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合医学一统之荨麻疹医案

 原汁原味不可得 2024-02-27 发布于辽宁

病史简述 

患者女,33岁,首诊20231123

主诉:反复荨麻疹近1年。

现病史:202212月新冠阳后开始出现荨麻疹,瘙痒,遇热加重,睡前易发作,若衣服较勒或抓挠后都会全身起风团,直至挠破后,瘙痒稍缓解,致全身留有散在疤痕,经治(具体不详),疗效不佳,仍反复发作。自从生二胎后,月经经量较少多年。病变以及舌象如下图,脉不详。

  初   诊 

1. 体格检查:如图所示

                             图片      

                               图片 

                          图片   

2.诊断

1)西医诊断:荨麻疹

2)中医诊断:风疹

3.治则治法:透表止痒 活血通经

4.处方 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减

蜜麻黄6g 桂枝9g 白芍15g 大枣9g 生姜6g 炙甘草9g 炒黄芩9g 郁金30g 苍术10g 薏苡仁30g 秦艽10g 益母草30g 川牛膝15g 生牛膝15g 红花3g 

7剂 水煎服 日一剂

  二   诊  

反馈服药后,疗效不明显,再看舌象,发现舌象两边高,中间低,这才恍然大悟,这是典型的乌梅丸舌象。照着乌梅丸的思路去问诊,问出患者既往大便稀多年,吃药后稍好转,口干,怕冷不明显,下图为服药前后舌象的对比。  

            图片          

二诊处方如下:

乌梅30g 黑顺片9g(先煎)桂枝9g 细辛3g 花椒6g 干姜6g 黄柏9g 黄连6g 党参15g 当归10g 荆芥10g 鸡血藤15g 熟地黄15g生甘草10g

7剂 水煎服 日一剂

20231217日二诊反馈:服药后瘙痒明显好转,近2天未再发作,唯大便偏稀。

  按   语  

患者新冠以后出现了荨麻疹,遇热以及夜间睡前会加重,反复1年。因是朋友的患者,商讨病情,所以一诊就建议用《伤寒论》中治身痒的经典方麻黄桂枝各半汤来化裁,方中诸药:麻黄、白芍、大枣、炙甘草都是典型的免疫抑制剂。吴老师在中医免疫学课程中讲过,过敏性疾病或自身免疫病以少阳少阴为枢,大部分可用加味麻附辛汤或加味小柴胡汤去化裁治疗,而麻黄桂枝各半汤相当于是从加味麻附辛的角度去治疗,该患者肾阳虚不明显,故把附子换成了桂枝,在此基础上加了少阳经的免疫抑制剂黄芩、郁金、秦艽,舌苔稍腻,就加了太阴经的免疫抑制剂苍术、薏苡仁;且患者苦于月经量少,故加入益母草、牛膝,红花等药去活血通经。此方从太阳、少阳、太阴三经去治疗,类似于用西药氯雷他定去抗过敏,如果体质没有明显的偏颇,像类似患者的症状应该很快见效。但是这个病人吃完七副药,反馈症状变化不明显,只是略微有改善。

首诊从太阳、少阳、太阴经来治疗,还是以三阳经的治疗为主,疗效不明显,那就要考虑从三阴去治,三阴以少阴为枢,又是皮肤病,病在太阳,太少两感最常用的即为加味麻附辛汤,或者深入厥阴用乌梅丸。病人舌象两边高,中间低,两边高是少阳肝胆瘀滞、中间低太阴少阴的不足,之前吴老师也有一个类似的医案,患者用了加味麻附辛汤,荨麻疹无法断根,寻求吴老师的帮助,结果吴老师一看舌象,说:“两边高,中间低,乌梅丸嘛”,患者服用乌梅丸原方后,荨麻疹治愈。再次向患者确认有无厥阴病的症状:如怕冷、口渴、便溏,果然患者还有夜间易犯,遇热加重等厥阴寒热错杂之象,所以二诊在乌梅丸的基础上加了荆芥祛风止痒;加甘草以其拟皮质激素样作用来抑制免疫;乌梅丸重在调气化,故处方还加了熟地和鸡血藤养血,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且熟地配附子是金匮肾气丸法,温补结合,鸡血藤养血并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

再来看乌梅丸治过敏性疾病为何有效,方中的乌梅是治疗口干、大便稀的过敏性皮肤病的专药,代表方为祝堪予老先生的过敏煎(乌梅、五味子、银柴胡、防风、甘草);附子、细辛温里散寒,是少阴经免疫抑制剂;黄连、黄柏抗炎,抗炎有利于抑制免疫应答,过敏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炎症反应(详见中医免疫学),但黄连、黄柏抗菌抗炎作用强,对细菌性的炎症疗效更好;当归养血活血,是治疗病在血分的强烈抗炎剂。二诊抓住了核心病机,患者服用完7剂药,效果立现,基本痊愈,后期反馈也没有明显复发。  

班群讨论节选 

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

              医案整理编辑:余磊、杜小倩

       本医案仅限太湖学员交流学习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