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档案故事|最美牧场为航天——内蒙古额济纳旗搬迁背后的故事

 孤凤 2024-02-28 发布于内蒙古
1958年3月,中共中央正式批准在内蒙古额济纳旗(当时归巴彦淖尔盟管理)建设我国第一个综合导弹试验靶场——东风航天城,后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岁月变迁,沐风栉雨,屹立在额济纳旗青山头的纪念碑上清晰地铭刻着“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党政机关旧址:宝日乌拉”“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指示,1958年5月12日内蒙古党委作出决定:额济纳旗(旗所在地)向北移140公里,以支援国防建设。”

图片宝日乌拉纪念碑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铸造一座彪炳史册的“大国重器”,面临的首要难题是选址及移民工作。为顺利完成搬迁工作,成立了由时任巴彦淖尔盟盟委书记巴图巴根等7人组成的军地联合工作组、组成由巴彦淖尔盟行政公署副盟长、额济纳旗旗长塔旺嘉布为主任的搬家移牧工作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有序开展移民工作。
1958年5月至9月,额济纳旗机关和农牧民陆续搬迁,党政军民紧密配合,260户1100多名牧民,7万多头(只)牲畜从那片水草丰美的好牧场转移到了黑河下游,迁出了军事禁区范围。故土难离,但是面对祖国的需要,额济纳各族农牧民义无反顾地把世代居住的6万多平方公里牧场奉献给了国防事业,艰难困苦中谱写了我国国防建设史上一次伟大的搬迁壮举。聂荣臻元帅曾感慨道:“额济纳旗人民为支援国防建设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国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回报。”  

图片

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馆藏:巴图巴根写给中共额济纳旗旗委的信

从此,“国器”定鼎在大漠戈壁,“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在这里发祥,世界三大载人航天中心之一的东风航天城拔地而起,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一个又一个“第一”,实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
60多年前,额济纳人民让出最美草原,用爱和奉献浓郁了一片创造奇迹的国防绿;60多年来,军地百姓结下了军民团结、鱼水情深的深厚情谊,共同守护祖国航天事业开拓奋进的伟大历程。茫茫戈壁、苍苍草原、烨烨胡杨,见证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族人民心手相牵、守望相助、接续奋斗,共同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动实践开花结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