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祥龙贺岁!博物馆群龙贺新禧~

 胜乐典藏 2024-02-26 发布于北京

今日除夕,我们将迎来2024甲辰龙年!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发展与演变的标志,是中华民族共同价值观念和精神理念的体现。

胜乐君选取了博物馆中有特色的龙文物,在欣赏文物的同时,也祝愿大家能够龙年行大运~

新石器时代 红山玉龙

国家博物馆藏

新石器时代 红山文化C形玉龙

故宫博物院藏

红山文化C形玉龙,眼睛微凸,颚下有网格状纹理,有飞腾之动感。而之前在三星他拉村发现过一件相似的青玉器,被认为与中国传说中的龙有许多契合之处,因而获得了“中华第一龙”的称誉。

新石器时代

彩绘蟠龙纹陶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彩绘蟠龙纹陶盘是龙山文化中彩陶制品的代表,造型朴质,图案精美,颜色浓艳得体,光泽细腻。2013年8月19日,国家文物局将其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夏 绿松石龙形器

中国考古博物馆藏

绿松石龙形器,由2000多件绿松石组合而成,每片绿松石鳞片厚度0.1厘米左右。夏绿松石龙形器的发现,证明了早在夏代的时候,先民们已经把龙作为图腾来崇拜。

商代 龙形玉玦

国家博物馆藏

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器圆环形,中部为大圆孔,一侧有窄缺口,顶部有小圆孔用于穿缀。龙首尾相望,顶有角,张口露齿,臣字形眼,尾尖向外翻卷。身阴刻双线重环纹及云纹等图案,背部雕成齿脊状。

商代 龙形觥

山西博物院藏

器身遍饰华丽精美的图案,盖面为逶迤的龙身,与器物前端的龙头相衔接,两侧衬以漩涡纹和云纹。考古学家从未见过此类形制的青铜器,但根据器物的铸造风格和特有纹饰判断,这件器物应为商代的一件酒器,并给它定名为——龙形觥。

西周 龙首觥

河南博物院藏

西周 夔龙纹玉佩

滕州市博物馆

龙佩是透雕扁平体,腹有一孔作佩系用,龙身修长,呈s形曲身回首卷尾状,各有一足。龙鼻、嘴、眼、 足和尾部系透雕,含蓄、冼练地刻画出龙刚健的内在气韵和飘逸流动的曲线美,再加上通体浅谷纹,更增添了龙饱满、运动的生机。

战国 人物御龙帛画

湖南省博物馆藏

这幅“人物御龙帛画”,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帛画。画面中,墓主人驾驭着巨龙游走于天空,而巨龙正靠一条鲤鱼引领航程。

战国 双龙形佩

国家博物馆

器双面透雕,扁平璜形,由联体双龙和兽首纹组成。两端为龙首,回首相望,拱身联体。吻部与角分别向前后伸展,口部形成圆形镂空。兽首位于龙身拱起的空裆处,仰置,口抵龙腰,双角和頾须与龙身相连。此器作用相当于珩。

战国 绞丝龙形玉佩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据传此件器物来自于1928年被盗掘的洛阳金村战国大墓。这件龙形玉佩,青白玉质,雕工精湛,绞丝工艺,呈360度斜向绞圈。龙做环状,首尾相交,张力十足,飘逸灵动,龙身一处设计成打结状,构思十分巧妙。

战国中晚期 双头龙形佩

湖北省博物馆藏

战国 夔龙玉佩

济南市博物馆藏

这件玉佩,呈青绿色,温润光泽。扁平体,龙头较小,作回首状,椭圆眼,唇上卷,躯体卷曲呈“S”形,足作伏卧状;龙身满饰谷纹,突起而饱满,上方有一穿孔,可以系佩。此器边棱、勾角分明,纹饰雕刻细致精美,为战国典型器物。

西汉 龙纹瓦当

咸阳博物馆藏

战国早期 曾侯乙尊盘

湖北省博物馆藏

曾侯乙尊盘,是周王族诸侯国中曾国国君曾侯乙的青铜器,属战国早期。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中出土。曾侯乙尊盘集浑铸、分铸焊接和失蜡法等多种工艺为一体,尊、盘各有34个、38个部件,分别通过56处和44处铸、焊连成一体。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复杂、最精美的青铜器件。

春秋 龙柄铜盉

安徽博物院藏

这件龙柄盉上部盆形敞口,颈部饰一周变形窃曲纹,下部鬲形三袋足,曲柄仰起,顶端为龙首,双目圆睁,俯视器口。整个器物构思巧妙,造型别致,一改中原青铜器雄浑凝重的风格,给人以清新、活泼的愉悦感受。

西汉 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

南越王博物馆藏

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是一件装饰玉,出土于墓主右眼位置,青白玉雕成。玉佩分为内外两圈,内圈透雕一条游龙,龙尾和前爪伸向外圈,外圈透雕一只凤鸟,站在龙的前爪之上。这件玉佩雕镂精细,构图完美和谐,主次分明,是汉玉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青龙纹砖 唐代

故宫博物院藏

唐代 鎏金铁芯铜龙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整条铜龙身体流畅,极富动感,体现出唐代龙的生动美与气势美,堪称精品。唐代金属铸造工艺品中极为少见,而龙为铁芯铜壁铸造,实际是复合材料制成,技术处理是相当复杂困难。

唐代 鎏金走龙

西安博物院藏

走龙通体鎏金,行走状,左侧双腿向后,右侧双腿向前,尖嘴龇牙,长舌卷曲,独角竖耳,头须向后,锯齿状背脊,长尾拖后,末梢上卷。全身刻划鱼鳞纹,三爪长腿。筋肉强劲,劲健有力,神态气势轩昂、显得昂扬自信,展现出一种蓬勃的生命力和欣欣向荣的力度。

唐 赤金走龙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唐赤金走龙为一组小金龙,最高的2.8厘米,最矮的2厘米,身材纤细,阔嘴伸颈,头顶双角,折曲于脑后,圆眼深目,两唇张开,颌腮部位饰长鬃纹样颈弯二曲,身上鼓,尾下拖,末端上卷,除脊背和尾脊有长鬃纹样外,满身皆饰深凹的网点纹,为饰片状鳞纹,通体雕满片片翘动的鳞片,大小均在毫米之间似用钎尖插点而成,阔嘴,长尾卷舒, 作各种姿态的行走状。

五代 龙纹碗

大都会博物馆藏

北宋 定窑白釉印花云龙纹盘

上海博物馆藏

宋辽时期 玉龙纹盘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圆盘正面饰有雄强矫健的龙纹,身躯似飘带般弯曲翻转。全身满覆细鳞,鳞上阴刻细线。龙纹之外,以镂空透雕的卷草纹为背景,层次略低于龙纹。

金代早期 铜坐龙

黑龙江省博物馆

铜坐龙是金代早中期皇室的御用器物。龙取坐姿,左前肢高举,与左后肢间有腾云相连。右前肢着地,与右后肢相接。尾部翘起外卷,前肢长鬣突出于肩部之上,与头上卷鬣及后扬的长鬣相映。

元代 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扬州博物馆藏

这件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一只腾飞的白龙正追赶一颗火焰宝珠,并衬以像浮动的珊瑚枝一样的四朵火焰形云纹。这样的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据统计,现今世界上仅有三件,分别收藏于北京颐和园、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和扬州博物馆。扬州博物馆的这件梅瓶不仅保存非常完整,没有瑕疵或损坏,还是三件中最大的。

金龙 清代

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九龙壁

故宫博物院藏

九龙壁位于紫禁城宁寿宫区皇极门外。壁长29.4m,高3.5m,厚0.45m,是一座背倚宫墙而建的单面琉璃影壁,为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改建宁寿宫时烧造。

龙行龘龘 前程朤朤

图文整理自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