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其实,这个世界本无绝对的是非

 风雨黄昏后 2024-02-28 发布于河南

世间貌似有许多是非,我以我为“是”,以你为“非”; 同一件事情,在此为是,在彼为非。我们似乎总是有意无意地忽略,若一件事一定“是”或“非”,那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与定性结果不一致的声音?

其实,这个世界本无绝对的是非。

不同的人来自不同的家庭,成长于不同的环境,接受不同的教育,形成不同的人生价值观,产生对世界不同的认知,导致他们看同一件事物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千奇百怪。如同盲人摸象的故事,同一头大象,不同的盲人去辨认,摸到象腿的说是一根柱子,摸到象耳的人说是一个扇子,摸到象尾的人说是一条蛇。这已经不能简单地认为他们没有全局观了。他们接触到的、认识到的、认知中的穷尽了他们,致使他们始终徘徊于自己的知识圈里,在这个圈中搜索相关的东西去定义外界事物。这样,在他们下定义时,就已经不可能成为“是”了,在这之上再去评判他们的是非就显得极为可笑了。

由一个具有天赋和足够努力的人说出的话,获得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可,这些话即为真理。他将自己的体悟到的用语言描述出来,已失去了“真理”原有的价值。因为语言将“真理”的无穷性局限了。语言具有某种程度上的揭示功能,然其又遮蔽了很多东西,使其“真理”“不真”,这是人之力所不能及的——语言,与生俱来带有的局限性,我们无法改变。这样我们就可以得知,所谓“真理”“真经”都不能说是绝对的“是”。

人们总是带着自己的认知去看待事物,即得出的结论里面有成心所在。由此,我们看不清事物的本真。连我们所要定义的事物本身都不清楚,那定义出来的自然是人类以为的是或非,又怎能是绝对的“是”“非”呢。再者,语言的揭示性让我们大体了解表达者想要说明的概况,然而遮蔽作用又让我们不能真正知道“是”或“真”或“非”。

语言揭示是非又蒙蔽是非。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他判断出了“是”,于是其余的才成为“非”。同样,也是因为有了“非”,才有了相应而生的“是”。即使我们定义是非也是相对而言的,“是”与“非”是一起产生存在的,同时存在的。但这并不是我们定义了是非那个物的真实。所以不若“莫若以明”—放空心灵,超越局限,回归到万物的关联之中。超越自我的成心,透视事物之自然本真。得道之人不遵从是非(绝对是非又是人所能左右的吗),而由天道照万物。

世间的我们听到的是非,仅仅是一套名义上的标准。没有这套标准,整个社会乃至整个世界就运转不起来。因为在没有是非的世界,人们不但不会感到自由,反而会无所适从。他们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做,他们想知道这是对的还是错的。

从原始状态开始,人就是社会型动物。人们聚居在一起,需要一个标准来统一他们,告诉他们该如何做。一个强者统治一个群体,保障他们的安全,大多数人是安于现状的,他们的心底处需要一种安全感、归属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慕强心理。他们按照规定的“是”做,若是规定的“非”就不做。人们对于这种有规律,衣食住行有保障的生活感到满足。还有就是人们有一种天性,叫懒惰。既然已经规定好了,我就照着做。他们不会去想为什么有这样的“是非”,而不是那样的“是”“非”。有人把饭都喂到嘴里了,我是去吃还是再自己动手呢

是非的概念在人的骨子里生了根,发了芽,待到将它连根拔起的那一天,人必定已经脱离群体,孤芳自赏了。

end

作者 | 崔康睿

年级 | 八年级

导师 | 杨 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