥屎不行而设,但其用药无非增液与通腑两方面。杂病之中,津亏肠道失润,大便不通,病机相同,则可异病同治,采用此方。实践证明,对于肠梗阻、习惯性便秘,每每可奏捷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